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狂公子:娘子,束手就擒
1009000000068

第68章

如此行进了一日,天色完全黑透后,队伍终于靠近了一座边境小镇。这座小镇实在太小了,小的没有个正式的名字。只因为最初是十八户人家在这里落足,故而人们都称其为十八户。

大殷太女轩辕云志率领中军赶到十八户时,暮云的先锋队伍已经在十八户西十里处扎好了营盘。故而,中军到来,就可以直接迅速入驻,然后开始埋锅造饭。

而暮云等人则暗暗地在十八户包了一家客栈。毕竟太女非军旅出身,这一个月连续的急行军后,虽然强打精神,但熟悉她的几个人,都能够清楚地看出她脸上掩藏不住的憔悴和疲惫。这个小镇人员简单,易于控制,更何况,十万大军就驻扎在左近,她们也没啥好担心的。在这里,让太女好好地沐浴休息一晚,恢复些。要知道,最多再过四天,她们就能达到两军阵前。到了那铁血无情的战场,即使想要找这么个休息的机会,恐怕也不能够了。

是夜,夜凉如水。正值月末,天空中繁星闪烁,月牙儿如眉。

随太女入住十八户的除了她的亲兵之外,还有芷云,以及秋俊卿一起的几位参军幕僚。

吃了一餐并不奢华,却也算是丰富的晚饭,又洗去了一路的征尘后,太女和一干文臣,俱是早早地回房歇息了。

只有几队亲兵轮番守候巡逻。这些都是铁心忠于太女之人,虽然疲惫不堪,却没有一个人敢于马虎大意。镇头镇尾,都有亲兵点起了火堆。一干亲兵一边围坐在篝火四周闲话着,以抵御深秋夜晚的寒意和疲惫,一边机警地关注着镇外的旷野。

这一夜很平静。芷云坚持到半夜,直至换了下半夜值守的亲兵,她方才会客栈休息。

临近黎明,那一线月牙儿早已经不知躲到哪里去了,那些闪烁的繁星也不见了踪影。夜色如墨染就,掩盖了天地间的一切景色。

士兵们值守了大半夜,此时已经疲惫的有些麻木了。四周旷野萧索而又宁静,耳畔是秋虫叽叽,偶尔还传来镇子上的几声短暂的狗吠。一夜的宁静,也让所有值夜的亲兵,多少放松了些警惕,有几个已经互相靠坐在火堆旁,打起了盹儿。

就再次黑暗的宁静之中,一支足有千人的骑兵队,悄无声息又极其迅速地向十八户靠拢过来,并很快将这个小小的镇子包围了起来。与此同时,数不清的黑色身影,迅疾地飘向镇口守卫的亲兵。

一个亲兵刚刚打了个盹儿,突然被近前的杀气惊醒,“谁?”一声轻喝还未来得及出口,一抹寒光闪过,在这亲兵的颈侧爆开一朵绚烂的血色花朵……那名亲兵瞪着眼睛,伸进怀里想要掏出口笛报警的手还未来得及抽出来,人已经软倒在地。

临死之前,她的眼睛满满地都是不可置信地,就在她的身旁,片刻前还与她谈笑的同伴,已经与她一样,成了一具具尚带微温的尸体。

周围值守的亲兵,毫无声息地全军覆没。这中间,镇子里的人,客栈周围的近身侍卫,竟无一人发觉。甚至,连那些听觉灵敏的狗儿,也没有多发出一声吠叫。

杀戮静悄悄地进行着。从镇外渐渐向镇中聚拢。

在这一片诡异地静谧之中,一个黑影从客栈后院的马棚旁走出来。

“干什么地?”暗影里一声低喝传来。

“我是喂马的小四儿,起来看看牲口。”一个诺诺的声音响起,角落里的声音就此销声匿迹,仿佛从来没有出现过一般。

那小四儿似乎受了惊吓,手颤巍巍地点燃了一盏灯笼,走到马厩里,却只是片刻,太女骑乘的那匹狮子骢突然暴起一声长嘶,随之,马厩里的战马同时狂躁起来。

暗影里的侍卫们,纷纷冒了出来,并快速地向着马厩靠拢过来。

那名先前询问的侍卫此时已是一脸怒气,低声怒喝道:“怎么了?若是狮子骢有何差池,你的小命儿搭上也不够,你知不知道?”

但是,她的话还未落地,她却惊讶地发现,刚刚那个进了马厩的小四儿,却失去了踪影。

这也正在此时,一阵隐隐地震动传来,先后赶过来的侍卫们,几乎同时一惊,旋即,一声低喝:“敌袭!”

众侍卫再也顾不上马匹作怪,如箭般射向一处客房。

很快,那隐隐地震动已近在身侧。和衣而卧的芷云已经执剑在手,冲了出来,一边吩咐人发送信号,一边与众亲卫一起,将已经骑在马上的太女,围拢在中央。

此时的情形十分危急。

那近在咫尺的马蹄声,厮杀声,很明确地告诉她们,周围的亲兵卫队已经全军覆没。而这也意味着,此时的大殷太女所处的景况,是多么的危机,用九死一生来形容绝不为过。

而且,她们还清楚地知道,能够无声无息地将那些亲兵全数杀死,绝对不可能是普通的军队能够办到的,这也就说明,仅仅凭借客栈里外不到二百亲兵和几十名护卫,拼死护卫太女突围,绝无可能。反而,就地固守,若能坚持上小半个时辰,暮云一定能够率兵赶到救援。那样的话,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事情发生的突然,决断下的也不慢。敌方来的更是迅即。

这边的亲兵在客栈周围布置的路障尚未弄完,数十条黑色的身影后跟着无数的骑兵,已经冲到近前。

此时的尚且还算冷静。

她一声令下,那些布置路障的亲兵就迅速地退守到路障旁的屋顶之上,那里,早已经有人摆放了近百具上好弩矢的钢弩。

宋昭卖给大殷军队的这些钢弩,虽然没有他使用的手弩那么精巧,但装一次弩矢,却也可以连发九支弩矢。一支弩九支弩矢连发或许还算不上什么,但是两军对垒之际,几百上千具钢弩同时连发九支,那意味着什么,这似乎没有人不明白。

就在这危急时刻,芷云和轩辕云志之所以大胆地选择固守待援,只怕最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手里还有这百具钢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