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诗三百首
1050500000056

第56章 李清照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生于元丰七年(1084)。父李格非,曾著《洛阳名园记》。十八岁时,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他们的婚后生活,过得非常美满。她自己宁愿不戴首饰,和赵明诚购藏了不少文物图书,两人一同校勘整理。宋室南渡,她载书十五车,过淮渡江,来到建康。建炎三年(1129),赵明诚卒,又值金人南侵,她携带古物避往越州、台州等地。三年之间,她辗转东南,不曾安居,四十九岁时,又往杭州,于病中改嫁张汝舟,但三四个月后又即离异。她逝世的确切年份不可知,但存年至少七十三岁。

她是个感情丰富、性格开朗、强记敏悟、天分绝高的人。以词著名,亦能诗能骈文,并能绘画。在封建时代,这样多才多艺的女作家是很难得的。

她由北宋而南宋,早年以才女之名而从事文学生活。中年身经靖康之变,以遗孀之身而奔走江湖,故对中原沦亡感慨特深,她的《乌江》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就是针对南渡后的苟安局面而发。断句如“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亦是哀叹宋无忧国之大臣。晚年改嫁,本无可议,不幸偏逢着张汝舟那样的人。“忍以桑榆之晚节,配兹驵侩之下才。”其委屈可知。“责全责智,已难逃万世之讥;败德败名,何以见中朝之士。”其悔恨尤切。她的《金石录后序》和《投翰林学士綦崈礼启》,是了解她生平很重要的资料。前者是她自结婚、避难至寡居三十年生活变迁的剪影,后者是她晚年凄凉身世中因改嫁而重经一折的自我忏悔。

她的诗,自不及其词,数量又少,但就宋代的女诗人看,除朱淑真外,可选的只有她了。

另录李格非《过临淄》一绝云:“击鼓吹竽七百年,临淄城阙尚依然。如今只有耕耘者,曾得当时九府钱。”

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选一)①

君不见惊人废兴传天宝②,中兴碑上今生草。

不知负国有奸雄③,但说成功尊国老④。

谁令妃子天上来⑤,虢秦韩国皆天才⑥。

花桑羯鼓玉方响⑦,春风不敢生尘埃⑧。

姓名谁复知安史⑨,健儿猛将安眠死。

去天尺五抱瓮峰⑩,峰头凿出开元字。

时移势去真可哀,奸人心丑深如崖。

西蜀万里尚能反,南内一闭何时开?

可怜孝德如天大,反使将军称好在。

呜呼,奴辈乃不能道辅国用事张后尊,

乃能念春荠长安作斤卖。

【注释】

① 浯溪中兴颂,俗称磨崖颂。注见黄庭坚《书磨崖碑后》。张文潜,即张耒。② 惊人句,唐玄宗的开元年间,政局还算稳定,有盛世之称,到天宝年间,因宠爱杨贵妃,重用李林甫、杨国忠,朝政日渐腐败,终于爆发安史之乱。所以天宝实是唐室兴废的关键。③ 奸雄,指口蜜腹剑的奸相李林甫。④ 但,只。国老,国之老成人,指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将郭子仪。张耒的原诗有“金戈铁马从西来,郭公凛凛英雄才”语。李诗这两句意思是说,张耒只盛赞郭子仪平乱之功而未指出李林甫的祸国殃民。⑤ 天上来,讽刺的说法,意谓好像天帝故意教杨贵妃来到人间,扰乱唐室。此诗第一首亦云:“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⑥ 虢(guó)秦韩,指杨贵妃三个姐姐: 三姐虢国夫人、八姐秦国夫人、大姐韩国夫人。虢国尤以淫乱、骄纵著名。天才,天生的奇才。⑦ 花桑,疑即山桑,木可制羯鼓。南卓《羯鼓录》云:“以山桑木为之。”羯鼓,本为羯族乐器,声音急促。玄宗常自击羯鼓。方响,磬类打击乐器,隋唐燕乐中常用之,多用铜铁制成。⑧ 春风句,意谓连春风亦在献媚,不敢将尘埃吹动。⑨ 姓名句,意谓无人识破安禄山、史思明叛国阴谋。

⑩ 去天尺五,距离天一尺五寸,形容极近。《辛氏三秦记》:“城南韦杜,去天尺五。”本喻韦、杜两族常与皇帝亲近,这里只指山峰之高。抱瓮峰,即瓮肚峰,华山的山峰。 峰头句,唐郑棨《开天传信记》记玄宗曾望瓮肚峰而赞其高,欲于峰头大凿“开元”二字,使百余里人皆可望见,后因谏官劝阻而止。 时移至南内四句,指玄宗自蜀中回京后,受宦官李辅国虐待事。参见黄庭坚《书磨崖碑后》注。深如崖,指李辅国居心叵测。南内,指玄宗回京后所居之兴庆宫,原系玄宗为藩王时故宅。 可怜句,讽刺语,指肃宗对玄宗未能尽其孝德如天的子职,反使宦官来行玄宗旨令。

反使句,李辅国矫肃宗之诏,逼玄宗迁居太极宫,随即统兵押送,途中刀光闪露,玄宗惊怖,坠马数次,高力士跃马厉声曰:“五十年太平天子,李辅国旧为家臣,不宜无礼。”并代玄宗传旨问候将士:“将士各得好在否?”李辅国乃令将士将刀入鞘。后至西内(太极宫),玄宗泣持高力士之手曰:“微将军,阿瞒(玄宗小名)已为兵死鬼矣。”事见唐柳珵《常侍言旨》。将军,高力士曾任骠骑大将军。《新唐书·高力士传》:“帝或不名而呼将军。”好在,犹无恙。 奴辈,指高力士。宦官本是皇帝的家奴。用事,弄权。张后,肃宗皇后张氏。尊,一作“专”。 玄宗迁居太极宫后,高力士即被流放,至巫州(今湖南黔阳),地多荠菜而居民不食,因感伤自己遭遇而咏诗云:“两京作斤卖,五溪无人采。夷夏虽不同,气味终不改。”两句意谓,高力士既然咏诗,不咏李、张之虐待玄宗,却只想到自己的遭遇。

【说明】

原诗共二首,这是其二。据黄盛璋《赵明诚李清照年谱》,此诗当作于元符三年(1100)左右。则李清照当时为十七岁。但从诗的骨力看,恐非年轻时作。“中兴”云云,或与南渡后政局有关。

元结的《大唐中兴颂》,全是歌颂之词,未涉玄宗还京后的狼狈情状。黄庭坚、李清照的诗,一面指出玄宗的天宝夺明,自招祸乱,有其应当罪己的一面,但晚年时移势去,过着无实权的太上皇生活时,却连居住南内的自由亦没有,因而又有令人哀怜之处。这样分别写来,倒亦合于史家的公道。

春残

春残何事苦思乡,病里梳头恨最长。

梁燕语多终日在,蔷薇风细一帘香①。

【注释】

① 风细,微风。唐高骈《山亭夏日》:“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说明】

写暮春时节思乡怀病的情景。在百无聊赖中,尚有梁燕在陪伴她。

陆昶《历朝名媛诗词》卷七云:“清照诗不甚佳,而善于词,隽雅可诵。即如《春残》绝句‘蔷薇风细一帘香’,甚工致,却是词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