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诗三百首
1050500000126

第126章 司马光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宝元进士。神宗即位,擢为翰林学士,他力辞,曰:“臣不能为四六。”其实是说不喜欢虚华的文风。后勉强就任。因反对王安石新政,以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次年退居洛阳,编修《资治通鉴》,前后费时十九年,成此巨著。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入朝拜相,乃废除新法。死后京师人罢市往吊。

他正直磊落,务实敢言,律己严谨。每过州县,不使人知,并以“平生不妄语”自勉。但另外一面,又有其古板固执地方(恰巧王安石亦是一个固执的人),过分地讲究“祖宗之法”,亦容易倾向保守。太祖、太宗尽管英明,他们的明见又如何估计得到百年后子孙朝的时代变化?他看到了新法中一些不利于百姓的弊端,却把新法彻底否定,亦是走向极端了。

他的诗,于质朴中见才情,七绝常有佳句,如《醉》之“果使屈原知醉趣,当年不作独醒人”,《归雁》之“闻道楚人矰缴细,平沙短草尽藏机”,《梦稚子》之“昔日相逢犹是梦,今宵梦里更非真”,《独步至洛滨》之“白鸥不信忘机久,见我犹穿岸柳飞”,皆有深一层的寓意。

道傍田家①

道傍田家翁妪俱垂白②,败屋萧条无壮息③。

翁携镰索妪携箕, 自向薄田收黍稷④。

静夜偷舂避债家⑤, 比明门外已如麻⑥。

筋疲力弊不入腹, 未议县官租税足。

【注释】

① 傍,通“旁”。② 垂白,白发下垂,形容年老。③ 息,子嗣。④ 黍稷,泛指谷物。⑤ 偷舂,偷偷地舂米。⑥ 比明,到了天明。如麻,形容讨债人之多。仍逃不过债家。

【说明】

写民饥官足,饥者又是垂白翁妪,却以“未议”二字作结,遂收婉讽之效。“未议”意为“不说”,亦怎敢说。

居洛初夏作

四月清和雨乍晴①,南山当户转分明②。

更无柳絮因风起③,唯有葵花向日倾④。

【注释】

① 清和,指暮春初夏清明和暖的天气。乍,初,才。② 南山句,写从雨到晴的过程。因正对着南面的阳光,所以看上去,晴雨的变化显得特别分明。③ 更,再。柳絮,比喻随风飘荡的人。④ 葵花,比喻心地光明而怀忠忱的人,亦即杜甫“葵藿倾太阳”之意。

【说明】

选自蔡正孙《诗林广记》。陈衍《宋诗精华录》题作《客中初夏》,并云:“此诗元祐入相时作。”但题目既云“居洛”或“客中”,则自非入相时。陈氏大概看了第三句“更无柳絮因风起”而推断新党失势,但这只是祈望之词,亦即但愿之意。

王应麟《困学纪闻》卷十八云:“‘更无柳絮随风舞,唯有葵花向日倾’,可以见司马公之心。‘浮云世事改,孤月此心明’,见东坡公之心。”按,苏诗这两句题为《次韵江晦叔二首》。

羽短笼深不得飞,久留宁为稻粱肥①?

胶胶风雨鸣何苦②,满室高眠正掩扉。

【注释】

① 宁为,岂为。② 胶胶,鸡鸣声。《诗经·郑风·风雨》:“风雨潇潇,鸡鸣胶胶。”

【说明】

旧时报晓,多靠鸡鸣,尤其在阴暗的风雨时节。雄鸡一声,就唤醒多少有为者起而图强,如晋祖逖之闻鸡起舞。现在人们却关起门来睡大觉,鸡又何苦多此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