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亲情与家庭(和谐中华知识文库)
10480300000021

第21章 快乐家庭的绿叶——有益的交往(1)

社会不能没有交往

社会交往,简称“社交”,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相互往来,进行物质、精神交流的社会活动。从不同的角度,把社会交往划分为:个人交往与群体交往;直接交往与间接交往;竞争、合作、冲突、调适等。

社会交往是从动态角度分析社会现象的基本概念。这一概念是从马克思的交往理论中提取出来的。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社会交往指的是人们在生产及其他社会活动中发生的相互联系、交流和交换。他们用社会交往概念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在西方社会学理论中,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互动是概括人们之间有目的的相互影响的概念,这些概念是同人们的社会行动的概念相联系的,即他们要解释人们之间相互影响的意义与机制,分析这一过程所包含的社会意义。因此,西方社会学家往往在微观上使用社会相互作用的概念。

社会交往的本质

社会交往是人的本质的内在要求。人的本质是在物质生产劳动的基础上形成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与此相适应,社会交往可以分为物质交往、精神交往和两性交往。

社会交往的意义和作用

意义:社会交往有利于个人成长。社会交往是文化传播的手段。社会交往是社会构成与发展的基础。

作用:社会交往系统的基本要素包括社会交往的主体和客体、交往力、交往关系、交往的意识、交往的需要和交情等。它们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社会交往的主体和客体都是具体的、社会的、现实的人,不是抽象的、孤立的个人。

交往工具是交往力发展水平的标志,主要有语言、通信手段、运输工具和货币等四大类。

交往力,是指人们进行社会交往活动的能力。

社会交往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交往关系和生产关系都是社会关系整体的组成部分,生产关系是交往关系的基础。

交往的意识是指人们进行社会交往活动的社会意识。

交往的需要是指人们进行社会交往活动的需要,是社会交往的动机。

社会交往的内容

交往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都受着一定的社会准则和规范的制约和调节,并趋于不断完善之中。对幼儿进行的准则和规范教育主要指以下几个方面。

1.团结友爱

年幼天真的孩子,如同他们手里玩的橡皮泥一样,具有很大可塑性。孩子们之间能否友好相处,关键在于父母的引导和教育。父母应该有意识带着孩子走出家庭的小天地,让他们多接触一些小伙伴,多结交一些好朋友;在玩的过程中,有意识地买一些糖果之类的东西给孩子,启发他分一些给身边的小朋友。孩子们在一起,为了玩得新鲜有意思,就要互相商量,这就培养了尊重别人的意见的习惯。他们玩得融洽欢快,便培养了友爱互助的精神。在游戏中大家约好了一定的规则,谁也不能违犯,也就培养了遵守纪律的品德。正是这些共同活动中,孩子知道了应该想到别人,懂得了友爱谦让,这样与其他小朋友就能友好相处了。

2.礼貌待人即教育孩子学会问候别人,懂礼貌。

如有一个小女孩,坦率而温顺,但不知为什么,碰到相识的人总不知问候。别人向她问候:“你早”,她却低下头不应答,原因不在于性格孤僻,而在于她的家长所说的“不善于交往”。一般的,人们都喜欢性格开朗、微笑着向人问候的孩子和有礼貌的孩子,大家都乐意与他(她)更多地交谈。如果遇到熟人就躲,或遇人问候不知搭理的孩子,大家就会产生一种不好的印象,也就不大喜欢与他(她)接触,这样他(她)的朋友就会很少,性格就愈发孤独。因此,父母要尽量重视让孩子养成问候的习惯。家长可以考虑以下几种办法:

(1)造成相互问候的家庭气氛。

父母的示范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父母要经常的相互问候:“我回来了”,“我走了,需要买些什么东西吗?”等之类的问候话。尤其是父亲出门时经常问候妻子和孩子说这类话。在父母的感染和带动下,孩子就会逐渐养成问候的习惯。

(2)从小事入手诱导孩子学会问候。

可以给孩子创造一些到邻居家借东西或送东西的机会,让孩子经常接触一些人,使他感到与人交往是愉快的,消除他(她)内心的“怕生”心理。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要先让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逐渐地孩子就会主动去做,久而久之就会用明朗的声音向人问候了。另外还应注意交往中忠诚守信、正直善良、富有同情心、关心集体等品德的培养。

社会交往的影响因素

1.交往语言素养

交往的效果可能好,也可能差,这取决于儿童们之间的依赖和相互理解的程度,取决于是否采用最通俗易懂,对方易于接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及相互关系的能力。当交往用口头语言时,交际素养表现为善于表述自己的思想和倾听别人的讲话,表现为富有同情心、能产生共鸣。列宁曾指出:“语言是人类交际最重要的工具。”在交际过程中,使用恰当、准确,富有表现力而又明白易懂得的语言,便意味着能取得相互理解。否则,就很难顺利沟通双方的思想和感情。这就需要父母帮助儿童在学习语言方面下功夫,达到语言交流畅通。这是社会交往顺利进行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2.道德修养

受过良好的道德教育的儿童与没有受过良好道德教育的儿童在交往中的表现明显不同。前者说话文明礼貌,待人接物处理得当,且诚实、正直、善良,对集体和他人的强烈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很容易与他人友好相处,而后者待人接物表现较差,交往中处处为自己考虑,不关心集体和他人,不易“合群”。因此,加强儿童的道德规范教育,对积极开展健康的交往活动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3.个人生活态度

如果儿童开朗、活泼、乐观,就有利于与别人交往;反之,与别人的交往就会遇到困难,并且常常也不愿与别人交往。因此,父母要重视从小培养儿童良好的性格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4.父母个性及父母与周围人们之间关系的影响

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是靠学习、模仿得来的,学习模仿的对象首先是父母及父母与处于同一生活区域的人们之间的关系。如果父母热情开朗,善于交际,并经常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活动,与周围人相处也很好,耳濡目染,儿童就会逐渐养成与人们交往的习惯,也比较容易与人相处。

相反,如果父母性格孤僻,不会交际,与周围人们很少来往,就必然使儿童失去其他家庭常有的大量的学习和锻炼机会。交往能力得不到及时锻炼,一旦与生人接触,就会显得不自在。久而久之,心理形成一种自卑感,从而失去交往的兴趣和勇气,这对儿童的成长是很不利的。

家庭社交

家庭社交与一般意义上的社交有所不同,它是家庭成员或家庭整体与家庭之外的个人或群体(包括组织)的相互作用,是以家庭外部的个人或群体为对象的一种活动方式。因此,家庭社交是以家庭为本位的社交,其社交圈相应的为“一个家庭以自我为中心所形成的社会交往关系”。家庭社交的对象可分为两种:1.自然形成的社交对象,包括亲戚、邻居及家庭成员的师生、同事等等;2.人为经营的社交对象,主要指家庭成员的朋友、家庭成员的婚恋对象,家庭本身的友好家庭(如世交)等等。

现代家庭社交的功能:

1.家庭社交具有满足家庭成员的心理需要的功能;2.家庭社交具有交流和传播信息的功能;3.家庭社交具有实现家庭成员的社会化,形成家庭成员个性的功能;4.家庭社交具有形成社会人际关系的功能;5.家庭社交具有实现社会控制的功能。

家庭社交的基本原则:

1.选择营造良好的家庭社交气氛的原则;

2.坚持原则性;

3.对社交量要加以控制与调节,适度有益,过度有害;4.慎于、精于择友,珍视友情;5.注意文明礼貌社交礼仪;6.跟随时代进步的要求。

应具有的素质:

1.培养社交中的气质美

人的气质魅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性别魅力。即男子汉应充实自己的男性特征:坚毅、刚强、力量;女子应丰富自己的女性特征:温柔、体贴、耐心。性别色彩模糊的人,气质魅力是要大打折扣的。

二是性格魅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个性。

三是性情魅力。性情与性格有联系,也有区别。如果说性格主要指人的行为倾向,那么,性情主要指人的情感倾向。情绪稳定,心情开朗,热情待人的人比较容易找到朋友;性情暴躁、多疑、狭隘的人,很少宾客盈门,就因为这种性情缺乏吸引人的魅力。

气质的陶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倚助于知识的积累,意志的锻炼,人生的开拓,生活的丰富。气质美是可以塑造的,只要付出努力。

2.培养社交中令人喜欢的品质

最受到喜欢的品质:真诚、诚实、理解、忠诚、真实、信得过、理智、可靠、有思想、可信赖、热情、友善、友好、快乐、天真、不自私、幽默、负责任、开朗信任别人。

中性品质:依赖、固执、循规蹈矩、大胆、谨慎、追求尽善、易激动、文静、好冲动、腼腆、猜不透、好动感情、害羞、好斗、不老实、闲不住、空想家、追求享受、反叛、孤独。

最不受喜欢的品质:作风不正、不友好、敌意、多嘴多舌、目光短浅、粗鲁、自高自大、贪婪、不真诚、不友善、信不过、恶毒、烦人、虚假、冷酷、邪恶、装假、说谎、自私。

3.要有强烈的社交意识

4.要积极参加社交活动

5.要注意谦虚待人

6.切忌背后议论他人

7.言简意赅,说话有分寸,有条理

8.用词要委婉,力避直通的憨言直语

9.不要显露有恩于别人

10.不要忘别人的恩德

11.要把住口关,不要泄露他人的秘密

家庭社交中的礼仪:

1.社交礼仪的功能

(1)沟通功能

(2)协调功能

(3)维护功能

(4)教育功能

2.社交礼仪的原则

(1)尊重原则

(2)遵守原则

(3)适度原则

(4)律己原则

3.家庭社交礼仪规范的内容

(1)举止和仪表

举止是指一个人在社交活动中的姿态。家庭礼仪规范要求举止端庄稳重,落落大方。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座、手势和表情等。仪表是人的外表,它包括容貌、服饰和个人卫生等,是人们的精神面貌的外观。

(2)见面礼节

握手礼,鞠躬礼;交谈礼节;介绍礼节。

(3)家庭社交礼仪的惯例

女士优先;尊重他人的隐私;敬老爱幼。

(4)家庭日常交往礼仪中的规矩

右为大,左为小。二人同行,右为尊;三人同行,中为尊;三人前后行,前者为尊。进门、上车、应让尊者先行。一般情况下,应让妇女先行坐高位。上楼时,尊者,妇女在前;下楼时则相反。上车时,尊者由右边上,其他人等尊者上车后,自己再由车后绕到车左边上车,坐在尊者左手边。车中后排中间为大位,右边次次,左边再次之,前边最小(中国往往把前边视为尊者,与国际上不同)。

4.家庭社交礼仪中谈话的技巧

(1)如何取得发言权

有所准备,不要信口开河。简明扼要,条理清楚。生动幽默。

(2)学会倾听

(3)善于改变方式

(4)恰到好处,抛砖引玉。

(5)结交善缘的真谛

微笑——社交中的无价之宝。称赞——社交中的慷慨遗赠。

与他人交往的策略和禁忌

人际关系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倘若搞不好人际关系,将对我们的工作、生活及心理健康有不良的影响。在现实社会中,由于各人的性格、秉赋、生活背景及目的等等的不同而产生的思想上的一定隔阂,这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倘若在工作或生活中和所有的人都合不来,那就不正常了,需要作自我调整并加以改变。人依据其年龄、性别、职业、职位、所处环境等情况而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在与人接触时,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行为规范,所以在和不同的人相处时,有不同的要求和技巧。在这里我仅就您所提出的问题,即如何与同事相处发表些意见。

1.要处处替他人着想,切忌自我中心

要搞好同事关系,就要学会从其他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善于作出适当的自我牺牲。要做好一项工作,经常要与别人合作,在取得成绩之后,要求共同分享,切忌处处表现自己,将大家的成果占为己有。提供给他人机会、帮助其实现生活目标,对于处理好人际关系是至关重要的。替他人着想还表现在当他人遭到困难、挫折时,伸出援助之手,给予帮助。良好的人际关系往往是双向互利的。您给别人的种种关心和帮助,当您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会得到回报。

2.要胸襟豁达、善于接受别人及自己

要不失时机的给别人以表扬。但须注意的是要掌握分寸,不要一味夸张,从而使人产生一种虚伪的感觉,失去别人对您的信任。

3.要掌握与他人交谈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