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把一个“忙”字作为三句不离的口头禅。朝九晚五的白领们,四季恒温,一个格子间,一个显示器,一大堆文件,总有做不完的事情。由于工作紧张,人际关系淡漠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人们的身心压力越来越大,经常处于亚健康状态。
在生活和学习中,自己觉得不堪重负的时候,应当学会做一下“减法”,减去一些自己不需要的东西。有时候简单一点,人生反而会更踏实、更快乐一些。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养生之道
1号讲究完美,凡事求全责备,遇到一点事就以为是多么了不起的大事,甚至会以为大难当头,不可收拾,结果常常使自己处于焦虑、恐慌之中。
为此,心理学家建议,1号性格者对非原则性的不中听的话或看不惯的事,装作没听见、没看见,不去计较,这种“小事糊涂”的做法,既可消除矛盾,又可使紧张的气氛变得轻松、活泼,还会对身心健康有益,这就叫做“难得糊涂”。
其实,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纠纷常常是由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引起的,聪明的人在处理这类纠纷时常常采取视而不见糊涂处之的态度小事化无,矛盾也随之化解。倘若过分热衷于搞清谁是谁非,一味地斤斤计较,或只顾发泄心中的怨恨,结果反而会使矛盾激化,对身心健康也是有害无益的。
由此可见,人们在处理某些感情冲突时,在适当的情况下,“糊涂”一下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当你处于困境或当你遭遇挫折的时候,“糊涂”更能显示出它的价值。它会帮助你消除心理上的痛苦和疲惫,甚至跨过难以逾越的鸿沟。这是因为,“糊涂”也是乐观主义精神的一种体现。
当然,“小事糊涂”绝非事事糊涂,处处糊涂。若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分青红皂白,不讲原则性,那就成了真正的“糊涂虫”了。总之,在生活中,要“抓大放小”,大事明白,小事糊涂,能使你经常保持心胸坦然,精神愉快,减少对“大脑保卫系统”的不必要的刺激,故郑板桥的那句名言“难得糊涂”堪称养心妙招。
还记得那个买火车票的小品吗
给予者为了得到更多的关注,往往对别人提出的请求丝毫不加思索就满口答应下来,家长们还记得郭冬林表演的那个买火车票的小品吗?舞台上的男主角为了得到领导的重视和认可,从来不思考自己的能力就对上级提出的请求一一答应,换来的便是自己大半夜跑去排队买票,结果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对于付出便要求回报的2号来说,当他们为自己的付出贡献的力量越大、费的周折越多时,心里对别人回报的期望值便也越高。当这个期望得不到满足,他们心里的疙瘩自然而然就生成了,而且如影随形挥之不去。结果,长期处于压力之下,给健康带来隐患。
一、压力大会引发精神上的疾病:如抑郁、亚健康等,其表现是情绪低落、悲观、失望、后悔,对过去很感兴趣的事情提不起兴趣来,不愿见人,把自己封闭起来等。
二、严重的精神压力会引发身心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消化道疾病等病症。
三、压力过大最大的危害是会造成免疫体系紊乱。研究表明,极端和长期的压力会降低血液中的血小板,从而使人容易受到疾病的困扰。如肺炎疫苗在长期压力下会失去免疫的效果。四、压力大会损伤大脑。压力大的人常常感到精神紧张或失眠,同时大脑无法正常运转,最终会出现剧烈的头痛、记忆力丧失等不良反应。因为随着激素在身体里的急剧上升,会使人的大脑出现问题。
2号长期承受超负荷的压力,就会耗尽恢复元气的能力。中医上很早就有“抑郁成疾”、“气滞血淤、肝气不舒”等说法。所以医学专家建议2号帮助别人要量力而行,这是减轻心理压力\修身养性的最好方法。
谁最容易出现亚健康状态
在九型人格中,奉行工作至上的实干者最容易出现亚健康状态。
其实,人生就像是一趟没有回程的旅行,如果你的脚步太过匆忙,你会错过很多美丽的风景。对于实干者来说,放慢脚步,学会享受生活是他们最需要学习的人生哲学。
美国诗人惠特曼说:“人生的目的除了去享受人生外,还有什么呢?”
林语堂也持同样的看法,他说:“我总以为生活的目的即是生活的真享受……是一种人生的自然态度。”
生活本是丰富多彩的,除了工作、学习、赚钱、求名,还有许许多多美好的东西值得我们去享受:可口的饭菜,温馨的家庭生活,蓝天白云,花红草绿,飞溅的瀑布,浩瀚的大海,雪山与草原,大自然的形形色色,包括遥远的星系,久远的化石……此外还有诗歌,音乐,沉思,友情,谈天,读书,体育运动,喜庆的节日……
我们说享受生活,不是说要去花天酒地,也不是要去过懒汉的生活,吃了睡,睡了吃。如果这样“享受生活”,那才叫糟蹋生活。享受生活,是要努力去丰富生活的内容,努力去提升生活的质量。愉快地工作,也愉快地休闲。散步,登山,滑雪,垂钓,或是坐在草地或海滩上晒太阳。在做这一切时,使杂务中断,使烦忧消散,使灵性回归,使亲伦重现。用乔治·吉辛的话说,是过一种“灵魂修养的生活”。
我们会工作,会学习,但还不会真正享受生活,而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人生的一大遗憾。学会享受生活吧,真正去领会生活的诗意、生活的无穷乐趣,这样,我们工作起来,学习起来,也就会感到更有意义。不要太多计较生活的得失,也不要总是让自己那么辛苦和劳累,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除了应该努力创造之外,还要学会休息与享受。这一点,3号确实应该向7号物质享受主义者取经,互补优势,不要让自己的脑神经绷得太紧,放轻松体会生命的美妙与生活的悠闲。
4号最易患哪种病
“如果我能采取另一种方式……”
“如果我能再有一次机会,那就好了。”
浪漫主义者的脑袋里反复出现一个词:“如果,如果”。他们总是在哀悼生活中失去的东西,他们的整个思想都被这种悲伤情绪所笼罩,以至于很难去关注眼前更积极的事情。
应该说,一个人适当怀旧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但是一味地沉湎于过去而否认现在和将来,就会陷入病态。
患了这种“怀旧病”的人,会丧失追寻新生活的自信。我们常听到人们如此哀叹:要是如何如何就好了!这是一种明显的怀旧情绪,而且我们每个人都会不时地发出这种哀叹。实际上,这种沉重的情绪是徒劳无益的,它不但不能改变你曾经有过的过去,反而会影响你现在所做的一切。
那么,怎样做才能让自己避免患上“怀旧病”呢?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就是转变重点:用振奋的词句取代那些令人退缩的泄气话。比如不要再用“如果,只要”,而用“下次”来代替。
因为“如果,只要”的态度只能使人迟钝而不能使人振奋,而“下次”却表示对时间积极的、勇敢的出击态度。排除“如果,只要”的观念,采取“下次”看法,你就会有把事情做到最好的能力,而且不论什么挫折都不能够阻碍你的前进。
做完每一天的事,就让这一天过去吧!你已经尽了你的力。当然你会有一些错误的、荒诞的事,但是不要总是怀念过去的事,要尽快地把这些忘掉。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好好地、安详地,并且以不为过去无聊的事所阻碍的极高的精神来开始这一天,这新的一天才是最好最美的一天。这一天带着希望和新的事物,真是太宝贵了,因此你连一刻都不可以浪费。
以前的事情或许是美好的,或许是悲哀的,但无论如何你都不能把它们放在心灵的主祭台上,因为你不可能走进历史。
观察者养生秘诀:独处亦养生
“一个人静静地呆着,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理智和逍遥,让疲劳的身体暂且安歇,得到片刻小憩,,更是让疲惫的心灵得到片刻的宁静。此时轻放一曲柔和的音乐,独饮一杯香茗,周围的宁静让心里没有那些所谓的烦锁之事,有的只是轻柔美妙的音乐和淡淡的茶香。”
这就是5号观察者的减压秘诀:独处。
观察者认为,生活在这纷扰喧嚣的世界,人人都需要有自己独处的空间。随时放飞自己的心灵,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独处时,可以回忆过去、憧憬未来;可以构思一篇作品;品读一本书;或躺在高背椅上,闭上眼睛,置身自己的世界里;或听着优美的音乐吃着喜欢零食;或一杯淡淡的清茶,任舒缓轻柔、晶莹剔透的旋律漫过心田……全身心地放松,才能使自己充满活力。
然而独处,往往会被人们视为孤独内向,其实不然,独处它本身也是一种美,它不同于孤独寂寞,忧郁哀怨,它是一种轻松,一种淡淡的、静静的美。
学会独处,并非要求某人待在一个地方做沉思状,追求形式上的“独处”,而是懂得与心灵展开对话,这样,即使身处闹市,亲朋围坐,一样会享受独处的乐趣。
哲学家马卡斯·奥里欧斯说:“人们为自己寻找退避之所:乡间、海边、山上的房子,你们也一定非常希望得到这些房子。殊不知这是一种平凡人的做法,因为无论何时你想退避独处时,其力量是在你自己手里。一个人想退到更安静、更能免于困扰的地方,莫过于退入自己的灵魂里面,特别是沉潜在平静无比的思绪里。我敢肯定地说,除了宁静是心里的最好状态外,别无他物。那么,马上退避,重整你自己吧!”
相信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处恬静的中心,从不受外扰移动,像轮轴的数学中心点一般,永远保持固定不动。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去发掘这个内心安静的中心点,并且定期地退到里面去休息、静养、重整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