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管你怎么说,这个责任必须有人来承担。你俩到底谁对?如果你是专业的,巧巧就不专业,退货全部由她来处理;如果巧巧是专业的,你就不是专业的,退货全部由你来处理,而且你要处理得快,公司等着周转金急用。”他这一招高明,让我和巧巧相互撕咬。
我敢得罪巧巧吗?只好说:“老大,我和巧巧都是对的,因为我的数据比真实码小一厘米,巧巧的数据比真实码大一厘米,也就是说,测量数据和真实码相差一厘米,相差一厘米是正常的。关于这方面的问题,专业人士早有定论,你可以上网搜索一下。”
狼要吃小羊,总会有理由。老板耍起了无赖,他说:“周小武同志,我文化不高,你不要跟我讲大道理。我只问你,你的数据为什么比真实码小一厘米?谁让你这么干的?又是谁给予你的权力?如果你像巧巧一样,让数据比真实码大一厘米,就不会有退货,我也不会找你的麻烦。”
胳膊扭不过大腿。我只有耐心解释:“儿童穿着宽松一些比较好。在登记数据时,我有意少报了一厘米。这样以来,真实的衣服就比网上标出的尺寸大一厘米,一旦顾客买了我们的衣服,她的宝宝穿起来就比较服舒,更不会有退货。”
“年轻的妈妈在给小宝宝买衣前,就已经放了尺寸,而你又少报了一厘米。周小武,你现在跟我说,顾客买了我们的衣服,回去给她宝宝穿,是不是大了呢?大了,要不要退货呢?既然顾客已经放了尺寸,那么你就像巧巧一样,把数据收缩一厘米,顾客买回家的衣服就是刚好的尺寸,刚好的尺寸怎么会退货呢?”老板又这样说。
“你这话不对,穿得刚刚好哪有穿得宽松一些好?”
“这个我懂啊。”老板吸了一口烟,又说:“周小武,你多放了一厘米宽的布料给顾客,是不是要成本呢?”
“你非要这样说,就是挑刺,已经没有意义了。”
“好,我不计较成本。”老板说,“小宝宝那么小,你多放半厘米,可能叫宽松,你放到了一厘米,就是多了。”
“就算顾客买回去的衣服偏大,小宝宝暂时不能穿,那也没有多大的关系,因为小宝宝还在长身体,要不了多久,小宝宝就能穿。”
“要不了多久,是多少时间呢?再过几个月,又是一个季节,衣服不是黄金,收藏不能增值,顾客不退货才怪呢?周小武,你不应该自作聪明,你应该按实际数据上报,既使顾客要退货,那也是他们的事,起码与你无关。”
“如果多放一厘米,衣服就大了,要退货,我俩就搞个模拟。找一个小孩,你来买,我来卖。”我原本底气十足,被他这么一问反而没有底,提出这样一个想法,也是自己给自己长脸。
“问题是年轻的妈妈已经放了尺寸。”
“我们的顾客是年轻的妈妈,她们初为人母,买宝宝的衣服没有经验,总是按自己的标准,讲究修身。等到她们收到宝宝的衣服后,才知道宝宝穿起来极不舒服,反而认为我们的布料不行,宝宝穿得过敏。我这么一改革,就是降低了退货率。当然,你说的也有道理,可是你的道理适合小童以上的母亲,因为她们买衣服就已经比较内行了。老大,这不是我在自作聪明,是我查阅了四十多家宝宝服饰童装店,才得来这样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