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优秀小学生必读:幽默故事大全集
10485100000014

第14章 老外其实也很逗(3)

摩洛哥的阿米娜第一次课学了“你叫什么名字”,可是跟陌生的中国人认识时,一紧张说成了“我叫什么名字?”弄得别人莫名其妙。

来自利比亚的巴卡在街上看到一个漂亮姑娘,很想跟她搭讪,决定先赞美一下她。可是冲口说出的是“小姐,你很便宜。”结果当然是——小姐恼羞成怒,骂了他。

来自巴基斯坦的夏真,有一次想买点水果,可是还不知道用汉语怎么说,就用英语问小贩:“what’sthis?”小贩摇摇头说:“什么?听不懂。”于是夏真马上自作聪明地说:“我要买一个听不懂。”

来自非洲的同学伊斯哈卡刚学写汉字,听写时把“大使馆”写成了“大便馆”。老师指出来以后,他还迷惑了好一阵。

课堂上,老师教“安”字,想帮助学生记住这个汉字的写法,就启发学生想象成屋子里有一个女人,女人在屋子里,所以很安全。没想到有一个约旦学生穆哈马德摇头笑着说:“老师,不安全。”

上汉语课时,想了解一下近期外国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效果,便问,“你们能说出一句成语,来形容一个人很开心很高兴的样子吗?”

台下很快出现了“开怀大笑”“兴高采烈”“手舞足蹈”等答案。

老师接着又说,“这个成语里最好含有数字,比如一、二、三、四……”

有一位留学生反应很快——“含笑九泉”。

我曾教过一位即将赴华工作的英国工程师约翰,他决定临行前先补习一下汉语口语,他指定要学的教材是BBC广播公司出版的汉语课本,该书声称是特别适合旅游者和商人的速成初级汉语,完全无汉语基础者也能“一看就会说”,翻遍全书都找不着一个汉字,通篇皆是英文和汉语拼音,整个一本文盲汉语教科书。由于完全不看汉字单纯读拼音,老外学起这种文盲汉语来常常闹出令人捧腹的笑话。这位约翰一见我的面,就自豪地卖弄起自己的汉语学问来:“你嚎(好)小姐郭,我恨歌星(很高兴)扔死你(认识你)。”约翰很珍惜与中国人的对话机会,笑话便层出不穷,比如他告诉我:“我的媳妇(西服)在皮包里。”“今天早上担心马路太忙,我七点就‘出家了’。”他的中国好友回国了,于是约翰经常念叨的是:“一个火人(好人),飞去了(回去了)。”每次走到楼梯口,约翰就会略微躬着身,一派典型的英国绅士风度,口中念念有词:“请小心裸体(楼梯),下流、下流,一起下流(下楼)吧。”

我在国外教了几年汉语,见识也广了。的确,普通话里的四声妈、麻、马、骂是每个初学汉语洋人的绕口令,每每练得他们晕头转向舌头打不过弯来,于是“天上下雨”就变为“天上下鱼”了。我的英国老公特地请中国友人为他起了一中文名郝腾,可惜没一会儿他就闹出洋相,当他自我介绍时,在场的中国人立即哄堂大笑起来,原来由于他的四声问题令人家听上去变成为“好疼”了。

美国人马克时常爱炫耀他的汉语学问,此人的爱好是整天抱着一本厚厚的《英汉词典》,遇人便“现炒现卖”。一天,我在林荫路上遇见他,便打招呼:“你好!马克,散步呢。”他笑嘻嘻地来了句:“对,我正在这里徘徊。”我忍住笑追问:“你明白徘徊的意思吗?”他一本正经地答曰:“当然知道,徘徊就是在一个地方来回来去地走着。”马克逢人喜欢自我介绍:“我是个土里土气的人。”每每都令人忍俊不禁,因他在词典里读到“乡下人”译为中文就是“土里土气的人”,他只不过想告诉中国人自己出身农民,不明白为何会导致如此喜剧效果。

有个外国学生初学中文,十分吃力。

这天,我问他:“如果我想让某人到这边来,用中文怎么说?”

“这边请。”外国学生一字一顿地说。

我听了满意地点了点头,“那么,如果我想让某人出去,用中文怎么说?”

外国学生眨眨眼睛,说:“首先,我走出去,然后对他说:‘这边请!’”

英国人强尼,水瓶座,来中国有一段时间了,汉语学得不错。我夸他汉语不错,他说:“有一个朋友告诉我,遇到这个场合应该说‘少拍马屁’,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我们当场笑翻在地……他红着脸说看来不是真的……

强尼努力学写汉字,问我朋友“消”字怎么写,我朋友一时想不出来“肖”字怎么描述,写下来踌躇中,强尼恍然大悟:原来就是月亮长了头发!

老外说中文:我的毛,都给你了

一次去市场买菜,准备聚餐,一个韩国朋友买了生菜,要二块四毛,他把身上所有的零钱都给了小贩,还缺一毛钱,所以他对小贩说:“我的毛,都给你了,所以没有毛了。”小贩哑然,半天,回答:“你的毛我不要了。”

一天,在北京语言学院听到一个外国人对一个卖鸡的中国人说:“大爷,请把那只没有头发的没穿毛衣的女鸡卖给我。”

那天挤公车紧贴一老外,真够尴尬。老外想打破僵局微笑说:“你妈好?”我暗想:没听老妈说起过认识个老外呀!老外似乎看出了我的疑惑又说:“好你吗?”我不禁一笑。老外好像发现自己说错了,红着脸喃喃地说:“妈你好?”

老外拿出一张10元大团结在司机面前晃,说:“见过没,见过没。”司机不理他,他还是在那拿钱晃说:“见过没,见过没。”后来司机气坏了,拿出一个100块钱跟他吼:“你见过没?见过没?”这时,后边一个老大妈说:“师傅,他要去建国门!”

某个圣诞节,晚上在一个中国朋友家吃饭,都是中国人,虽过洋节但吃的还是中国饺子。一同吃饭的还有一个美国女孩,饭后她要先走,我送她到门口。由于是我包的饺子,就客气性地问了一句,“今天晚上你吃得还好吧?”她自然是对我的手艺大加夸奖了一番,就在她转身要走时,她好像称赞的还不够,又冲我伸出大拇指——“你,牛逼!”

女友老公是个美国老外,最近在跟女友学中文,这老外学起来倒也是孜孜不倦,闲着没事平时也爱讲一些简单的中文。有一次,他跟女友不知道为何吵了起来,争得面红耳赤,女友急了,用中文骂他“笨猪”!她那个老外老公也急了,气急败坏的大声吼了一句:“你这个笨鸡蛋!”女友当时忍俊不禁,气也消了。原来,她平时教她老公念“蛋”这个字的时候,总是跟”鸡蛋”这个词放在一起教的,结果她老公只要一说到“蛋”就跟“鸡蛋”联想到了一块,形成了条件反射。这不,“笨鸡蛋”就脱口而出了。

一位友人来华做工作访问,与中国朋友在咖啡店坐定后,聊中国的文化,他对中国人的友好、礼貌、热情深有感触,但也表示,虽然中国人一向谦逊,有时也很骄傲自大。比如,现在大街上随处可以见到——中国人民很行,中国建设很行、中国工商很行、中国农业很行,有的干脆就是“中国很行”……说完往外面不远处一指,原来,外国友人所指之处是一家银行。“银”的外形像“很”,“行”是多音字,除了行xing,还读hang,外国朋友未能分清,中国朋友听罢哈哈大笑!

曾有一道考外国学生的选择题是这样:“大连实德队经过90分钟激战大胜北京现代队,获得冠军。”问:下面哪句话与文意最吻合?(1).北京现代队大胜大连实德队;(2).北京现代队大败大连实德队;(3).大连实德队大败北京现代队。虽然正确的是(3),考前模拟测验反复强调,结果考场上许多考生还是选(2)。

这题目源于一则真实的故事:1983年,中国女排和美国女排小组赛上相遇,赛后中国报纸上出现了“中国队大胜美国队”的标题。过了几天,决赛里中国和美国队又碰头,争夺冠军,中国报纸的标题换成了“中国队大败美国队”,一名美国留学生看了报纸后很高兴,认为美国队赢了,在中国同学中称赞自己的国家队,结果弄出了大笑话。据说,直到毕业离开中国,这位美国留学生还是愤愤不平地称,中国人太奇怪了,胜败都是中国人赢,那还比赛什么呢?

在汉语中,“娘”与“妈”一样,都是指母亲。有一初到中国学汉语的英国留学生,在校园看上了一位漂亮的中国女生。于是他给她写求爱信,但一时忘“娘”怎么写了,便自作聪明,以“妈”代“娘——“亲爱的姑妈……”

这则笑话南师大汉语专业的老师曾在课堂上讲过——一位自称为汉语专家的美国教授,向他的学生讲授中文课,在谈到准确理解“东西”的词义时,他作如下的表述:汉语中,“东西”并不仅仅表示方向,更多的时候指的是物品,如桌椅、电视机、眼镜,都可以称为东西,但如果是有生命的动物就不能这样表示——比如,你我都不是东西!”

一次,几位中国同学邀请刚来华学汉语的外国男生吃饭,中间,一名中国同学出去“方便一下”。外国学生不懂其意,大家告知这是去厕所排泄。这名学生记住了,有一天,一名女生希望在他方便的时候拜访他,这位留学生立即摆手,“你什么时候都可以来,但就是我方便的时候不能来。”还把服务行业常见语“为顾客提供方便”,理解为向顾客提供上厕所服务,一时成为笑谈。

对“便”字一知半解,还弄出过另一则笑话——中国人请客普遍客气,明明很丰盛的酒席,对客人也称是“便饭”。有一次,一名外国客人看到中国主人准备了如此便饭,竖起了大拇指,赞美道——“这是一顿大便饭!”此言一出,全桌的中国人顿时没有了味口。

此事发生在上世八十年代后期,有一名美国学生分不清“富”和“贵”的区别,在造句时写道:“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农民越来越贵了。”

“哪里”连起说就是自谦,这是一般中国人都知道的,也常用。但初通汉语的外国人麦先生不理解。一次麦先生参加一对年轻华侨的婚礼,他很有礼貌地赞美新娘漂亮。一旁的新郎立即代表新娘表示感谢,“哪里哪里”。麦先生觉得挺不好意思的,以为未说到地方,便用生硬的中国话再说——“头发、眉毛、眼睛、耳朵、鼻子、嘴都很漂亮!”

帽子是套在头上的,有时外国朋友便会弄混。有一中国老师讲过一个发生在他教授的在京外国留学生身上的故事——这名留学生告诉老师,他常骑摩托车外出。老师提醒他北京车太多,要小心。他接了一句,“没关系,我会戴安全套的。”

“上”与“起”有时意思相同,但如果分别搭配,意思可能完全相反。如“上床”与“起床”便是两回事情,而“上床”还有一起睡觉那层意思。一美国女孩与临时教她汉语的中国男邻居一起应邀参加朋友举办的舞会,因时间太晚,又喝多了,便留宿下来。临休息前,美国女孩给中国男邻居递了一张纸条——“我们一起上床吧!”她的本意是明天一道起床离开,却害得中国男邻居胡思乱想半宿。

办公室的小东在食堂捡到了一个钱包。他拾金不昧,把钱包还给了失主——外籍员工约翰。约翰很受感动,写了一封感谢信贴到了宣传栏里。结果,每个经过宣传栏的员工都忍不住笑了。原来感谢信的标题是:瞧小东干的好事!

遇见两个法国人。一个是教汉语的老师,另一个是他学生。老师指着中国日历对学生说:看,这两个字念‘雷锋’。这是雷锋纪念日。他在中国非常有名,因为他生前帮助过很多人。学生佩服地说:啊,你真是见多识广!说完俩人高兴地走了。我凑过去一看,见日历上写的是:“霜降”

日本人最痛恨的四个笑话

四个外科医生围坐在一起,谈论他们喜欢为何种人做手术。第一个医生说:“我最喜欢为图书管理员做手术。当你打开他们的身体时,里面的一切东西都是按字母顺序排列的。”

第二个医生说:“我最喜欢为会计做手术。当你打开他们的身体时,一切都是按数字顺序排列的。”

第三个医生说:“我最喜欢为电工做手术。当你找开他们的身体时,一切都是用颜色做代号的。”

第四个医生说:“我最喜欢为日本人做手术。”

其他三个医生面面相觑,表示怀疑,其中一个问什么。第四个医生说因为他们没有心肝,没有脊骨,且屁股和头可以交换。

一个人给日本人商人打电话说:“我找太郎先生。”

接线员说:“对不起,他上周去世了。”

第二天,这个人又一次打电话,想跟太郎谈一谈。

这次接线员有点厌烦,说:“我一直在告诉您他上周去世了。您为什么还要打电话呢?”

那个人说:“因为我就是喜欢听这件事。”

通往芝加哥机场的公路上行驶着一辆出租车,车上乘坐着一个日本游客。这时,一辆出租车超了过去,日本人喊道:“瞧,丰田!日本制造!多快呀!”

过了一会儿,又一辆出租车超了过去。“看,尼桑!是日本制造!太快啦!”日本人喊道。

又一辆出租车超了过去。“嗨!是三菱!日本制造!快极啦!”日本人又喊。

出租车司机是百分之百的美国人,看见那么多日本车超过自己的美国车,加上那个日本人张狂的语言,不免有些恼火。出租车驶入机场停车场,这时,又一辆出租车超了过去。“是本田!日本制造!快极啦!没治啦!”日本人叫道。

出租车司机停下车,没好气儿地指了指计价器,说道:“1500美金。”

“这么近就要1500美金?”

“计价器!日本制造!快极啦!没治啦!”

有一架飞机上面坐有一美国人、一个德国人、一个日本人和一个中国人,飞机飞到一半突然没油了,机长宣布必须有一人跳机以减轻重量,于是那美国人就发挥个人英雄主义精神,走到飞机舱口高呼一声:“美利坚和众国万岁!”然后就跳下去了!

飞机继续飞……这时机长又宣布:“重量还是太重了,还的跳下去一个人!”

于是德国人就站出来,走到飞机舱口,高呼一声:“德意志帝国万岁!”也跟着跳了下去。

飞机继续飞……这时机长又宣布说:“不行,还是重了,必须再跳下去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