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摩根给孩子一生的忠告
10071200000006

第6章 缺乏目标,就无法体会成功的喜悦

一个人如果缺乏目标,没有真正的奋斗目标,就无法体会到个人成功的喜悦。幸福的生活大多来源于成就感,只有订定目标,战胜困难,实现目标,你才能感觉自豪和幸福,而这样的人生才是高品质、充满意义的人生。

杰克曾经问过父亲,幸福是什么?这同样是摩根终其一生不断思索的问题。他告诉儿子,每个人针对这个问题都会有不同作答,比如弗洛伊德认为,“幸福由快乐构成”,阿多拉说,“幸福来自权力的追求。”不过,摩根认为这两种说法都略显苍白,他信服的是心理学家威客达·依·法兰克尔的说法--幸福源于成就感。

摩根认为,一个人只有实现了许多伟大的目标,才会感觉到自豪。比如,杰克的祖父朱厄尼斯每天都会订立计划,并且努力实施,如此一来,他每天的生活都充满成就感,直到80岁的时候,身体都很健康。朱厄尼斯对摩根说过,每天早上一睁开眼睛,只要有一些事情在等待他去完成,他就会过得健康快乐。自从过了85岁,需要朱厄尼斯去做的事情急剧减少,他的身体状态也就渐渐变差,大不如从前。

心理学家认为,人天生是目标的追求着,一旦达到一个目标,第二天就会为第二个目标启程上路了。孩子如果能像这个探险家一样在少年时订立下一生的目标,将会在目标的指引下起跑、飞奔,纵然将会修正方向或在岔道稍事修整,但只要目标在前,他就会不断前行,最终成为走得最远的那个人。

很多人日复一日地躺在安乐椅上,期待休息够了就去完成人生的远航。他们以为自己总会有机会有时间去实现目标,却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很多金钱、时间以及心力,从事所谓的消除紧张情绪的活动。如果有人问他们将如何达到这个目标,他们会回答说,一定会有某种方法的。这些人无法成就他们的理想,就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真正定下生活的目标。目标就是对于所期望成就的事业的真正决心,没有目标,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发生,任何行动也不可能采取。如果一个人没有目标,就只能在人生的旅途上徘徊,永远无法抵达任何目的地。

订立目标的人才会获得人生的丰收。订立目标的人会随时关注与目标有关的人生际遇,就仿佛手持捕蝶网在原野里行走,而没有目标的人,思维涣散,注意力无以聚焦,就好像空手行走的人。一旦际遇翩翩来临,前者自然会一把捕捉住际遇,后者则只好任由际遇飞来又飞走。

保证成功的,与其说是卓越的才能,不如说是追求的目标。对目标的向往会将人们的意志聚集起来,充满激情、不屈不挠地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在对有目标的追求中,人们会自动产生坚忍不拔的决心,甘愿克服艰难险阻,完成单调乏味的工作,忍受其中琐碎而又枯燥的细节,从而顺利通过人生的每一个驿站,直抵终点。

一旦确立切实可行的目标,就必须将其贯彻实施,不可发生丝毫动摇。那些目标不专一、左右摇摆的人,总是很容易寻找遁词,躲避琐碎工作,这些人是注定要失败的。与此相反,一旦目标专一,我们就意识到,所要完成的工作是不可回避的,如此我们就会心甘情愿地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迅速完成工作。

美国探险家约翰·戈达德原本是美国洛杉矶一个没有见过世面的孩子。15岁那年,他拟定了一生的志愿,这些志愿包括:攀登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罗山和麦特荷山,去尼罗河、亚马孙河和刚果河探险,驾乘大象、鸵鸟、野马和骆驼等动物,重走马克·波罗和亚历山大一世曾经走过的路,主演类似《人猿泰山》的电影,驾驶飞行器在空中遨游,遍阅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人的著作,写一本书、谱一首乐曲、去世界各国旅游、参观月球等,共计127个目标。

当他把梦想庄严地写在纸上之后,就开始了逐步的实施。16岁那年,他和父亲到佐治亚州的奥克费诺基大沼泽和佛罗里达州的埃弗洛莱兹探险。从那个时候开始,他的目标开始逐个地实现了。截止49岁时,他已经完成了127个目标中的106个。

作者手记

心理学家认为,人类天生具有追求目标的机制。我们生来就是为了征服环境、解决问题、达到目标。一个人如果没有目标,就会原地绕圈子,感觉生活没有意义,内心迷失;一个人如果对准没有价值的目标,就会表现出不安、生硬、唠叨、挑剔、吹毛求疵等负面情绪;一个人唯有找到有价值的目标,并尽力去实现它,才会感受到真正的满足和快乐,从而成就有价值的人生。

一旦树立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就要保持“前视”的习惯,向往它,期待它,争取它,向前看,不要向后看。对未来的憧憬会让人永葆青春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