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论语》学生活
10254200000025

第25章 成事——学会选择,懂得放弃(2)

活学活用

现代的人,如何达到这样的境界呢?

柳下惠的故事将“坐怀不乱”这样一个典故发扬光大,可惜,世人没有几个能像柳下惠一样“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最好的方法就是,不给自己做柳下惠的机会。

柳下惠,姓展,名获,字子禽,春秋时鲁国大夫,食邑在鲁国西部柳下屯(今简称柳屯)。谥惠,又因居柳下,故称柳下惠。公元前643年(鲁僖公26年),齐兴师伐鲁,群臣不智,多有主战者。柳下惠审时度势,力主和,终使僖公从之,遂派人说齐。齐侯退兵,使人民免于战争。

在一个深夜,柳下惠出访朋友时,发现一个很可怜的女子无家可归,夜晚风大雨大,柳下惠一时心软就让这个女子住在了自己家,而且还把自己的衣服解开把女子搂在怀里帮她取暖,就这样一个晚上,居然真的什么都没发生,至此之后,柳下惠就成了“好男人,不沾女人便宜,能把持得住”的名词。说只有柳下惠这样的男人才能美人坐怀而不乱。

柳下惠就算女人坐怀也能不乱,可惜世人能做到这一点的,没有几个平凡的人,最好还是不要让女人坐怀吧!这样从根本上就避免了犯错误的可能性。不要大义凛然地认为自己受得住诱惑,其实你真的没你想像的坚强。

不论是女色,还是金钱,千万别挑衅自己薄弱的意志,最好的办法就是远离诱惑,让头脑清醒,不要给自己做柳下惠的机会!

“仁”和“礼”的完全结合,实际上也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二是复礼。克己复礼就是人们通过自己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也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贯穿于《论语》的始终。

智慧金言

做到“有欲也刚”的境界很难,世间之人如果在面对诱惑时都能心如铁石,毫不为动,这便是达到佛教里的“化境”了。这个时候内在的“仁’和外在的“礼”便结合得天衣无缝,可是红尘中人,怎能完全避免做红尘中的事情呢?

但是我们还是要尽力而为。

有勇有谋才能成就大事业

经典语录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译文

子路问孔子说:“老师您如果统帅三军,那么您和谁在一起共事呢?”孔子说:“那些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河,死了都不会后悔的人,我是不会和他在一起共事的。我要找的,一定要是遇事小心谨慎,善于谋划而能成功的人。”

解读

孔子在此提出不与“暴虎冯河,死而无悔”的人在一起去统帅军队。因为在他看来,这种人虽然视死如归,但有勇无谋,是不能成就大事的。“勇”是孔子道德范畴中的一个内容,但勇不是蛮干,而是“临事而惧,好谋而成”的人,这种人智勇兼有,符合孔子所说的“勇”。

活学活用

孔子告诉我们,成就大事必须是遇事小心谨慎、善于谋划又能成事的人。孔子赞成勇敢,但反对鲁莽。他认为勇敢只有同谨慎、谋划、成功联系起来才是真正的勇敢。

有勇有谋,这个词多见于古代将士列传,虽然现在已不是尚武的时代,可现代人骨子里还延续着对有勇有谋、能谋善断的强烈热忱,智慧和勇气向来都是人性中很有感召力的字眼。有勇无谋,即使勇冠三军,不过一介武夫,成不了大器;多谋寡断,畏首畏尾,顶多做个参谋,不小心还会被戴上“狡黠”的帽子。

勇,不仅要以“道”为先,还要以智为先。无智不足以言勇,有智才有勇,有大智才有大勇。谋略和勇气是并重的。在遇到事情时,我们会因为缺乏谋略而让事情发展成灾难性的结果,同样,假如我们缺乏勇气,很多原本可以发展的机会就会白白流失。世界上任何一个成大事的人都是有勇有谋的人。

商场如战场,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善于用谋,巧于用智,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赢家。

有一个有勇有谋的智慧故事,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启发:

年关将近,一个小商人辛辛苦苦地赶出了一批货,交给了一个不是很熟悉的客户。交货之后,却望穿秋水般地等不到客户将货款电汇回来。

等了两个星期之后,小商人终于忍不住了,便亲自搭乘夜班火车,赶到了那个客户的公司,苦等了几个钟头,对方终于出现。小商人费尽口舌,终于在两个小时之后,收到了那笔为数10万元的货款。

小商人拿着客户开出来的现金支票,火速赶到发出支票的银行,希望能够立刻换得现款,准备过年应急之用。

不料,当他将支票交给银行柜台小姐时,对方却告诉他,这个账号的户头已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没有往来资金,而且,在那个账号内的存款也不足,他的支票根本无法兑现。

小商人顿时明白,这是那个差劲的客户故意刁难他的小动作,当下便想冲回客户的公司,和他大吵一架。但小商人做事一向小心谨慎,在离去之前,他简单地陈述了自己的窘困状况,并询问柜台小姐,他的支票因对方存款不足而遭到退票,究竟差了多少钱?

由于他的态度殷切诚恳,柜台小姐也热心地帮他查询,得到的结果是,户头内只剩下98000元,与他的支票金额差了2000元钱。

果然如小商人所料,这个客户是存心要和他过不去,看来这笔货款可真是凶多吉少了。

所谓急中生智,小商人转念想了想,灵机一动,很快地从身上掏出2000元钞票,央求柜台小姐帮他存入那个客户的账号里,补足支票面额的10万元,再将那张支票兑成现款,终于顺利地领到了钱。

智慧金言

普鲁士杰出的军事理论家、军事历史学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关于智与勇的关系有一段很精辟的观点:“高超的智慧兼普通的勇气,比出众的勇气兼普通的智慧有更大的作用的。”

时代变了,战场也变了,但永恒不变的是对智力的争夺。智慧谋略,是无穷能量的源泉。无论是平定天下、治理国家,还是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人类社会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取胜的最大关键都在于有勇有谋的智慧。

做事要有条理

经典语录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九种要思考的事:看的时候,要思考看清与否;听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听清楚;自己的脸色,要思考是否温和;容貌要思考是否谦恭;言谈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忠诚;办事要思考是否谨慎严肃;遇到疑问,要思考是否应该向别人请教;忿怒时,要思考是否有后患;获取财利时,要思考是否合乎义的准则。”

解读

孔子在这里说的“九思”,完全讲到思想问题。在我们生活思想上,以伦理道德为做人做事的标准。

单从文字表面上来解释,就没有必要了,如“视思明”,当然看东西要看得清楚,但这并不是指两个眼睛去看东西,用眼睛看到的,往往只是表象。这里的“视思明”是抽象的,讲精神上对任何事情的观察,要特别注意看得清楚。同样听了别人的话以后,也要加以考虑,所谓“谣言止于智者”也是这个道理。

活学活用

在生活中,我们可能常常碰到这样的情况:赵甲说钱乙,钱乙说孙丙……说完一些话,还要加一句:“这话我谁也没告诉哦,你可是第一个知道的!”

可是,这样的话又有几个人能信呢?听来的话要用智慧去判断。脸色态度要温和,用现代的话来讲,不能摆出神气的样子。对人的态度,处处要恭敬,恭敬并不是刻板,而是出于至诚的心情。讲话言而有信,对事情负责任。有怀疑就要研究,找寻正确的答案。

在“九思”中,每一“思”都能联系到抽象的事情,所以,我们没必要一一举例说明该怎样怎样,这就像“道”一样,悟道的人,一点就通;而不明就里的人,即便把所有事情的所有案例举出来摆在这里,他们的心思也不在这里。

“道”或者“思”,最重要的一点应该是“见得思义”,凡是种种利益,在可以拿到手的时候,就应该考虑是否合理,该不该拿。这样,孔子的这些思想就能贯穿到我们平时所做的事情中了,做事才会有条有理。一位商界名家将“做事没有条理”列为许多公司失败的一大重要原因。

工作安排没有条理、同时又想把事情做得面面俱到的人,总是力不从心,要么感觉人手不够,他们奉行“人多力量大”的政策;或者干脆“精兵简政”,凡事都自己亲自上阵,这也不放心,那也不放心。再者,由于办事不得当、工作没有计划、缺乏条理,浪费了大量员工的精力,吃力不讨好,最后还是无所成就。

做事没有条理、没有程序的人,无论干哪一种事业都没有功效可言。而有条理、有程序的人即使能力差一点,但他的事业往往有相当大的成就。

任何一件事,从计划到实现的阶段,总有一段所谓时机的存在,也就是需要一些时间让它自然成熟。无论计划是如何的正确无误,总要不慌不忙、沉着冷静地等待合适的机会到来。

假如司马懿过于急躁而不甘等待的话,出手过快,必然会遭到破坏性的阻碍。因此,他对儿子司马昭说: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有耐心,压抑那股焦急不安的情绪。

一位企业家曾谈起了他遇到的两种人。

有个性急的人,不管你在什么时候遇见他,他都表现得风风火火的样子。如果要同他谈话,他只能拿出几秒钟的时间,时间长一点,他会伸手把表看了再看,暗示着他的时间很紧张。他公司的业务做得虽然很大,但是开销更大。究其原因,主要是他在工作安排上七颠八倒,毫无程序。做起事来,也常为杂乱的东西所阻碍。结果,他的事务常常是一团糟,他的办公桌简直就是一个垃圾堆。他经常很忙碌,从来没有时间整理自己的东西,即使有时间,也不知道怎样去整理、安放。

另外有一个人,恰恰相反。他从来不显出忙碌的样子,做事非常镇静,总是很平静祥和。别人不论有什么难事和他商谈,他总是彬彬有礼。在他的公司里,所有员工都寂静无声地埋头苦干,各样东西安放得也有条不紊,各种事务也安排得恰到好处。他每晚都要整理自己的办公桌,对于重要的信件立即就回复,并且把信件整理得井井有条。所以,尽管他经营的规模要大过前述商人,但别人从外表上总看不出他有一丝一毫的慌乱。他做起事来样样办理得清清楚楚,他那富有条理、讲求程序的作风,影响到他的全公司每个员工。于是,他的每一个员工,做起事来也都极有程序,公司生机盎然。

“你工作有程序,处理事务有条有理,在办公室里决不会浪费时间,不会扰乱自己的神志,做事效率也极高。从这个角度来看,你的时间也一定很充足,你的事业也必能依照预定的计划去进行。”读到上述两个人后,企业家总结道。不论是第一个人的凌乱还是第二个人的整洁,只要能从实践中找到事情的规律,不论什么时候挽回,都是来得及的。

智慧金言

做事没有计划、没有条理的人,无论从事哪一行都不可能取得成绩。事实上,做事有计划对于一个人来说,不仅是一种做事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他的做事态度,是能否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

向心中的榜样看齐

经典语录

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译文

孔子说:“看到善良的行为,就担心达不到,看到不善良的行动,就好像要把手伸到开水中一样赶快避开。我见到过这样的人,也听到过这样的话。以隐居避世来保全自己的志向,依照义而贯彻自己的主张。我听到过这种话,却没有见到过这样的人。”

解读

宋代学者朱熹对孔子“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这句话解释说:“真知善恶而诚好恶之,颜、曾、闵、冉之徒,盖能之矣。”就是说一个人真正地知道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又能够发自内心地趋善避恶,在孔子的众多弟子中,颜回、曾参、闵子骞、冉有等人,大概就已经做到这一点了。

活学活用

这句话十分形象而生动,我们可以想像一下:看见好的榜样就努力去学;看到邪恶龌龊的东西就赶紧避开,这样的人我们似乎也见到过。就像孔子形容的那样,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三国时期蜀国的皇帝刘备在临死前告诉他的儿子刘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就是说,不要因为坏事(的影响)太小就去做,也不要因为好事太小而不去做,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郑国是春秋时的小国。它为了防御楚国,和晋国签订了盟约。结盟的第二年,既公元前585年,楚国即发兵进犯郑国。郑军不敌,向晋国求救。晋景公派栾书前去救援,路上与楚军相遇,楚军不战而退。晋将赵同等人主张乘机攻占与楚国结盟的蔡国。他们催请栾书元帅下令行动,但“中军佐”知庄子阻止栾书元帅发兵,说:“楚军已撤,郑国转危为安,我们就不该进攻楚国。”栾书元帅觉得有理,毅然命令大军撤回晋国。由于栾书能听取部下的意见,当时人们就称赞说:“从善如流,宜哉。”这个典故见于《左传·成公入年》。

这就是成语“从善如流”的来历。

很多时候,第一个人的善行十分重要。一个人的善良,可以变为两个人的善良,三个人的善良……以至整个社会的善良。

美国著名记者威廉·比尔曾经讲过一段自己的经历。

10岁那年,比尔成了孤儿。一天,靠卖报为生的比尔在纽约某电车站卖报,一个胖男子拿走了两份报纸,还戏弄比尔。之后,那个男子扬长而去。

这时,一辆马车停在比尔身边。车上一个眼里噙着泪花的妇人冲着电车骂道:“这该死的灭绝人性的东西。”然后,又俯身对比尔说:“孩子,我都看见了,你在这儿等着,我就回来。”比尔认出拿玫瑰花的妇人就是电影海报上的大明星梅·欧文小姐。

10分钟后,马车转回来了,女明星招呼比尔上了车,然后对马车夫说:“马克,给他讲讲你都干了些什么。”

“我一把揪住那家伙,”马克咬牙切齿地说,“左右开弓把他两眼揍了个乌青,又往他太阳穴补了一拳。报钱也追回来了。”说着,他把一枚硬币放在比尔的手中。

“孩子,你听我说,”梅·欧文对比尔说,“你不要因为碰到这种坏蛋就把人都看坏了。世上坏蛋是不少,但大多数都是好人——像你,像我。我们都是好人,是不是?”

好多年后,比尔回忆这一经历时说,“梅·欧文小姐是不可能追上电车的,但是她的话、车夫的虚构是安慰弱小心灵的良药。靠了这些我才没有沉沦,没有一味地把世界连同自己恨死。”

智慧金言

一个人一念间的善良举动会影响他人一生,甚至改变他人的世界观。“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这句话,就表现一种个人对待善恶的态度,这就是赞同、认可善的东西,不赞同、拒绝恶的东西。

在这样一种态度的指引下,人们才能表现在实际的行动中,如果自己没有某种善良的品德或者没有采取某种善良的举动,那么就努力追求,抓紧时间让自己也拥有这种善;如果自己看到了别人不好的品德或者行动,就要像把手伸进开水里马上就缩手一样,立即抽身出来,远离这种不善。在这里,所谓的善和恶并不能用大或小来衡量,不是说只有碰上了大的善才赶紧去追求,小小的好事就不屑于去做;遇上了大的恶才赶紧避开,自己做点小小的坏事也无关紧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