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寓言·静思语
10483900000004

第4章 怎样做人(3)

强盗们见少女浑身珠光宝气,立刻起了歹意。他们拔出利刃,拦路抢劫。少女惊恐万状,急忙低头曲背,弯腰下跪,向着强盗苦苦哀求,表示愿意给强盗做妻室婢妾,侍候强盗。

但是,强盗还是杀了她。

静思语

古希腊一位哲人说,懦弱和软弱的根本区别在于,面对强逼,软弱是跪着乞求起来,懦弱是站着准备跪下。故事中的少女见强盗拔出利剑,急忙低头曲背,软腰下跪,并表示愿意给强盗做妻室婢妾,就是懦弱,因为她没有想起来的意识。

懦弱的人,往往表现得过于软弱,就像故事里的少女,毫无反抗之意。这种人一遇到困难,马上就想退缩,明明稍加努力就能干成的事,他也不想干、不敢干、不愿干。结果当然他就什么也干不成了。

走好眼前每一步

寓言

工匠造了一架走摆的钟,他对钟说:“我给你100年的寿命,每秒钟你要摆动一次。”

钟说:“那不比登天还难,要摆上100年!”钟从一开始就想让摆停下来。

工匠说:“钟啊,你只管摆好眼前一次就行了。以后的事不用你操心!”

于是钟起动了。它竭力摆好眼前的一次,就这样,摆好一次又一次,一直走得十分顺畅。它不为下一次忧虑,因此觉得事事如意。

有人问钟成功的秘诀,钟便嘀哒嘀哒地说:“全神贯注每一步,不为以后费工夫!”

静思语

钟摆给我们的启示是:走好眼前每一步,未来全不费工夫。

生命的路程是漫长的,但它又是一步一步连接起来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丈高楼,起于垒土。走好眼前每一步,就是走向未来的基础。

有些人不太注重生活中的琐屑事物,不太安心于做好每一件小事。他们往往希求一步登天,幻想着一口吃成个胖子。殊不知大事是由小事串联起来的,只有走好每一步,才能最后登上光辉的顶峰。

认真做好眼下每一件小事,才能成就未来的大事。

不要盲目自大

寓言

当人们学会使用油灯时,油灯发现自己光芒四射,顿时摆出一副傲然自得的劲头,它说:“我比太阳还亮十倍!”

正在这时,一阵微风吹来,把油灯吹灭了。房主人划了一根火柴把油灯重新点燃,然后语重心长地说:“老老实实发你的光吧,不要自我吹嘘。就是一颗最小的恒星,都不是靠火柴点燃才放光的。”

静思语

油灯看到自己能放一点光,便吹嘘它比太阳还要亮十倍!这未免有点盲目自夸自大了。

人贵有自知之明。如果一个人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盲目自满自足,自夸自大,那是很危险的。比如故事里的油灯,它发出的光仅是那么微弱,但它却以为自己比太阳还亮十倍,那不是天大的错误吗?

当然,问题还不在于你能发多大的光,问题在于你盲目自夸自大。本来就没有多大能耐,你还自夸自大,你还能进步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

不能进步,不进则退,即使你原有的一点优势,也会丧失殆尽,更不用说和别人比高低了。

盲目自大要不得。

大象的美德

寓言

有一头大象,具有谦虚、谨慎和公正的美德。

有一回,它被猎人包围了,它知道无法反抗,又累得实在支持不住,就用象牙撞大树,直到把象牙撞坏,掉在地上,“现在,我的生命得救了,”大象自言自语,“因为,人类惟一对我感兴趣的,就是我的牙齿。”

不久大象又表现出了宽宏大量。

那是在一个漆黑的夜里,大象遇见一个迷路的人,它主动为他带路。

可是这人忘恩负义,设下陷阱害大象。一天,大象带着一群同伴走到那里,它认出了陷阱,便走在最前面,其他的象都跟在它后面。

大象逃过了许多陷阱,但最后还是掉进了一个隐蔽的陷阱里。同伴想了好多办法,把它救了上来。

这天,大象们要过河。这头温和的大象让其他的大象都向它靠拢。大河里,它们组成一座大墙,挡住激流,使小象们平安地渡河。

一条龙,已经观察了好久,它想:“这头为首的大象是这样平和、温顺,没有进攻性,我会压倒它。因为它不会自卫。”

于是龙在十字路口等着大象。龙三番五次地向大象进攻,把大象压在它的肚皮底下,用它的尾巴缠住象腿,让象动不了,又用它的翅膀和头把大象卡在树干上。

“你是我的喽!”龙胜利地欢呼起来。它准备用牙齿咬大象的脖子。这时,平和温顺的大象开始反抗,它一怒之下,就把龙压在自己的身子下面,仅仅是靠身体的重量,就把恶龙压扁了。

静思语

大象无疑是好人的化身。它谦虚、谨慎、宽厚、心地善良,从不与人争斗、更不以大欺小。它总是以它庞大的身躯和同样宠大的胸怀,容忍和宽恕着小人物的陷害与恩将仇报。它平凡地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平静地生活在自己的天地里。

生活中像大象这种品质的人有很多,而且可能就生活在你的身边。他们的平凡或许掩盖了他们的伟大,他们的平静或许并没给过你任何感动。但他们存在着,正如你之于他们存在着一样,生活大多时候就是因此而幸福起来的。

不要恶意逼迫甚至陷害身边任何一个人,与人为善就是与己为善,好人一生平安。

克服关键之困难需经长期之锻炼

寓言

有个地方的两个托钵僧结伴上路。一个身体虚弱,两天才吃一次东西;一个身强力壮,一天要吃三顿饭。

后来他们在一处城关被人误认是探子,抓起来关在用泥巴封起来的屋子里。过了两个星期,人们发现他们是好人,便把门打开,发现那个强壮的已经死了,而那个瘦弱的还活着。一个智者说:“若不是这样,那才奇怪呢!”

静思语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一个一向好吃成性,一旦缺少食物,自然支持不住,所以死掉了;那一个却是一向有节制,他像平时那样饿惯了,所以反倒保全了性命。这个现象告诉我们,克服困难,也需长期锻炼。

大家知道,在植物界有一些物种,能在极其残酷的环境中得以生长,比如西北地区的胡杨、沙柳等等,它们能在十分干旱的沙漠里生长繁衍;动物界有一些物种,如海狮、企鹅、海豹等等,能在北极十分高寒的地区生活生存,这是因为它们都是长期经受着缺水缺雨,高寒的条件锻炼,使它们逐渐适应了当地的恶劣自然环境。否则,一种南方植物,一下子让它在北方生长,那肯定是无法存活的。

人也是这样,经受过磨难的人,当他面对险恶时,他往往就能挺过来;而一个从来没有经过风雨的人,一旦当他面临突发事件时,他很可能就要一败涂地!

狐狸的午餐

寓言

这天,狐狸请仙鹤吃饭,可他却很吝啬,端出一只平底的小盘子,盘子里盛了一点儿肉汤,他还连声说:“仙鹤大姐,别客气,请吃吧,吃吧!”仙鹤一看,非常生气,因为她的嘴巴又尖又长,盘子里的肉汤一点也没喝到,可狐狸呢,张开他那又阔又大的嘴巴,呼噜呼噜没几下,就把汤喝光了,还假惺惺地问仙鹤:“您吃饱了吧!我烧的汤,不知合不合您口味?”

仙鹤对狐狸笑笑:“谢谢您的午餐,明天请到我们家吃饭吧!”狐狸正等着这句话呢,连忙说:“好的,明天中午我一定去,一定去。”

狐狸一心想在仙鹤家多吃点儿,这天晚饭没吃,第二天早饭也没吃,饿着肚皮,早早来到仙鹤家等着吃午饭了。狐狸一进仙鹤家的门就闻到一股香味儿。他仔细嗅了嗅:“嗯,准是在烧鲜鱼!”心里不由暗暗高兴。狐狸坐到饭桌前,不一会儿,仙鹤端出一只长颈瓶子放到狐狸面前,指着瓶子里的鱼和鲜汤说:“狐狸先生,请吃吧,别客气!”狐狸望着那么一点大的瓶口,他那阔嘴巴怎么也伸不进去。闻着香味,肚子饿得咕咕叫,馋得直流口水。狐狸什么也吃不到,只能看着仙鹤把又尖又长的嘴巴伸进瓶子里,把鱼吃了,汤喝光,还挺客气地劝狐狸:“吃吧,放开吃吧!”

狐狸耸拉着脑袋,饿着肚皮回家了。

静思语

有时候,我们总是在抱怨着别人的态度太冷漠,情绪太不好,却不知你自己是对方一面最好的镜子。你微笑对待别人,别人也会微笑着对你,你对别人敞开心扉,别人也会信赖你。人和人之间坦诚是相互的,没有谁愿意生活在欺骗和虚假之中,大方一些,真诚一些,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幸福是一种感觉

寓言

一个迟暮之年的富翁,在冬日的暖阳中到海边散步时看到一个渔夫在晒太阳,就问道:“你为什么不打鱼呢?”

“打鱼干什么?”渔夫反问。

“挣钱买大渔船呀!”

“买大渔船干什么?”

“打很多鱼,你就会成为富翁了。”

“成了富翁又怎么样?”

“你就不用打鱼了,可以幸福自在地晒太阳啦。”

“我不正在晒太阳嘛!”

静思语

幸福是一种感觉,你感觉到了,便是拥有。幸福与金钱、权力、地位不一定成正比。富翁不见得就比晒太阳的渔夫更幸福,捡破烂的与大明星完全可以拥有一样的幸福。

母爱最动人

寓言

有一次,一个农夫要牵一头母牛去屠宰,但母牛不肯走。

农夫怎么办呢?他牵来了母牛的小犊,让它走在前面,于是母牛不用强迫,就心甘情愿地跟在牛犊后面走了。

静思语

袋鼠生下小鼠,知道把小鼠放在腹部的袋囊里;猴子知道把小猴子抱在怀里;北极企鹅怕寒冷冻坏了刚孵出的小生命,就用自己的整个身体匐匍在幼仔身上,帮助它抵御寒冷的侵袭;而人类的母亲更是从小宝宝生下那一刻起,就给予无微不至的关爱与抚育,更不用说在以后漫长的日子里,他们所形成的那种母爱的动人。

故事里的母牛在即将被屠宰之际,仍念念不舍自己的小犊。农夫使劲地拉它,它却把脚牢牢地钉在地上,拉也拉不动它。农夫想了好半天,才想起让小牛犊在前面走,这一下果然灵了,母牛不用人强迫,心甘情愿地跟着小牛犊往前走……这是多么动人的一幕啊!

母爱之所以动人,是因为它体现了无私、奉献、关爱和诚心诚意。一句话,母爱是最纯洁、最伟大的感情,它具有撼天动地的力量,从而也最能克服一切艰难困苦。

帮助别人也等于帮助自己

寓言

某人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在旅途上,驴对马说:“你如果肯救我一命,请分担一点我的负担。”

马不听。驴精疲力竭,倒下死了。主人把所有的货物,连同那张驴皮,都放到了马背上。马哭着说:“真倒霉!我怎么这样不幸?我不肯分担一点点负担,却驮上了这全部的货物,还加上这张皮!”

静思语

人生活在社会里都是高度依存,互相关连的,比如我们吃的粮食要由农民提供,我们穿的衣服要由织布工人织出布料,我们使用的各种电器,要有发电厂提供的电能,如此等等。如果我们不给农民提供化肥,农业产量上不去,城里就会出现粮荒;如果我们不盖厂房,织布工人无处生产,社会上布料就会短缺;如果我们不提供资金,建设大型电站,那么就可能严重缺电……如此等等,都说明,人在社会里,不可能万事不求人。当别人有求于你,你帮助了他,实际上也就等于帮助了自己。

再举一些生活里的小事做例子,比如你开车在大街上行驶,遇到前面有一辆故障车,你也走不了。怎么办?你是看着,还是帮他赶快排除故障?显然应该是后者。因为只有你较快地帮他排除故障,道路才能通畅。反之,如果像故事里的马那样,看见驴子有困难也不帮它一下,结果驴子累死了,主人只好把所有的东西都加到马身上,吃苦的还是自己。

俗话说,“与人方便,也就是与己方便”,“帮助了别人,也就等于帮助了自己”。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当牢记的座右铭。

内涵比外表更重要

寓言

河岸上长着两棵柳树,年轻的柳树对年老的柳树说:

“你干吗老是低着头趴着?你看看我,扬眉吐气的!那些房子呀、人呀,我都不放在眼里,他们全在我这漂亮的脚下呐!它们全称赞我长得又高又大又漂亮!”它摆出一副瞧不起老柳树的样子。

老柳树友爱地对它说:

“我不如你长得又高大又漂亮。可你要当心太高大了树心会变空的啊!”

年轻的柳树不理睬老柳树的忠告,仍旧趾高气扬炫耀自己。

日子一天天过去。因为年轻的柳树老是把吸收到的养分用在修饰外表上,树心就变空了。不久,这两棵树的主人把它们砍倒,主人看见年轻的柳树树心是空的,痛心地说:“唉!本来我打算用你做大梁的,但现在除了把你当柴烧,再也没别的用处了。”

他又看看老柳树,说:“你倒是一根顶用的料。”

静思语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内涵比外表更重要。

当然,年轻的柳树长得又高大又漂亮,讨人喜欢,也是件好事。但作为一棵树,毕竟是要长大成材的,以便被人利用。而一棵空心树,且不说它无法成材,就是生命也长不了,这怎么成呢?

老柳树虽然外表可能并不漂亮,但它长得结实,寿命长,它既可以被人用来做家具和各种生活用品,又能长久地为人们遮荫休息,它对人们的贡献不是更大一些吗?

修炼内功、丰富内涵是人提高素质的根本。没有内涵的外表华丽,其实并不美,相反,会给人一种做作的感觉。一个人只有具备丰富的内涵,深厚的文化功底,才能为人们做更多的事,对社会有更大的贡献。

内涵和外表的关系应当是,外表应以内涵而生,内涵应以外表而显。这样才可能是一个真正受人尊敬和欢迎的人。

愁者自愁,乐者自乐

寓言

森林里有一只小松鼠,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一不小心掉到下面一只老狼身上。老狼气势汹汹地想把它吃掉。

“老爷爷,请放开我吧!”小松鼠哀求道。

“我放你可以,不过你得告诉我,你们为什么那样快乐,而我们却整天生气发愁?”听到老狼这样说,小松鼠灵机一动,说:“你先放开我,我才告诉你哩!”

老狼放掉小松鼠,小松鼠跳到树上,回过头来对老狼说:“告诉你吧,我们没有害人之心,所以整天快快乐乐,可是你们整天老是琢磨着怎样害人,能不苦闷吗?”说着,窜到树林深处,不见了。

静思语

小松鼠的快乐法则是,没有害人之心,不用整天想着怎样去害人,自然也就不会想到会被人害,所以快快乐乐地在树上蹦来蹦去。正如行走于阳光下的人,很少会想到寒冷一样。

而如果一个人就像老狼那样,成天琢磨着害人,琢磨着干坏事……这样的人做贼心虚,老得提防着别人要抓他,要整他,他又怎么能快乐得起来呢?记得有一个犯罪嫌疑人,谈他在潜逃之后的生活,说他整天精神紧张,度日如年,还不如死了的好。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快乐是一粒种子,愁苦也是一粒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