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高调理事低调做人
10392200000032

第32章 做人低调是一种修为和高度(2)

建安九年,曹操攻下邺城,其子曹丕纳袁绍儿媳甄氏为妻,孔融知道后写信给曹操说:“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曹操不明白这是对他们父子的讥刺,还问此事出何经典,孔融回答道:“以今度之,想当然耳。”当时连年用兵,又加上灾荒,军粮十分短缺,曹操为此下令禁酒,孔融又一连作书加以反对。对于孔融的一再与自己作梗,曹操心中是早有嫉恨的,只因当时北方形势还不稳定,而孔融的名声又太大,不便对他怎样。

到了建安十三年,北方局面已定,曹操在着手实施统一大业的前夕,为了排除内部干扰,开始对孔融下手了。他授意别人诬告孔融“欲规不轨”,又曾与祢衡“跌荡放言”,罪状就是孔融以前发表的关于父母子女关系的那段言论。这样,在建安十三年八月,孔融被弃市,其妻子儿女也同时遇害。

正如《礼记》中所讲:“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即使做出了一点成绩,也认为很不够,因而总是充满了前进的动力。

谦虚是人的一种修养。凡谦虚之人,“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具有这种气质的人从不盛气凌人,不以长者自居,不以能人骄人,不以贵人下人,因而人格高雅、尊贵,他人自会感到可亲。一般来说,越是见多识广,越是素养高雅者,就越是谦虚;而越是无知的小人,就越是不知天外有天,而越发狂妄。

在这个现实的世界,好的道德与才能,如果没有人知道,这不仅是在欺骗自己,也是在欺骗别人,更是对自己功绩的诋毁。所以,过度的谦虚也并不是一种可取的美德。谦虚与恰当的自我表现相结合,才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途径。

请教让你少走弯路

老师说:“圣人无常师”,意思是说圣人并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意思是说每个人都有值得别人学习的长处。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养成向他人学习的良好习惯,这样不仅仅能增长我们的知识,更能让我们在学到实质和经验的同时还少走很多的弯路。

美国历届总统中,最肯虚心求教于人的,莫过于老罗斯福了。对于他所信任的人,总是毫不怀疑。他每遇到一件事,常常召集与那事有关的人员开会,洋细商议。有时为了使自己获得更多的参考,甚至发电报至几千里以外,敦请他所要请教的人前来商议。

而美国早期政界名人路易斯·乔治,治理政务也以精明周密而声名远扬,但是他对于自己的学问还是常感怀疑。每当他做好了财政预算送交议会审核之前,几乎每天都和几位财政专家商议,即使一些极细微的地方,也不肯放弃求教的机会。

在我们的个人成长过程中,自上小学开始,教科书和老师们就列出了许多伟人和成功者的事迹,以鞭策和鼓舞后来之人。因此我们从小就学会了把成功者的成就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有些人还遵循成功者的模式,以此构筑自己的未来。

当然,发挥成功者的楷模和示范作用,这种做法并没什么不好,因为人们总是需要看到成功的“希望”,并以此作为学习的榜样,鼓舞自己。但如果一切向“成功者”看齐,这可能使有些人坠入一种幻觉当中,他们认为自己也可以成功,而一旦自己难以获得成功时,就感到命运对自己不公,并责问:“为什么他们可以成功,而我就不能成功呢?”其实,一个人的成功是多种因素的组合,不可能一蹴而就。另外,某一位成功者的成功模式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因为每个人的个性、主客观条件不同。所以,向人学习也应该有选择性,你不可能学习每一位成功者,也并非所有成功者的经验都值得你去学。你可以学习某人成功的一些方面,但不必全部照搬。而且向成功者学习有时反而可能是失败的起因,它会让人失去清醒!

所以,有时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与其时时“以成功者为师”,不如有时看看那些失败者,研究一些失败的案例,仔细探究失败的原因,并以此作为自己的警示,让自己将来不致犯下同样的错误!

有一位企业家,从创业开始,就仔细观察同行以及其他行业的失败案例,并分析其原因,他不断地从别人的失败中汲取教训,因此他不但创业顺利,而且发展得迅速稳定。他认为一个企业的“存在”比“壮大”更重要,首先要“存在”,才可能“壮大”;如果仅仅为了“壮大”而推动“存在”,那就失去了创办企业的目的。更何况失败都是一种痛苦的事情,如果多次失败,就有可能永不再起。所以,“避免失败”比“追求成功”更重要!

细想一下,这位企业家的想法不无道理,这也是人们经常所说的一种逆向思维。任何失败都有其原因,不管是主观因素还是客观因素,不过要了解失败者的失败原因不太容易,因为失败者往往不愿意谈论自己失败的过去,这样会暴露自己的无能。如果你找到失败者本人谈,他大概也不会告诉你真相,他只会告诉你,他的失败是因为经济不景气、朋友拖累、银行紧缩,或是被出卖、被骗、被倒账……属于他个人的能力、判断、个性上的问题,他是不会告诉你的。何况有些失败者根本不知道他失败的原因!因此要了解失败的原因,你得多方收集资料,参考专家的分析、同行的看法,至于这位失败者的个人条件,可从他的朋友那里多加了解。

当资料收集够了以后,再把它们一条条列出来,仔细分析,并归纳成几个重点。不过并不是只了解一下就算了,你必须把你所观察、分析到的东西拿来检验自己,和失败者的一切做个对照比较,如果你的个性、能力以及其他主客观因素和那失败者具有相似之处,那就要提高警觉,弱的地方要加强,不好的地方要改善,这样你就可以避免犯和那失败者同样的错误,成功的几率自然会大大提高!

除了办企业以外,一般做人做事也应多以失败者为师。

在做人方面,看看谁和谁处不好,谁得罪了谁,谁不受欢迎,参考他们的个性,观察他们平日的来往和作为,你就可以知道他们做人失败的原因在哪里,以便自己以后能够多加注意,使自己做人处事的能力有所提高。

在做事方面,“失败者”的例子更多,这里所谓的“失败”包括做得不尽完善的事,如果是工作中的事,这些事儿,主管一般都会在开会时进行检讨,这种检讨有时只是应付应付,但因为近在身边,所以不管检讨是不是在“应付”,你都会有不错的收获!

做人做事都一样。犯的错误少,成功的几率就高,而要减少错误,就要“以失败者为师”,这种教育可不是用钱可以买得到的!况且,无论怎样,多拜人为师,既能满足对方“好为人师”的优越感及虚荣心,而且也能学到知识,使自己得到成长,可收到一箭双雕的奇效,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在现代竞争激烈的职场中,向他人尤其是“失败者”学习是你进步的“必需品”。只要你摆正心态,放低姿态,一定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获得更多的收益。

抬高自己就是孤立自己

日常生活中经常能遇到这样的人,其人虽然思路敏捷,口若悬河,但一说活就令人感到他的狂妄,因此别人很难接受他的观点和建议。这种人多数都是因为喜欢表现自己,总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很有能力,处处想显示自己,抬高自己,从而获得别人的敬佩和认可,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使自己失掉了在群众中的威信,把自己孤立了起来。

在与人交际的过程中,任何人都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认可,都在不自觉地强烈维护着自己的形象和尊严,如果与其谈话的人过分地显示出高人一等的语气,表现出一定的优越感,那么无形之中是对他自尊和自信的一种挑战与轻视,排斥心理乃至敌意也就不自觉地产生了。

法国哲学家罗西法古说:“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优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这句话真的没有错。因为当我们的朋友表现得比我们优越时,他们就有了一种重要人物的感觉,但是当我们表现得比他们还优越,他们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造成羡慕和嫉妒。

张某是某地区人事局调配科一位相当有人缘的骨干,按说做人事调配工作是很难不得罪人的,可他却是个例外。

在他刚到人事局的那段日子里,在同事中几乎连一个朋友都没有。因为他正春风得意,对自己的机遇和才能满意得不得了。因为每天都是尽吹嘘他在工作中的成绩:每天有多少人找他请求帮忙,哪个几乎记不清名字的人昨天又硬是给他送了礼等等“得意事”,但同事们听了之后不仅没有人分享他的“成就”,而且还极不高兴,后来还是受当了多年领导的老父亲的点拔,他才意识到自己的症结到底在哪里。

从此他开始很少谈自己而多听同事说话,因为他们也有很多事情要吹嘘,把他们的成就说出来,远比听别人吹嘘更令他们兴奋。后来,每当他有时间与同事闲聊的时候,他总是先请对方滔滔不绝地把他们的成就炫耀出来,与其分享,而只是在对方问他的时候,才谦虚地说一说自己的成就。

老子曾经说过“良贾深藏财若虚,君子盛德貌若愚。”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商人总是隐藏起宝物,君子品德高尚,而外貌却显得愚笨。这句话告诉人们,必要时要藏起锋芒,收起锐气,不可不分青红皂白将自己的才能让人一览无遗。你的长处短处被同事看透,就容易被他们操纵。

约翰·保罗也曾说过:“一个真正伟大的人,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史记·李斯列传》曰:“大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其实学会谦虚一点,就应该把自己看低一点。再说,自己本事不高,别人也很难把你看高,更何况即使自己真的本事高,再加上谦虚一点,难道不是锦上添花,两全其美吗?

谦虚一些,就会多一份清醒,少一份自我陶醉,把自己看低一点,就能常提醒自己:“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从而见贤思齐,取长补短,完善自我。如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看优点不看缺点,常常以己之长比人之短,就会把自己越看越高,越比越目中无人,以至昏昏然,飘飘然最终走向歧途。

谦虚一些,就能与人和平相处,就容易听取他人意见,就能闻过则喜,知错就改。当你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就会有人主动帮助你;当你有缺点和不足时,就会有人敞开胸怀相助,从而让你飞得更高、更远,如果夜郎自大,惟我独尊,看不起周围的同志,最终只能成为孤家寡人。

谦虚一些,往往能得到别人的信赖,赢得别人的尊重,与同事建立良好的关系,因此,我们对自己的成就要轻描淡写,不要有意无意地抬高自己,我们要学会谦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被孤立,永远受大家欢迎。

低调宽厚是基石

做人宽厚能得到众人的拥护,处世恭谨得体能让大家心情愉快,低调做人则可以使你在静默中高高站起,再加上头脑灵活有智一定会大功可成。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刚留学归国的博士去邮局办事,结果承办员的态度非常不好,他气得半死,回去告诉他一个也在邮政单位做事的主管老友:“替我去告诉他我的身份!并告戒他态度给我好一些。”朋友苦笑着点点头。

几天后,那位年轻博士又到了邮局办事,且又遇上了那位承办员,岂料态度不但没变好,反而更加地百般刁难,这回他更气了!又去把他那个邮政单位的主管朋友叫来抱怨了一顿:“去告诉那个故意吹毛求疵的员工,再给我提醒他一次我的身份,叫他给我客气一点”。

两天之后,他又在邮局碰到了那个员工,果然,这次那个员工不但不再刁难,反而还堆满了一脸笑容,态度亲切,那个年轻的博士好不得意,回去打电话给他的那个邮政单位主管朋友,问:“这次你终于替我好好训了他一顿。”朋友回答:“不,我没有替你训他,不但没有训,我还告诉他,你不断称赞他做事谨慎、态度良好。”那位年轻的博士惊讶、纳闷得说不出话来,朋友接着笑笑说:“很多时候,低姿态比高姿态更有用。”

可见,低姿态往往比高姿态更能达到目的;谦恭的态度有时比强硬的态度更能得人尊重,甚至更能从对方口中学到新东西。很多人常会有一种误判,觉得自己在气势上一定得强压过别人,这样才能显出自己的了不起,但这样的方式往往适得其反,让人在背后嗤之以鼻而自己却浑然不知。可不是吗?所谓的“强者”,其定义是指“能力强的人”,而不是指“态度强硬的人”,学会适时地“弯腰”,学会适时地用“理直气和”来代替“理直气壮”,必能更有效地达到自己的目标。事实上,一个“能力强却态度委婉”的人,才能真正无往不胜,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过错勇承担

每个人做事都希望被人肯定,即使有时未能成功,但始终是卖力了,也不希望被人忽视。一个人付出了却得不到肯定,这是在打击他的自信心,所以作为领导,切勿忽视别人参与的价值。高明的处世者,不但会与他人一起分享功劳,有时还会故意把本属于自己的那份功劳推让给他人。尤其是领导如若能够领会此处世交人的秘诀,那么试问还有几个下属不肯全心全意努力工作呢?这是最高级的用人之术。

《左传》中记载的在成公二年发生的一件事。

当时鲁国和卫国忧虑齐国会来攻打他们,都到晋国去搬兵要讨代齐国。晋国派谷克率领中军,士燮为上军之将的辅佐,乐书带领下军,去救鲁国和卫国,在华泉打败了齐军,俘获了齐国的车右逢丑父。齐国用甑和玉贿赂晋国,并答应把侵占鲁国和卫国的土地还给他们,以此作为求和的条件。于是晋国的部队班师回朝。

晋景公慰劳将士们说:“都是你们的功劳。”

梆克回答说:“这是你教导有方,更全凭将士们的努力,我又有什么功劳呢?”

士燮回答说:“是苟庚指挥的好,是梆克控制全军,我又有什么功劳?”

作为臣子的,如果都能如此谦虚,不居功自傲,那该多好,后人听了,都将称赞他们贤明。三位将军能够获胜而归,最重要的就是他们谦恭相让,精诚团结的结果。

西汉人龚遂,字少卿,是山阳南平人,因为明经及第做了官。龚遂为人忠厚刚烈,有节操。昭帝时做渤海太守,在任多年。皇上派使者召他回去,龚遂手下的议曹王生愿意跟他一起去。而功曹认为王生向来爱喝酒,而且喝起来没有节制,不同意他一个人去。龚遂不忍心拒绝王生,就让他跟着到京城去。到了京师王生每天只喝酒,不理会龚遂。

有一天碰上龚遂被召进宫的时候,王生在后面追着喊道:“太守先停一下,我有话对你说。”龚遂返回来,问他有什么话说。王生说:“皇上如果问你是怎样治理渤海的,你不能摆自己的功,回答时应该说是圣上的功德,并不是小臣的功劳。”龚遂接受了他的意见。

到宫中之后,皇上果然问他治郡的情况,龚遂照王生说的那样回答了皇上的提问。皇上十分赏识龚遂的谦和作风,并笑着说:“你从哪儿听到的长者之言?”龚遂于是回答说:“我不知道这些话,这是我的议曹王生教给我说的。”皇上认为龚遂年老了,拜他为水衡都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