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残暴公主,柔弱夫
10408300000100

第100章 昔日王卒(5)

更让王子珍郁闷的是,燕凌这段时间已经很少动男人了,以前的公主可是一天不虐待男人就心痒痒的,而这些天公主竟然一直都在书案上写写画画,王子珍虽然看不懂,但是也知道公主画的无非是一些兵器和水利图纸,甚至还有不少航船图纸。

“我给陛下的帖子送去了没有?陛下有没有开互市的意思?”燕凌完成了手中的航船图纸,深深松了一口气问道。

王子珍小心的过来将图纸上的墨迹吹干、收好,幽幽道:“公主还是先担心一下自己的身体吧,昭烈帝这些天忙着跟北疆王和李宗元周旋,怕是没有时间思考互市的问题,而且……”

王子珍犹豫了一下,才小声道:“陛下根本就不想开互市,因为互市的流动性太大了,陛下担心燕国的子民会趁机跑出去!”

王子珍的话倒是给了燕凌一个提醒,目前燕国的状况就是这么差劲,国内子民生活太过窘迫了,若是让他们看到了他国人生活富足,难免他们会动了迁徙的念头。

虽说故土难离,但燕国好多地方的人都在死亡线上挣扎,尤其是南方的几个州到现在还****不止,那些流民和盗匪很有可能趁着互市的机会逃走。

在古代,人口便是一个国家强盛与否的衡量标准。冷兵器时代讲究的就是人力的多寡,昭烈帝担心子民逃窜,的确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但正因为此,燕凌才更加迫切的希望可以开互市,只有让商品流动起来,人们的需求才能得到满足,人们的生活才能富足。

“本宫的封地是在青州吧?”燕凌忽然问道。

“嗯,是青州的十座城,挨着凤州呢,公主想做什么?”王子珍疑惑,难不成公主想把自己封地十城开为互市,但当初昭烈帝赏赐公主的时候便考虑到北方经常发生****,为了让公主的封地税收多一些,陛下可是专门封测了几个富足且距离凤城近的城池,不在边关,开互市显然不可能。

“你写封信让封地的城主们来一下,本宫有事情要交代!”燕凌抚了下额头,有些疲惫的说道。

虽然互市的事情陛下没有审批,但是她完全可以让自己城池中的商人和城主们先打通一条商道,跨国经商还是允许的。等让昭烈帝看到了经商的好处,那么便可以趁机让她开互市了。

“公主啊,不知有句话老奴当讲不当讲、”王子珍犹豫了一番,艰涩的开口。

“你我之间还有什么不该说的!”燕凌抬头,给了王子珍一个鼓励和信任的眼神,顿时让王子珍大感欣慰,几乎感动的痛哭涕零,他也不再忌惮,直接走到公主身边,小声道:“从乾坤殿传来消息,陛下似乎想把公主嫁给北疆王!”

燕凌的右手忍不住颤了下,虽然前几天她已经从宫宴上看出了昭烈帝的态度,但是当她确切的听到消息时还是忍不住的惊讶和伤心。

昭烈帝虽然疼爱她,但是跟国家大运相比较起来,她还是被排在了后面,她不怪自己的母亲,因为她首先是昭烈帝,然后才是她娘!

只不过,燕凌不希望自己的命运被左右,更不希望自己作为和亲公主被嫁到大漠去,她可不认为北疆王可以为了一个女人而放弃对燕国的进攻。

如今的昭烈帝可以把她放在国家大事的后面,谁能保证北疆王不会如此?男人的心从来都很大,不可能被儿女情长拴住。

而且如果互市不开,北疆人必然还会南下抢掠,要知道北疆的地势太恶劣了,他们那里只适合长草,即便种植作物收获也甚微,要想填饱肚子不是没有可能,但需要十年、甚至几十年之后。

当时代的科技进步了,发明跟上了,可以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水源和肥料的供应,北疆的高原才能长好庄稼,才能让他们自己填饱自己的肚子,否则饿疯了的人还是会做出疯狂举动来的。

“陛下怀孕的事情已经确诊了吗?”燕凌神色不动,低声问道。

“从太医院的消息也传来了,陛下已经有快三个月的身孕了,而且赵太医已经确定陛下肚子里是男孩!”王子珍将声音压得极低极低。

“男孩?”燕凌苦笑起来,赵太医她是知道的,听说是皇宫第一圣手,他能够如此确定的说是男孩虽让燕凌有些不敢相信,但也忍不住的想要相信。

现代的医学对于胎儿的性别最早便是在三个月。而古代虽然没有先进的器材,但有不少名医,就像是三国时候便会开颅治病的华佗。

“怪不得陛下这么着急的把我嫁出去!”燕凌的声音有些苦涩。

听得王子珍直抹眼泪,道:“陛下的心也太狠了,我们大燕国有几个嫁出去的公主幸福的,而且公主一旦出嫁,连回国的资格都没有了。先皇的妹妹当初就是嫁给了北疆,也没有换来几年的太平,反倒是配上了不少的礼金。老奴听说先皇的妹妹嫁过去没多久就死了,北疆哪里根本就不是人待的地方,风大沙大的……”

“公主出嫁为何不能回国?”燕凌有些奇怪。

“公主有所不知啊,我们跟北疆的仇恨不是十年二十年了,而是百余年了,两个国家战争死了多少人啊,现在燕国几乎每一家都有男人死在北疆武士的手下。他们都恨透了北疆人,若是公主出嫁以后便算是北疆人了,您若是回来肯定不受国人欢迎的,而若是昭烈帝敢让您回来也是会犯众怒的!”王子珍的声调十分凄惨。

听得燕凌毛骨悚然!要让自己作牺牲品嫁给北疆?没门!

偌大皇宫,彻夜灯火通明的除去公主殿外还有乾坤殿。

一身华服的昭烈帝仍在案头上批阅奏章,旁边左相司徒易陪着,孙穆恩则在远处等着召唤。

“司徒易,调查结果下来了吗?”昭烈帝批阅完了一本奏章,疲惫的合了下眼睛,接过孙穆恩送上来的茶水,一边开口问道。

一旁的左相闻言连忙回道:“李宗元在凤城的密探组织不下千人,下官虽然抓捕了一些,但还有漏网之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