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诗三百首
1050500000135

第135章 张舜民

张舜民,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邠州(今陕西彬县)人。中进士后,为襄乐令。曾谪郴州,逢赦还京,司马光以其刚直敢言,荐为监察御史。因坐元祐党,又谪楚州。后复官为集贤殿修撰,卒。

他是陈师道的姐夫,与苏轼友好,曾上书抨击王安石新政,言辞激烈。但安石罢相死后,他看到王家宾客零落,从前自称门生的亦讳而不敢再称,便写了五首《哀王荆公》七绝,词甚悲凉激越,有真感情,亦见其人之质直。

据周紫芝《书浮休生〈画墁集〉后》云:“政和七八年间,余在京师,是时闻鬻书者忽印张芸叟集,售者至于填塞衢巷,事喧复禁如初。”则他的文集还被禁止过。周氏又言,靖康间被传诵为苏轼的“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的南迁词,实为元丰间张舜民过岳阳楼望君山所作,另有“万里秋风吹鬓发,百年人事倚阑干”的《庾楼》诗,后人亦载于苏轼集中。《四库总目提要》说“盖由其笔意豪健,与苏轼相近”。

他的《画墁集》原有一百卷,今流传的只有八卷,诗约一百六十首。风格明畅,不尚藻饰,有的就像说话,方回《瀛奎律髓》卷二十七,因而说张诗“学白乐天”。

乡人言

郴江有奇石①,似牛伏岸侧。

乡人久相传,过者有颠覆。

我与乡人谋,凿去可勿留。

只消一日力,得弭千岁忧②。

乡人顾我笑,官必有闇拙③。

大者不能图,小者安能说?

方今民间事,颇有急于石。

当官贵居事④,能不闲采拾⑤?

我家本多田,今乃身无居。

虽有儿女辈,售人为婢奴。

破家不足吝⑥,所恨骨肉离。

官今将骨肉,好去将何之⑦?

我虽有田里,亦闻官念此⑧。

念此不能为,何用居官尔⑨?

乃指江中石,此物如有神。

不覆廉善士,独倾贪虐人。

官今幸过此,行李都无害⑩。

将我言日思,勿为贫贱懈。

我闻乡人言,背颡俱汗流。

欲问破家因,恐为明者羞。

【注释】

① 郴(chēn)江,一名黄水,源出湖南郴县。② 弭(mǐ),消除。③ 官必句,指乡人笑作者想必有些糊涂。官,这里是对尊者的敬称,犹言“老爷”。闇(àn)拙,不明白事理。④ 居事,治事。⑤ 能不句,意谓怎可以不勤于采访民间隐情。闲,通“娴”,熟悉。⑥ 吝,惜。⑦ 官今两句,作者往郴州时未带家属,这里只是作个比喻,意谓: 譬如您现在带领骨肉,又准备到什么地方去呢(作者是因贬谪而往郴州的)?将,上句“将”字是率领,下句“将”字是准备。好去,犹言保重,对行者的安慰之词。⑧ 亦闻句,这是用婉转口气的虚设之词,意在逗出下句,申述虽念而不施善政,即乡人纵有田里,仍难免于破家之苦的用意。⑨ 尔,语气助词,表疑问,犹“乎”。⑩ 无害,没有损坏。 颡,额。 明者,对当权者的婉转之称。

【说明】

作者曾从高遵裕西征灵武,攻城不下,粮尽而退,回途中作诗二绝,其一云:“灵州城下千枝柳,总被官军斫作薪。他日玉关归去路,将何攀折赠行人。”后为转运判官李察所奏,乃贬郴州监税(见苏轼《东坡题跋》卷三)。往郴州时,并作有《郴行录》,其中曾记在黄州时与苏轼相见。

《郴行录》中未记这一故事,但可能在旅途中与乡人闲谈时听到几句传说,又加上一些虚构而成此诗,借此抒写他谪官的郁结情绪和对王安石新政的不满,从末句隐约其词的笔意中即可见之。但当时这种有田里而不能归去,有儿女而沦为奴婢的民间苦楚,自必很普遍,所以“乡人言”亦可视为采风者言。

纨扇①

纨扇本招风,曾将热时用。

秋来挂壁上,却被风吹动。

【注释】

① 纨扇,细绢制成的团扇。

【说明】

崇宁间以元祐党籍废居长安时作。旧题郑景望《蒙斋笔谈》(实为叶梦得作)卷上云:“始,当国者欲逐元祐人,召其腹心数辈,更相排击略尽。已而当国者自衰,复为召致者所攻,芸叟因言,事苟不以理相承,自应尔。”此诗即有感而作。但就诗论诗,亦颇见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