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将和加拿大总理麦肯瑟·金商讨关于从美国进口飞机零部件、在加拿大组装的计划,以及其他对中立法的回避问题。罗斯福告诉默里,不出一两年他就可以通过在加拿大快速组装,每年供应给英法两万架飞机。
同时他直接和乔治六世国王商讨关于次年夏天英国国王和王后出访美国的事宜。
虽然罗斯福觉得张伯伦很“滑头”,但其实他还是比较天真的,希特勒发现这一点后非常高兴。在慕尼黑会议后的一段时期,张伯伦仍在为持久和平的胜利自鸣得意,他根本没有想到还需要两万架飞机来驱逐倾巢而动的德国空军。因此他对默里12月初送来的信表现得十分礼貌却反应平淡。
罗斯福做了一系列演讲,以此来引起美国公众对欧洲局势进展的重视。他在《先驱论坛报》上的讨论通过广播和新闻短片向全美播送。总统说:“现在越来越明显了,恐惧畏缩换来的和平绝不会比用炮舰刀枪赢回来的和平更持久。”
“如果法律的权威被对武力的崇拜所取代,我们将不会有和平。
“如果国家政策带来了战争的威胁,我们将不会有和平。
“如果国家政策使那些无助而遭到迫害的人流离失所无处容身,我们将不会有和平。
“如果人们无法自由思想,无法自由表达意愿,我们将不会有和平。
“如果本该用来进行社会和经济重建的资源消耗在大规模的军事竞赛上,人们势必会感到疑惧,更会威胁到各国的经济繁荣,我们将不会有和平。”(事实上,正是军火制造业成为了世界最主要大国经济繁荣的支柱。)
11月4日,罗斯福在海德公园发表了全美讲话,希望民众不要因为政府正在进行中的改革而动摇信心。他向听众保证,经济正在好转,就业率仅在10月就上升了3.5个百分点。
然而种族纷争破坏了美国引以为傲的兼收并蓄的宽容精神,也破坏了总统一向的泰然自若。“在你们选择满意的候选人投票给他时,请不要考虑他的种族、肤色和信仰。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能有最早的殖民地血统,也可能是在童年时为逃避旧世界的残暴专制而来到美国的。但是请记住一点,他们现在都是良好的美国公民。”
罗斯福预料到这次选举民主党可能会遭遇挫折,因为民主党已经在1930年到1936年间连续4次获胜,这次共和党一定会有些“反弹”迹象。但是11月8日的选举结果却比他预料的要坏得多。共和党取得了11个州长职位,8个参议员席位,81个参议员议员席位,幸好国会的控制权还掌握在民主党手中。
选民开始有右倾的倾向,并且很明显已经厌倦了新政。保守派的民主党和共和党人现在能够阻止总统的自由主义措施了。罗斯福转而寻求南方人的帮助来武装美国,并继续以加强国防工业来消除失业。罗斯福的敌人当然把选举结果说成是总统的失败,国民显然也对总统近期的表现不甚满意。但他仍旧很受欢迎,经济也在继续好转。罗斯福像以往身处逆境时一样,十分平静而且丝毫不感到愧疚。
1938年7月,正当罗斯福穿越美国为他支持的候选人做宣传时,原定在瑞士召开的有关难民问题的会议在法国埃维昂召开了,瑞士拒绝了这个“荣幸”。在埃维昂的法国代表说,法国已经接收了20万难民,没法更多了。而英国由于其自古以来就更加偏向阿拉伯人而不是犹太人,专横地拒绝讨论有关巴勒斯坦的问题。
美国政府和罗斯福本人在这一问题上则主张对德国和其他迫害国进行道德上的质问,但对英国和其他国家则不行。希特勒在1938年3月的一次讲话中表示,他本来是非常乐于给德国犹太人放行,让他们去其他西方国家的;但西方国家除了斥责德国,拒绝提供任何实质性的援助。这一点,恰恰验证了希特勒对西方民主人士的一贯看法,“他们接受着一群胆小鬼和伪君子的领导”。
在对这一问题的处理上,可以说是罗斯福公众表现中最受争议的一点。像对待其他问题一样,他有着自己的判断,他知道美国舆论能够接受什么。他看穿了希特勒的把戏,认为对犹太人和政敌的迫害正是他给其他西方领导人们挖的一个陷阱。希特勒以此拉他们下水,让他们在自己的人民面前丢脸,逼他们做些徒劳无功的事,离间他们与国内舆论的关系。希特勒早就知道他们是不可能接收所有犹太人的,最后不过是装腔作势或冷眼旁观。
罗斯福想出了一个能够表达抗议的两全之策,但这个策略实施起来风险很高,既要考虑到美国人对受迫害人士的同情心,又要考虑到美国人在失业情况严重时对外来移民的恐惧感。
但难以解释的是,罗斯福接受了一份有12万德国犹太人同情者签名的请愿书,请愿书请求将没有用到的外来移民名额用于接收难民。1938年4月13日,罗斯福同意成立政治难民总统咨询委员会。但很大程度上,这个委员会只是用来装门面的。
考虑到政治现实,罗斯福此时的政策是可以理解的。很快人们将会迎来一个战火燃遍全球的时代,罗斯福将获得连任,政治上更坚不可摧;美国的失业情况将得到控制。而他的政策虽然更为大度,却容易产生更严重的问题。
1938年11月7日,一个在巴黎的波兰犹太人格林斯潘在德国驻巴黎使馆枪击一名三等秘书并致其重伤,他因德国人野蛮驱逐一万名在波兰的常住犹太居民而恼羞成怒。戈培尔煽动了一个反犹太民族的小浪潮,希姆莱和他的副手指挥在德国的党卫队(Ss)报复所有犹太人。戈培尔发出“自发游行”的命令,这导致了臭名昭著的“水晶之夜”。两万犹太人被送进了集中营,800多家犹太人经营的商店被破坏,大量犹太人受伤或遇害。德国政府在全德50万犹太人身上征收4亿美元的罚款。
德国当局的野蛮行径引起了美国乃至世界大部分国家的强烈反应。罗斯福在11月15日对报纸媒体做了以下讲话:“德国在过去几天内的新闻在美国民众中引起了强烈震撼……我简直难以相信这种事情会发生在20世纪的文明世界。”根据赫尔的建议,他将驻德大使休·威尔逊紧急召回国内。直到1949年希特勒帝国终结,新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建立之时,美国才再派出驻德大使。
在伦敦,尽管英国民众对这场集体屠杀表现出了同美国人一样的厌恶,但张伯伦及其政府保持了缄默。美国国务院指示肯尼迪,告知英方他们的不动声色将引起美国对英国的憎恨,张伯伦则温和地评价道:“德国犹太人应该被彻底安置到其他地方。”但他也不便向外透露是哪儿。巴勒斯坦就更不必谈了。德国犹太人倒是非常乐于整体移居国外,但没有一个国家愿意接收他们,因而无论是罗斯福发自内心的恼怒,还是张伯伦那种不光彩的漠不关心,都没有真正帮助到这些纳粹受害者。
尽管难以置信,但1939年67%美国人反对一万名儿童难民进入美国。当他们被证实主要为犹太人时,反对比例下降到61%,这至少说明人们对遭受迫害的欧洲犹太人的怜悯(有缓慢的)在上升。罗斯福没有能在1924年的移民法中加进承认犹太儿童难民的内容,他通过调解人设法使得15万犹太人在国际贷款的资助下离开了德国。
直到1946年,当死亡阵营的恐怖面纱被掀开,同时美国的失业率被最大限度控制时,72%的民众反对允许更多的犹太人和其他难民住在美国。1984年,在回应是否接受来自苏联的受到迫害的犹太人时,79%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在“水晶之夜”以后的日子里,有许多方法救助希特勒魔爪之下的受害者。罗纳德·林赛爵士向萨默·韦尔斯建议,英国每年给出的6.5万个外来移民配额应转给德国。这样可以使德国的移民名额有效地增加两倍。韦尔斯当即否决了这个提议,并用一番演讲教导林赛这些名额不可随意转手。
就在林赛拜访白宫的当天,弗朗西斯·珀金斯也拜访了总统并提议将德国3年的配额合在一起。罗斯福礼貌地拒绝了该提议。若将林赛和珀金斯的提议综合,那么德国的配额将在一年之内增长到战前的10倍,达到25万人。在这种姿态下,美国就能强迫其他的接受国获得另外的25万人,然后拯救所有的德国犹太人。这样虽不能拯救最终被希特勒占据的国家中所有犹太受害者,他们中许多人都在恶劣的环境中死去,但这对于这个复杂民族的迁移,无论是那些获得拯救的人,还是美国人的拯救行动本身,都使世人对美国肃然起敬。
罗斯福的确曾允许1.5万名持有将在1938年底过期的奥地利护照的德国人和奥地利人在美国永久居住,否则他们将在6周之后重返德国。罗斯福向报纸媒体表示:“这是一个关于集中营的问题。”在这些德奥难民中,包括了一些已然或即将成为美国公民的卓越人士,像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库尔特-威尔等等。
正试图从特拉法尔加日演说的大惨败中恢复过来的约翰·肯尼迪,接受了张伯伦对于重新安置德国犹太人的评论,还陈述了他自称为肯尼迪计划的方案。该“计划”不过是一堆废话,因为除了“人口稀少地IX"这类字眼外,他没有对他们的去向再发表任何意见。
几个月之后,这个意义含糊的“计划”的愚昧之处逐渐显现出来。当豪华邮轮圣·路易斯在1939年5月中旬载着936名乘客从汉堡驶出,除了6人以外,几乎所有的犹太难民都持有古巴的入境签证。古巴总统拉雷多·布鲁在该船出发之前宣布这些签证作废,而汉堡一美国轮船公司的船主被迅速告知此事。当轮船靠岸之时,哈瓦那方面则通知船长签证作废。
在被告知古巴的立场之后,一名乘客患了严重冠心病并不幸逝世。包括两名古巴人和4名西班牙旅客的非犹太乘客和22名拥有着高价签证的犹太人被准许入境。很明显,纽约共同遣送委员会(JDc)提供了购买高价签证的必要资金并承认了所有去古巴的乘客。代表共同遣送委员会的古巴律师尝试同古巴政府争论,政府方面中止了讨论并抵制难民入境。
劳伦斯·贝伦森律师在6月2日拜访了古巴总统布鲁。同罗斯福和所有政治领袖一样,布鲁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面临着巴蒂斯塔更强大的影响力努力保住自己的位置。当贝伦森建议在签证份额上略微缩减时,布鲁表示他充分考虑到国际人道主义而要求圣·路易斯号离开哈瓦那和古巴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