书城成功励志摩根给孩子一生的忠告
10071200000021

第21章 学会利用压力

生活虽然会对我们造成很大的压力,但压力却是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的日常生活要素。压力不是新名词,住在洞穴里的原始人,为了用棍棒驱逐猛兽,也面临了巨大的压力。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压力,关键是需要想办法去抗拒压力,甚至把它转化为动力。

通过摩根的告诫,我们知道压力是中性的,好比是一把刀,既可以成为杀人的凶器,也可以成为厨房的用具,它的效果是利是弊,完全取决于你如何对待它。如果采取适当的方式,它会为你所用,如果采取错误的方式,它就会毁掉你。

心理学家提出,要利用好压力,就需要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进行练习,学习某种技巧;还可以以进攻而非防御的方式在压力当头的时候作出反应,勇敢地迎接压力下的挑战而非消极地对付它的威胁。此外,还要正确评估压力局势的内涵,不要小题大做,将小小的挑战视为生死攸关的大事。

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让两组老鼠走出迷宫寻找食物,第一组老鼠饿了十二个小时,经过六次尝试走出迷宫;第二组老鼠饿了三十六个小时,至少需要二十次尝试才走出迷宫。

这是因为,第二组老鼠过于饥饿,压力过大,走出迷宫的动机过于强烈,它们的“脑地图”也就变得狭窄,脑内只有一条“正确”的线路。如果这条路被阻塞,它们就会被困在那里,很难找到新的线路。

这种现象也适用于人。人在失火的建筑物里寻找逃脱路线所花的时间,比平时离开建筑所花的时间多两三倍,有些人甚至压根就找不到出路。这是由于过大的压力干扰了大脑的推理过程,进行清晰思维的能力大大减弱。

科学家认为,动物和人类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形成识别环境的“脑地图”或“识别图”。如果没有一定的压力,这种地图就是广泛而一般性的,如果压力太大,识别图就变得狭窄而严谨,动物和人都只能学到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一旦这种方式受挫,他们就很难找到替换的路线或方法。

在压力过大的情况下,只会产生一种简单而枯燥的反应,无法灵活应对新的情况,要想学到完美的技巧,人们就需要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进行练习。没有压力,也就没有过量的否定反馈来干扰清晰的思维,人们就能够平静、有效、正确地处理事情。多次经过无压力练习,一旦压力来临,人们就会以同样正确的方式行动。

教练往往会让运动员尽量在放松的情况下练习,不让记者观看练习,也不向外部通报练习情况,以免运动员感受到压力。这样,他们会变得非常沉静,对压力无动于衷,在大赛场合也不担心自己的表现,只凭借“肌肉的记忆”来完成平时的动作。

无压力的练习,使我们的自我表现不会受到任何压抑,从而能够学到正确的工作。这就等于在头脑里形成一幅广泛、概括、具有伸缩性的地图,即便在压力很大的情况下,面临实际的威胁或压抑性因素,我们也能够根据这幅地图,做出平静而正确的反应,适当地应付局势,灵活地随机应变,从而取得完美的成绩。

有经验的运动员在实际入场前,都会采取某种方式让自己平静下来(如我们上节所示就是一种有效方式),然后默想一遍将要完成的正确动作,这个想象越细致越好,然后上场,按照“肌肉记忆”来完成正确的动作。

正如文章开头所言,压力可以转变为好的压力,也可以转变为不好的压力,我们在面对压力的情况下所采取的态度将是最后一个决定性的要素。此刻我们仿佛踏上一条路的岔口,一条路通往充满希望的好的结局,一条路通往败局,是好是坏就看我们怀抱的态度是积极抑或消极。

同样以运动员为例,有经验的运动员会在上场前,永远只想着自己希望发生的事情,而不去想别人怎么做,也不去想如果失败了怎么办。他将注意力聚焦于正面,并坚定地认为自己可以推动事情向正面发展,而结局果不其然会印证他的想法。

我们在面临压力的时候,如果能够采取主动进取而不是消极防御的态度,压力就会呈现出好的方面,作为一种刺激物让我们的潜在力量发挥出来,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能够在关键时刻超常发挥。

神经病学家深入研究过压力场合人的反应,发现平凡的人也能够在身体上、心理上、感情上和精神上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我们在平时过着拘谨的生活,避开困难的任务,巨大的能量处于休眠状态,一旦面临压力,当我们无所畏惧地接受挑战,自信地发挥力量,而不是防御的、退避的、消极地应对,休眠的力量就会被唤醒,推动我们完美地完成任务。

换言之,只要我们采取“战斗”的态度,而非恐惧和逃避的态度,压力就可以作为刺激将我们的能量释放出来,达成积极目标。

作者手记

要想在压力来临的时候拥有积极的态度,我们平时就要把积极目标在心中牢牢地固定下来。当压力来临的时候,我们的所有行为仍会指向积极目标,而非因为危急情况转入其他目标--逃避。

压力下的情绪到底是表现为勇气,还是表现为恐惧,依赖于我们有着怎样的内在目标,我们究竟是准备好克服困难还是逃避困难。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控制情感,而在于控制内心的目标。

如果我们的目标是前进,是战斗,即使压力再大也所向披靡,临场的兴奋就会加强这种倾向性,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勇气和力量。如果我们的目标软弱,一旦陷入危机就转入消极的目标,一心逃避危机,寻求回避,那么这种倾向也会得到加强,我们将会体验到恐慌和忧虑,而结果也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