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诗三百首
1050500000073

第73章 楼钥

楼钥(1137—1213),字大防,号攻媿主人,鄞县(今属浙江)人。曾知温州,官至参知政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乙集,记韩侂胄想任用他,婉示其亲戚,只要他写一信就可聘召。亲戚以告子弟,子弟又告钥,钥欣然“引纸大书《颜氏家训》子弟累父兄事,子弟自此不复敢言通韩书矣”。古人可风处往往如此。

他的诗,当是学白居易,故平畅明达,他的《跋白乐天集目录》中就表达了他对白诗的钦佩态度。

次韵东坡武昌西山诗①

党论一兴谁可回②,贤路荆棘争先栽③。

窜流多能擅笔墨④,囚拘或可为盐梅⑤。

雪堂先生万人敌⑥,议论磊落心崔嵬⑦。

向来罗织脱一死⑧,至今诗话存乌台⑨。

凭高望远想宏放,眼界四海空无埃。

黄冈踏遍兴未尽⑩,绝江浪破琉璃堆。

漫郎神交信如在石为窊尊胜金罍。

邓侯先曾访遗迹,铭文深刻山之隈。

山荒地僻分埋没,二公前后搜莓苔。

元祐一洗人间怨,天地清宁公道开。

玉堂同念旧游胜,笔端万物挫欲摧。

时哉难得复易失,弟兄远过崖与雷。

北归天涯望阳羡,买田不及归去来。

我为长歌吊此老,恸哭未抵长歌哀。

【注释】

① 和别人的诗并依原诗用韵的次序,叫次韵。② 党论,章惇、吕惠卿等当权时,苏轼曾被看做司马光一党。③ 贤路,贤人仕进之路。④ 窜流句,指苏轼在放逐地方写了许多诗文。⑤ 囚拘句,元丰二年(1079),苏轼曾被御史李定、舒亶等告发,说他作诗毁谤朝政,苏轼被捕解入御史台狱中(即所谓乌台诗案),李、舒等欲置之死地,案件迁延不决。后释放,苏被安置到黄州。盐梅,盐味咸,梅味酸,都为调味所需,旧时用以称道宰相或执政的人。这句意谓,经此挫折也许可成为国家倚重的贤臣。⑥ 雪堂先生,称苏轼。苏轼在黄州时,寓居临皋亭,就东坡筑雪堂(故址在今湖北黄冈)。⑦ 崔嵬,高远的意思。⑧ 向来,从前。⑨ 乌台,御史台。因汉代御史府柏树上曾有乌鸦数千栖宿其上,故称。⑩ 黄冈,黄州的治所。今属湖北。 琉璃,天然的有光宝石,唐代称为玻璃。 漫郎,唐元结,字次山,当时人曾以漫郎称呼他。一作“邓郎”,误。神交,精神之交。这里指唐宋隔代,彼此无由见面,但感情相通,在精神上引为知己。参见“说明”。信,果真。

窊(wā)尊,形状洼陷,可做酒尊用的山石。金罍,饰以金刻以云雷的酒器,后泛称精致的牖器。 邓侯,对邓润甫的敬称,犹言邓公、邓君。 隈,角落。 分(fèn),料想。 二公,指苏轼、邓润甫。莓苔,青苔。青苔生于石上,搜莓苔即入山探苔之意。孙绰《游天台山赋》:“践莓苔之滑石。” 元祐句,指“元祐更化”。哲宗元祐元年(1086),司马光为相,苏轼曾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兼侍读,并召入便殿,与高太后对语。 玉堂,指翰林院。胜,胜地。 笔端句,指所写诗笔锋锐利。 时哉句,指下句苏氏兄弟被起用后又遭降谪。 弟兄句,绍圣元年(1094),苏轼在定州,又被人告发讥讽朝政,先贬惠州,后贬琼州。其弟苏辙,亦因牵连而贬雷州。崖,崖州,这里指琼州,今海南琼山县东南。雷,雷州,今广东海康县。 北归句,徽宗登位,苏轼蒙赦,复官朝奉郎。因他有田在常州宜兴县,故曾上《乞常州居住表》。北归,指由海南向北走。阳羡,即宜兴,今属江苏。 买田句,意谓苏轼虽曾有田在宜兴,却不及像陶渊明那样归隐故里就死了。

【说明】

嘉祐中,邓润甫(字圣求)为武昌令,曾游寒溪西山,并将元结的《窊樽铭》刻之岩石。后来苏轼谪居黄冈,亦常往来溪山间。到了元祐元年(1086),两人同在京师相遇,会宿于翰林院,谈及往事,因作《武昌西山》诗。诗中有“岂知白首同夜直,卧看椽烛高花摧”语。并请邓氏同赋,使刻于元结铭文之侧。

元祐更化,尽变新法,亦非上策,但苏轼等人得以入朝起用,终究体现了朝廷的爱才之意。可是不到十年,苏轼又被放逐到更荒远的海南,所以诗以党论一兴开始而以长歌当哭作结。

诗是古风,却无典故的堆砌,叙事虽略有转折,气脉则紧密贯通。

题杨妃上马图

金鞍欲上故徐徐①,想见华清被宠初②。

后日延秋门下路③,不应有暇作踌躇④。

【注释】

① 故,故意。② 华清,唐代宫名,在今陕西临潼骊山上,内有华清池。玄宗常偕杨贵妃游宿其间。③ 延秋门,唐长安禁苑西面之门。安禄山起兵反叛,玄宗带领杨贵妃等离京逃奔,即从延秋门出去。杜甫《哀王孙》:“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④ 踌躇,不行貌,与首句徐徐相应。

【说明】

首句写杨贵妃故意缓缓上马,实是向玄宗卖弄风情。末句是说,后来逃出延秋门时,恐怕不会再有踌躇的时间了吧。

《宋诗纪事》录韩驹亦有一绝云:“翠华欲幸长生殿,立马楼前待贵妃。尚觅君王一回顾,金鞍欲上故迟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