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哀公问于孔子曰:“绅、委、章甫①,有益于仁乎?”孔子蹴然曰:“君号②然也?资衰③、苴杖者不听乐,非耳不能闻也,服使然也。黼衣黻裳者不茹④荤,非口不能味也,服使然也。且丘闻之,好肆不守折,长者不为市,窃其有益与其无益,君其知之矣。”
【注释】
①章甫:商代的一种礼帽,即缁布冠,它是行冠礼以后才戴的,用来表明(“章”)成人男子(“甫”)的身份,故称章甫。②号:宣称。③衰:古代丧服的一种。④茹:吃。
【译文】
鲁哀公问孔子说:“腰上系着大带子,穿着古代的衣服,头上戴着礼帽,这对于仁有什么好处吗?”
孔子严肃地说:“您怎么能这么问呢?身穿麻布衣服,手拿竹杖的人不听音乐,不是由于耳朵听不见,是自己衣服的缘故。穿着祭祀衣服的人不吃荤,不是由于嘴巴不知道什么好吃,而是自己衣服的缘故。况且我孔丘听说,会做生意的人不会使自己亏本,有德行的人不会去做生意,那么,这两者哪个有利哪个不利,您应该知道了。”
【原文】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请问取人?”孔子对曰:“无取健,无取詌,无取口啍①。健,贪也;泔,乱也;口啍,诞也。故弓调而后求劲焉,马服而后求良焉,士信悫而后求知能焉。士不信悫而有多知能,譬之其豺狼也,不可以身尔②也。语曰:桓公用其贼,文公用其盗。故明主任计不信怒,暗主信怒不任计。计胜怒则强,怒胜计则亡。”
【注释】
①哼:当作“锐”,指能说会道。②尔:近。
【译文】
鲁哀公问孔子说:“请问怎么选择人才?”
孔子回答:“不要选择急于求成的人,不要选择仗势欺人的人,不要选择能说会道的人。急于求成的人,比较贪婪;仗势欺人的人,会犯上作乱;能说会道的人,夸夸其谈。所以弓先调整得得心应手,才会有强劲的后力;马必须经过驯服,才能日行千里;士先保证诚信端正,才能要求有智慧和才能。士不诚信端正却有才能,就好像豺狼一样,不可以与他接近。谚语说:‘齐桓公任用贼人,晋文公任用盗寇。’所以英明的君主注重策略,不注重私人感情,昏庸的君主注重私人感情,而不注重策略。策略战胜了感情就会使国家富强,私人感情胜过了策略就会使国家灭亡。”【原文】
定公问于颜渊曰:“东野毕之善驭乎?”颜渊对曰:“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失。”定公不悦,入谓左右曰:“君子固①谗人乎!”三日而校来谒,曰:“东野毕之马失。两骖列,两服入厩。”定公越席而起曰:“趋驾召颜渊!”颜渊至,定公曰:“前日寡人问吾子,吾子曰:‘东野毕之驭,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失。’不识吾子何以知之?”颜渊对曰:“臣以政知之。昔舜巧于使民,而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造父不穷其马;是以舜无失民,造父无失马也。今东野毕之驭,上车执辔衔,体正矣;步骤驰骋,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犹求马不已,是以知之也。”定公曰:“善!可得少进乎?”颜渊对曰:“臣闻之,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诈。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注释】
①固:本来,原来。
【译文】
鲁定公问颜渊说:“东野毕会驾车吗?”颜渊回答:“会是会。可是他的马快要丢了。”定公不高兴,回到宫中对左右的人说:“君子也说别人的坏话啊!”
三天后,养马的官员跑来说:“东野毕的马丢了。车两旁的套马挣断缰绳跑了,中间驾辕的两匹马回到了马棚。”定公从席子上一跃而起说:“赶快召见颜渊!”
颜渊来了,定公说:“前天我问您,您说:‘东野毕的驾驭技术,好是好。不过,他的马要丢了。’不知道您是怎么知道的?”颜渊说:“我是从做事的一般规律知道的。从前舜善于使唤人民,而造父善于驾驭马;舜不会使他的人民窘迫,造父不会使他的马疲于奔命;所以舜没有失去他的人民,造父没有失去他的马。现在东野毕驾车,一上车就手抓缰绳,马嚼子和马收拾得干干净净;马的步子也训练得非常熟练,驯马的各项要求都达到了;经历了各种危险,也走了很远,马的力气使尽了。但是还要求马不停地奔跑,所以我知道马一定会丢的。”
定公说:“对!你能不能进一步地说说?”颜渊说:“我听说,鸟儿急了,就会乱啄;走兽急了,就会乱抓;人急了,就会欺诈。从古至今,从来没有使百姓穷困而君主能不遭受危险的。”
【鉴赏】
本篇取第一句中的两个字作为篇名,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篇中主要记载了孔子与鲁哀公的对话,最后也收录了颜渊与鲁定公的对话,从中可了解到儒家的思想学说。
本篇中,通过鲁哀公的几个问题和孔子的对答,形象而又明晰地阐明了儒家学派的治国思想。鲁哀公问的第一个问题“吾欲论吾国之士与之治国,敢问何如取之邪?”就是关于用人的问题,孔子赞赏那些“生今之世,志古之道,居今之俗,服古之服”的贤人,认为这种人不会有什么为非作歹的行为。
孔子对人的分类是:庸人、士人、君子、贤人、大圣人。然后又通过鲁哀公的提问,对这五种人进行了描述和分析。
鲁哀公确实不是孔子心目中的明君,竟然非常愚蠢地问孔子大舜戴的是什么帽子。孔子也毫不客气,三次都不回答他,在孔子那么推崇礼节的人身上,很难得会看到如此傲气的一面,虽然比不上孟子的“望之不似人君”,但是也足够令鲁哀公开始反思自己了。鲁哀公形容自己“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一个典型的不知稼穑艰难的贵族,所以不知道什么是悲哀,什么是忧愁,什么是劳累,什么是害怕,什么是危险。孔子就根据他平常的生活,让他从中体会悲哀、忧愁、害怕、危险。
【精典事例】
作为儒家的创始人,孔子的仁德和礼制影响了中国的整个历史,在齐鲁两国国君的盟会上,孔子以礼仪之风说服了强大的齐国,保全了鲁国。
鲁定公十年(公元前500年)的春天,鲁国与齐国和解。到了夏天,齐国大夫对景公说:“鲁国起用了孔丘,势必危及齐国。”于是齐景公派使者告诉鲁国,说要与鲁定公行友好会晤,约定会晤的地点在夹谷。
鲁定公准备好车辆随从,毫无戒备地前去赴约。孔子以大司寇的身份,兼办会晤典礼事宜,他对定公说:“我听说办理外交必须要有武装准备,办理武事也必须有外交配合。从前诸侯出了自己的疆界,一定要带齐必要的官员随从。请求您安排左、右司马一起去。”定公说:“好的。”就带了左、右司马一起去。
定公在夹谷与齐侯相会。在那里修筑了盟坛,坛上备好席位,设置了三级登坛的台阶,用国君相遇的简略礼节相见,拱手揖让登坛。彼此馈赠应酬的仪式行过之后,齐国管事的官员快步上前请示说:“请开始演奏四方各族的舞乐。”齐景公说:“好的。”于是齐国的乐队以旌旗为先导,有的头戴羽冠,身披皮衣,有的手执矛、戟、剑、盾等武器也跟着上台了,喧闹着一拥而上。
孔子见状赶忙跑过来,一步一阶快步登台,还差一级台阶时,便扬起衣袖一挥,说道:“我们两国国君为和好而来相会,为什么在这里演奏夷狄的舞乐,请命令管事官员叫他们下去!”主管官员叫乐队退下,他们却不肯动,左右看晏婴与齐景公的眼色。齐景公心里很惭愧,挥手叫乐队退下去。
过了一会儿,齐国的管事官员又跑来说道:“请演奏宫中的乐曲。”景公说:“好的。”于是一些歌舞杂技艺人和身材矮小的侏儒都前来表演了。孔子看了又急跑过来。一步一阶往台上走,最后一阶还没有迈上就说:“普通人敢来胡闹迷惑诸侯,论罪当杀!请命令主事官员去执行!”于是主事官员依法将他们处以腰斩。齐景公大为恐惧,深深触动,知道自己道理上不如他,回国之后很是慌恐,告诉他的大臣们说:“鲁国是用君子的道理来辅佐他们的国君,而你们却拿夷狄的办法教我,使我得罪了鲁国国君,这该怎办呢?”主管官员上前回答说:“君子有了过错,就用实际行动来向人家道歉认错;小人有了过错,就用花言巧语来谢罪。您如果感到痛心,就用具体行动来表示道歉吧。”于是齐景公就退还了从前所侵夺的鲁国郓、汶阳、龟阴的土地,以此来向鲁国道歉并悔过。
颜回就是颜渊,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却偏偏天妒英才,英年早逝。孔子在后来的很多年内对他还是念念不忘。
颜回,鲁国人,字子渊,比孔子小三十岁。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己,使你的言行符合于礼,天下的人就会称许你是有仁德的人了。”
孔子说:“颜回!多么有德的人啊!吃的是一小竹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简陋的胡同里,一般人忍受不了这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自己的乐趣。听我授业时,颜回像个蠢笨的人,下课后考察他私下的言谈,却能够刻意发挥,颜回实在不笨。
“任用你的时候,就匡时救世,不被任用的时候,就藏道在身,只有我和你才有这样的处世态度吧!”
颜回才二十九岁,头发就全白了,过早的死去。孔子哭得特别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越来越和我亲近。”鲁哀公问:“学生中谁是最好学习的?”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人最好学习,从不把怒火转移到别人身上,不犯同样的过失。不幸的是寿命很短,死了,现在就没有这样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