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亲情与家庭(和谐中华知识文库)
10480300000011

第11章 健康家庭的营养品——持续的教育(1)

绝不能缺失的教育

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类型有正规教育、成人教育、技术教育、特殊教育、终身教育等。

上述教育定义既反映了教育的本质,又可将教育活动同其他活动。如学习、训练、宣传等区别开来,可视作教育的基本概念。但是,与人们时常挂在嘴边的“教育”相比,该定义涉及的范畴显得窄多了。传统上,人们把学习培养、教育培养、训练培养、资助培养等事物都看做是教育,这表明在人们的意识里,还另有一种大得多的教育概念,即宏观的教育概念。它既包括了基本概念的教育、训练、学习等可以直接影响人的素质、能力的一类活动,还包括那些虽然不能直接影响人的素质、能力,却可以对前一类活动的进行起到帮助、促进作用的活动,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培养活动。宏观的教育其实是等同于培养的,那么,培养的定义也就是宏观教育的定义。在上述基本的教育定义基础上,去掉能区别学习、训练等活动的“种差”,就成为宏观的教育(培养)定义:着眼于人的素质、能力而进行的活动。

宏观的教育的唯一特征是“着眼于人的素质、能力”,这表明判别某个活动是不是教育不在其结果如何。现实中,不是所有的教育活动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有的甚至会失败。而有些活动,如研究活动、宣传活动虽然可以影响人的素质、能力,却并不是人们所公认的教育活动。当人们持不同的立场着眼于人的素质、能力时,能从正反两方面来对待人的素质、能力,正向的去开发、加强人的某些素质、能力,反向的则去削弱、抑制人的某些素质、能力。人的素质、能力有先天和后天之分,先天的与其他动物一样,是大自然长期进化造就的。后天的又分为两种情况,其一为人们不经意间获取的,或非刻意成就的;其二是人们刻意造就的,宏观的教育就概括了所有刻意于人的素质、能力而进行的活动。

所谓教育功能,即指教育活动的功效和职能,就是“教育干什么”的问题。教育的功能大致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故可分为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与个体个性化功能两方面。社会活动的领域主要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因而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又可分为教育的经济功能、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教育的主要功能是:

1.教育的最首要功能是促进个体发展,包括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2.教育的最基础功能是影响经济发展。现代社会重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包括: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背景;提高受教育者的潜在劳动能力;形成适应现代经济生活的观念态度和行为方式;3.教育的最直接功能是影响政治发展;4.教育的最深远功能是影响文化发展,教育不仅要传递文化,还要满足文化本身延续和更新的要求。

保证人类延续、促进人类发展的功能;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选择功能。还包括: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教育的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教育的最首要功能是促进个体发展,教育的最基础功能是影响经济发展,教育的最直接功能是影响政治发展,教育的最深远功能是影响文化的发展。

一般地,教育的环境可以分为: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教育的目标可以理解为,自谋求个人的生存技能开始,到谋求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人类命运持续科学化、幸福安全的高科技,用以造福人类,没有止境!科学的教育是立体的,它分为4个层面: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

学校教育:指对学生智商(IQ)的提高为目的教育行为。

家庭教育:指对学生情商(EQ)的提高为目的教育行为。

社会教育:指对学生德商(MQ)的提高为目的教育行为。

自我教育:个人以提升个人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教育行为。

四个层面相互交融、重叠和互补,形成了完整的教育体系。狭义的教材就是教科书。教科书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教育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依据社会的需要,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教育和训练,开发其体力和智力的活动。

家庭教育是第一

家庭教育,是指一个人在家庭这个特殊社会结构中所受的教育,一般指一个人从出生到自己组成家庭之前所受到的来自家庭各方面的影响,包括有意识的知识传授、道德教育和有意识的家庭生活氛围的陶冶。按照传统观念,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

家庭教育从其涵义上讲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家庭教育,主要是指一个人在一生中接受的来自家庭其他成员的有目的、有意识的影响作用;狭义的家庭教育则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之前,由父母或其他家庭长者对其所施加的有意识的教育。家庭教育是同家庭同时产生的,它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形式先于学校教育。在以传授间接经验为主的专门教育机构出现以前,家庭成为教育儿童的主要场所。家庭教育是儿童实现社会化的奠基教育,是调整学校教育、净化社会影响的枢纽,教育子女是家长固有的职责。

家庭教育的特点。

庭教育不可缺少,也是由于家庭教育具有独自特点决定的。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比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先导性

一个人最早接受的教育是家庭教育,第一个教育者是父母。家庭的生活环境和父母的言行举止,从小就对孩子产生深远影响。儿童正是从这些家庭教育因素中学会了头脑的思考和语言的交流,懂得区分是非美丑,辨别善恶荣辱,形成最初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儿童所接受的这些教育影响,就成为以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出发点。

儿童在家庭接受的初步教育,对后来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具有先导性质。由于家庭教育已在儿童心理上发生了初步定势作用,对后继教育总是产生筛选作用。在接受新的影响时经常是在不断依据家庭先前灌输给他的价值观修正自己的经验,并不断地把自己的价值观和经验与家庭成员的经验相对照,建立循环的反馈联系。家庭教育成为青少年儿童接受后继教育的过滤器。

2.感染性

感染性是情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指一个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能引起别人产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感。它像无声的语言,对人起着感化的作用,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在教育中有着特殊的意义。由于父母子女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血缘关系,彼此心心相通,情感的感染性就显得更为强烈。家长的好恶取舍,常常决定着子女的行为举止。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子女的这种情感上的感染作用,有时是说服力很强的言语说教都难以代替的。

3.权威性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在子女心目中的权威性,是家长有效地教育和影响子女的重要前提,而且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家庭教育具有更大的权威性。这是因为父母是子女的天然尊长,血缘上的亲密关系和经济上的依赖性使子女对父母有着特殊的依恋和依赖感,再加上父母因其自身努力工作而被社会的承认与尊重,丰富的阅历和经验,成熟的思想意识等等,这一切都使得家长在子女心目中树立起高大、权威的形象,子女养成了对父母尊崇和信任的心理。子女一旦形成这样的心理定势,就会自觉自愿地去接受父母的要求和劝导,向家长希望的方向发展,从而使家庭教育达到预期的目的。

4.针对性

鲜明的针对性,是家庭教育的又一大特色。俗话说:“知子莫如父”,这话不无道理。孩子从一生下来,就首先进人家庭生活,同父母形影不离,朝夕相处,同父母接触的机会最多,相处的时间最长,因此只有父母能够全面地、细致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同时,又由于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孩子所表现出的个性非常真实,所以家长能深刻地了解孩子。这样就使家庭教育比较容易地做到从实际出发,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育中问题抓得准,抓得及时,教育方式方法选择得当,教育内容也适宜,体现出很大的灵活性,充满了家庭的个性色彩。

5.终身性

在人的一生中,享受最长的教育,就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具有终身性。而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无论时间长短,都只是一种阶段性和间断性的教育。家庭教育则不然,它不仅使人在未成年时获益匪浅,而且在他长大成人,成家立业以后,由于父母与子女之间所具有的血缘关系,家庭教育依然在发生作用,父母永远是子女的“老师”,家庭教育的这种终身性特点,有利于家长对孩子进行长期的、连续的观察和教育,有利于孩子形成比较稳定的人格特征。

家庭教育的上述特点,使得它与其他形式的教育相比较,具有很多优势,有其有利的条件。但是还应看到,家庭教育也有局限性。主要表现是家庭教育内容的零散性,任何家庭都不可能像学校那样有计划地、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其次是家庭教育方式的随意性,一些自身素质较差的父母缺乏自觉教育子女的意识,或随意打骂,或娇宠无度,或放任自流,由此给子女的健康成长带来种种不良的影响,这是家庭教育要注意和克服的。

家庭教育的作用

首先,家庭教育具有启蒙性。家庭是人生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主要负责情感与认识之间的联系及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传授。

其次,家庭教育具有随机性和经验性。它没有明确的计划,没有稳定、系统的内容,也缺乏科学的方式方法,“遇物而诲”、“相机而教”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方式。

再次,家庭教育具有个别性,这种个别教育具有一些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如家长了解子女,家庭教育具有亲切感和权威性等。

家庭教育的意义

首先,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篇章,是个体社会化的最初摇篮。人一出生接触的第一个环境是家庭,第一位老师是父母。孩子都是在双亲直接影响下长大的,他们都是首v先通过家庭和父母来认识世界,了解人与人的关系。家长的言行对孩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具有奠基作用,对人的社会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次,家庭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家庭教育不仅在儿童入学以前,即使儿童进入学校之后,也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家长的权威性,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有积极或消极的作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致,儿童社会化发展就会顺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矛盾,就会极大地减弱学校教育的影响力。因此,家庭教育的意义不仅对婴幼儿学前期,在青少年成长期,其作用同样也不可低估。家庭教育应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

再次,家庭教育更能适应个体发展。幼儿园、学校教育都是面向全体学生,是集体化的教育。尽管学校教育也强调了解每个学生特点,因材施教,但在这方面总不及家庭父母对自己孩子的了解。家庭教育具有个别性特点,使教育更有针对性,更有利于因材施教。

储备自己,给孩子做好榜样

父母不进步,怎指望孩子成龙成凤?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榜样。通常优秀孩子成长为优秀人才的背后,总能找到温馨和谐家庭的影子。同样,一个人形成不健全的人格,也可以从其家庭中找到充满冲突和矛盾的因素。

父母们把孩子送到小学、中学时,总喜欢说:“老师,这孩子全交给你啦,拜托啦!”其潜台词是“与我”无关啦。其实,绝对不是如此就行的。

撬动地球的手,就是推动摇篮的手。好的家庭往往伴随着父母与孩子的共同成长;坏的家庭往往给孩子负面影响。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可以印证:

张家港某校一位初二的孩子,星期日晚在家复习迎考,他父母邀了几个朋友来家搓麻将,其响声搅扰了孩子,孩子无奈说:“11点多了,还打,我明天怎么考试?”麻友们正在兴头上,对孩子的话不予理睬。孩子生气了,就将电视打开,并把音量调大,弄得左邻右舍上门抗议,他父母觉得丢了面子,将他打了一顿。孩子连夜出走……朋友们常问我每周有多少时间与孩子在一起?我说由于工作忙,我与孩子相互交流并不很多,但只要孩子看到,我一定是在看书、写作。身教远大于言教。父母有多少工夫在家读书,家中有多少书,培养出的孩子境界是不一样的。

学习型的家庭中,父母与孩子是共同成长,甚至相互影响的。他们往往有一些成功的影响方式,如亲子共读,亲子通信,讲述成长故事等。父母的成长和孩子的成长一样,是没有止境的过程。父母的不断进步、不断学习,对孩子的影响是无形而深刻的。

童话作家郑渊洁说过这样一番话:父母如果希望孩子好好学习,首先自己要热爱学习,父母应该为孩子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他说他自己从小就深受父亲的影响,特别喜欢读书。他没上过大学,只读到小学毕业。但因为他喜欢读书,热爱写作,而且坚持不懈,所以他才会成为一个著名的童话作家。而且他还亲自为儿子编写教材,亲自教孩子学习,他的儿子虽然没有上大学,但却培养得非常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