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诗三百首
1050500000101

第101章 萧立之

萧立之,一名立等,字斯立,自号冰崖,宁都(今属江西)人。淳祐进士。曾任南城知县、辰州通判。宋亡不仕,归隐故乡。他的“新燕旧人家”(《树老》)和“旧巢新燕入”(《湖海》)等句,皆是有感而发。他在《观楚山关庙长篇记旧读史成唐律》有云:“受恩刘氏心非二,报效曹公义亦高。”亦因生当乱世而对这类忠义之士特别敬重之故。

他的七言古诗利落劲练,其中有学李贺处,明快过之。七律议论多而描写少。最好的还是七绝,写景抒情,虚中有实,叫人读了之后还是会回过头去看看。

他在宋末诗坛中名气不很响,原作本有二十六卷,经过兵乱,大部分已散失,现在流传下来的只有三卷,所以称之为《萧冰崖诗集拾遗》。但就从这三卷看,他亦不失为宋元之间一个有成就的诗人。

次子士赟,以注李白诗集著名。

送人之常德①

秋风原头桐叶飞,幽篁翠冷山鬼啼②。

海图拆补儿女衣③,轻衫笑指秦人溪④。

秦人得知晋以前⑤,降唐臣宋谁为言⑥?

忽逢桃花照溪源,请君停篙莫回船。

编蓬便结溪上宅,采桃为薪食桃实。

山林黄尘三百尺,不用归来说消息⑦。

【注释】

① 之,往。常德,南宋府名,所辖桃源县有桃源洞,后人常附会为即陶渊明所写的桃花源。其实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本是虚构,与之无涉。② 幽篁,《楚辞·九歌·山鬼》:“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篁,竹。这两句写友人出发时的凄清景象。③ 海图句,杜甫《北征》:“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海图拆破涛,旧绣移曲折。”意谓因为穷困,无力为儿女添制衣服,只得将绘画海水的绢幅也拆下来裁制。④ 秦人,指桃源中人。《桃花源记》里说的最初到桃源洞去的居民,都是为了避秦政的暴虐而去的。这句写友人向往乐土的愉快心情。⑤ 秦人句,《桃花源记》载,洞里的人连汉代都不知道,更不必说是魏晋,渔人便将所知道的世间情形,告诉了他们,大家都为之感叹。⑥ 降唐句,这句实是慨叹宋室已经沦亡。⑦ 山林两句,意谓现在连山林隐居之地都很污浊,你到了桃源,就此结宅住下,不必再像武陵渔人那样回来传报消息,亦即上文“请君停篙莫回船”的意思。

【说明】

从诗中“降唐臣宋”云云来看,当是宋亡之后作。实以遗民心情,渴望有一桃源净土以避浊世。

作者另有《桃源》一绝云:“桃源花发几番春,闻说渔郎此问津。秦帝漫劳方士遣,神仙已是避秦人。”

武阳渡①

落日平江晚最奇,白龙鳞换紫玻璃②。

老兵绝叫客争渡③,催得船来失却诗。

【注释】

① 武阳渡,在江西南昌市东南。② 白龙句,指鳞状的水光因夕照的强烈而变成赤色。玻璃,喻水。③ 老兵,指看守渡口的士兵。

【说明】

诗人望着平静江面上瑰奇的景色正在构思,忽然,渡口的喧闹声冲散了他的诗兴。但他其实并没有失掉什么,这首本地风光的小诗不是依然流传下来了么?

姑苏台五首(选一)①

荒荒灌木长烟苔②,人道吴王此筑台③。

一望等闲三百里④,未应无见越兵来。

【注释】

① 姑苏台,在江苏吴县姑苏山上,相传为吴王阖闾或夫差所筑。② 荒荒,犹言茫茫。③ 吴王,吴王夫差,国亡后自杀。旧时亦有说他因迷恋西施而亡国。④ 一望句,意谓只需在山上随便看看,就可以看到三百里之远。等闲,随便,任意。

【说明】

末句实是说,夫差不会想不到越王勾践会报仇雪耻,打到吴国来。即是说他之昏。其第二首有云:“间关薪胆有谁知,正是苏台歌舞时。”亦可移作这两句的注脚。

第四桥二首(选一)

黄帽牵船客自摇①,水花压岸送归潮。

晚风忽断疏蓬雨②,秋在烟波第四桥。

【注释】

① 黄帽,船老大。② 蓬,通“篷”,篷舱。

【说明】

船摇到傍晚,风起雨停,天予方便,就给诗人一个从疏篷里赏览第四桥烟波的机会,亦即作者《北新桥发舟》说的“自揭吟蓬月满川”之意。

第四桥即吴江甘泉桥,姜夔《点绛唇》即有“第四桥边,拟共天随(陆龟蒙)住”的词句。

以风断雨,常中有奇。

病起行散①

分得红腰半日晴②,苍苔蜡屐竹间亭③。

平畴白水斜阳外④,都在黄梅雨里青。

【注释】

① 行散,魏晋人服五石散后,出门散步以散发药性谓之“行散”,这里泛指服药后外出散步。② 分得,因为是“半日晴”,所以说“分得”。红腰,阳光照射下的山腰。③ 蜡屐,用蜡涂屐,易耐潮湿。屐,木底有齿的鞋子,古人亦用于游山。④ 平畴,平坦的田地。

【说明】

黄梅雨常常令人讨厌,可是一首小诗却使它由可憎变为可爱: 它不但让人间增添了青翠,还给人以滋润之感。

四句诗用了五种颜色,却显得很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