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气质与性格(和谐中华知识文库)
10481600000018

第18章 锻造成功的好性格(2)

宽容是一种艺术,宽容别人不是懦弱,更不是无奈的举措。在短暂的生命中学会宽容别人,能使生活中平添许多快乐,使人生更有意义。当我们在憎恨别人时,心里总是愤愤不平,希望别人遭到不幸、惩罚,却又往往不能如愿,一种失望、莫名烦躁之后,使我们失去了往日那轻松的心境和欢快的情绪,从而心理失衡;另一方面,在憎恨别人时,由于疏远别人,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言语上贬低别人,行动上敌视别人,结果使人际关系越来越僵,以致树敌为仇。这种嫉恨的心理对我们的不良情绪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而且,今天记恨这个,明天记恨那个,结果朋友越来越少,对立面越来越多,这会严重影响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成为“孤家寡人”。这样一来,不仅负面生活事件越来越多,而且自身的承受能力也越来越差,社会支持则不断减少,以致情绪一落千丈,一蹶不振。可见,憎恨别人,就如同在自己的心灵深处种下了一粒苦种,不断伤害着自己的身心健康,而不是如己所愿地伤害被我们所憎恨的人。所以,在遭到别人伤害、心里憎恨别人时,不妨做一次换位思考,假如你自己处于这种情况,会如何应付?当你熟悉的人伤害了你时,想想他往日在学习或生活中对你的帮助和关怀,以及他对你的一切好处,这样,心中的火气、怨气就会大减,就能以包容的态度谅解别人的过错或消除相互之间的误会,化解矛盾,和好如初。这样,包容的是别人,受益的却是自己,自己就能始终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心情舒畅地学习与工作。

无论你一生中碰到如何不顺利的事情,遭遇到如何凄凉的境界,你仍然可以在你的举止之间显示出你的包容、仁爱,你的一生将受用无穷。

春秋时期,楚庄王是个既能用人之长又能容人之短的人。

在一次庆功会上,楚庄王的爱姬许姬为客人们倒酒。忽然一阵风吹来,把点燃的蜡烛刮灭了,大厅里一片漆黑。黑暗中有人拉了许姬飘舞起来的衣袖。聪明的许姬便趁势摘下了那个人的帽缨,搂着便大声请求庄王掌灯追查。胸怀大度的庄王认为,这个臣子可能是酒后失态,不足为怪。庄王对许姬说:“武将们是一群粗人,发了酒兴,又见了你这样的美人,谁能不动心?如果查出来治罪,那就没趣了。”他立即宣布,此事不必追查。还让在座的人都在黑暗中取下帽缨,并为这次宴会取名为“摘缨会”。

后来,吴国攻打楚国。有个叫唐狡的将军作战英勇,屡立战功。事后,他找到庄王,当面认罪说:“臣乃先殿上绝缨者也!”

由于楚庄王胸襟开阔,宽厚容人,对下属不搞求全责备,于是才保住了人才,调动了他们最大的积极性。

其实,学着去宽容地对待别人和自己并没有我们想像中的那么难,在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之处能做到以下几点就很不错了:

1.得理且饶人

不要抓住他人的错误或缺点不放,得饶人处且饶人,这样不仅会减少矛盾,也会提升自己的善良品质,进而会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这种与人为善、悲悯众生的品德,正是人类生存所需要的美德。有缺陷,有急难,甚至有罪的芸芸众生,谁没有一处两处需要别人帮助呢?从根本上说,谁又有资格装出天主的样子来审判和惩罚他人呢?谁没有偶尔疏忽或急中出错,需要别人宽恕的时候呢?如果我们拘泥于这种低层次的偏执,则不仅会使他人尴尬难堪,悲从中生,也会让自己无端生仇。而且在人的这种相互计较中,社会阴暗面上升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向善大于任何对错是非和人间法律。记住这些话,不为难人,得饶人处且饶人。不仅对一般人,也包括那些与我们结有仇怨,甚至是怀有深仇大恨的人。做人要给他人善缘,对他人宽容。

2.爱我们的敌人

“爱我们的敌人”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在这个世界上,充满包容的心灵里是不会有任阿敌人的。爱我们的敌人,这一处世之道包含了真知灼见,因为如果憎恨我们的敌人,只会使正在燃烧的怒火火上浇油,而宽容则能熄灭我们的仇恨之火。

在我们身上有这样一种规则:用善意来回应善意,用凶残来回应凶残。即使是动物也会对我们的各种思想做出相应的反应。一个驯兽员通过亲切友好的善意,用一根细绳便能指挥一头野兽,但如果靠暴力,也许10个人都不能将这只野兽动一下。一个佛教徒说:“如果一个人对我不怀好意,我将慷慨地施予我的包容、仁爱之意。他的邪恶意图越强,我的善良之意也就越多。”

3.善于自制

我们要宽容一个侵犯我们尊严、利益的人,这宽容中本来就包含着自制的内容。一个不能控制自己的人,往往情绪激动、指手画脚,就会把本来可以办成的事办砸了。这是成大事者的大戒。

因此,为人处世要以身作则。只有自己做好了,才能让别人信服,同样,只有有自制力的人,才能很好地宽容他人。

4.求同存异

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很多是因为个性上的差异。其实,只要我们用宽容的心态求同存异,人际关系肯定会有很大改观的。和人相处,如果总是强调差异,就不会相处融洽。强调差异会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甚至最终走向冲突。

要减少差异,就要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以达成共识。为别人着想,就会产生同化,彼此间的关系就会更加融洽。如果把注意力放在别人和自己的共同点上,与人相处就会容易一些。

用宽容之心把自己融进对方的世界,这个时候,无需恳求、命令,两人自然就会合作做某件事情。没有人愿意和那些跟自己作对的人合作。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每一个人都会有意无意地在想:“这人是不是和我站在同一立场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么非常熟悉,要么非常冷漠,要么立场相同,要么南辕北辙。不管人和人有多么不同,在这一点上,你和你眼中的对手倒是一致的。唯有先站在同一立场上,两人才有合作的可能。就算是对手,只要你找出和他的共同利益关系,你们就可以走到一起来。

谨慎是人生避风的港湾

谨慎的性格,是指无论做什么事都考虑周到,事先想到困难的一面,想到失败的可能。这样是为了想方设法克服困难,避免因为盲目从事、粗心大意而招致的失败。谨慎的性格是获取成功的必要条件,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是人生必备的品质。

谨慎型性格的人常常对周围的事思考得很周全,善于三思而后行。这种人责任心较强,办事精明。谨慎型性格的人一般以女性较多,他们做事务实,不鲁莽。这种性格的人在关键时刻善于自保,不拖累别人,也不自找麻烦。但这种性格的人的缺陷也就在于思考得太过于细微。他们不敢去冒险,因此常会失去许多机会。

曾任美国陆军参谋长的五星上将马歇尔就是个谨慎型性格的人。1897年他进入了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在这个学院里有一个惯例,那就是所有的新生都必须接受老生的种种刁难。在一次老生刁难他们的“坐刺刀”活动中,马歇尔虽然身体虚弱,在刺刀上坚持不了多少时间,但是他不愿与这些老生起冲突,也不愿让这些老生看不起自己,他坚持着,直到刺刀刺破了他的屁股。从这儿以后,这些老生对他刮目相看,再也没有欺侮过他。

1943年,众议院提议他为陆军元帅,但是他却拒绝了,因为他考虑到这样的提升会损害他在人民中的威信,另外也会给他指挥战争带来障碍。他的这些做法使他在部队里赢得了很多人的好感。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他又提出了辞职的请求,虽然从此失去了政治和军事上的大好前途,但以后的事实证明他急流勇退的做法是正确的。上述这些做法都是他谨慎型性格的最好体现,对任何事他都有着精微的思考,在深思熟虑后,他就果断地采取行动。这样的个性,使得他在军事战争和为人处世上都能一帆风顺。

具备谨慎型性格的人拥有令人羡慕的逻辑思维能力,只要能根据环境果断采取行动,他们就会拥有更令人艳羡的人生。而谨慎的性格也并非天生,我们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培养自己的谨慎性格,这主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谨慎言语

言语谨慎的人大多思维缜密,凡事考虑周到,他们了解言语很容易伤人又害己。说话不小心就会招惹是非。

刘伯温一生谨慎行事。当年朱元璋看重刘伯温,厚礼请求他出山,共建大业。但是朱元璋生性狡猾多疑,对许多功臣都心存戒备,包括刘伯温。刘伯温看出其中利害关系,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决定告老还乡。

他卸职以后,慕名前来拜访的人络绎不绝,刘伯温对来访的亲友乡邻总是非常热情,以札相待,但他从不与他们谈论朝廷的政治和自己过去取得的功绩。

有一次,一位朋友来看刘伯温,提到朱元璋专用淮人以及胡唯庸排除异己的事情。对此刘伯温言语谨慎,还没有等朋友说完,他就大谈起垂钓的技巧与乐趣。这位朋友非常吃惊,逢人便讲刘伯温看破红尘了。刘伯温正是要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这就是他的高明之处。

有些精明的人根本不需要你将话全部说出来,他只需要只言片语就可以推测出你潜在的意思。因此言语谨慎还要注意避免一些由于大意而间接表达出来的内容。

谨慎言语还包括谨慎承诺,就是不要轻易答应别人什么事情。在不了解客观情况的时候,要信守诺言,即使再难也要尽最大努力去履行。不自量力的承诺往往人财尽失。这样的结果是失信于人,影响了相互间的交往。交往中离不开信誉,失信失言会失去交往的根基。因此在与人交往中应当注意谨慎言语,谨慎承诺。

2.谨慎行事

处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你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受到他人的关注。他人凭主观判断,免不了评头论足、说三道四。古人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意思就是说众人异口同声地说某一个人的坏话,可以把这个人毁掉。为了让自己的生活安宁自在,就需要谨慎行事,凡事三思而后行,这样才能在这个社会站稳脚跟,干好事业。

人生的道路,是通过自己每日每时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只有一点一点地进步,才能走出光辉的足迹,其中关键就是每一步都要细心考虑,否则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谨慎可以防止失败,但是需要提醒的是,谨慎并不代表优柔寡断和自卑。对于困难和可能的失败,从消极的角度去想,越想越担心,越想越害怕,越想越倾向于退却。这就不再是谨慎,而是一种害怕失败的心态。

当遇到挑战和严峻形势的时候,人们大多习惯于小心谨慎,保全自己。但是这种谨慎一旦失去信心,就不是必要的谨慎,而是害怕失败的精神枷锁了。结果不是考虑怎样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克服可以避免的困难,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怎样缩小自己的损失上。这必然以失败告终。

美国传奇式人物,著名拳击教练马托说:“英雄和懦夫都会有恐惧,但英雄的恐惧是谨慎,懦夫的恐惧是害怕。”

培养行动型性格

杰克·韦尔奇给年轻人的忠告是:“如果你有一个梦想,或者决定做一件事,那么,就立刻行动起来。如果你只想不做,是不会有所收获的。要知道,100次心动不如1次行动。”

在生活中至少存在两种类型的人:一是天天沉浸于幻想中,看不到一点行动的痕迹;二是善于把想法落实到计划中,成为一个敢于行动的人。你是哪一类人?凭你自己的经历,你已经找到了答案。

但是,这个看似人人皆知的问题,在许多人身上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他们常常把失败的原因归罪于外部因素,而不是从自身找到失败的病根。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这些人常常是一名幻想大师,面对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时心动不已,总以为光凭自己的意愿就能实现人生理想,就能过自己想过的日子,就能成为一个被人羡慕的人。抛开这些特定的人不讲,实际上在我们身边,那些天天抱头空想自己未来的人,之所以没有人生的进展,就在于他们都是“心动专家”,而不是“行动大师”。

有人说,心想事成。这句话本身没有错,但是很多人只把想法停留在空想的世界中,而不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因此常常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当然,也有一些人是想得多干得少,这种人只比那些纯粹的“心动专家”要强一些,要好一些。因为行动是一个敢于改变自我、拯救自我的标志,是一个人能力的证明。光心想、光会说,都是虚的,不能看到一点实际的东西。美国著名成功学大师马克·杰弗逊说:“一次行动足以显示一个人的弱点和优点是什么,能够及时提醒此人找到人生的突破口。”毫无疑问,那些成大事者都是勤于行动和巧妙行动的大师。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需要的是用行动来证明和兑现曾经心动过的金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