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自我与沟通(和谐中华知识文库)
10479800000006

第6章 对缺点应该毫不留情(2)

有一根非常绚丽耀眼的羽毛,生长在大鹏鸟的翅膀上。在众多羽毛中,这根羽毛与众不同,它每时每刻都闪闪发亮,耀眼夺目,令其他羽毛羡慕不已。它自己也常常为此得意扬扬:没有我的话,大鹏鸟哪里能够一飞冲天呢?

漂亮的羽毛整天陷在自傲自负的泥沼里,无法自拔。终于有一天,它向大家宣布说:“我觉得大鹏鸟已经成为我沉重的负担,要不是大鹏鸟硕大无比的躯体重重地拖累着我,我一定可以自由自在地飞翔,而且会飞得更远更高。”

说完,它就使出浑身解数,拼命想脱离大鹏鸟,最后它终于如愿以偿地从大鹏鸟的翅膀上掉落下来。但它在空中没飘多久,就无声无息地落在泥泞的土地上,从此再也无法飘扬远飞了。我们的骄傲多半是基于我们的无知!

守信为人生之本

信用是一股无形的力量与财富。在一次演讲中,比尔·盖茨认为,诚实、守信的人,是当之无愧于的“君子”。因为他们视金钱、名利、权势、地位为粪土,但是却视忠诚、信用为守身立命的根基。

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先生说:“我一生中最感激的人是父亲,因为他告诉我做人不能撒谎,要诚实,并且我靠着这两个字走到了现在。虽然跌倒过,但是却又再爬起来。因为我的朋友们知道,我是个真诚的、值得帮助的人。”

2005年6月30日下午6时34分,对于小亮来说,是个终生难忘的日子。他的母亲在那一刻因病离开了他们兄妹。但是,母亲却在临死前给孩子上了一堂诚信的感恩课。

在小亮的家乡有个习俗,就是希望人死后能够完整地离开人世。可是小亮的母亲却在一年前和市人民医院签订了眼角膜捐赠协议,希望能用自己的眼角膜给他人带去一片光明。

善良的母亲怕孩子舍不得破坏自己身体的完整性,又担心亲人反对孩子捐献自己的眼角膜,于是就把儿女和其他亲属叫到身边:“你们一定要按照我的话去做,否则我才真的会死不瞑目。一定……一定……”然后母亲用期盼的眼光看着丈夫和孩子以及众亲属。

在大家泣不成声的点头之下,母亲才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为什么在如此笃信“人要完整地离去”的乡村,小亮的母亲竟然告诉孩子一定要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献出去?

事情应该追溯到2004年夏天的6月25日。那对于小亮来说,也是一个异常重要的日子,因为双目失明的他终于看到了父母,尤其是妈妈慈祥而温暖的目光。

小亮是先天性弱视,医生说如果有人捐献眼角膜的话,是有希望见到光明的。可是,小亮的姥姥却不相信,因为只有死人的眼角膜才可以移植给患者呢!而死去的人在她的意识里是不会有人愿意捐赠的。

可是医生告诉她:“会有这个希望的。你们所要做的就是尽快准备移植眼角膜的费用,等以后有了合适的眼角膜,医院会通知你们的。”

带着半信半疑的神情,小亮的母亲离开了医院。虽然她不太相信医生的话,但是却希望有奇迹发生。终于在2004年6月13日,医生通知说有适合的眼角膜。

当李文心夫妇带着孩子赶过去的时候,医院已经做好了所有准备,25日,他们的儿子真的能够看见这个世界了。当时,小亮的母亲就感激地对医生说:“医生,我也想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献出去。你告诉我,我需要做什么?”

医生见小亮的母亲执意要捐献眼角膜,说:“你的心情我可以理解。可是,你不是说过,你们那里的风俗是不允许的吗?如果你以后捐了,你的孩子、丈夫以后怎么面对你的其他亲人啊?”

可是,小亮的母亲却异常坚定地说:“我这辈子最大的希望就是儿子能看见。现在,他好了,我就应该报答医生和那个捐献眼角膜的人。现在,那个人已经离开人世了,那么就让我的眼睛去帮助别人吧!”于是,小亮的母亲正式签订了眼角膜捐赠协议书。

然而,小亮的母亲10年前所患的癌症,也在儿子见到光明后不久加重了。在住院治疗期间,为了减少药物对眼角膜的伤害,李文心坚决不用那些对眼睛有损害的化疗药物。而且不断地对家人说:“不管我娘家人怎么反对,都要把我的眼角膜捐献出去。这是我对别人的承诺。我不会反悔,你们也不要反悔。”

小亮的母亲也经常对周围的人说:“小亮的眼睛先天性弱视,对于看不见光明的痛苦,我自己特别有体会。所以,我希望能用自己的眼角膜给那些在黑暗中挣扎的人送去光明。小亮是在社会的关爱中成长的,我也要回报社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现在,妈妈的眼角膜已经帮助另外一个人见到了光明,小亮虽然很遗憾妈妈没有完整地离开这个世界,但是他却说:“妈妈是非常幸福地走的,因为我们替她遵守了自己的诺言。为了感恩,妈妈捐献了她的眼睛。而我,这个真正受恩的人,一定会像妈妈那样。不知道我这个眼角膜以后还可不可以捐献?如果有可能的话,我想把自己所有可以捐献的器官都捐出去。因为生命确实是这样,你死了什么都不知道了,完整不完整有什么意义的呢?可是,却有许多人需要那些对于你来说已经毫无意义的器官。”

相信小亮也会像他妈妈那样坚守自己的感恩诺言。陌生人的无私捐助,让他们感受到了人世间的温暖,而善良的他自然也会感激他,甚至延伸到把自己的感激送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包括陌生人。

在我们接受别人帮助的时候,总是会很自然地说:“相信我,我一定会报答你的”。可是,你知道吗?在你说这句话的时候,你已经做出了承诺:你要做个知恩必报的人。那么,既然你说了,就请你做到。因为这个世界需要你这种诚信的感恩,需要你把自己“爱的诺言”变成现实。

“感恩需要诚信,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不能只在嘴上说说,而应该把它当做自己许下的诺言,应该想方设法地去实践自己的诺言。这样,才是真正的感恩,否则它只是一句空话而已。”面对如今那些扬言要感恩却迟迟不见行动的人,比尔·盖茨如是说。

捐献眼角膜这种事情,现在已经越来越多了,因此而重见光明的人也越来越多。所以,我们不得不感叹地说:“世间自有真情在。”

为了感恩而诚信。如果我们有帮助别人的承诺,就应该把这个意识转化为行动。这种承诺不一定要信誓旦旦地宣扬,它更需要我们默默地去做。

现在,我们请同学们回答一下下面的问题,看看同学们是不是也在遵守着自己的感恩诺言:

1.今天你有点急事,所以请同桌帮忙值日,同时你说:“明天,我帮你补习功课,算是报答,可以吗?”然而,第二天,你却忽略了同桌企求的眼睛。

2.你今天不想做饭,想让妈妈帮忙,并说:“妈妈,我明天帮你收拾房间。”可是,第二天,同学招呼你,你就出去玩了。哪里还记得昨天和妈妈说过的话?

3.你得到了陌生人的帮助,当时你说:你以后也会像叔叔那样帮助不认识的人。可是,你只做了两次而已。因为帮助别人真的是一件难事。

4.因为生病你没有去上课,老师来给你补课,你感动地说:“以后要好好学习,让老师不再为自己调皮而头疼。”可是,好了伤疤忘记疼痛,你依然是班级的捣蛋大王。

5.你告诉妈妈要做个关心别人的好人,可是在同学用自己橡皮的小事情上你都斤斤计较。因为你很奇怪,为什么同学只和你借而不和别人借。

记得有个人说:我已经说过了,要用做一辈子的好事来报答别人的帮助。即便是他不能亲眼看见,我也会做的。因为我曾经这样对他说过。

要诚信地感恩,就应该有上面这个人的想法。因为感恩是你自己的事情,做出承诺并且遵守,也是你的事情,与别人无关。

一勤天下无难事

“一勤天下无难事”,当你看到许多并不比自己聪明的人取得不错的成绩时,是不是很郁闷、无奈?有的人会认为这是自己的运气不佳。

而有些人则这样认为:是自己努力不够,还需要再勤奋一些,再加把劲,否则将来上天也不会关照自己。的确,只要努力、勤奋,几乎所有人都能够达到自己的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

1910年,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出生在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小商人家庭。华罗庚十几岁时,家境逐渐变得困窘起来,1925年,他初中毕业时,就不能再继续读书了。

那时候的华罗庚和许多同龄人一样,不知道自己将来的出路在哪里。比较幸运的是,18岁那年,华罗庚有个非常赏识他的数学老师王维克向一所中学推荐了他,让他得以到金坛中学担任庶务员。本来华罗庚想在好好工作的同时,努力学习,以便报答老师的教育以及指引之恩。可是,命运并没有放过这可怜的年轻人。

刚得到工作不久,华罗庚就患了伤寒,在病床上躺了近半年时间,并且从此左腿瘫痪。好在华罗庚是个格外要强的人,他并没有悲观、气馁,而是在家人和老师的支持下,决心通过自己的勤奋、自强战胜病魔,继续把数学学好。

有一次看数学资料的时候,他发现当时非常有名的数学家苏家驹教授关于五次代数方程求解的一篇论文中有错误,其中一个十二阶行列式的值算得不对。就大胆地写了一篇题为《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的文章,投寄给上海的《科学》杂志社。一年之后文章得以发表,此时华罗庚年仅20岁。

不久,清华大学任数学系主任的熊庆来教授看到了这篇论文后,非常欣赏,还以为是哪所大学教授的作品呢!于是,就四处打探,可是没有人听说过“华罗庚”这个名字。

巧合的是,当时清华数学系有位名叫唐培经的老师恰好认识华罗庚,于是就告诉熊教授:“华罗庚哪是什么大学教授啊,不过是个喜欢数学的年轻人!”

熊教授一听,原来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啊!不过只要他勤奋好学,管他什么学历呢!于是,就叫唐培经邀请华罗庚来清华大学工作。

就这样,1931年,华罗庚带着对熊教授的感激来到了北京。就这样,华罗庚拖着那条残腿、拄着拐杖走进了清华园。

然而,刚开始,华罗庚并没有直接去做老师或者助教,只是在数学系做了个普通助理员,主管收发信件、打打字、保管图书资料之类的小事情。

可是,华罗庚在这些琐碎的小事情中并没有迷失自己,也没有抱怨过,而是怀着对熊教授的感激努力工作。因为这份工作不仅解决了他的生计问题,还可以看许多数学方面的书籍,正好可以弥补自己专业知识的匮乏。更让华罗庚感激的是,熊庆来教授还经常让他跟自己去上课。

就这样,本来就聪明的华罗庚更勤奋好学,短短一年的时间,就把大学数学系的所有课程都学完了,这使得华罗庚的专业问题解决能力大大提高了,甚至后来熊庆来教授有时碰到复杂的计算问题,都会招呼华罗庚:“华罗庚,你过来,帮我看看这道题!”

又过了两年,华罗庚被破例提拔为助教,不久又升为大学讲师。之后,熊庆来教授又选送他去英国剑桥大学继续深造。1938年,学成归来的华罗庚担任西南联大教授,那年他才28岁。

后来,许多人在谈到华罗庚时,都只夸奖他的勤奋好学,而忽视了他之所以勤奋好学的原因,那就是——怀着一颗对老师的感恩之心。

老年的华罗庚曾经这样说:“我现在能够被人们所熟知,主要功劳还在我的那些老师们。比如熊老师,他不仅让我有了工作,还给我那么多的学习机会。如果没有熊老师等一大群人帮助我,就算我再有数学天赋,也会被埋没。我的家庭贫困,身体条件又差,不被饿死就是好事。可是,王老师和熊老师却先后给了我莫大的帮助,让我摆脱困境,并且能够继续深造。所以,我的勤奋好学动力多半都是因为他们。”

也许华罗庚对老师的帮助作用夸张了一些,或者华罗庚本人太谦虚了,但是你却不能否定老师的帮助对华罗庚成长所带来的巨大作用。

感恩的意识让我们认识到,只有努力求上进、勤奋不息,才能做出成绩,也只有这样,我们在默默坚持中才会有动力,才会有耐心的等待。

比尔·盖茨说:“你应该相信,每个人种花都希望它结果。如果花苗不勤奋、不想发芽,那么它的主人一定不会再有耐心浇灌它、扶植它,因为它的所作所为让人寒心。”

所以,我们也要以勤奋去感恩,这样才是给为我们费尽心血的老师、父母最大的安慰。

勤奋学习,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以前,你是不是因为爸爸总是说:“你现在不给我好好学习,以后我还指望谁?”,从而觉得自己的学习都是被逼的?你可能想当然地以为,自己学习是为了以后能让父母过上好日子。

其实,凭你的父母现在的能力,足以让自己过上幸福的日子。他这样说不过是让你有点学习的压力。

那么,你仔细想想,自己是不是经常犯这样的错误:

1.每天雷打不动地玩电脑,可是作业却在妈妈三番两次地催促下才做。

2.对于那些有难度的问题,从来不去积极地寻找解决方案。

3.别的同学不会做的题,都能做三四遍来巩固,可是你听老师讲解过一遍,就扔在一边了,因为你觉得老师不一定会出这道题考试。

4.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拿奖,为了得到别人的称赞或者可以四处炫耀自己,所以只在考试前夕疯狂学习,平时玩是主要任务。

5.英语老师不喜欢自己,于是就不好好学习英语了,反正以后我不出国,怕什么?

我们现在处于读书的黄金阶段,如果现在都不想好好读书,还等到什么时候?勤奋必须趁着少年时,等到你头发花白,即使勤奋了又有多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