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诗三百首
1050500000159

第159章 王庭珪

王庭珪(1079—1171),字民瞻,自号卢溪真逸,安福(今属江西)人。政和进士。任茶陵丞。曾因作诗送胡铨而谪辰州,放归时年几八十。孝宗欲任以国子监主簿,以年老求退,乃命主管台州崇道观。杨万里曾从之求学,并撰有《卢溪先生文集序》,其中说:“盖其诗自少陵出,其文自昌黎出,大要主于雄刚浑大云。”这自然含些誉扬意味,大体上王诗还算劲健畅达,但看不出“自少陵出”的迹象。

他在卢溪隐居五十年,写的诗却无“隐士气”,谪居时写的几首,也可作南宋笔祸史料看。

舟次白沙①

朝发螺浦湄②,暮宿白沙口。

初为夜行计,有物应掣肘③。

山云四面起,风涛半江吼。

落帆危石矶④,就枕不敢久。

林深鸣鹤鹊,村远闻鸡狗。

梦觉知月明⑤,破篷见牛斗⑥。

起视天色清,解缆欲放溜⑦。

浪头聒天响⑧,掀簸入我牖⑨。

蒲帆未及张⑩,篙师复回首。

渡头有古祠,壁画杂怪丑。

舟人相与言,劝我酬神酒。

出处本细事,阴晴亦常有。

我固不问天,岂问土木偶?

【注释】

① 次,停留。白沙,当在今湖南境。② 湄,岸边。③ 初为两句,意谓起先曾做好夜行的打算,后来受阻停泊,该是有怪物在为难吧。应,该是,虚拟之词。掣(chè)肘,从旁牵制。④ 矶,水边突出的岩石。⑤ 梦觉,梦醒。⑥ 牛斗,牛宿和斗宿二星。⑦ 放溜,放船顺流而下。⑧ 聒(guō),喧耳。⑨ 牖(yǒu),窗口。⑩ 蒲帆,蒲草织成的船帆。 篙师,犹言船老大。 舟人两句,因为这时浪仍大,船不敢开,舟人便劝作者入祠向神祈求。 出处,进退,这里指旅程的行止。细事,小事。 土木偶,指泥塑木雕的神像。

【说明】

末两句,在今人或觉多余,在古人却大不容易,亦颇能表现作者的性格。

辰州僻远,乙亥十二月方闻秦太师病,

忽蒙恩自便,始知其死,作诗悲之①

辰州更在武陵西②,每望长安信息稀③。

二十年兴缙绅祸④,一朝终失相公威。

外人初说哥奴病⑤,远道俄闻逐客归⑥。

当日弄权谁敢指,如今忆得姓依稀⑦。

【注释】

① 辰州,治所在今湖南沅陵。当时作者流放辰溪,属辰州管辖。作者《次韵郭伟节段廷直见寄》题下注云:“辰溪古夜郎郡,太白尝谪焉。”(按, 李白流放之地方应在今贵州境)所以他的其他诗中有“余窜夜郎日”的话。乙亥,绍兴二十五年(1155)。秦太师,秦桧,曾封太师(古代三公之一)。自便,行动不再受约束,指结束放逐生涯。岳珂《桯史》卷十二: 王庭珪在谪所时,郡守一直将他当做囚犯,后来却在公堂设宴招之。王氏不敢赴宴,邀请的人相继而去,只得前往,第二天才知道秦桧已死,郡守则于事前已从邮筒中得悉,所以本诗里有“外人初说哥奴病”语。② 武陵,今湖南常德。

这里含义双关,一实一虚,虚用陶渊明《桃花源记》故事,意谓自己与世隔绝,“不知有汉”,又和“避秦”典故切合。③ 长安,今陕西西安市,曾是汉唐都城,这里指南宋都城临安。  ④ 二十年句,秦桧执政为相,前后达十九年,杀害岳飞,贬逐张浚、赵鼎等,亦包括胡铨之谪,故说“缙绅祸”。缙绅,古代官员插笏于大带间的装束,后亦作为官员的代称。缙,通“搢”,插。⑤ 哥奴,李林甫的小名,他是唐玄宗时的权奸,这里借指秦桧。作者的《胡邦衡移衡州用坐客段廷直韵》亦云:“笑说开元丞相宅,凄凉偃月上标堂。”宁宗嘉定时追封岳侯为鄂王《制词》云:“卒堕林甫偃月之计,孰拯其冤?”皆以秦桧比李林甫。⑥ 俄,随即。逐客归,指允许王庭珪回都城。逐客,被放逐的人。⑦ 当日两句,意谓秦桧生前惮其势而无人敢指摘他,死后只有他的姓氏还仿佛被人记得。这是讽刺语。

【说明】

绍兴八年,枢密院编修官胡铨因上疏高宗,乞斩秦桧,后遂谪新州(今广东新兴),王庭珪写了《送胡邦衡(铨)之新州贬所二首》送他,以壮其行,诗中有“百辟动容观奏牍,几人回首愧朝班”及“痴儿不了公家事,男子要为天下奇”语。后来他为此亦谪至辰州,当时已七十岁。绍兴二十五年,他蒙赦放归,乃作此诗。同时还作了《赠别陈君授》二首,中云:“乞儿犹恋权门火,应谓死灰能复燃。”对秦桧余党企图死灰复燃,表示担心。

胡铨亦曾作《和王民瞻送行诗》,其第二首云:“士气波流势莫支,逢时言行欲俱危。不因湖外三年谪,安得江南一段奇。非我独清缘世浊,此心谁识只天知。万牛回首须公起,大厦将颠要力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