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王传福传:比亚迪神话
10237800000010

第10章 比亚迪华丽上市香港证交所(1)

比亚迪的上市让其在电池制造行业一时风光无限,而面对电池巨头三洋、索尼的围追堵截,王传福和他的创业团队沉着应对,用行动证明:中国企业不怕专利战!

资本市场的博弈

王传福曾说:“(比亚迪)有了成本优势和技术优势,为什么不借助资本市场的优势?”所谓借助资本市场的优势,简单地说就是利用外来资本来弥补自己资本上的不足,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

从1995年比亚迪成立后,比亚迪的股权发生了几次重大的调整,每次调整的背后都有深刻的动机,或为了融资,或为了上市,但是无论其动机如何,调整的结果都对比亚迪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1995年,比亚迪成立的时候,注册资本为450万元,其中有一部分是技术入股。当时,比亚迪还有三家创始股东,分别是深圳冶金矿山联合公司、广州天新科贸实业公司和深圳丽达斯贸易有限公司。其中深圳冶金矿山联合公司持股64.4%、广州天新科贸实业公司持股31.1%、深圳丽达斯贸易有限公司持股4.5%。而广州天新科贸实业公司就是王传福表哥吕向阳的企业,吕向阳和太太张长虹共同持股84%,吕向阳的胞弟吕守国持股3%,王传福持股10%。可以说,比亚迪主要依靠家族力量起家的。

为了弥补资金的不足,1997年10月,比亚迪进行了创业以来的第一次股权调整:大股东深圳冶金矿山联合公司把股份转让给广州融捷、王传福、创业伙伴夏佐全等三家股东。于是,比亚迪的股权变成了广州融捷投资管理集团公司持有34.4%的股权,广州天新科贸实业公司持有31.1%的股权,王传福持有20%的股权,夏佐全持有10%的股权,深圳丽达斯贸易有限公司持有4.5%的股权。而其中的股东之一广州融捷投资管理集团公司也是吕氏家族企业。所以说在比亚迪中的股份中,吕氏家族(广州融捷投资管理集团加上广州天新科贸实业公司)超过了65%,处于绝对控股地位。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对中国企业,尤其是以出口为主的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半数以上的出口企业的资金周转出现困难,比亚迪也不例外。为渡过难关,比亚迪进行了第二次股权调整。

1998年1月,比亚迪的股东们开始大规模增资,王传福的表哥吕向阳通过其控股的广州融捷投资管理集团向比亚迪投资1660万元,王传福个人从银行贷款出资640万元,夏佐全个人出资255万元。从而使比亚迪的注册资本从成立之初的450万元扩张到3000万元。这次增资后,广州融捷投资管理集团持有的股份达到60.33%,王传福个人持股则增加到24.33%,夏佐全持有的股份未变,还是10%,广州天新科贸实业公司持有的股份则降到4.67%,深圳丽达斯贸易有限公司由于没有增加投资而致使持有的股份一下子降到0.67%。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发生,对比亚迪来说利还是大于弊的,这次金融危机的冲击使得比亚迪的成本优势更充分地得到了体现,其电池产品的市场份额也迅速增长。1998年,比亚迪锂电池生产工艺技术逐步成熟,已经能够进行大批量生产。此时,王传福决定单独成立公司专门生产锂电池,于是就组建里比公司(即现在的锂电池公司)。

当时,出资组建里比公司的除了比亚迪实业公司外,还有20名个人股东,这20名个人股东中大多数为比亚迪实业的高级管理员工。在王传福的倡导下,比亚迪实业公司及20名个人股东各投资3万元参股,最初的注册资本仅为300万元,比亚迪实业持有40%的股权,20名高级管理人员分别持有0.5~5%不等的股权,累计持股30.5%。

比亚迪第三次股权变迁是在2000年。2000年1月,王传福开始了大规模收购股权。王传福首先接手了吕向阳的广州天新科贸实业公司出售的4.46%的比亚迪实业股权。随后,广州融捷投资管理集团转让所持有的比亚迪实业10.33%的股权也由王传福接手。2001年,最早的投资者之一深圳丽达斯贸易有限公司出售和转让在比亚迪实业公司注册资本中的所有股权全部由王传福所接手。这时,比亚迪的股权再次发生巨变,其中广州融捷投资管理集团持有50%的股权,王传福个人持有40%的股权,而夏佐全仍然持有10%。

与此同时,比亚迪锂电池公司,也就是原来的里比公司的股权也发生了变更。2000年,王传福投入大量资金开始锂电池的研发,并很快拥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成为了摩托罗拉的第一个在中国锂电池供应商。同年12月,比亚迪锂电池公司的总资产已经达到了3000万元人民币。2001年9月,王传福持有比亚迪锂电池公司32.91%的股份,吕向阳拥有19.82%的股份,其它37名股东则拥有剩下的47.27%的股份。此时,比亚迪的锂电池市场份额上升到世界第四位,而镍镉和镍氢电池更是上升到了第二位和第三位,实现了13.65亿元的销售额,净利润高达2.56亿元。

2002年,王传福有意将比亚迪上市,于是比亚迪进行了第四轮股权交易,为2002年6月11日的比亚迪股份制改造做准备。

2002年3月6日,广州融捷投资管理集团和夏佐全分别将持有的23.55%和1.4%股权转让,王传福获得0.97%的股份,吕向阳获得8.72%的股份,公司管理层获得13.76%的股份,戴常、古伟妮、贾言秀三名个人投资者共持有1.5%的股份。同时,吕向阳把5%的股权转让给其太太张长虹,王传福把4%的股权转让给其太太李绍华,夏佐全把1%的股权转让给其太太杨志莲。此时,王传福持股36.97%,广州融捷投资管理集团持股21.45%,夏佐全持股7.6%,管理层持股13.76%。

到了2002年比亚迪上市前夕,王传福将个人股份降至28.8%,将持股高管人员由原来的20名上升为34名,持股比例也上升到22.6%。

为了上市,比亚迪公司还面临着股权结构和公司管理方面的调整。

对王传福来说,最大问题是如何整合比亚迪实业和比亚迪锂电池两家公司。是简单地合在一起,还是成立一家控股公司掌控两家公司?两家公司股东不同,存在着交叉管理的现象,如何平衡新老股东之间的利益是两家公司整合的最大问题。

2002年4月,比亚迪锂电池公司大部分股东将90%的所有者权益转让给比亚迪实业。6月4日,比亚迪实业正式改制注册为股份公司。而在发行H股之前,王传福持有38.505%的股份,管理层持有22.622%的股份,吕向阳持有16.142%的股份,广州融捷投资管理集团持有11.487%的股份。等发行完成后,王传福持有28.879%的股份,而管理层持有16.966%的股份。公司执行董事和管理层合计持有比亚迪52.17%的股份,与比亚迪的发展趋势相一致。后来的上市结果证明,比亚迪对股权结构的设置非常成功。

资本经营,广开财路

比亚迪上市让王传福意识到资本市场的好处,他要学会运用它广开财路。

在资本市场,融资方式可以分为两类:债务性融资和权益性融资。

前者包括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和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等。后者主要指股票融资。债务性融资构成负债,企业要按期偿还约定的本息,权益性融资构成企业的自有资金。

1.银行贷款

银行是国内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按资金性质,可分为流动资金贷款、固定资产贷款和专项贷款三类。贷款又可分为信用贷款、担保贷款和票据贴现。截至2007年5月31日,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共拥有银行授信额度约人民币157亿元。

2.股票筹资

股票具有永久性,无到期日,不需要归还,没有还本付息的压力等特点,因而筹资风险较小。股票市场可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同时,股票市场为资产重组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提高企业的整合能力。正如王传福所说:上市实际上使比亚迪变成了一家完全透明的公司,可以让投资者看清所有的东西。

3.债券融资

企业债券,也称公司债券,是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表示发债企业和投资人之间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债券持有人不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但有权按期收回约定的本息。在企业破产清算时,债权人优先于股东享有对企业剩余财产的索取权。企业债券与股票一样,同属有价证券,可以自由转让。

4.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是通过融资与融物的结合,兼具金融与贸易的双重职能,对提高企业的筹资融资效益、推动与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有着十分明显的作用。融资租赁有直接购买租赁、售出后回租以及杠杆租赁。此外,还有租赁与补偿贸易相结合、租赁与加工装配相结合、租赁与包销相结合等多种租赁形式。融资租赁业务为企业技术改造开辟了一条新的融资渠道,采取融资融物相结合的新形式,提高了生产设备和技术的引进速度,还可以节约资金使用,提高资金利用率。

5.海外融资

企业可利用的海外融资方式包括国际商业银行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和企业在海外各主要资本市场上的债券、股票融资业务。

上市后,王传福拓展了其他融资渠道,灵活运用银行贷款、债券融资等手段,开始了实实在在的资本经营。同时,王传福还积极探索搭建境内外融资平台,以拓宽融资方式降低对单一融资渠道的依赖。

短期融资债券一般为企业应对的是日常经营的资金需求及方便现金周转而发行的,使用成本比贷款、债券等低很多,但由于不需要任何担保,银行对于企业使用这个金融产品的要求和条件很严格。上市后,比亚迪多次发行短期融资债券。

2006年,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该公司将于6月22日发行规模为7.5亿元、期限为365天的短期融资券。本次融资券由主承销商组织承销团,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为主承销商。经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综合评定,发行人的短期信用级别为A-1级,长期信用等级为A+级。

这笔资金主要是用以补充流动资金和置换成本较高的短期贷款,降低企业的财务费用。本次发行的7.5亿元不是贷款,也不是债券,而是一种只在各个商业银行间流动的金融产品。

尝到资本经营的甜头后,王传福在这一方面更加留心了。2007年,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短期融资债券(第1期)发行公告表示:比亚迪将会以无担保贴现发行的方式发行票面金额为100元,总额为人民币7.5亿元的365天贴现短期融资券。这次承销方式是以100万元人民币为一个认购单位,主承销商采取分别簿记建档、分别几种配售、余额包销的方式。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分别组织簿记建档,就各自承担的成效额度部分分别进行配售。

联手百富勤,香港成功上市

王传福经营的比亚迪实业公司虽然发展迅速,但真正实现资本飞跃还是得益于比亚迪在香港创业板的上市,这为王传福赢得了一个财富奇迹。

2002年7月31日,比亚迪在香港如期上市,这让很多人感到吃惊。

真正使其走上上市之路,出力最大的还要算是法国巴黎百富勤融资有限公司(BNPParibasPeregrineCapitalLtd.简称百富勤)。

“比亚迪最诱人的是其惊人的成长性,且符合百富勤的一贯理念——质地好、有增长潜力。”百富勤融资有限公司副行政总裁赵卷临如此形容他眼中的比亚迪。事实上,早在1998年,作为比亚迪的上市保荐人,百富勤就开始与比亚迪就上市一事进行实质性商谈。

1999~2000年是风险资本向比亚迪蜂拥而人的两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之后的比亚迪经营顺利,公司的财务状况良好,现金流充沛。但王传福并不急着吸引资金或上市,虽然他自己也承认在当时对资本市场的认识还存在不足。但更重要的是他觉得比亚迪做得还不够大,他习惯用历年的利润积累去滚动发展。

1999年、2000年和2001年三年,比亚迪分别实现销售收入4.15亿元、8.7亿元和13亿元,而到2002年,比亚迪的销售收入达25亿元。如此好的业绩,强大的现金流和赢利能力自然引起了投资者的强烈关注。经投行的多次游说,王传福开始重新思考比亚迪的价值,直接进军香港证券市场。

担任比亚迪此次发行的独家全球协调人、保荐人、建档人及主承销的法国巴黎百富勤的有关人士在谈到比亚迪在近期整体市场情况不佳的大背景下,仍能获得国际大基金垂青的原因时分析指出,公司良好的基本面是吸引投资者的主要原因,保守估计在过去3年,比亚迪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70%。

在百富勤的游说下,王传福也考虑到上市对公司管理层激励的兑现,最终将上市付诸到实际行动上。对于上市,王传福有着清晰的目标:摒弃短线投资者,争取长线投资者,不需要炒家。

这真可以说是“无心插柳柳成阴”,王传福的等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财富。据有关人士分析,2001年的香港股市还流行高科技概念,即使制造业的比亚迪上市,也未必会受市场追捧。而2002年在香港上市的企业都必须具备两大标准:赢利能力强,现金流充沛。而比亚迪是这两方面的佼佼者。王传福也曾说过,如果换在2001年上市的话,前后募集资金的数据有可能会相差12亿港元。

王传福说:“2002年,我们以10.95港元的高价在香港主板发行成功,募资16亿港元。我们开始两条腿走路,在产品经营之外进行资本经营。我们可以更加自由地去兼并、去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