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攻略全本
1049800000056

第55章 三十六计 (28)

经典再现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

古文译读敌人的阵容频繁地变动,把敌人的精锐主力调开,等到它自行败退后,再趁机取胜。这就好比是拖住了大车的轮子,控制了大车的行进一样。

前沿诠释在我国古代,打仗前军队都会列阵,而且阵形会以东、西、南、北四个方位部署。以此来说所谓的“梁”就是部队的主力部队,而所谓的“柱”则是部队的先锋、支撑。

撇开作战用计不说,“偷梁换柱”的计谋,在古代也经常被用在权势斗争之中。在这方面,它起到的作用更为明显,不仅能达到最终目的,而且还能堵住疑者的耳口。因为施计者是用“事实”说话的,反驳事实的人自然占不到理。

偷梁换柱:偷换概念,转换角度题 解“偷梁换柱”指的是暗中玩弄手段,以假代真,以劣代优,用以实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梁和柱是一间屋子的骨架,如果一间屋子的梁和柱非常糟糕,那么这间房子就很有可能会倒塌。同样,如果一个军队的精锐之师被换成三流的部队,那么这个军队也迟早会解散。

“梁柱”所指的是事物的主要部位,“偷梁换柱”这一计就是要求人们通过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以解决实质问题,这样一来,其他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这一计一般都是在暗中实行的,而且“偷”“换”的都是主要的东西,最终,换掉的东西不仅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还会起到破坏作用。著名的“狸猫换太子”就是“偷梁换柱”的典型事例,此外,“冒名顶替”也是“偷梁换柱”的演变,当然这样做都是为了从中获取利益。

经典再现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

古文译读敌人的阵容频繁地变动,把敌人的精锐主力调开,等到它自行败退后,再趁机取胜。这就好比是拖住了大车的轮子,控制了大车的行进一样。

前沿诠释在我国古代,打仗前军队都会列阵,而且阵形会以东、西、南、北四个方位部署。以此来说所谓的“梁”就是部队的主力部队,而所谓的“柱”则是部队的先锋、支撑。

撇开作战用计不说,“偷梁换柱”的计谋,在古代也经常被用在权势斗争之中。在这方面,它起到的作用更为明显,不仅能达到最终目的,而且还能堵住疑者的耳口。因为施计者是用“事实”说话的,反驳事实的人自然占不到理。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清圣祖康熙在畅春园斋戒期间病故,可是,他至死也没有亲口说出让谁来继承自己的皇位。于是有一部分皇子开始行动起来,想趁着这个时机,夺得皇位继承权。但事与愿违,还没等他们行动,一个惊天的消息便突然传了出来:康熙在临终前曾立了一份遗诏,遗诏中指明将由谁来继承他的皇位,而这份遗诏则是由康熙的心腹大臣隆科多保管着。诸皇子的心全都悬了起来,所有人的眼光都投向了隆科多,确切地说,是投向了隆科多手里的遗诏。

康熙的死对胤禛来说并不突然,康熙患病时期,胤禛曾多次去畅春园探望,并在那时结交了康熙的心腹大臣隆科多。隆科多告诉胤禛,康熙已经立下了遗诏,遗诏中指明皇位的继承人是十四皇子胤祯。这一消息让胤禛非常意外。他原本以为自己的表现已经获得了康熙的赏识,能够顺利地继承皇位,却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但是胤禛并没有显出惊慌之色,相反,他很镇静。他想到,十四皇子胤祯目前正在蒙古与准噶尔部战斗,自是不会迅速知道康熙逝世这个消息而返回京城。其他人也全都被蒙在鼓里,不知隐情。这对自己而言,正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十四皇子、四皇子,两个称呼无非是差了一个“十”字,如果把“十”改成“于”,那么遗诏就变成“传位于四皇子”了。想到这里,胤禛便生出妙计。

午夜时分,胤禛去了畅春园。走进畅春园,看到那里的众多士卫之后,胤禛不禁笑了笑,隆科多真是过于谨慎了,这是为了保护先皇的遗体,还是为了保护那个遗诏?或者两者兼有之吧。这样想着,他走进了畅春园的内堂,刚好碰上隆科多从内堂里走出来。隆科多看见他的表情,有些惊讶地说道:“王爷?”胤禛笑着说道:“怎么了,很吃惊?”隆科多说道:“不知道王爷会在这个时候来,请内堂说话。”内堂里有些昏暗,有个侍者正在擦桌子,隆科多摆了摆手,侍者退了出去。隆科多见侍者走远了,问道:“不知王爷这么晚驾临畅春园有什么重要的事?”胤禛说道:“前些日子你曾跟我说过先皇遗诏的事,我心里便一直琢磨,结果还真琢磨出一件事来。先皇在遗诏中指明十四皇子胤祯继承皇位,你觉得可行清西陵。清世宗雍正帝爱新觉罗 ·胤的陵墓,始建于1730年,占地8.公顷,内葬世宗雍正皇帝、孝敬宪皇后乌喇那拉氏、敦肃皇贵妃年氏。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清圣祖康熙在畅春园斋戒期间病故,可是,他至死也没有亲口说出让谁来继承自己的皇位。于是有一部分皇子开始行动起来,想趁着这个时机,夺得皇位继承权。但事与愿违,还没等他们行动,一个惊天的消息便突然传了出来:康熙在临终前曾立了一份遗诏,遗诏中指明将由谁来继承他的皇位,而这份遗诏则是由康熙的心腹大臣隆科多保管着。诸皇子的心全都悬了起来,所有人的眼光都投向了隆科多,确切地说,是投向了隆科多手里的遗诏。

康熙的死对胤禛来说并不突然,康熙患病时期,胤禛曾多次去畅春园探望,并在那时结交了康熙的心腹大臣隆科多。隆科多告诉胤禛,康熙已经立下了遗诏,遗诏中指明皇位的继承人是十四皇子胤祯。这一消息让胤禛非常意外。他原本以为自己的表现已经获得了康熙的赏识,能够顺利地继承皇位,却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但是胤禛并没有显出惊慌之色,相反,他很镇静。他想到,十四皇子胤祯目前正在蒙古与准噶尔部战斗,自是不会迅速知道康熙逝世这个消息而返回京城。其他人也全都被蒙在鼓里,不知隐情。这对自己而言,正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十四皇子、四皇子,两个称呼无非是差了一个“十”字,如果把“十”改成“于”,那么遗诏就变成“传位于四皇子”了。想到这里,胤禛便生出妙计。

午夜时分,胤禛去了畅春园。走进畅春园,看到那里的众多士卫之后,胤禛不禁笑了笑,隆科多真是过于谨慎了,这是为了保护先皇的遗体,还是为了保护那个遗诏?或者两者兼有之吧。这样想着,他走进了畅春园的内堂,刚好碰上隆科多从内堂里走出来。隆科多看见他的表情,有些惊讶地说道:“王爷?”胤禛笑着说道:“怎么了,很吃惊?”隆科多说道:“不知道王爷会在这个时候来,请内堂说话。”内堂里有些昏暗,有个侍者正在擦桌子,隆科多摆了摆手,侍者退了出去。隆科多见侍者走远了,问道:“不知王爷这么晚驾临畅春园有什么重要的事?”胤禛说道:“前些日子你曾跟我说过先皇遗诏的事,我心里便一直琢磨,结果还真琢磨出一件事来。先皇在遗诏中指明十四皇子胤祯继承皇位,你觉得可行清西陵。清世宗雍正帝爱新觉罗 ·胤的陵墓,始建于1730年,占地8.公顷,内葬世宗雍正皇帝、孝敬宪皇后乌喇那拉氏、敦肃皇贵妃年氏。

三十六计 吗?”

隆科多没听明白,问道:“王爷的意思是?”胤禛说道:“你我相交多年,关系非同一般。有什么就说什么,不要有任何忌讳。如果十四皇子继承了皇位,恐怕对你我二人都是个威胁,特别是对你。自古便有个说法不知道你听说过没有,先皇去世后,后即位的皇帝首先做的一件事情,便是想办法把先皇身边的重臣一个个除掉。”隆科多脸色骤然一变,说道:“王爷的话外之意是?”胤禛镇静地道:“改遗诏!”夜很静,有微风掠过,夹杂着浓烈的香烛味飘散于畅春园内。隆科多从内堂里走了出来,快步向康熙的灵堂走去。步入灵堂,他心里竟然生起一股骇意来。

看到康熙躺在棺内,表情安详,隆科多松了口气,在灵堂前拜了三拜。他走到灵堂的后面,从一个檀木匣子里拿出一个黄布卷,并将其展开。接着他从衣袖里掏出了一支毛笔,欲往上面写字,手却有些哆嗦,最后只得用另一只手抓住这只手,在“十”字上添了两笔。

第二天,隆科多宣读了先皇康熙传谕胤禛即皇帝位的遗诏,满朝文武皆震惊,尤其是诸皇子阿哥,因为遗诏的内容超出了他们的想象。但没人敢多言,这毕竟是先皇的遗诏,如果没有证据只凭怀疑说事,弄不好反而会被治以谋反的罪名。

胤禛用“偷梁换柱”之计,改了遗诏,登上了皇位。对此计有人怀有疑问,觉得太过凶险,弄不好反而会把自己暴露了。其实对施计者来说,成败在于是否经过深思熟虑。采用这一计策,需要针对事件本身来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如胤禛抓住了“传位十四皇子”中的“十”字和“于”字的相近,成功地完成了“偷梁换柱”之计。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1678—1735),满族,清圣祖玄烨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年号雍正,死后葬于清西陵之泰陵,庙号世宗。

隆科多没听明白,问道:“王爷的意思是?”胤禛说道:“你我相交多年,关系非同一般。有什么就说什么,不要有任何忌讳。如果十四皇子继承了皇位,恐怕对你我二人都是个威胁,特别是对你。自古便有个说法不知道你听说过没有,先皇去世后,后即位的皇帝首先做的一件事情,便是想办法把先皇身边的重臣一个个除掉。”隆科多脸色骤然一变,说道:“王爷的话外之意是?”胤禛镇静地道:“改遗诏!”夜很静,有微风掠过,夹杂着浓烈的香烛味飘散于畅春园内。隆科多从内堂里走了出来,快步向康熙的灵堂走去。步入灵堂,他心里竟然生起一股骇意来。

看到康熙躺在棺内,表情安详,隆科多松了口气,在灵堂前拜了三拜。他走到灵堂的后面,从一个檀木匣子里拿出一个黄布卷,并将其展开。接着他从衣袖里掏出了一支毛笔,欲往上面写字,手却有些哆嗦,最后只得用另一只手抓住这只手,在“十”字上添了两笔。

第二天,隆科多宣读了先皇康熙传谕胤禛即皇帝位的遗诏,满朝文武皆震惊,尤其是诸皇子阿哥,因为遗诏的内容超出了他们的想象。但没人敢多言,这毕竟是先皇的遗诏,如果没有证据只凭怀疑说事,弄不好反而会被治以谋反的罪名。

胤禛用“偷梁换柱”之计,改了遗诏,登上了皇位。对此计有人怀有疑问,觉得太过凶险,弄不好反而会把自己暴露了。其实对施计者来说,成败在于是否经过深思熟虑。采用这一计策,需要针对事件本身来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如胤禛抓住了“传位十四皇子”中的“十”字和“于”字的相近,成功地完成了“偷梁换柱”之计。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1678—1735),满族,清圣祖玄烨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年号雍正,死后葬于清西陵之泰陵,庙号世宗。

指桑骂槐:杀鸡儆猴,曲意达标题 解“指桑骂槐”的意思是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骂的却是另外一个人。一般有以下三种意义:1. 敲山震虎。通过敲山来震慑老虎,对老虎表示自己态度强硬,使老虎不敢发威。

2. 杀鸡儆猴。据说猴子惧怕鲜血,训猴人在猴子不听话的时候,就会当着猴子的面杀一只鸡,用血淋淋的鸡来吓唬猴子。其实就是指通过对一个恶人的严惩,吓唬其他恶人的办法。

3. 旁敲侧击。不明着骂人,而是暗着骂或者绕着圈子骂人,迂回地表达自己的不满。

在军事方面,此计多在强大国家对付弱小国家时,进行利诱或者威逼,使其臣服,不战而屈人之兵。

经典再现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古文译读强者慑服弱小者,要用警戒的方法加以诱导。威严适当,就可以得到拥护。手段高明,就可以让人顺服。

前沿诠释“指桑骂槐”的原意为间接地指责别人,使其感到羞愧。此计策还可引申为运用各种政治和外交谋略,“指桑”而“骂槐”,向对手施加舆论压力以配合军事行动。当面对实力弱于己方的对手时,可以用警告和利诱的方法,不战而胜;而面对实力强大的对手时,则可以此计旁敲侧击威慑他。

1356年,农民出身的朱元璋统率部队攻下集庆后,伺机攻打镇江,但直到即将攻打镇江的拂晓,三军统帅徐达仍迟迟没有露面。

指桑骂槐:杀鸡儆猴,曲意达标题 解“指桑骂槐”的意思是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骂的却是另外一个人。一般有以下三种意义:1. 敲山震虎。通过敲山来震慑老虎,对老虎表示自己态度强硬,使老虎不敢发威。

2. 杀鸡儆猴。据说猴子惧怕鲜血,训猴人在猴子不听话的时候,就会当着猴子的面杀一只鸡,用血淋淋的鸡来吓唬猴子。其实就是指通过对一个恶人的严惩,吓唬其他恶人的办法。

3. 旁敲侧击。不明着骂人,而是暗着骂或者绕着圈子骂人,迂回地表达自己的不满。

在军事方面,此计多在强大国家对付弱小国家时,进行利诱或者威逼,使其臣服,不战而屈人之兵。

经典再现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