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诗三百首
1050500000154

第154章 唐庚

唐庚(1071—1121),字子西,丹棱(今属四川)人。绍圣进士。曾任州县官。张商英荐于朝廷,授提举京畿常平。商英拜相,他作《内前行》,其中有“周公礼乐未要作,致身姚宋也不恶。向来两公当国年,民间斗米三四钱”数语,实是劝其勿好高而应求实效。商英罢相,他亦贬惠州。后逢赦复官,提举上清太平宫。归蜀,卒于道中。

他与苏轼都是眉州人,都谪贬过惠州,故有“小东坡”之称。但对苏氏兄弟,其实并不怎样尊重,《四库总目提要》已有论证。他的诗,功在锻炼,尤工属对,如《寓精道斋有感怀家山》的“半夜梦飞山色里,一年秋在雨声中”,《灌息轩》的“花深曲径春无尽,人在闲庭鸟不飞”,皆其例。七绝如《渡沔》的“唯有沙虫今好在,往来休并水边行”,《白鹭》的“诸公有意除钩党,甲乙推求恐到君”,都为当时政局而发。

戊子大水二首①

踏歌喧喧杂铙鼓②,潭边呼龙今作雨。

龙嗔挥水十丈余③,千村万落几为鱼。

寄谢龙神且安处④,熟睡深潭不惊汝。

【注释】

① 戊子,大观二年(1108)。② 踏歌,以脚踏地,按拍唱歌。铙(náo)鼓,这里泛指锣鼓。③ 嗔,恼怒。④ 寄谢,犹言寄语。谢,告。

夜半传呼河入室,揽衣下床深没膝。

旧来水不到谯门①,老巫归咎西门君②。

西门君去老巫舞③,明年却娶河伯妇④。

【注释】

① 旧来,旧时。谯门,有望楼的城门,这里泛指城楼。② 老巫句,西门君,西门豹,战国时魏国西门豹为邺令,当地土豪勾结女巫,利用“河伯娶妇”陋俗,搜刮民财,残害民女。西门豹察知其诡计,乃将计就计,把巫妪及其弟子、土豪投入河中,吓得官吏和另一些土豪叩头求饶,从此当地就不敢再有“河伯娶妇”的把戏。见《史记·滑稽列传》褚少孙补文。③ 舞,高兴。④ 明年句,这里以“河伯娶妇”故事泛指当时害民的迷信举动。

【说明】

第一首写起先原是向龙神求雨,结果却变成一场大水,于是只好请求龙神安处熟睡,不敢再去惊动他,曲折地揭示祈雨之谬妄。

第二首实是慨叹当时没有西门豹那样的好县令,因此老巫们就兴高采烈,一些为害人民的邪风陋俗又趁此蔓延了。

春日郊外

城中未省有春光①,城外榆槐已半黄。

山好更宜余积雪,水生看欲倒垂杨②。

莺边日暖如人语③,草际风来作药香。

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

【注释】

① 未省(xǐng),还没知道。② 倒垂杨,倒栽的杨柳。指映入江水的柳影。③ 莺边日暖,意即日边莺暖。为了化熟为生,故不说日边而说莺边。

【说明】

看到郊外的这些景色,他想从垂杨倒栽的江头觅取佳句,一时又感到茫然而无从下手。诗人把这种微妙的心理活动用两句话表达出来,实际已经完成了佳句。

元人吴师道《吴礼部诗话》以此诗中的“水生”和“疑此”两句,与陈与义《暝色》的“水光忽倒树”及《春日》的“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对照后说:“非袭用其语,则亦暗合者欤”

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的“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皆过来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