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大愿说净土法门(上册)
10383900000020

第20章 回归生命的故乡第七讲(2)

但他的老婆不相信,怀疑是这个朋友谋财害命,把他害死了,就骂他。他觉得很委屈,就又千里迢迢重新跑回安葬朋友的墓前来哭,说:“怎么办呀,你老婆误会我,认为是我谋财害命把你害死了。”这鬼就做人声来回答他:“这样吧,你赶快往家乡走,我就附在你身上,用我的声调来告诉我的老婆,我是自己得暴病死掉的,跟她解释一下。”这个人就答应了,然后就一路往回走。

本来都好好的,可这个人原来进过寺院,听过人家念阿弥陀佛,心里越想这个事情越觉得难过,觉得自己无缘无故受这样的委屈很冤枉,心想:“这个世界真是苦,阿弥陀佛”。他就动了一个念头,没有念出声,脑海里只出现了一句阿弥陀佛,这鬼跟在他身后就很害怕说:“哎呀,你身体怎么突然发大光明了?我不能跟你走,我眼睛都睁不开。”

所以一般人认为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没什么,但要知道,念佛之人有四十里光明烛身。

这个人听到这鬼这么讲,就真正地发自内心对净土法门生起信心。他说:“哎呀,原来这个法门这么好,我只是动了一个念头,念了一句阿弥陀佛,光明都这么炽盛。”所以他就马上发心,生意不做了,出家剃度,专修净土,以后成为高僧。

这是蕅益大师同时代亲眼所见的,所以一个人至诚念佛就能放光,诸天鬼神都能看到这些光明,而对念佛人恭敬有加。一般的世俗人每天都费尽心机,追名逐利,所以身心灰暗,诸天神就不会去恭敬他、护持他。

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上讲到一个公案说:一个有禅定的人,先是看到有一些天神鬼神聚在一起,很恭敬合掌围绕着两个法师,后来那些天神鬼神又马上指责那两个法师。虽然那两个法师自己看不到,但那个有禅定的人看到了。等那两个法师走了以后,鬼神把他们的足迹都扫掉,就是很看不起他们。

有禅定的人出定以后,(因为是同一个寺院里的出家人)他就去找那两个法师问:“你们前面在那里谈什么呢?”两个法师就把他们在说什么统统原原本本就说了一遍。

原来一开始那两个法师都是在谈论怎样修行佛法,所以那些天神都合掌恭敬地来听,后来那两个法师慢慢的心就转到凡夫心来了,讨论哪天做什么佛事呀、做什么普佛呀、有什么供养呀,东家长西家短。天龙鬼神就看不起他们了。

所以我们要时时刻刻警惕自己,进入到念佛堂,要能精进念佛。不过我看我们常住道风很好,大家进来都没什么散心杂话,天天精进念佛,这是非常难得的,一定有无量的天龙八部来护持和恭敬。

这是讲增上善业所感,要知道老实念佛就是增上善业。

为什么念佛能生极乐世界呢?我们讲到了世出世间一切理法,不出心性二字;世出世间一切事法,不出因果二字。从理体上来说,一切都是心性所变现的;从事相上来说,一定离不开因果二字。同样的,色法成就、心法成就,都要因缘具足。色法二缘成就,即具足亲因缘和增上缘,就能成就色法。

心法是四缘成就,就是亲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和增上缘。

比如我心里起个念头,要由常州去南京,我想去南京这个念头就是亲因缘。然后我上了车,这个念头要一直有,如果我走到半路不想去了,那就去不了了,就不能达到目的地,因为想去南京的念头,这个等无间缘断掉了,然后我就折回头了。所缘缘就是目标,目的地。目的地南京是所缘缘。增上缘就是有一些增上的工具,如坐车去,车就是增上缘。

同样,信愿念佛,得生极乐,也是心法四缘具足,我们的真心本体与阿弥陀佛无二无别,这是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生成佛的亲因缘;以这一句佛号作为所缘境,这是所缘缘;净念相继,最低的标准也就是念佛成片,这是等无间缘。然后我们老实念佛,念佛的行持、实践就是增上的善业,这是增上缘。所以具足四缘,感生凡圣同居净土,感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第一种增上善业所感。

第二种能感生的因是[圆五品观所感],圆五品观是圆教观行五品位:

一、随喜。二、读诵。三、解说。四、兼修六度。五、正修六度。

第一随喜:随喜法很重要,如果我们跟对方的功德相等,他修什么功德,我至诚随喜他,就能得到和他一样的功德;如果我修行的功德超过对方,他修的善业、善法,我随喜他,所得到的功德还要超过他;如果对方的功德比我高很多,我随喜他,也能得到跟他差不多一半的功德。

所以随喜法是最巧妙、最方便、最容易积功累德、又最广泛的法。哪怕我们起一念的随喜心,随喜一切诸佛菩萨的功德,这一念的随喜心都能感得无量无边的功德。

又如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他到广州光孝寺,印宗法师给他剃度。印宗法师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他虽然是惠能大师的戒师,但是他给六祖剃度后,回过头来又拜惠能大师为师父,而且护持他,随喜他弘法的功德,惠能大师一生在南华寺弘法三十七年,度众无量。印宗法师因修随喜,也能成就与六祖一样无量无边的功德。

所以修随喜非常重要,也非常巧妙、非常殊胜,我们要能多修随喜法。

在净土法门来说,闻实相妙理、信解欢喜,名为随喜。随顺一切善事,并且尽心尽力帮助他成就这些善事。随喜就能消除凡夫的我执心,能消除凡夫的嫉妒心、障碍心。我们听闻到净土法门这个不可思议的妙理以后,能信解欢喜,发愿求往生,这是真正的修随喜。

第二读诵:读诵是每天都能读诵大乘经典,能用经典来观照自心,在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心地都光明坦荡。

第三解说:就是自己所懂的净土法门都为人解说,劝其信佛、念佛。解说就是讲经说法。第四兼修六度和第五正修六度。

接下来是凡圣同居土。

[以缘生胜妙五尘为体]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净土不同于娑婆世界以粗恶五尘为体,极乐世界以殊胜妙好的色、声、香、味、触为体。

天台宗智者大师依《观无量寿经》修十六观,临入涅槃时徒众就问他:“师父啊,您老人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品位是什么呢?”他说他一生弘法利生,过早领众,并未专修,所以往生的品位只是圆五品,即圆教观行五品位,也就是生在凡圣同居土。当然智者大师是示现,如果能专修,往生的品位更高,另外他也是释迦佛的后身,只是示现而已。

接下来讲方便有余净土。感生方便有余净土的能感之因也有两种:

“方便净土是即空观智所感,亦相似三观所感,以妙真谛无漏五尘为体。”

一、[即空观智所感],生方便有余净土的行者已经断了见惑和思惑,但尘沙惑、无明惑没有断,所以他修即空观智,不是通教即有之空,而是圆教即中之空。

二、[相似三观所感],相似三观是圆教中的相似即佛位,用功方便就是相似地修一心三观,一念之中相似圆满地具足空假中三观。方便有余土是[以妙真谛,无漏五尘为体。]妙真谛是圆教不思议真谛,即空即假即中,故名之为妙。

生凡圣同居土的人只是伏住了见思惑,并没有断烦恼,他所享受的是阿弥陀佛的功德所变现的,故称胜妙五尘;生方便有余土的人有自己的一分断证功德,连同阿弥陀佛的加被,故称之为无漏五尘;已经断了八十八使见惑和八十一品思惑,故称无漏。

接下来是生实报庄严净土的因果。

“实报净土是妙假观智所感,亦分证三观所感,以妙俗谛无尽五尘为体。”

以妙假观智、分证三观为能感因,以妙俗谛、无尽五尘为所感之果。要知道全圆道的佛法概括起来无非就是解脱道、菩萨道。

声闻、缘觉偏重于自利,以修解脱道为主。回小向大、求生西方,将来能生到方便有余净土,菩萨是福慧显发,偏重于利他,是行菩萨道。利他就一定要能入假观,到十方世界协助佛教化众生,所以要修妙假观智。

真观就是空观,观一切法的本体;假观就是俗谛,观一切诸法之相,是从空而出假,以种种的法相来度众生;分证三观就是圆教分证位之中的一心三观。

因为菩萨要能修妙假观智,所以他在一切处用种种方便度众生。所以他感的实报庄严净土是以无尽五尘为体,这显示佛法无边。无量无边的世界之中,一切凡夫生死轮回之处,即是诸佛菩萨接引度脱众生之处。众生无量,世界无边,诸佛菩萨接引众生的方便也是无量无边。所以说实报庄严净土以无尽五尘为体。

最后是生常寂光净土的因果,以即中观智究竟三观为能感之因。

“常寂光土是即中观智所感,亦究竟三观所感,以妙中谛称性五尘为体。”

以妙中谛,称性五尘为所感之果。称性五尘就是色声香味触,称合真如自性,一一的色声香味触法都是自性全体显露,称合自性,这不可思议的五尘为常寂光土之体。

这段文蕅益大师很详细地把为什么极乐世界依报如此庄严,四种净土能感之因、所感之果都分析得很细,含义甚深,境界很高,但下手又非常容易。我们从始至终,从同居土到寂光土很简捷方便修行的方法,就是持名念佛。所以持名念佛是从始至终之法,不是说我现在是凡夫,能力太差,只要持名念佛就好。

持名至念佛成片,感生凡圣同居土,能控制见思烦恼不起现行,这其实是事一心不乱里最浅的功夫。

持续地念佛用功,见思惑断了就证到事一心不乱,生方便有余土;进一步断尘沙惑、断无明惑,断一品无明,显一分法身,就入理一心不乱,生实报庄严净土、分证常寂光净土;断尽无明自性功德圆满,生常寂光净土,住常寂光净土。

这时的色声香味触都是称合真如自性的,完全是性德显现的不可思议五尘,所以称之为[称性五尘]。

前面为了让我们容易理解,把它分开来说,其实一体的,底下就归纳:

“欲令易解,作此分别,实四土庄严,无非因缘所生法,无不即空假中。所以极乐同居净土,真俗圆融,不可限量。下皆仿此。”

这段说四土圆融,为了容易了解,才分别说四种净土,其实四土是圆融无碍的。十方其他佛世界的四种土都是各别的,同居土的人见不到方便土的阿罗汉,见不到实报土的菩萨,而西方极乐四土的贤圣都在一起,只要能往生都能见到。这是极乐世界超胜于十方世界的妙处。

有些研习经论的人就会提出疑问说:“常寂光土是讲理性(常寂光就是法身德、解脱德、般若德),既然是理性,你怎么可以说它有此庄严呢?前面的三土是事相,寂光土是理体,事可以说有相,理为什么也说有庄严相呢?为什么还要说常寂光土也是以称性五尘为体呢?为什么说它有庄严相呢?”

底下经文的《要解》里蕅益大师作了一个圆满的解说。

“问:寂光惟理性,何得有此庄严?答:一一庄严全体理性,一一理性具足庄严,方是诸佛究竟依果。若寂光不具胜妙五尘,何异偏真法性。”

蕅益大师回答说:“事与理是不二的,从事上讲,同居土、方便土、实报土,全体都是理体变现出来的,所以说[一一庄严全体理性]”。

同时常寂光土也不在三土之外,事在理中,理随事遍。所以说[一一理性具足庄严]。就是从佛边来说,全三土而成常寂光土;从众生边来说,全寂光而成三土。其实本来理体就是常寂光土,凡夫众生因为断惑深浅不同,就分别看到不同的土,所以全寂光而成三土。而在佛来说,任何土都是常寂光土,全三土而成寂光,所以经上说“诸佛住处名常寂光”。

大师进一步解释说[若寂光不具胜妙五尘,何异偏真法性。]小乘阿罗汉灰身灭智,入偏真涅槃,万法皆空,难起利生的妙用。而佛在常寂光土中圆见四土,有胜妙五尘来广作佛行事业,教化众生,普利众生。

如果你说常寂光土不具有胜妙五尘,不能起利生的妙用,那跟小乘的偏空涅槃有什么差别呢?所以可以知道,佛住常寂光净土,也能说种种的庄严。因为事理不二,你要离开事去说理,就说明你对理没有透彻地理解,产生那个疑问,是因为他对理体没有真正理解,而理是不可以离开事的。这是大师为了恐怕众生落于偏理废事之见而安立的问答。

下一段经文是广释。前面只略略地说,从极乐世界众生的住处、环境来说极乐世界的庄严,“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前面是说住处,接下来说极乐世界众生的出生之处,他们住的环境那么美妙,往生到极乐世界是从哪里生出来的呢?生出来的环境是什么样呢?

(丁)二广释二:初别释所受、二舍释能受所受。(戊)初又二初释生处、二结示佛力。(己)今初。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池中莲华,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

“上明住处,今明生处。宝池金银等所成,不同此方土石也。八功德者:一、澄清,异此方浑浊;二、清冷,异寒热;三、甘美,异咸淡劣味;四、轻软,异沉重;五、润泽,异缩腐褪色;六、安和,异急暴;七、除饥渴,异生冷;八、长养诸根,异损坏诸根,及渗戾增病没溺等也。”

这是重点地来解说八功德水,先说水。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在这七宝池、八功德水里莲花化身。

前段讲极乐世界住处的庄严,这段宝池莲花,讲生处的庄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都是莲花化生,无胎生及其他诸苦,他身处的环境是七宝所成的宝池,不像我们用石头、砖头砌池子,极乐世界纯是七宝所成的宝池。

宝池之中水也有八种功德:

第一种是澄清。一丝毫杂质都没有。

第二种是清冷。清湛凉冷,永远保持同样的温度,不同于此土的水,冷热变化。

第三是甘美,非常可口。

第四是轻软。娑婆世界的水只能向下流,极乐世界的水能向上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