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金融让谁富有
10119500000014

第14章 全球化下的金融霸权 (4)

美国等国家通过“广场协议”完成了使日本经济衰退的第一步战略。日元汇率的飙升严重挫伤了日本的出口业,日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被削弱。美国又限制日本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投资,日本政府只能将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调整为以促进内需为主,因此央行连续下调利率,目的是降低储蓄率,刺激消费。而央行通过降息释放出来的巨额资金因不能投向第三世界国家而无处可去,同时日元升值又使日本工业设备变得更昂贵,第三世界的穷国根本买不起。

在“广场协议”签订两年后,纽约股市崩盘。美国又向日本施压,要求日本银行继续下调利率,以便吸走东京金融市场上的资金。出于无奈,日本政府又低头了,把利率下调到2.5%,使日本银行系统出现了严重的货币过剩,贷款结构完全颠倒了,非生产领域的贷款高于生产领域的贷款。无处可去的巨资就肆无忌惮地涌向了股市和房市。这番景象,就像当今的中国。

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所有日本公司的股票价值超过了美国;向来不便宜的土地更是达到了天价,据说位于东京的日本皇宫所占的那块地,其价值就与整个加利福尼亚州相当。日本经济中的泡沫开始膨胀。其实人们对泡沫一点都不陌生,从荷兰郁金香狂热到南海泡沫,都影响了成千上万的人,哪怕最明智的投资者,例如牛顿,都无法抗拒发财梦而被卷入其中。

此时适逢海湾战争爆发,油价上涨的压力迫使日本银行3次调高利率,这又给股市和房市添了一把火。之前,金融霸权手下的对冲基金趁日元升值,卖空美元并买进日元,疯狂涌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这些用于投机的资金几乎全都来自银行。日本银行的储户坚信他们的钱是安全的,因为日本政府在银行后面提供支撑。但日本的政府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银行之间、银行与客户之间那种独有的关系,导致了宽松的金融制度。日本银行无视借款人的信誉状况,只顾放贷。

是泡沫,就总归是要破的。日本银行的利率一调高,金融霸权就纷纷抛售股票和房产,带着巨资出逃了。这直接戳破了日本的股市泡沫,日经指数从1990年年底某一天的40000点一路下跌至10000多点,直到今天都没有缓过劲来,熊市持续了20多年,而股市的下挫幅度,恰恰是日元兑美元升值的幅度。股市大幅下挫后,日本房价在当年就开始急剧下跌,跌势蔓延至全国。由于银行的贷款结构颠倒,土地投机使银行的债务包袱变得又重又大,金融业受到重创(这一点跟目前中国的状况非常相似)。

这时金融霸权又开始针对日元升值发起攻势,而目的在于套利的热钱再一次蠢蠢欲动,日本制造业陷入一片恐慌。打个比方,假设一台索尼电视机的出口价是1000美元,如果日元兑美元汇率上升10%,这就等于出口成本增加了100美元,而当时一台电视机的利润也不会超过100美元。就算成本降得再快,这一速度哪能赶得上汇率上升的速度?为了企业的生存发展,日本企业只能大转移,把工厂迁到人工成本低廉的东南亚。经过这番折腾,日本100多家大银行的坏账达到大约4000亿美元。而在80年代,日本银行的坏账只有100亿美元。在短短十几年间产生这样大的破坏力,我们由此可以看出金融霸权的泡沫暗器有多厉害。

看清了金融霸权是如何对付日本的,中国就该知道要怎么做了。在80年代中期,日本的巨资被挤压得无处可去,后来一部分流进日本当地的股市和房市,剩下的流向了欧美,而流向美国的更多。那时正值里根执政,多项针对银行的管制被解除(里根签署的《加恩-圣杰曼法案》直接导致了80年代末的储贷危机),几千家银行转向房地产投机,在美国吹起了一个巨大的房市泡沫,这是金融霸权的圈钱阴谋,它们就等着日本钻进圈套。果不其然,日本觉得投资美国房地产会产生巨额利润,于是将几亿日元投入美国房市。正当日本人兴高采烈地高喊“我们买下了美国”的时候,美国房市的价格走势急转直下。在90年代初,房地产泡沫被金融霸权挤爆,美国经济进入衰退期,日本的巨额资金来不及抽身,因而大幅缩水。

日本金融业受到了重创,那么转移到东南亚的工厂的状况又如何呢?随着升值的日元变得强势,亚洲各国对日本的出口额剧增,对日贸易逐渐以日元结算了,这真可谓无心插柳柳成荫,日元区逐渐形成了。日本开始争夺全球话语权,这就威胁到美元的地位,这一下它可惹恼了美国的金融霸权。为了取消日元区并限制日本经济扩张,美国与英国联合签署“1988年巴塞尔协议”(即“关于统一国际银行的资本计算和资本标准的协议”的简称),说穿了就是要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标准。资本充足率一提高,实质上就限制了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如果日本不签署协议,它就不能继续跟美国和英国做生意。出于无奈,日本只好再一次屈服。

为了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日本银行只好大规模压缩贷款,这样一来,日本企业从银行贷款变得更困难,有些企业被迫申??破产,很多公司的股价因此下跌。股价下跌又使日本银行的坏账增加,资本充足率跟着下降,日本银行不得不进一步压缩贷款,争取更高的信用评级,这样的恶性循环整垮了日本经济。

现在,相似的一幕又上演了,金融霸权使用的还是老伎俩:逼迫人民币升值,进而整垮中国出口业,以及吹大股市和房市泡沫,促使人民币自由兑换。从目前的世界局势来看,各个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国家之间纷争不断;金融霸权操纵市场,游戏规则朝令夕改;市场调控失灵,全球的房市泡沫依然未破灭。而中国的经济基础仍不坚固,风险意识不强,人民的生活还十分艰难,特别是出口企业尚未成功转型。所有这些不利因素,都决定了人民币不能加快升值的步伐,也不能失去国家控制,任由华尔街操纵,去自由兑换。中国这一次之所以未直接遭受金融海啸的袭击,就是因为外汇管制起到了效果,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虽然当今世界的格局和游戏规则都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建立并维护的,但是中国这头雄狮早已醒来,也已经在原始丛林中行走,它只要洞悉了狼群的习性,就能做到“与狼共舞”。因为日本遭遇过狼群的攻击,所以我们在学习、研究日本的成功与失败之后,便能防患于未然,不至于重蹈日本的覆辙。

然而,金融霸权掠夺财富的方式多种多样,明火执仗的掠夺方式我们还可以防,但有一种掠夺方式是经过精心掩饰的,就像最强的武功,能够杀人于无形。

巴菲特式的另类劫掠

受到中国人民尊崇的“股神”沃伦·巴菲特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为2008年世界最富有的人,他也是历史上最成功的投资者之一。50年间,巴菲特的投资公司平均每年的投资回报率达到惊人的31%。他最为世人称颂的,就是坚持价值投资的理念,也就是买下后长期持有。又因为他保持着节俭的生活习惯和热衷于慈善事业,因此《时代》杂志把他列为2007年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位人物之一。

巴菲特的讲话常常被评论为兼具商业智慧与幽默。在每一年由巴菲特主持的公司股东大会上,从世界各地慕名前来的与会者就达到两万多人。在这盛大的股东大会上发表的巴菲特准备好的公司年报和致股东的信中,穿插着文学典故和《圣经》中的话,以及来自中东的警句和数不清的玩笑话,因此经常被财经媒体引用。他每年进行一次拍卖,竞拍成功者将获得与他共进晚餐(或午餐)的机会,拍卖价格越炒越高,到2008年竟高达211万美元,竞拍成功者是一位来自中国的巴菲特的崇拜者。

媒体也乐于歌颂巴菲特节俭的美德,并拿他与华尔街掠夺成性的银行家的奢侈生活加以对比,因为他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却依然住在多年前购买的不大的房子里,当时他只花费了31500美元,房子的市价最高也不过是区区70万美元(如今跌回了50万美元)。虽然后来他在加利福尼亚的拉古纳比奇购买了一栋价值400万美元的别墅,但媒体却“懒得”加以报道--与他几百亿美元的身家比起来,400万美元算得了什么?他的公众形象无可挑剔。

然而,当巴菲特在1989年花费公司的1000万美元购得一架私人飞机时,他“羞愧”地表示自己的行为是“不可饶恕”的。因为他与华尔街金融大鳄及其他公司CEO的区别,就是他不奢侈,而这也是让他颇为自豪的。不过,美国太需要一个道德典范了,因此美国人当然不会深究巴菲特自己眼中的那点瑕疵。再加上巴菲特已经将85%的公司股份捐给了比尔·盖茨的慈善基金,公众对他的信任更是前所未有,他真的就像“神”那样,被捧上了神坛。因此他的影响力也从未像现在这样强大,只要看看他在中国投资的神来之笔,我们便能有所体会。

一贯坚称“只买不抛”的“股神”,在2003年首次购得价值5亿美元的中石油股票。“股神”的确是大手笔,消息一公布,就有成千上万的巴菲特的追随者相继跟进,他们全都攥紧中石油的股票,死也不肯抛。人们太相信世界首富的投资策略了,以为只要握紧“股神”选中的股票,自己就一定能像他那样发大财。

“股神”果然不负众望,“苦苦”守候了4年,等他的“信徒”差不多都进场了,他便在2007年7月悄悄地抛售了最初买进的中石油股票,单单通过这一笔,“股神”就从中国百姓身上掠走了35亿美元;同年10月,“股神”将这4年间先后买入的中石油的股票全部抛售。应该说,“股神”所赚的每一分钱,都导致了中国股民的巨大亏损。“股神”先是大量买进,从而站在财富金字塔最顶端,而信奉“股神”的人们一一跟进,在金字塔的底部“严防死守”,等“股神”卖掉股票后转身离去,剩下的残局就只能由垫底的人去收拾了。不知有多少投资于中石油的中国百姓因此倾家荡产!这真是“一将功成万骨枯”!

巴菲特这位被中国人民奉为“股神”的“投资专家”,并没有为社会创造一分钱的财富,他之所以能够成功地从广大股民,特别是中国股民身上狠狠地大捞一笔,就是因为他所产生的“股神”效应,他的“赚钱不为己”的公众形象。任何公司只要与“股神”产生联系,就会立刻受到众人追捧。

不信的话,我们再来看另一个例子。2008年10月,巴菲特向中国的比亚迪汽车公司注入2.32亿美元,获得该公司10%的股份。刚过一年,巴菲特就从比亚迪公司的账面上赚取高达700%的投资回报,金额超过16亿美元!可想而知,跟在“股神”身后进场的中国股民,一定是为数不少。但愿这一次“股神”能够坚守到底,不再脚底抹油。真要是这样的话,那可就是中国股民的幸事了!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些年来巴菲特所玩的投资游戏,说穿了就是华尔街的财富金字塔游戏。这种游戏看似合法,却是“完美的犯罪”,也向我们揭示了为何华尔街能把别人口袋里的钱装进自己的腰包,攫取常人无法想象的利润。这是因为华尔街具有垄断性质的权力体系--游戏规则由华尔街机构制定,这样它们就能站在金字塔的最顶端,嘲笑被压在底层的“无知者”。它们在国内外大小通吃,无一例外,同时它们也毫不手软。

在最近的这场金融海啸中,狼吃羊的兽行在华尔街丛林已是司空见惯,可一旦羊被吃光了,狼繁殖的速度超过了羊,那也就到了狼吃狼的时候。巴菲特在中国人民身上劫掠了一笔财富之后,马上杀回老家美国,从高盛集团这头“狼”的嘴里拔掉了一颗牙。那是2008年9月23日,也就是高盛宣布转成银行控股公司的第二天--高盛作出这一决定是因为它面临巨额亏损,导致资金周转不灵。这时巴菲特向高盛伸出“援手”,以50亿美元购得高盛的优先股,用另外50亿美元换取了高盛普通股的认股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