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鬼谷子纵横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10489900000032

第32章 摩篇(4)

明代作家冯梦龙在《智囊》中列举了这个故事,然后评道:“杨修聪明才智太显露了,所以引起曹操的忌恨,这样他能免于灾祸吗?晋代和南朝宋的皇帝大多喜欢与大臣们赛诗比字争高低,大家都吸取了杨修遭杀害的教训,所以大文学家鲍照故意写些文句罗嗦拖沓的文章,书法大家王僧虔用很拙劣的书法搪塞,这都是为了避免君主的杀害。”这段话的意思很明白,机智聪明的人不要处处在上司面前表露出比上司强,比上司先懂得什么,否则将遭忌恨而招致祸害。

杨修不懂这一点,也就是说,他在上司面前不善于运用摩术,上司不喜欢你的才能比他高,你却不顺从,处处显露比上司高,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

画师美化朱元璋

据野史载,朱元璋登基后,急于找画师为自己画像。半月之中,京城最有名的两位画师相继应召进宫作画,但均一去不复返。一天,乌衣巷的一位画师又应旨将人宫为朱元璋画像,这位画师想到同行人宫后生死未卜,他不想步同行的后尘,急忙去求教于一位老儒生。

儒生知其实情后,为其倒了一杯茶,让其品茶并问之日:“味道何如?”画师答日:“粗梗老叶,嚼之无味。”儒生说:“然也。当今皇上面目奇丑,你为皇上画像如果也像品茶这样如实反映,皇上能高兴吗?你的那两位同行可能不知此理,早已命丧黄泉了。”画师听了大惊失色,急出全身之汗。儒生建议画师可行之以摩之术,在作画时将朱元璋的容貌尽力同刘邦的面相相糅,因为朱元璋对刘邦极为仰慕。画师后来入宫作画时依计而行,果然全身而还,且得到了许多赏赐。

此摩术,即是暗地里对人实施摩意术,顺从着对方的欲望去探测其内心世界,导致某些表象的内在心理因素必会表露出来,为我们所掌握。画师取悦朱元璋作画,摩术的成功运用,起到了关键作用。

洪秀全编造神话

历史上许多农民起义都借天意来征服天下人心。先秦陈胜、吴广如此,刘邦如此,黄巾军如此。洪秀全也以此“摩”尽天下人内心,而自编神话谋得起义。

洪秀全,广东花县人,自幼苦读四书五经等,但几次投考秀才皆名落孙山。后来,洪秀全在西方基督教宣传晶《劝世良言》的影响下,创立了拜上帝教。先后编写了《原道救世歌》等,宣传说中国人原来信奉的一切神仙佛道等皆是妖魔邪神,只有上帝才是惟一的真神。

为了鼓舞广大人民跟随他进行推翻清王朝的斗争,洪秀全精心编造了一个神话。用神话宣传说,洪秀全在考试失败后得到的《劝世良言》,是皇上帝赐给他的“天书”。回到家后曾大病40余天,在此期间,忽有天使下凡接他到天上去,天母在圣河为他洗去了污秽,圣贤之士为他剖开胸腹,换上新的五脏六腑,从此脱胎换骨。洪秀全见到了一位满口金色胡须拖地、相貌魁伟、身形高大,高踞宝座之上的老人。这位老人就是超越时空,无所不能的真神皇上帝。皇上帝见到洪秀全后十分高兴,说洪秀全是他的次子,带领他从天上俯瞰全世界,只见人世间妖雾弥漫,鬼怪横行,迷害人民,众生惨凄。然后,皇上帝特赐给他一口宝剑和一颗印玺。上帝的长子,也就是其哥救世主耶稣教他如何用宝剑斩妖魔,印玺则是震服邪神的宝物。最后,皇上帝命洪秀全下凡人间做太平天王,救世诛妖。

太平天国起义前夕,洪秀全等又利用当地所谓鬼神附体的迷信方式,宣传有一个拜上帝会会员临死时鼓乐之声由天而降,被天使迎人天堂,不久,这一拜上帝会会员的神灵附于一名幼童身上。这个幼童忽然神情昏迷,口中念念有词“三八二一,禾乃玉食,人坐一土,作尔民极。”“三八二一”隐“洪”字;“禾乃玉食”隐“秀”字;“人坐一土”隐“全”字;四句联起来的意思是:“洪秀全当作你们的君王”。

洪秀全编造的这一承上帝之命,下凡诛妖的故事,虽是荒诞不经的神话,但当时广大的劳苦大众,热切地希望改变受苦受难的生活,因此,幻想能有一个真命天子出世,铲除人间不平。洪秀全运用摩术,暗中行事,利用人们这一心理的要求,掀起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阎锡山在“三颗鸡蛋”上跳舞

民国初期,统治山西的土皇帝——阎锡山趁着当时军阀混战、无暇顾他的时机,看风使舵,恃强凌弱,大打出手,很快地扩充了自己的势力,成为国民党不可忽视的封建军阀割据势力之一。

国民革命军克复北平后,1925年6月,蒋介石偕吴稚晖等,由南京启程,绕道汉口,邀李宗仁倍同北上,途中又先后邀冯玉祥、阎锡山偕至北平。7月6日上午,蒋介石等,在香山碧云寺孙中山灵前,举行了北伐完成之祭告典礼。11日,蒋介石邀集冯、阎、李等,在汤山讨论整理军事方案及军事意见书,提请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通过,以为各集团军一致进行之准绳。

会前,阎锡山充分估计了他在四巨头中的地位。论实力,他在四个集团军中排老末;论功劳,他出力最少,但所得的地盘最大。他明白老蒋之所以给他这么大的实惠,无非是拉他压冯桂两个集团军。而他决定媚蒋但不压冯桂,而且还要千方百计地扩大蒋与冯桂两军的矛盾,从中作调停,让他们都围着自己转。这时,四个集团军对于他们各自地盘的分配,也各有各的打算。第一集团军辖蒋介石占有广东及华东富庶地区,第二集团军冯玉样占有山东、河南、陕西、甘肃,第三集团军阎锡山占有山西、河北、察哈尔、绥远及平、津两市,第四集团军李宗仁、白祟禧占有广西、湖南、湖北及汉口市。这样一来,矛盾就来了,除蒋、阎的地盘较为理想之外,冯的大部分为贫瘠地区,而且山东的胶东和胶南尚在日本人的手上,基本上没有一个出海口,李、白也嫌地盘太小。但由于北伐刚结束,都不好意思公然争夺,只好隐忍不谈。

在汤山会议上,蒋介石提出:由于战争基本结束,现已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而中国现阶段较为落后的经济状况,不可能负担如此庞大的军需费用,因此必须精兵简政。原则是:各个集团军战斗力较强的,应该分别编成若干个师,作为中国的国防力量;而其余老弱则应大加淘汰,分别遣散,以节省国库的开支。至于如何具体实施精兵简政计划,他主张于中央政府机构改组的同时,举行一个编遣会议,并当面邀请冯、阎、李等人同他一路到南京共商国事。

会后,7月20日,蒋介石又提出了一个《军事整理案》,具体主要有以下几条:一,国防会议为最高军事统率机关,隶于国民政府;二,国军之编成,一、二、三、四集团军及后方部队,先抽最精锐及立有战功的各师,归中央直辖,先编60个师,再求精减为50个师;三,编遣部队的裁遣方法,另设国军编练部、宪兵编练部、警保设计部、工兵设计部及屯垦设计部等五部来接纳裁遣的部队;等等。

对于蒋介石提出的“编遣”主张,冯、阎、李等人因蒋说的冠冕堂皇,没有理由公开反对。但彼此心里都很明白,这是蒋介石打算削弱其他三个集团军的兵力、壮大自己的势力,好使其权力凌驾在各个集团军之上,以便等待时机,各个击破。当然,冯、阎、李等人也想利用编遣的机会,造成进一步对自己有利的形势,尤其是冯、李等人早就对地盘的划分表示不满,更是想借机调整一下。所以,当蒋介石提出编遣的主张后,冯、李等人意见颇多,而只有阎锡山一个人自始至终很少发言,而对蒋介石的主张唯唯诺诺,表现出一副十分恭顺的态度。

8月8日至15日,蒋介石在南京主持召开了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会上,蒋介石被推举为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闽被任命为行政院院长、冯玉样为行政院副院长兼军政部部长、阎锡山为蒙藏委员会委员长兼内政部部长,李宗仁为军事参议院院长。蒋介石希望冯、阎、李三人长期住在南京,这实际上是蒋介石采取的“调虎离山”的“削藩”之举。

根据汤山会议和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的有关精神,四巨头在南京讨论了军队编遣的问题。当时各集团军的人数是:第一集团军为最多,约20个军,4个独立师,共50余万人;第二集团军共10个军,8个独立师,共40余万人。因此,蒋介石的第一集团军与冯玉样的第二集团军,就成为会议中争夺的主要两家。冯玉样提了个方案,主张他的集团军与蒋介石的第一集团军各编12个师,而第三、四个集团军各编8个师,杂牌军编8个师。这个方案显然是违背蒋介石的意旨的。于是,在蒋介石的授意下,阎锡山私下搞了一个方案:50个师不变,第一、二集团军各编10个师,第三、四集团军各编8个师,其余6到8个师由中央实际上是由蒋控制。

1929年1月1日,国军编遣委员会在南京举行成立典礼,吴稚晕代表国民党中央致训辞,蒋介石以国军编遣委员会会长的身份致了答词。典礼后,四巨头等又连续开了一个月的编遣会议,具体商议如何编遣问题。会议上,蒋、冯两家又针锋相对、互不相让地争斗起来。结果在议过来议过去的过程中,多数赞同阎锡山的提案。很显然,阎锡山在会上充当个和事佬,他既要讨好蒋介石但又不能得罪冯玉祥,还一再表示自己的第三集团军也要裁减。阎的方案对蒋有利,蒋当然默许以示支持。李宗仁看到阎锡山的方案带有离间蒋、冯的性质,相对来说减弱蒋对自己的攻势,因此,也倾向于阎的方案。只有冯玉祥很不满意,便称病请假,既不到军政部办公,编遣会议也不派代表参加。这样一来,编遣会议由于地方实力派的反对不仅无结果散了场,而且大大激化了蒋介石与冯等地方实力板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