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人文世界——区域传统文化(五)
10484000000068

第68章 从甘地的土布运动看英印文化之间的冲突(2)

1921年9月,为进一步推动土布运动的开展,甘地郑重宣布,在他有生之年,他决定放弃穿其他任何衣服,只穿手工纺织制作的缠腰和披巾。正因为这个原因,甘地后来惯常的装束是上身赤裸,下身用一片土布裹住,必要时才搭上一条土布披巾。不论是对群众演讲,还是同对手谈判,不论是在印度各地考察,还是到国外访问,他都不改常态。甘地每天抽出半小时纺线,从不间断,同时他敦促同事们也这样做。每天的纺线成了一个宗教仪式,纺线时间成为祈祷和禅坐的间歇。不管怎么说,从此以后,一项普通的纺线活动成为全国人民团结起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象征,成为甘地领导和平革命的象征,成为民族团结和自由的标志。

1924年6月,刚出狱的甘地参加了国大党在阿赫梅达巴举行的年会,因为甘地提出的议案中包括“取消党员每月缴纳四先令党费的规定,改为党员每日至少半小时,每月15小时,至少需要向党组织交纳纺纱四英两”的提议,全印国大党委员会讨论甘地的建议案时,国大党元老尼赫鲁和达斯表示强烈反对,他们批判甘地行动专制。为了表示他们的不满和愤怒,在甘地正式提出第一个议案时,他们和一大批拥护者退出会场。尽管决议案最后都获得多数通过,但由于自由派退出会议和老尼赫鲁、达斯在这个问题上的坚决态度,也大大影响了甘地贯彻这项议案的决心,从顾全大局的角度考虑,最后甘地还是迁就自治派,比如纺纱的规定只作为任人选择的办法,等等。从这一点我们不难看出,甘地的土布运动的主张,并不能得到老尼赫鲁理解,他要推行自己的方案是何其艰难。但是甘地并没有因此淡化推广土布的感情。

同年8月31日,他在孟买的豪华剧院发表演说,在此阐述了他的建设性工作思想,主张把土纺土织与穆斯林亲善、解救“贱民”作为当前主要工作。

在以后的五年中,甘地几乎是将他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土布运动的宣传工作上,他无声无息的走遍全国,在他所到之处受到非常热烈的欢迎。一路所见所闻,甘地对他推行的土布运动非常满意。在孟加拉,他看到了国大党在这里首先实现了以缴纱代替交党费,土纺土织在甘地所到之处也蔚然成风。

为了更有效地促进土布运动的发展,甘地组织还成立了印度土布协会。1927年间甘地在与一位外国来访朋友交谈时,对土布运动的纲领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我的理想是平均分配,但是就我们所看到的情形说,这是不可能出现的。因此,我为公平的分配工作。我是用通过土布运动来达到这一点。既然做到这一点,就一定能根本消除英国人的剥削,所以我预计它能澄清同英国人的关系。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土布运动可以导向自治。”

不管在什么情形下,甘地都不忘他的土布运动的宣传。他的第三个儿子拉摩达斯结婚,甘地送给他们的厚礼竟是一架纺车。甘地鼓励他们一定要发扬土布精神。婚礼上,甘地同样号召所有真理学院的学员们要牢记自己的宗旨,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为祖国为人民谋利益。

在1928年9月国大党勒克瑙工作委员会会议上,甘地提出的国大党应该由贾瓦拉尔?尼赫鲁担任党的主席的提议终被通过。这段时间甘地总是避开政治,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土布运动的宣传工作上。

在关于印度争取独立方面,甘地和尼赫鲁表现得非常的默契,他们都同意执行1929年12月加尔各答代表大会关于完全独立的决议,并着手准备。工作委员会号召把1930年1月26日作为独立日,并掀起一个光辉灿烂的群众示威游行。结果是甘地再一次被捕,但是迫于形势的压力,甘地及所有国大党领袖被释。在国大党工作委员会的建议下,甘地决定与欧文总督直接进行一次谈判,这次谈判的结果是签订了甘地—欧文协议。在尼赫鲁的支持下,国大党全印度委员会1931年3月29日在卡拉奇召开会议,通过了甘地—欧文协议,并提出由甘地代表国大党出席英国第二次圆桌会议。9月7日,第二次圆桌会议在伦敦召开,甘地在会议上提出印度自治和发展问题,没有成功。

1932年1月2日,甘地主持召开了国大党工作会议,通过了恢复不合作运动的决议。1933年国大党领袖们在浦那召开了一次非常会议,根据甘地的意见,拟停止群众性不合作运动,斗争形式改为个别不合作运动。甘地首先将自己花了18年心血组织起来的真理学院解散,动员学员奔向各地开展个别不合作运动,自己则率领33名真理学院学员到农村去向广大农民宣传包括解救贱民在内的建设性方案。

因为甘地的想法,很多人都无法理解,于是甘地决定要退出国大党。1934年9月17日,甘地发表了一个声明,阐述自己的退党动机和理由,其理由之一是“使自己能把全部时间和精力花在建设性纲领上,比如发展土纺土织事业。”他说:“他把土纺土织当作实现自治的有效途径,而有人则把这项建设性工作看成没有意义。”从此,他决心不在任何引起争议的政治问题上,发表公开的声明和演说,“只谈他关心的土布、农村工业、解救贱民、提倡办学和卫生、保护耕牛、节育,以及其他许多与政治无关的事情。”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得印度当局陷入窘境,甘地也没有太多精力投入到土布运动中。而且因为甘地提出的“退出印度”的主张,使甘地身陷囹圄,甘地被囚禁在邦拉维达监狱,这里是他几次光顾的地方。“过去关押在此地,他还有耐心进行纺纱,一边口里喃喃地念着‘无主啊无主’,一边把破旧的纺车摇得吱吱嘎嘎地响。今天不行了,年事已高,精力和底气都不允许这样做了。”

在后来的一段日子里,不管遇到什么困难,甘地从未放弃过土布运动这一方案,他始终都在坚持推广土布运动。

1947年8月14日是印度独立庆典的日子,甘地为此亲自设计了用印度土布制作的三色旗以取代大不列颠的旗帜,图案由三条臧红、白、绿色横带组成,横带中心精心设置了一架纺车。土纺土织是甘地孜孜追求的事业,也是鼓励人民以此作为和平自救的武器。1948年1月29日,甘地的一生中最后一个夜晚,也就是甘地被疯狂的印度教徒刺杀的前一个夜晚,他也依然纺了一段时间的纱。随着甘地的死去,土布运动也就自然而然的戛然而止了。

三、英印文化之间的冲突

甘地根据印度的国情探索出了一条使印度从英印帝国独立的成功之路。著名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已成为甘地留给印度和世界的宝贵遗产,土布运动对印度的经济发展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对印度走上独立作出了重大贡献。甘地作为一个东方政治家,他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批判以及对印度文明的尊崇,特别引人注目。

1.英印文化冲突在土布运动中的体现

甘地所处的时代,是英国殖民统治者用现代工业社会的文明猛烈冲击着印度农业社会的文明,并且向这种古老的文明提出了空前严峻挑战的时代。现代西方的文明,首先是作为物质文明的工业化这种舶来品同殖民侵略、殖民压迫和殖民剥削一起闯入了印度。印度是英国工业发展的受害者,英国工业化是建立在印度小生产劳动者群众破产的基础之上。甘地亲眼目睹的残酷事实是:英国运走了印度的棉花,又用廉价的大工业纺织品打碎了印度的手工纺织业,从饥饿的农民和手工业者手中抢走了最后一碗饭。“作为一个饱尝西方物质文明苦果的印度民族主义政治家和思想家,甘地对西方物质文明,特别是工业化丧失了信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