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诗三百首
1050500000185

第185章 高翥

高翥,字九万,号菊磵,余姚(今属浙江)人。孝宗时游士,江湖派中高手。今存《菊磵小集》(高士奇改名为《信天巢遗稿》)中作品,除《闲居杂兴三首》外,都是近体诗。风格清隽,时见匠心。瞿佑《归田诗话》卷中,录有高翥《送方秋崖以谏去国》一律,其颔联“馀子但知才可忌,先生当以去为荣”,亦颇警策。

船户

尽将家具载轻舟,来往长江春复秋。

三世儿孙居柁尾,四方知识会沙头①。

老翁晓起占风信②,少妇晨妆照水流③。

自笑此生漂泊甚,爱渠生理付浮悠④。

【注释】

① 知识,相识的人。对上句“儿孙”,尤工。这句意谓,因为四面八方的人都到沙滩边来搭船,就和他们相熟了。② 占,预测。③ 少妇,此指媳妇。④ 渠,他,指水上生活。生理,生计。七、八两句“生”字重复,微瑕。

【说明】

细致的观察,轻快的笔调,加上诗人自己的审美趣味,就使这种水上生活形成一幅具有真实感的剪影。

戍妇吟二首(选一)①

辞家出戍边,北望隔青烟。

怕作沙场梦,秋宵不敢眠。

【注释】

① 戍妇,戍卒的妻子。戍,在外驻防。

【说明】

丈夫离家到北方的边塞驻防,妻子北望远方却被青烟隔断。亦想能在梦里见到他,又怕看到战场的凄惨景象,就不敢在凄清的秋宵睡觉,和金昌绪《春怨》的“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两种写法,一样心情,但高诗较露。

行淮

老翁八十鬓如丝,手缚黄芦作短篱。

劝客莫嗔无凳坐①,去年今日是流移②。

【注释】

① 嗔,责怪。② 流移,流亡。

【说明】

一个八十老翁,住在黄芦为篱的屋子中,家里连让客人坐的凳子都没有,这景况原是够凄惨了,但比起一年之前兵火中的流亡生活来,至少这条老命是保全下来了,因而他反劝客人不要见怪。诗人虽然没有再说什么,但他在彼时彼地的内心感受却表达得再强烈亦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