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诗三百首
1050500000076

第76章 葛天民

葛天民,字无怀,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初为僧,名义铦,字朴翁。后还俗,居西湖上。与杨万里、姜夔交游。所写诗多为近体,以白描见胜,很少用典,几乎都能顺利地读下去,有的颇见巧思,如下面选的三首七绝。

按,张端义《贵耳集》卷上云:“铦朴翁,秦望山(在绍兴)人,能诗。诗愈工,俗念愈炽,后加冠巾曰葛天民。”姜夔《浣溪沙》题云:“丙辰腊与俞商卿、铦朴翁同寓新安溪庄舍。”《辞源》铦字下注云:“姓。宋有铦朴翁。工诗。见《正字通》。”据此,他的真姓名应是铦朴翁,葛天民是他还俗后的别号。出家时所以取名义铦,或寓不忘铦氏之意。

绝句

二十四友金谷宴①,千三百里锦帆游②。

人间无此春风乐,乐极人间无此愁。

【注释】

① 二十四友,西晋权贵贾谧势盛时,石崇、欧阳建、潘岳、陆机、陆云等二十四人皆相依附,号称“二十四友”。石崇曾筑园林于河南洛阳西北金谷涧,世称金谷园,常邀集友朋在园中宴会。潘岳并作有《金谷集作诗》。后贾谧被杀,石崇、潘岳等也被杀。② 千三句,隋炀帝曾三次游江都,所乘龙舟,帆皆锦制,香闻十里。第三次南游后的次年(617),李渊便起兵于太原,又隔一年,隋炀帝即被宇文化及等缢杀。李商隐《隋宫》:“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说明】

此诗见于张端义《贵耳集》,称为“朴翁绝唱”。诗中讽喻的并非一般意义上的“乐极生悲”,而是特指骄奢荒淫生活之难以持久。

尝北梨

每到边头感物华①,新梨尝到野人家②。

甘酸尚带中原味,肠断春前不见花。

【注释】

① 边头,南宋时,淮河已成为宋金的分界线,亦即为宋的边头,故此诗当是在淮上作。物华,这里指土特产。② 新梨句,意谓在乡民家里吃到新梨。

【说明】

首句的“边头”实已含感叹意味,由边头引出中原,意思是中原运来的带酸味的梨子虽尝到了,可是却无从看到中原的梨花,表达了诗人对国土沦亡的哀思。

绝句

夜雨涨波高一尺,失却捣衣平正石。

天明水落石依然,老夫一夜空相忆。

【说明】

水落石出,空费一夜相忆。四句一气呵成,而意在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