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写给孩子看的艺术史
10386700000078

第78章 拱顶的烦扰

很久很久以前,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人们正在建造一座大教堂。在这座教堂其他部分已经完工,只剩下圆拱顶还没有建成的时候,工匠突然停止了建设。因为这一天,建筑师不幸去世了,而他是唯一一个知道怎样修建这座大教堂圆拱顶的人。他没有留下任何设计图或者平面图供工匠参考,也没告诉其他人他将要如何修建大教堂的圆拱顶。于是,这座大教堂就停止了修建。在接下来两百多年里,这座大教堂的顶部应该是圆拱顶的地方就一直是一个大洞。直到后来,人们决定进行一场竞赛,竞赛的目的是选出一位会修建圆拱顶的建筑师。这样,由竞赛胜出的这位建筑师来设计完成这座大教堂。

参加竞赛的人提出了大量的方案。有的人说,只要能在大厅的正中央建一根巨大的支撑柱,就可以建好圆拱顶。还有的人说,在大厅里堆一大堆土料就可以建好圆拱顶了。

有一位建筑师说:“我们可以把一些金币混在这堆土料中,堆在圆拱顶下方的大厅里,就可以站在土堆上修建圆拱顶了。等建好圆拱顶以后,我们可以邀请人们来土堆里找金币,这样人们就可以把土堆也移走了。土堆全部移走之后,有着圆拱顶的大厅便建成了。”

但是这个方法简直就是大海捞针啊!

最终,建筑师菲利波·布鲁内莱斯基竞赛胜出并且着手设计这个圆拱顶。布鲁内莱斯基曾经在罗马学习,研究古罗马的建筑,他是一名出色的建筑师,也是一位雕塑家。布鲁内莱斯基说他能够建好圆拱顶。不仅如此,他修建圆拱顶时,还不需要支架,这样就可以省去大量的木材。尽管布鲁内莱斯基非常自信,但是教堂的负责人对他的话还是将信将疑,不能确定他一定能做得到。所以,他们就让雕塑家洛伦佐·吉贝尔蒂和他合作。

你还记得洛伦佐·吉贝尔蒂吗?如果你已经看了本书的雕塑部分,就一定知道吉贝尔蒂是一名优秀的雕塑家,他的《天堂之门》已很好地证明了他的雕刻能力。可惜的是,吉贝尔蒂对圆拱顶一窍不通。事实上,他完全不做任何事情,而让布鲁内莱斯基一个人去做所有的设计工作。不过无论他做不做事,他的工资却和布鲁内莱斯基是一样的。布鲁内莱斯基对这个事很不开心,于是他就装病,让别人以为他生病了所以不得不回家躺在床上休息。他不在的时候,工匠们也就不得不停工,因为吉贝尔蒂这位雕塑家根本就不知道要告诉工匠接下来怎么建造。布鲁内莱斯基在床上躺了多久,工程就停了多久。

这样做依然没能让吉尔贝蒂离开,所以布鲁内莱斯基想出了一个新的办法来赶走吉贝尔蒂。他跟负责人建议,让两个建筑师各自负责一部分。

“修建拱顶要先建造两个可以同时进行的部分。”布鲁内莱斯基对负责人建议道,“一个是建造泥瓦匠要站的架子,另一个是将拱顶的八个拱肋像水桶箍一样箍在一起,抵消侧向力用的链子。让吉贝尔蒂选一项,我就负责剩下的另一项,这样就可以节约时间了。”

这个办法果然有效。雕塑家吉尔贝蒂选择了链子,但不出意外地没有完成,所以没多久,他就被解雇了。布鲁内莱斯基则开始独自负责修建拱顶的工作。

最终,布鲁内莱斯基成功地建成了拱顶。他建的拱顶与帕提侬神庙罗马式的拱顶不同,也与圣索菲亚教堂的拱顶不同。他使用了八根承重的石制拱肋自上而下穿过拱顶,将整个拱顶分割成八个区域。每个区域不需要承重,他就使用了薄薄的一层比石头轻的砖块来建造。由于拱肋的存在,以及使用的尖拱设计,这个拱顶并不像其他大多数的圆顶那样平滑。除此之外,这个拱顶的最顶尖上还有一个像小顶盖,或小塔楼样式的灯塔,只不过里面没有灯。

布鲁内莱斯基究竟是如何不用支架就成功地建好这座拱顶的,还一直不为人所知。但是他的确修建完成了拱顶,而且修建得十分出色。直到今天,这座拱顶还高耸在佛罗伦萨大教堂顶上,不论远近的人们只要到了那里都可以看见它,它也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拱顶之一。大教堂在意大利语里被称作Duomo,而Duomo又是圆拱顶的意思。如果你有机会去佛罗伦萨大教堂参观,就会看到这座大教堂附近有一座布鲁内莱斯基的雕像,这是一尊他的坐像,雕像中的他抬头望向拱顶,腿上放着一张图,这张图应该就是拱顶的设计图吧!

我给你介绍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不仅仅因为他设计了一座漂亮的拱顶,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布鲁内莱斯基还是一种新建筑风格的创始人,这种建筑风格就是后来被人们所称的“文艺复兴式”建筑风格。

文艺复兴指的是人们对古希腊和古罗马人所留下的文化遗产的复兴,重新燃起对文学、绘画、雕塑和建筑的兴趣和热爱。我前面曾经说到,布鲁内莱斯基对古罗马的建筑遗迹有不少研究,他对这些遗迹做过仔细的测量,并且给它们绘图,学习总结了所有他能够借鉴的地方。因此在布鲁内莱斯基开始自己设计建筑的时候,他便会在廊柱、装饰、圆拱等方面的设计上,借用他非常欣赏的古罗马设计风格。当然了,我并不是说他在完全按照古罗马建筑的方式进行设计,他只是借鉴这种风格中他喜欢的部分进行设计而已。而在布鲁内莱斯基之后,所有意大利建筑师也都开始这么做了。

不管怎么说,意大利人对哥特式建筑不是很感兴趣。意大利阳光炙热,而意大利人不喜欢阳光充足的房间,不喜欢修建有大量玻璃墙的教堂。与之相反,他们喜欢建筑的室内暗而凉爽。即使阳光是从哥特式大教堂色彩斑斓的玻璃窗射进来的,他们也不喜欢。

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式建筑在很多方面有着很多优点,但还是有些不足之处。相比之下,到处都在修建的哥特式建筑,每一部分都有着重要的用途。比如飞扶壁是用来支撑和平衡侧向的压力,就连飞扶壁上的装饰物,其实也是用来增加飞扶壁的重量,使它可以支撑更多的压力。包括彩色的玻璃窗和精美的雕塑也是用来帮助不认识字的人们学习《圣经》里的故事。总而言之,哥特式建筑中几乎没有任何一个部件是多余或者无用的。

但文艺复兴式建筑却并不是这样。建筑的设计经常仅仅只是为了看上去美观而已。圆柱和壁柱都只是用来做装饰的,并不提供任何支撑功能。要我说装饰物其实就应当是装饰物,不应该像一个柱子,而柱子就是应当用来承载重力的,设计的时候需要花很多心思考虑受力的问题才能建好。

有些时候,文艺复兴式的建筑装饰会被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师覆盖在哥特式建筑之外,这样,它看上去就像是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

不过也不要矫枉过正了,其实大部分文艺复兴式的建筑还是“诚实”的,并没有很多噱头。那个时期,最好的艺术家才能成为建筑师,负责为人们设计建造房屋。而哥特式大教堂也逐渐停建了。事实上,这是因为那时候的教堂已经足够了,所以大部分的文艺复兴式建筑主要都是宫殿、政府大楼,或者是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