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写给孩子看的艺术史
10386700000008

第8章 天使一般的兄弟

隐修院是修士居住的地方,修士把所有的教中人都视为兄弟,也像兄弟一样对待彼此。今天,教堂里的人们也互称兄弟姐妹,可能就是从那时流传下来的。

在“花城”佛罗伦萨,有一座名叫圣马可的隐修院。圣马可是人名,他是写《圣经·新约》中第二卷的使徒。圣马可隐修院里有一位非常虔诚善良的修士,人们都叫他“天使一般的兄弟”。在当地语言,也就是意大利语里,“天使一般的兄弟”名叫弗拉·安杰利科。他是一个修士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画家,这听上去似乎很奇怪,但是弗拉·安杰利科画画很有天赋,圣马可隐修院院墙上描绘的圣经图,都是他画的。

弗拉·安杰利科一生中花了大部分时间用来给修士们的居室(也就是睡觉的房间)的墙壁上画《圣经》的故事,这些房间是单人的隔室间,房间里异常简陋,和囚房也差不了多少。圣马可隐修院里一共有四十个这样的单人隔间。在居室里画图是为了让这里的每一位修士都可以在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也能思考《圣经》的意义。当然这些修士隔间里的绘画都是湿壁画。除了这些,弗拉·安杰利科还在木板上画一些方便携带的蛋彩画。你还记得蛋彩画吗?我在前一章介绍过,蛋彩是由颜料和鸡蛋清等黏性的东西混合后做成的特殊颜料,画家用蛋彩在木板等平面上画的画就叫蛋彩画。

弗拉·安杰利科比乔托晚出生一百年左右,但是他们绘画的风格很接近。据说在弗拉·安杰利科每次作画之前都会虔诚地祈祷,并且祈祷很长一段时间。开始作画的时候,弗拉·安杰利科从不修改任何一笔,把所有一开始画出来的样子都保留下来,因为他相信是上帝指引着他的手作画,任何的修改都是不应该的。弗拉·安杰利科是这样一个虔诚的信徒,他画的画自然也就仅与宗教相关了——圣人和天使是他画作的主题,而且他作画也从不收取任何报酬。

那时候的宗教画家喜欢画的一个宗教题材是“天使报喜”。《圣经》这样记载:上帝派遣了一位天使来找马利亚,当面告诉她喜讯,那就是马利亚将要怀孕并生下一个儿子,而这个孩子就是耶稣。这就是“天使报喜”而圣子将要降临,你要是看到弗拉·安杰利科画的《天使报喜》,你也会觉得画面十分温馨:画上的圣母马利亚坐在她家门廊的圆凳上,双臂环抱胸前。一个天使从天而来,半蹲跪在马利亚面前,告诉马利亚她即将生下上帝之子的喜讯。

圣马可隐修院的修士们平时是不允许私下交谈的,除了一些特定时刻之外,他们在大部分的时间里都必须保持安静。试着想想你能一整天不和人说话吗?当周围有人时,哪怕一个小时不能和周围的任何人说话,只能沉默,那将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吧?隐修院制定的这个戒律目的是为了避免修士把时间浪费在没有意义的闲聊或没有意义的交谈上,时间用来与上帝沟通、思考教义。在圣马可隐修院一个门廊顶上的图画显示的正是这个戒律,画中的圣彼得把手指放在嘴唇上,提醒修士要保持安静。

圣马可隐修院现在已经成为弗拉·安杰利科绘画作品的博物馆,馆内除了他画在单人隔间墙上的壁画之外,还有很多可移动的画作。其中一张现在在圣马可隐修院的可移动的画,画的是圣母马利亚与她的孩子耶稣。圣母马利亚被称为“尊敬的女士”,因此,英语中称呼这一类画像为“圣母像”,便来源于意大利语的“尊敬的女士”。

后来的几百年里基督教逐渐兴旺,画家们也在此过程中完成了成千上万幅的圣母像。可以说,几乎每一位画家都至少画过一幅圣母像,而且经常是很多幅;每一座教堂也至少有一幅或很多幅圣母像;每一个买得起画的家庭也都会挂一幅圣母像在墙上,就好像现在的《圣经》,所有美国人家里都有至少一本一样。

挂在墙上的画像都会有个边框,但边框本身一般并没有什么美感,只是为了将画与墙和墙上的其他东西区分开而已,弗拉·安杰利科的圣母像却不同。这幅圣母像被装裱在宽宽的金边框里,在金边框上弗拉·安杰利科还画了十二个正在演奏不同乐器的小天使,这个边框看起来与画像相得益彰。后来,人们根据边框上的天使像制作成明信片,还有其他很多的复制天使形象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