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见人们评论,“你简直像你的母亲一样!”人们经常这样对女孩说。女孩是天生的模仿专家,而大多数的女孩都会把母亲作为模仿对象。如果母亲自信、果断,她的女儿也往往会有同样的品质;如果母亲脾气暴躁、性格恶劣,女儿的脾气可能也好不到哪儿去。事实上,不管母亲是女孩的良师益友,还是让人讨厌的阴影,母亲的影响都将贯穿女孩的一生。
女孩就像一朵小花,或美丽、或娇弱、或妩媚、或敏感、或细腻,她们各具魅力,但她们的成长离不开母亲的关爱和理解。由于母亲和女儿具有同样的女性基因,要经历同样的生理和心理历程,因此,母亲贴心的关怀会让女儿更加成熟。“富养女孩”,要求母亲付出更多的爱与理解。
有着同样的女性基因使得母女之间有着很多类似的地方,比如慈善,比如温柔,对于自己的女儿,所有的母亲给予最多的恐怕就是柔情。同时,母女之间也是息息相通的,即使没有完全相同的经历,心理和生理发展过程也有相似之处,因此,母亲很容易理解女儿的心理,而女儿,也非常希望得到母亲的理解和关爱。
亲密的母女关系有利于发展女儿的亲密感和感受性,使她感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和友谊。对于女孩来说,女性基因赋予她们的是用“关系中的自我”来解释社会,她们喜欢交往,并注重发展亲密的友谊。她们对人更感兴趣,在摇篮里就表现出愿与人交流的倾向性。交流使她们感觉到支持。先交流后行动是女孩习惯的方式。女儿同母亲的联系则给了女孩最直接的关系解释,女儿会从与母亲的交流中,找到一种与社会其他人交流的最佳方式。
女儿的确需要建立独立的自我,但这种自我是在日益复杂的关系中,特别是与母亲的关系中实现的。她们与母亲具有共性,这种共性有利于在家庭生活中解决不可避免的冲突、纠纷和误解。
女孩从小就在注视着母亲的一举一动,母亲的行为将女儿带入了女性世界,从母亲身上,女孩开始知道做女性应当是什么样子。无论女儿将来是否真正仿效母亲,做同母亲一样的女性,母亲对她的影响都是随处可见的。
一个自信的女儿通常会有一个自信的母亲。而能够恰到好处地对待女儿的母亲往往是比较自信的母亲,她有明确的个人生活目标,有吸引自己注意力的理想,最难能可贵的是,她们不需让女儿为自己完成未实现的幻想,也不需在女儿身上倾注所有情感的、理想的寄托。她们的爱是单纯的。
母女之间的关系发展需要经历不同的阶段,在童年,女儿需要母亲理解和支持她发现属于她自己的世界。但是进入少年阶段,母亲通常会开始重新找回自己可能在孩子小的时候失落的能力、影响和魅力,这时候女儿就迫切地想要知道母亲在外面的工作和活动。在青春期,女儿得到最深刻的锻炼,这时期发展起来的母女关系可以持续终生,即使在女儿成年后,母女之间仍会保持密切的关系。当女儿加入到母亲的行列中来时,她们就从母女关系转变成了更为平等的朋友关系。
总之,母亲能体会女儿的心理,并按自己的理解给予指导。这样的母女很容易形成朋友关系,保持终生友谊。
一些母亲主动陪女儿逛街,一起选衣服,甚至选择与女儿相同风格的衣服,这样的母女关系在别人眼里是很好的朋友关系。许多母亲为了加强亲子关系,喜欢和女儿交朋友,但事实上,和孩子过于亲近,会让孩子感到无所适从,令她们在成长过程中无法体会真正意义上的母女关系,成为心理上的“孤儿”。
我们常说亲子沟通要做孩子的朋友,这个朋友的尺度,是需要把握的。过于亲密,甚至返老还童般与孩子一起玩乐,投其所好,而失去母亲的角色,反而让孩子觉得没有安全感。
母女关系中,母亲的角色和示范作用更为重要。母亲应该给女儿可信任和被保护的感觉,也就是说母亲是掌握女儿心理、生理成长的主舵手。
母亲要在女儿面前摆正自己的位置,保持适度的威严。在孩子面前你是一个成年人,需要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母亲要善于用自己的阅历来引导女儿的思想成长。当然她不仅仅需要直接对女儿说,你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而更重要的是通过平时交流对事物的看法而让女儿了解自己的想法和处世方法,让女儿从小就感觉到妈妈的言传身教。
比如当女儿对母亲吐露成长过程中令人困惑的感受时,多数情况下,母亲可能不能马上给女儿有效的建议,但她可以经常说:“我能够理解你的意思,虽然我也不知道怎么办,但是我们可以一起来想办法。”这样既肯定了少女体验的现实性,同时又和她一起建立了母女之间的可靠联盟。这是少女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
祖孙之间乐趣多
由于心理上的变化,老年人一般都有返老还童的心理状态。由于血缘关系,老年人对孙子女都有隔代亲、忘年交的心理和表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给孩子的感觉是与爸爸妈妈不同的。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度过的愉快时光,将成为孩子终生难忘的记忆。
孩子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有密切的关系,从老人家那里有形或无形地受到良好思想和行为的感染,他们长大后,多数是诚实善良的,在道德水准方面都较好。在家庭中,祖父母对孩子有极强的感染力,如果父母都有工作,家中只剩下老人和孩子,老人的举动对孩子就有极大的影响。专家统计过,有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家庭,青少年犯罪率很低。事实很明显,如果父母都外出工作,祖母代替了母亲的职位,她和孩子谈天、讲故事、做游戏、讲述自己过去的生活故事,使孩子增广见识。每个身为祖父母者,都疼爱孙儿,他们把孙儿视为晚年生活中最亲密的人,最特殊的“朋友”,他们对孙儿的亲切关怀是最无私的。
当然,父亲没有白疼儿子,儿子对父亲也感情极深。小时候整天缠身绕膝、满嘴“爷爷长爷爷短”地弄得父亲通体舒坦(父亲语)不说,他的第一笔收入(毕业实习所得)的第一笔开支就是给父亲买了一条烟。父亲点上烟,吸一口,半天才徐徐吐出,说了四个字:“此生足矣!”脸上的神情用无比幸福来形容,绝不为过。那年,父亲病重住院,极度虚弱,几乎不能说话了。我们子女轮流陪护,儿子一定要参加,他说觉得能为爷爷做点什么的机会可能不多了。那天深夜,我带儿子值班,见到儿子,父亲无力地对他挥了挥手,微弱地吐了几个字:“回学校,读书去。”当儿子笨手笨脚却小心翼翼地为父亲换尿布的时候,我看见父亲的眼角有一滴泪,慢慢地流向耳边……儿子一直珍藏着父亲给他的中学毕业礼物:一副象棋、一方徽砚和一套狼毫笔。我想,大概父亲希望儿子棋艺更加精湛,也希望他喜欢书法。然而,儿子现在喜欢的却是围棋和摄影。一次和儿子聊天,我说,爷爷希望你喜欢的,你都不喜欢,爷爷在天之灵一定觉得遗憾。儿子毫不犹豫地说:“不会。他给我笔砚,是怕我将来喜欢书法了,他却不在了,预先给我备着,但不要不喜欢硬去学。爷爷再三说,兴趣也好爱好也罢,就是择业,也不必受大人索缚,一定要做自己喜欢的事。爷爷如果看我现在的照片,肯定会高兴的。”
我想,父亲是对的,儿子也是对的。
女婿就是半个儿
女婿,或简称婿,是一种称谓,一般指女儿的丈夫,有时“婿”也能指丈夫。在中华文化中,女婿为半子,意指半个儿子,有时亦可直接称儿子。
传统的说法:一个女婿半个儿。言外之意,女婿毕竟不是自己的儿子,只是半个儿子而已。现实的方方面面,多少有些片面性。不过,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按传统的观念,子承父业。至于女婿,至今还没有任何的说法和解释。旧的观念,实质是把自己的女婿已经排除之外。能把女婿当做半个儿子,按字面分析,应该还算是不错的。不知你是否能把女婿当做自己的儿子去对待,目前能占到百分之三十那已经是相当的不错啦。
最主要的是否有以下两点:
1.女婿本身。女婿自认为,自己毕竟是外父的一门客,饮食起居,既礼貌又客气。至于老人的后事,那是他们儿子的事。本身自己已经把自己当做半个去看待。倘若在自己的家里,在自己的父母面前,那会是这样吗?至于岳父母的家业,本身根本没有继承的奢望。基于此种原因,那不是半个才怪哪。
2.老人。子承父业,乃是多年的旧俗,能让自己的女儿继承自己家业的,同样能占到百分之三十,那已经是天文数字啦。故对自己的女婿不可能像要求儿子一样的去苛求。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人贵有自知之明,用到这里,恰如其分。内心老年人的心理,望儿子养老的毕竟还是大多数。这就是自觉不自觉的心理障碍。
国家的法律规定,儿女有赡养老人的义务,同样有继承父业的权利。倘若能把女婿真正当作一个儿子去看待,去对待,那就要彻底改变自己的世俗观,换位思考,换位对待。人心都是肉长的,你如果把自己的女婿同样按自己的儿子同等的去对待,我就不信他不是一个儿。一个女婿半个儿,那是人为的,心毕竟可以换心。但愿和自己的女婿融入一家人,家和万事兴。你好我好,大家好,皆大欢喜是最好的结局!
爸爸妈妈都是疼爱自己的孩子的,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个幸福的未来,尤其是对于家里的女孩子。大多数的女孩子在出嫁前,都是父母疼爱的“公主”,爸爸妈妈手心里的宝贝。可以任性,可以偷懒,可以撒娇,可以偶尔跟父母顶个嘴。但是出嫁之后,这种情况就变了,不能再把自己当成是小公主了,难免会有心理落差和不适应。女儿成了别人家的媳妇,父母总会担心自己的孩子受委屈。作为女婿,岳父母把自己的宝贝交给你,就是希望你疼她爱她。同时,你“夺走”了曾经一直陪伴他们的宝贝,也会让他们感到孤单和寂寞,所以,女婿一定要跟自己的岳父岳母处好感情。他们给了你一个人生的伴侣,你也应该给他们一个幸福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