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实用辩论技法大全
10478200000068

第68章 辩论语言表达技巧的运用(18)

有一次,世界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应邀赴宴,正好和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士坐在一起。这位美人用戏谑的口气向达尔文提出质问:“达尔文先生,听说你断言人类是由猴子变来的,那我也是属于你的论断之列吗?”达尔文漫不经心地回答:“那当然啰!不过你是位美女,应该是由长得非常迷人的猴子变来的。”

达尔文并不用科学的道理反驳那位美女,而是以戏谑反驳戏谑。因为美女的提问属于偷换概念的诡辩。达尔文的人类进化理论,是指整个人类的人,而非个体的人。

幽默可以培养

幽默是机智的自然流露,不同于逗笑,更不是哗众取宠。智慧与智慧的碰撞溅出火花,幽默是其中最绚丽的一朵。它能够给我们的辩论增色,给论辩的双方以愉悦和启迪。

心理学家认为,在外交活动中,幽默同样可以让大家露出会心的笑容,而当大家一同发笑时,便都处于平等的地位了。

论辩中有没有幽默,效果大不一样。无数的事例告诉我们:辩论,一是要说理,要“理”来“理”去,二是要幽默,要“幽”来“幽”去。而富有幽默感的人必然是具有一定修养的人,他们把自己的笑容和自己的观点潜藏于事物的深处,让人在笑和深思中充分感受事物的内在本质。

幽默不是谁的专利,是可以培养的。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社会,及至一个国家都有可能因各种原因做出令人捧腹的事儿,关键要培养发现幽默的才能。通常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生活常识与逻辑往往是经不起仔细推敲的。稍稍利用理论与逻辑的力量就可归结出一种荒谬绝伦的结论。辩论也是如此。辩论中双方为了深入浅出说明自身的观点,必定采用大量的类比、比喻来解释并攻击对方论点,这极可能造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局面。因为所采用的类比与比喻本身较难做到严密与精确。被攻击一方稍加处理,便会反驳出一个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高招来。所以,辩论场上幽默的运用从来就不是说出去引起评委与观众开怀大笑就了之的事,大多数要瞻前顾后,三思而言之。

幽默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反映,来自于人对一种事物的透彻认识和高超把握,是对一种知识随心所欲的驾驭。只有你觉得自己在一个方面的把握绝对高于对方的把握,你就有了幽默的可能。

另外,幽默要与一定的场景结合起来,要了解人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包括历史、社会、文化、风土、时事等各个方面的知识。有时可以取材于大家熟悉的事情,如地名、歌名、人名或者什么掌故、材料等。

幽默也要有一定的格调,特别是在一个知识和理论气氛很浓的辩论场上。如果举的例子不雅,太俗,只会产生反效果。

要把话说得幽默风趣,一般有几种形式:

借用喜剧手法,故意颠倒逻辑,违背常理;把日常生活中那些令人发笑的事件描述出来;利用修辞手法达到生动风趣的效果;说话者有意发挥,把本来干巴的事件表现得妙趣横生。

巧妙地回答对方的问题,是智者灵活机智的表现。巧妙应答能很好地化解难题,从而帮助辩论者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抨击对方的观点。灵巧仿接是一种非常巧妙的应答。

巧妙应答能破解难题

在西汉时期,汉武帝身边有个大臣叫东方朔,头脑聪明,言词流利,又爱说笑话,当时人称他为滑稽派。

汉武帝刚即位就下了一道诏书,叫各郡县推举品行端正、有学问才能的人,当时有上千人应征。这些人上书皇帝,多半是议论国家大事,卖弄自己的才能,其中不少建议皇帝看不上眼,提建议的人也就没被录取。东方朔的上书却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自己怎么博学多才,聪明过人,怎么身材高大,五官端正,怎么勇敢灵活,正派守信,最后说:“像我这样的人,真该当皇上的大臣了。”汉武帝看这份上书与众不同,有些意思,就让他任待诏公车。东方朔虽然被留在了长安,但天天无事可做,也见不着皇帝。

过了些日子,东方朔想出个让皇帝注意他的主意来。当时皇宫里有一批给皇帝养马的侏儒,东方朔骗他们说:“皇上说你们这些人一不能种田,二不能治国,三不能打仗,对国家没一点用处,准备把你们全杀了呢。”侏儒们都吓得哭起来。东方朔又教他们:“皇上要是来了,你们赶快去磕头求饶。”不久,汉武帝路过马厩,侏儒们都嚎啕痛哭,跪在武帝的车子前连连磕头。武帝觉得奇怪,问道:“你们干什么?”侏儒们回答:“东方朔说您要把我们全杀了。”汉武帝知道东方朔鬼点子多,就把他叫来责问:“你为什么要吓唬侏儒?”东方朔说:“侏儒身高不过三尺多,每个月有一袋粮食、二百四十钱。我东方朔身长九尺多,也只有一袋粮食、二百四十钱。侏儒们会撑死,我却会饿死。皇上要觉得我不行,就放我回家,别留着我在这里吃白饭。”武帝听了哈哈大笑,让他待诏金马门。待诏金马门比待诏公车的地位高,他也就渐渐地能接近皇帝了。

有一次,汉武帝让手下的人玩“射覆”的游戏,东方朔连猜连中,得了很多赏赐。汉武帝身边有个姓郭的人,也很聪明,能言善辩,见东方朔这么得意,很是眼红,就对武帝说:“东方朔刚才都是碰运气,并不是真会猜。现在我来藏一样的东西,如果他猜中,我愿意挨一百板子;要是猜不中,您把刚才赏他的东西都给我。”结果东方朔又猜对了。汉武帝命令左右打郭舍人的屁股,郭舍人痛得直喊“哎哟”。东方朔嘲笑他说:“呸!口上没有毛,声音叫嗷嗷,屁股翘得高。”郭舍人又羞又气,喘息着说:“东方朔辱骂皇上的随从,该杀头!”武帝问东方朔:“你为什么骂他?”东方朔急中生智,回答:“我怎敢骂他?是让他猜谜语呢。”武帝又问:“怎么是谜语?”东方朔信口胡编道:“口上没毛是狗洞,声音叫嗷嗷是鸟儿在喂小鸟,屁股翘得高是白鹤弯腰啄食。”武帝见他说得头头是道,没法再追究,郭舍人只好吃了个哑巴亏。

有一次过节,汉武帝下令把肉赏给身边的官员、随从们,可是主管分肉的大官丞迟迟不来。东方朔对同事们说:“今天过节,该早点回去,请原谅我占先了。”说出拔出剑来,割了一块肉走了。大官丞知道后报告给汉武帝。第二天,东方朔进宫来,汉武帝责备他:“昨天你为什么不等大官丞来宣布命令就擅自割肉?”东方朔赶紧脱下帽子,跪在地上请罪。汉武帝说:“你起来,自己责备自己吧。”东方朔拜了两拜爬起来,像背书一样有板有眼地说:“东方朔,你过来!东方朔,你过来!你接受赏赐不等命令,多么无礼啊!拔出剑来就割肉,多么豪壮啊!只割一小块,多么廉洁啊!回去送给妻子,又多么有爱心啊!”汉武帝忍不住笑,说:“让你责备自己,你倒夸起自己来了!”不但没治他的罪,还赏给他一担酒,一百斤肉,让他带回去给妻子。

幽默是一种轻松的深刻。面对严肃的肤浅,深刻露出了玩世不恭的微笑。退避有道是谨慎之人摆脱困难的妙招。即使陷于最困扰人的迷宫,他们也能用一个最优雅的笑话使自己安然脱险,可谓一笑脱大难。

应变的语言最好是诙谐一些,因为这样的语言能使局促尴尬的场面变得轻松、缓和。

某日,一男子试图制造一则轰动全国的新闻,便爬上纽约国际贸易中心,往楼顶上一站,做跳下去的样子。很快,楼下围满了人,包括警察、医生和记者。局长和警长轮番喊着话,并试图救险,那男人总是色厉内荏地叫着:“别过来啊!谁要是过来,我就跳下去!”僵持片刻后,杰瑞带了一名医生走上前,只说了一句话,那男子便默默地走下楼去。杰瑞说的是:“我不是来抓你的,是这位医生要我来问问你,你死后,愿不愿意把尸体捐献给医院?”

在一次执勤的时候,杰瑞竟然抓住了一个正在通缉的男扮女装的要犯,警长问他:“罪犯男扮女装,你怎么认得出来?”杰瑞说:“我看他没有女人的习惯。”警长问:“什么习惯?”杰瑞说:“很简单,她走过时装店,食品店和美容院的时候,连看都没朝里看一眼,我就知道他一定有问题。”

回家路上,杰瑞忽然看见两个年轻的神父同骑一辆自行车在一条小路上飞驰,便将他们拦住。杰瑞说:“你们不觉得这样的速度是很危险的吗?”神父们说:“没关系,天主和我们同在。”杰瑞说:“很好,这么说我应该罚你们80美元,因为三个人是不能同骑一辆自行车的。”

星期日,在闹市区的一个路口,有个持不同政见者正在发表演讲:“如今的政治腐败透顶了,我们应把政议院和参议院统统烧了!”行人越聚越多,堵塞了交通,警察赶到时,秩序大乱,无从下手,杰瑞大叫一声:“同意烧参议院的站到左边,同意烧政议院的站到右边。”只听“唰”的一声,人群顿时分开,道路豁然开朗。

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在适当时刻巧妙地运用幽默的方法,常常是事半功倍。

论辩时,面对刁问,切忌直答,最好是答非所问,指东说西,以谬制谬。

在论辩中,有时对方往往提一些古怪的难题或无理的刁问,直接如实地对待,容易上当,走入死胡同。这时,最好的方式是以谬制谬,指东说西,答非所问。

论辩中,应答是一种难度较大、要求较高的口才形态,机巧应答,堪称应答场合中短兵相接的利器。

一次,乾隆皇帝突然问刘墉一个怪问题:“京城共有多少人?”刘墉虽猝不及防却非常冷静,立刻回了一句:“只有两人。”乾隆问:“此话何意?”刘墉答曰:“人再多,其实只有男女两种,岂不是只有两人?”乾隆又问:“今年京城里有几人出生?有几人去世?”刘缩回答:“只有一人出生,却有十二人去世。”乾隆问:“此话怎讲?”刘墉妙答曰:“今年出生的人再多,也都是一个属相,岂不是只出世—人?今年去世的人则十二种属相皆有,岂不是死去十二人?”乾隆听了大笑,深以为然。

这刘墉的回答极妙——皇上发问,不回答诚然不对;答吧,心中无数又不能乱侃,这才急中生智,转眼间以妙答趣对皇上。

一个数学教师刚走上讲台,同学们忽然大笑起来,使他感到莫名其妙。坐在前排的一位女生小声对他说:“老师,你的扣子扣错了。”教师一看,果真第四颗扣子扣在了第五个扣眼里。局面有些尴尬,迅即这位教师煞有介事地对学生们说:“老师想心事了,急急忙忙赶着与你们——来——相——会。不过,这也没什么好笑的。昨天我们有的同学做习题时,运用数学公式就是这样张冠李戴的。”

这位老师先用幽默的语言为自己解了围,紧接着,又顺势把这意外事件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连了起来,借此作比,指出了学生学习中的类似错误,既显得自然,语言又形象,很快解除了尴尬的局面。

灵巧仿接

古希腊曾流传着一个这样的故事:

有位年轻的演讲家,凭借其伶牙俐齿,到处发表演讲,雄心勃勃地猎取着功名利禄。

有一天,他父亲告诫他:

“孩子,这样下去不会有好结果的。说真话吧,富人会恨死你;说假话吧,贫民不会拥护你。无论你说话真假,要么是会遭到富人的憎恨,要么是遭到平民的反对啊!”

儿子听后,笑着反击说:

“您错了。我会有好结果的,如果我说真话,贫民会赞颂我;如果我说假话,富翁会赞颂我。无论说什么,我都会受到人们的赞颂。”

这位演讲家顺引父亲言语表达的结构,轻巧反击,即破坏了论敌的阵势,使自己的论点得以成立。

论辩中,可以巧妙地仿照对方的言语结构,建构出一个与对方语意相反的句式,产生同构意悖的效果。运用此法往往能置敌手于窘境,使其自食其果,哑口无言。

运用此法,关键在于接话快捷,且结构一样,意义相悖。我们再看下面这则故事:

一位财主刁钻刻薄,一次,一位长工不小心踩死了他家的一只公鸡,他便乘机敲诈,对长工说:“你踩死了我一只能生蛋的公鸡,限你三天之内赔我同样一只能生蛋的公鸡,否则,扣发你的工钱。”

长工回到家闷闷不乐,妻子问明原因,要他不着急,她自有办法。

第三天,长工妻来到财主家。财主问道:“你的丈夫呢?他怎么不来?”

长工妻答道:“他不能来,他正在家生孩子!”

财主吼道:“胡说,男人生什么孩子?”

长工妻反驳道:“既然男人不能生孩子,哪有公鸡能下蛋咧?”

财主哑口无言。

这种方法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且可收到极佳的表达效果。教育人们、批评丑恶、警示后人等场合更是可收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甲:“你在造纸厂,有的是纸,为什么不给我带点,真没意思!”

乙:“你在银行,有的是钱,为什么不拿点给我,也差不多。”

灵巧仿接是一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妙法。它一般分为两种形式,一是仿用对方的言语来还击对方;二是仿用对方用过的方法、技巧来还击对方。在使用时,首先要听出对方话语的实质和目的;其次要分析对方攻击的理由和根据;最后巧借对方的话或用过的攻击方法反击。

在运用此法时还要注意场合和对象,在友好的场合对友好的对象忌用此法。否则容易造成气氛不协调,伤了和气。

转换概念,化解困难

这种方法是故意把旧概念作一番崭新的诠释,从旧概念中引出新的概念,并以此新解释代替原有的概念,使自己居于有利的地位,以化解困难。

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外国记者别有用心地问王蒙:“请问,50年代的你与80年代的你有何相同与不同?”这里,这位记者的用意是路人皆知的,是想借机让他谈一谈对中国国内形势改变的感受。王蒙当然也清楚,他不慌不忙地抬起头,从容不迫地回答道:“50年代的我叫王蒙,80年代的我也叫王蒙,这是相同之处;不同的是,那时我20来岁,而现在我则有50多岁了。”

记者的提问只给出了年代限定的范围,王蒙虽然知道对方的用意,但是却故意曲解其本意,只从自己年龄变化的角度作答。但实际上没有真正给对方任何有用信息。

美国大文豪马克·吐温头脑机敏、言语犀利,善于鞭挞社会上各种不合理的现象。

有一天,马克·吐温有事前往摩门教的一个聚会所。摩门教属于基督教众多教派之一,提倡一夫多妻制。他一踏进聚会所,便看见一位摩门教徒正口沫横飞地宣扬他们的教义:“在这个社会上,男人必须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负荷沉重。他们实在太疲倦了,需要各种女人当他们停泊、休息的港湾。为了阻止男人嫖妓,博爱、仁慈的摩门教徒永远主张一夫多妻制。”

他兴致勃勃、滔滔不绝地讲着,台下的听众越聚越多。

马克·吐温仔细听了一会儿,终于按捺不住,拨开群众,走近这位摩门教徒。他幽默地问这位摩门教徒:“先生,因为我的耳朵有点聋,可不可以请你重述一遍关于婚姻的高见。”

这位摩门教徒洋洋得意,大声地重述说:“先生,请你仔细听好;其他的先生、女士、小姐们,也仔细听好。摩门教为你们敞开博爱的大门,我们摩门教主张一夫多妻制。”

马克·吐温听了这一番话后,面带微笑,说:“先生,您主张一夫多妻制,那么您父亲也为您找了很多母亲吗?”

摩门教徒气得满脸通红、怒发冲冠。突然,他灵机一动,眼睛骨碌一转,对着马克·吐温笑嘻嘻地说:“你能在《圣经》中找到一句禁止一夫多妻的话吗?”

马克·吐温不慌不忙地回答:“马太福音第六章第二十四节说,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