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处女血炼丹
崇尚道士炼丹本没什么可指责的,但如果沉迷于此且要用百姓的生命当玩物就不能原谅了。
道士得宠
明世宗嘉靖皇帝崇信道教,一心想得道成仙,至少要长生不老。道家讲求清心寡欲,嘉靖皇帝明明做不到这一点,却还总是宣称自己不好女色,可是就官方史籍中所记载的有名字的妃嫔就多达六十多个,恐怕在明代的皇帝中也算是首屈一指了。不仅如此,他还总是抱怨宫中使女太少,不够使用,总是找各种借口在全国各地采选年轻美貌的女子入宫做宫女。这些女孩子入宫后,运气好的被皇帝看中,宠幸一时,就脱离了宫女的行列。其他的一般女子就只能被人任意役使。可是,这些宫女们,尤其是年幼的宫女,还有一种谁也想不到的特殊的身份,她们还是皇帝制药之后的“药渣”。
嘉靖皇帝最宠信的道士是一个江西人,叫邵元节。嘉靖皇帝非常信任他,专门为他建造了显灵宫,为自己祈福。嘉靖十五年,嘉靖皇帝对这个邵元节的宠信似乎到达了极点。这一年,嘉靖皇帝已经登基十五年了,他年已三十,尽管宠幸的后妃无数,可是却一直没有生下皇子。一个皇帝到了这个时候还没有继承人,国家政局就会发生动荡,所以嘉靖皇帝心里非常着急。
他在皇宫中建立斋宫,让邵元节入宫祈祷,由文武百官亲自轮流进香。后来,邵元节请求回山里继续修炼,临走之前告诉皇帝说不必为子嗣的事烦心,因为上天念皇帝信道心诚,所以皇子指日可生。嘉靖皇帝听了当然是喜出望外,最巧的是,邵元节走后不久,嘉靖宠爱的阎贵妃真的生下一子,接着,其他的几个妃子也相继生下皇子。嘉靖皇帝因此对邵元节感激不尽,马上派人把他请回宫来大加赏赐。可是没多久,这位被嘉靖皇帝深信为“神仙”的邵元节就得病死去了。他临死之前,向皇帝推荐了他的朋友陶仲文。
“灵丹”催命
这个陶仲文的骗术更为高超,他知道嘉靖皇帝一心盼望的事除了生下皇子以外,还有一件被他念念不忘的事就是想得到长生不老的仙丹妙药。他一入宫,就从这件事下手,设法博得嘉靖皇帝的欢心。他向皇帝推荐一种被称为“元性纯红丹”的丹药,据他说服下此药以后就可以长生不老。嘉靖皇帝听了信以为真,马上派人去各地采集炼制丹药的必备药材。不过,这副药的药材易得,药引却难得。
这“元性纯红丹”其实就是我们后来所说的“红丸”,也被称为红铅丸,只是一种特殊的春药而已,但是在服用后短时间内确实能够使人觉得精力大增,气血两顺。这红丸的制法非常特别,必须用处女首次月经来潮的经血来作药引。把收集来的处女经血盛在金或银的器皿中,再加上半夜起身采集来的第一滴露水,再加入乌梅等各种药物,连煮七次,使药浓缩成粘稠状态,这时再加进乳香、没药、辰砂、松脂等其他有凝固剂作用的东西,以火提炼,最后炼制成一粒粒的丹丸。不过,这种药还必须以晨起采得的露珠或是女子初为人母的乳汁调服才能奏效。所以,为了炼制这种“仙药”,嘉靖年间先后在各地选取年纪在十岁到十四岁之间的少女一千多人入宫候选。
根据世宗朝的官方实录记载,嘉靖二十六年.皇帝以皇子公主就国时所需宫女必须提前训练为理由,命令礼部从京城周围地区挑选十一岁到十四岁的少女三百人入宫。嘉靖三十一年又选了三百女童入宫。这是两次大规模的选童女入宫。后来又陆续的从各地选人,例如嘉靖三十四年,选民间女子十岁以下的一百六十人入宫。四十三年又再次大规模选入三百名少女。这些年幼的女孩儿进宫之后先要接受严格的检查,确保她们确实是处女无误,然后她们才有资格成为皇帝制药的“药引”。
这种“元性纯红丹”炼成以后,嘉靖皇帝就开始长期服用,根据史书记载嘉靖死前的病状:脸色灰暗,四肢麻木,性情暴躁,喜怒无常等特征来判断,他正是因为长期服用这种“仙药”,而造成了慢性汞中毒导致死亡。看来。这灵丹妙药不但没能使他长生不老,反而要了他的命。
可是在嘉靖皇帝还活着的时候,却是万万料不到自己会有这一天的。陶仲文因为向他献上这副仙方,也和以前的邵元节一样被他奉为“神仙”,还赐给陶仲文“忠孝秉一真人”的称号。从此以后,凡是陶仲文的请求,他都是有求必应。陶仲文死的时候,嘉靖皇帝还为之大为悲痛,伤心不已。
这糊涂的皇帝怎么就不仔细想想,如果陶仲文真的是神仙,他又怎么会死呢?而如果陶仲文不是神仙的话,他又从哪里弄来的仙方可以让自己长生不老呢?如果他早想通了这一点,恐怕会活的长久一点,不会死于丹药之毒了。第42章严嵩步步高升
一代奸臣严嵩在明王朝衰落的时候也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锐气早发
严嵩自幼非常聪明,也十分好学。他的父亲因为自己一辈子功不成名不就,十分不甘心,更是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儿子的身上,对他要求很严格,一心指望着儿子能够为他圆了年轻时的仕途梦。严嵩也确实没有让他失望,写一手好文章,刚刚25岁就考中了进士,一举成名,也算是锐气早发的典型。
严嵩终于如愿以偿地当了官,他决心要干一番大事业,但是刚开头几年,他当的都是一些没有什么实权的官,例如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编修等官职。这虽然说明他的学问得到了朝廷的认可,但是却远远不能满足严嵩强烈的权力欲望。这还不算,更糟的是这时候严嵩还得了一场重病,差一点儿就死了,无奈之下,他只好请了长期病假回家调养身体去了。这种默默无闻的隐居生活一过就是好几年。
下跪后生
明武宗正德十一年,严嵩终于病愈归朝。这时他已经将近不惑之年了。此后的十多年中,严嵩先后在北京、南京的翰林院作官,虽然还是没当上什么大官,但是多年的官僚生涯倒是为他将来飞黄腾达奠定了深厚的经验基础。他自己从多年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规律,要敢于拍马钻营,要会运用笑里藏刀,对上级和下属要用两个面孔,等等。总之全是一些作官必备的“金科玉律”。
一直当个不重要的小翰林当然不能使严嵩满足,他这些年来一直想找条门路向上爬,只是苦无机会。经过对朝廷的仔细观察,终于有一天他发现了一条好路子,这就是礼部尚书夏言。当时,因为嘉靖皇帝为了给他的亲生父母争得一个皇帝的尊号,非常重视礼仪的缘起和制定,因此当时正在礼部尚书任上的夏言非常受宠,因为他顺着皇帝的心思办事,皇帝也投桃报李,对他的话言听计从。夏言又是严嵩的同乡,虽然按照科考登科的时间算,夏言还是严嵩的后辈,但是有实力的人才是老大,严嵩也顾不了什么面子问题了,只是一心想通这条升迁之路。
严嵩借着和夏言的同乡之谊,经常设法讨好夏言,可是总是遭到夏言的冷遇。夏言为人孤芳自赏,又是皇帝面前的红人,严嵩这个小小的翰林官儿当然不可能让他放在眼里,对严嵩的屡屡示好不理不睬是必然的。严嵩遭到这样的对待,心中也不由得充满怨恨之意,暗想以后有机会一定要狠狠报复夏言才行。不过现在这一切还言之过早。他几次想请夏言到他家赴宴,总是被拒绝。没有办法之下,严嵩决定破釜沉舟,干脆连一点脸面也不要了,直接拿着请柬跪在夏言的家门口,大声地说一些动听的邀请之辞,还表示如果夏言不能答应他的请求,他就一直跪在门口不起来了。
这一下,夏言见他如此谦恭,觉得很是过意不去,总算答应了严嵩要去赴宴。严嵩一听顿时喜出望外,费了这么大力气,总算请动夏言的大驾了,就是在大街上跪了这么久,被人当做笑柄也是值得的。在家中的宴席上,他更是使出浑身解数,专挑夏言爱听的话说,又极力表现自己的文才,想博得夏言的赏识与提拔。果不其然,这一顿饭吃下来,夏言居然态度大变,将严嵩视为平生知己,还嫌相见太迟。等他见到嘉靖皇帝,又在皇帝面前大大地把严嵩夸赞了一番。没有多久,严嵩果然步步高升,时间不长就做到了礼部右侍郎的官职。看来这一跪的作用,比他在官场奋斗二十年还要有用啊!只是恐怕这当门一跪的请客办法,也不是一般人就能够做到的吧?
扳倒政敌
当上了礼部侍郎,严嵩就能有机会接近皇帝了。嘉靖皇帝迷信道教,常在宫中开设道场作法事,严嵩写的一手好文章,正好以此来讨皇帝的欢心。每逢宫中作法事,他都精心地写一篇请求神仙降临的文字呈给皇帝,写的简直是妙笔生花,好像是只要神仙一读了他写的文章就会马上下凡似的。嘉靖皇帝也因此越来越喜欢严嵩,把他视为亲信之人,每次作法事更是非要严嵩写请神文章不可。巴结好了皇帝,在朝中立稳了脚跟,严嵩可不想在继续扮演夏言的“知己”了,这时夏言已经不在是他努力巴结讨好的对象了,反而已经成为他登上权力顶峰的绊脚石了。严嵩开始想方设法地计划除掉夏言。
夏言为人恃才傲物,对下属又极为严厉,在朝中得罪了不少人,就是在面对皇帝的时候,也因为他自觉位高权重而有些怠慢,让皇帝很不高兴。严嵩的做法却与他截然相反,对待皇帝就不用说了,极尽拍马之能事,就是对待同僚下属,他也装的和颜悦色,谦恭有礼,博得满朝称赞之声。没多久他就笼络了一批人死心塌地的跟在自己身边。直到自觉羽翼已经丰满了,他终于决定要下手除掉夏言。借着皇帝对自己的信任和对夏言的不满,严嵩在皇帝面前添油加醋地编造夏言的不是,拼命诋毁夏言。他还让他手下的人纷纷上书弹劾夏言,嘉靖皇帝果然暴跳如雷,痛骂夏言,马上就让夏言罢官回家了。严嵩到这时才松了一口气,夏言一走,他就顺理成章地当上了内阁首辅,这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最高官职了。
严嵩为此努力了一辈子,这时已经六十多岁了,才终于实现了心愿。
可是就是这样,严嵩对失势的夏言还是不太放心,总怕他东山再起,事实上他的担心是正确的,夏言后来确实又被启用,只是有严嵩在暗中搞鬼,他在朝中无论如何也呆不安稳,很快又被严嵩用计赶了下去。这回严嵩决定要斩草除根了。他派人在宫中大造谣言,还找了个借口给夏言定了个失职误国的大罪。嘉靖皇帝一怒之下,立刻就把夏言斩首示众。严嵩从此再无后顾之忧了,他只需哄好不理朝政的皇帝,朝中的大事一概由他说了算了。
一时之间,严嵩炙手可热,只可怜夏言这个老夫子至死还不明白正是自己引狼入室,才最终招来杀身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