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太空宇航知识篇(六)
10513100000011

第11章 世界之最(1)

第一次飞上天空的人

18世纪初,人们根据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的原理,便以热空气作为浮升气体来制作气球升空。1709年8月8日,在葡萄牙国王的王宫里,一位基督教牧师古斯芒曾进行过一次热气球的表演。1731年,俄国人克良库特诺也制造过一个布质热气球,浮升到了一株桦树顶的高度。又经过几十年的试验,到1783年,热气球终于载人飞上了天空。

制造这一载人热气球的是法国的蒙特哥菲尔兄弟。1783年6月5日,他们的热气球第一次升空,上升高度约1800米,10分钟后降落,飘移了约2000米的距离。法国学术协会曾邀请他们到巴黎去表演。此后又经过多次研究和改进,到1783年9月19日,兄弟俩决心表演载“乘客”的飞行。这一天,观众有10万多人,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和玛丽皇后也亲临御览。这只热气球直径约12米,是用轻质纱和纸做成的。气球下面吊挂的笼子里载着一只羊、一只鸭和一只公鸡。这只热气球飞到500米的空中,8分钟后在3千米以外降落。3个“乘客”落地后神气昂然,看来毫无损伤。于是,兄弟2人兴高采烈地宣布,下一次试验所载的乘客,将是活生生的人。

路易十六为表彰两兄弟的功绩,特授予他们圣米歇尔勋章。国王考虑这种试验危险性太大,想让已被判处死刑的囚犯来充当乘客,并声称,有愿意乘坐气球试验者,成功后即恢复他们的自由。当时,一位勇敢的法国青年罗齐尔挺身而出,向国王禀道,不能把人类第一次升空的荣誉给一名罪犯我本人愿充当乘客,即使死去也在所不惜。这位青年在巴黎也有点名气,他有一项当时认为是惊人的杂技表演,就是他先吸一口氢气,含在口中,然后趁吐出之际,用一支雪茄把它点燃。罗齐尔又找到他的一位朋友阿兰德斯,两人决心同去冒险。国王鉴于两位青年的热情,终于同意他们两人乘热气球升空。

这个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载人的气球,上下长约34米,球体中间最宽处直径约15米,呈椭圆形。气球下方悬一金属火盆,环绕火盆的则是用柳条编的载乘客的吊篮,乘客坐在吊篮里,能不断向盆中添加燃料。

1783年11月21日,人类第一次载人气球升空,这一惊人之举轰动了当时的巴黎,一时十室九空,途为之塞,人们一齐拥向邦龙试验场。只见一黄蓝二色的巨大气球,悬挂于两桅之间,下面正燃着熊熊烈火。下午1时45分,路易十六的攻城大炮一声巨响,立在气球下的蒙哥菲尔兄弟挥舞大刀砍断缆索,气球向空中飘去。

根据记载,这一气球在空中飞行了25分钟,飞行高度约900米,最后在巴黎近郊一块麦地里安全降落。两人从塌缩的球囊下爬出,毫无损伤,两人彼此握手,互相道贺终于又活着回来了。

罗齐尔和阿兰德斯成了世界上第一次飞上天空的人。

自此以后,载人气球飞行便在巴黎和其他欧洲大城市中盛行起来。但阿兰德斯对此兴趣大减。从此再不参加此项试验。罗齐尔却乐此不疲,置未婚妻的苦苦哀求于不顾,继续进行飞行试验,他甚至立下雄心壮志要横越英吉利海峡。

不幸的是,1785年6月15日,罗齐尔在试用热气和氢气共同浮升气球时,气球起火坠毁,结果罗齐尔获得了航空史上的另一个第一——第一个死于航空器事故的人。

最大的望远镜

对于天文观测来说,大气是令人讨厌的,它限制了人们的眼界。人造地球卫星上天以后,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第一次看到了天文观测的新希望。因为人们把天文望远镜搬到地球大气之外的地球轨道上窥测天涯宇角,是完全可能的了。美国国家宇航局研制的空间望远镜是人类送上太空的最大的光学仪器。

空间望远镜全系统主要由望远镜、观测仪器和辅助系统三部分组成。观测仪器有天体微光照相机、广角照相机、天体摄谱仪等。望远镜所获得的图像、测量数据、光谱分析资料都可以在空间望远镜上直接转换成数字形式,经卫星再传送到地面的宇宙控制中心。

空间望远镜进入地球轨道以后,可以通过磁力扭矩和反动轮控制它的方位。磁力扭矩一经接通电流便立即磁化,望远镜的方位就完全按照地球的磁场方向自动调整。每隔5年,空间望远镜就得进行一次大修,那时技术人员乘坐航天飞机,在轨道上把它装进机内、带回地面;修好后,靠航天飞机再把它送回轨道。

空间望远镜的分辨本领要比地面上同样的望远镜强10倍以上,可以观测到暗50倍、远7倍的暗弱天体。无疑,太空中这台最大的望远镜用于天文观测,将获得更多的资料,对于研究恒星的诞生和死亡、星系的演化,以及揭示类星体、黑洞、宇宙射线大爆发等“宇宙之迷”的奥秘,将作出重大贡献。

第一名宇航员

1961令4月12日莫斯科时间上午9时7分,在拜克努尔飞船发射场,一支有六个发动机的重型火箭起飞了。在本级火箭的顶端连着一个直径为2.3米的球形容器,这就是“东方1号”宇宙飞船。在球形容器中坐着世界上第一位宇宙航行员——苏联空军少校尤里·加加林,当时他刚满27岁。

“东方1号”是苏联载人宇宙飞船的第一艘,它连同末级火箭在内,总长7.35米,重4725公斤。飞船在绕地球的轨道上总共飞行了108分钟,其中有89分钟加加林是在失重状态下渡过的。他没有受到任何损伤而经受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试验。他从宇宙飞船上报告说“飞行正常,经受失重状况的情况良好。”从而向人们证明,人体机能完全能胜任火箭起飞时的超重负载,也能适应宇宙飞行中的失重环境。

在绕地球飞行一周后,加加林安全地降落在莫斯科东南805公里的萨拉托夫。当时,全世界几乎所有的报纸上都登载了他的照片。1968年3月他在一次意外的飞机失事中遇难,年纪才34岁。

苏联政府最近决定:在加加林凯旋归来所途径的地方——莫斯科繁华的列宁大街上,建立一座加加林纪念碑,整个碑高40米,上面站立着12米高的加加林塑像。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人造地球卫星1号,是1957年10月4日发射的。它的本体是一只用铝合金做成的圆球,直径58厘米,重83.6公斤。圆球外面附着4根弹簧鞭状天线,其中一对长240厘米,另一对长290厘米。卫星内部装有两台无线电发射机——频率分别为20.005及40.002兆周,无线电发射机发出的信号,采用一般电报讯号的形式,每个信号持续时间约0.3秒,间歇时间与此相同。此外还安装有一台磁强计,一台辐射计数器,一些测量卫星内部温度和压力的感应元件及作为电源的化学电池。

它在拜克努尔发射场由一支三级运载火箭发射。起飞以后几分钟,卫星从第三级火箭中弹出,达到第一宇宙速度(7.9公里/秒),进入环绕地球飞行的轨道。它距离地面最远时为964.1公里,最近时为228.5公里,轨道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为65度,以96.2分钟时间绕地球1周,比原来预计的所需时间多1分20秒。在秋夜的晴空中,有时它象一颗星星在群星中移动,肉眼可以看到它。这颗卫星的运载火箭于1957年12月1日进入稠密大气层陨毁。卫星在天空中运行了92天,绕地球约1400圈,行程6000万公里,于1958年1月4日陨落。为了纪念人类进人宇宙空间的伟大时刻,苏联在莫斯科列宁山上建立了一座纪念碑,碑顶安置着这个人造天体的复制品。

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

第一批在月球上登陆的人是美国宇航员N·阿姆斯特朗和E·奥尔德林。他们乘坐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经过100小时的飞行到达月球。

1969年7月21日格林尼治时间3时51分,飞行指令长阿姆斯特朗爬出登月舱的气阐室舱门,在5米高的进出口台上呆了几分钟,以安定一下激动的心情。然后他伸出左脚慢慢地沿着登月舱着陆架上的一架扶梯走向月面。他在扶梯的每一级上都稍微停留一下,以使身体能适应月球重力环境。走完9级扶梯共花了3分钟,4时7分他小心翼翼地把左脚触及月面,然后鼓起勇气将右脚也站在月面上。于是在静寂的月球尘土上第一次印上了人类的脚印。

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面上总共停留了21小时18分,在舱外活动了2小时又21分钟。在这行声无息的环境里,他们安装了自动月震仪、激光后向反射器、太阳风测出仪,并收集了23公斤的月球岩土标本,插上了一面美国星条旗。电视摄象机不断地把他们的活动拍摄下来送回地面,使地面上千千万万观众与他们一道经历了这一场冒险。当时,他们的另一位同胞M·柯林斯却在500公里高的月空中飞行,以等候他们的胜利归来。

第一艘载人登月飞船

1969年7月16日,美国东海岸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肯尼迪宇宙飞行中心的发射场上,一支象36层楼房、高110米的巨型火箭在震耳的轰鸣声中起飞了。这是世界上威力最强大的运载火箭——土星5号。火箭第一级有5台发动机,它们各有692.8吨推力。点火后,这个3200吨的巨物便迅速飞向高空。由它和登月舱组成的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将把第一批登月者送上月球。

起飞后12分钟,第一、二级火箭已脱离飞船,第三级火箭进入绕地球飞行的轨道。在绕地飞行的轨道上进行飞行修正和检查后,第三级火箭重新点火,飞船很快超过了第二宇宙速度(11.4公里/秒),向月球飞去。25小时后,飞过地一月系中点(距地球19万2千公里),61小时后达到地球和月球引力相等的平衡点。以后,飞船开始在月球的引力下运动,75小时以后达.到离月球500~600公里的上空而进入绕月球飞行的轨道。

阿波罗飞船有指挥舱、服务舱和登月舱三部分。7月21日登月舱连同两位宇航员在月面上缓缓着陆。另一位宇航员则在指挥舱内继续绕月球飞行。22日在月面考察结束以后,登月舱的上升段起飞,与指挥舱对接。登月的两位宇航员再次进入指挥舱。一小时后,登月舱与指挥舱分离,登月舱落回月面,宇航员进行了一次月震试验。此时,服务舱的火箭开始二作。待进入大气层时,服务舱和指挥舱分离。服务舱穿越大气层后坠毁。7月24日指挥舱重新进入地球大气层,落在太平洋上,回到地面的指挥舱只有5600千克重。

第一个在太空漫步的人

第一个在宇宙空间漫步的人是苏联的A·列昂诺夫中校(1934年5月30日生)。1965年3月18日他与P·别利亚耶夫一起乘“上升2号”宇宙飞船在拜克努尔升空。格林尼治时间8时30分,列昂诺夫离开坐椅,穿好宇宙服,身背氧气筒,经过连接在宇宙飞船一端的一个气闸室,走出飞船船舱,进入了宇宙空间。他的动作过程很象是潜水员从潜水艇中进入海底,只不过潜水员通过的是一个水闸,但是危险性前者要大多了。由于飞船和宇航员都处于失重状态,空间散步不早在走,而是在飘。动作稍有疏忽,宇航员会飘离飞船而永远回不来。为了保证安全,一根长5米的缆索把宇航员紧紧拴住。缆索中的电话线保证了舱内外两名宇航员通话,电缆线还把舱外宇航员在宇宙空间的一切生理感觉、生物功能测量数据传回坐舱并发回地球。列昂诺夫在空中停留了20分钟后,由原通道回到了舱内。在20分钟内,他飘了12分9秒。从发回的电视图象上看出,他的动作笨拙得可笑,但是证实了人是可以在宇宙空间中停留并活动的。这为以后的宇宙航行积累了经验。

第一艘空间渡船

天地之间,茫无边际,邀游太空,谈何容易,迄今为止,大大小小的运载火箭只能使用一次,射入轨道的飞行器也至多往返一趟。在地面与近地轨道之间,一般人岂能邀游太空?即使用最先进的现代飞机,到了35公里以上的高度也无用武之地了。

美国国家宇航局研制的航天飞机,给全人类带来了新的希望:一般身体健康的人也能乘坐它邀游太空了。

美国的航天飞机是一种兼有航天器和航空飞机两者特性的大型运载工具,人们常称它为空间渡船。

1977年8月12日上午,美国宇航局在加利福尼亚莫哈维沙漠上空成功地进行了航天飞机的第一次大气试验飞行。这架命名为“企业号”的航天飞机由一架波音747型飞机驮载飞行,到达6736米的高空,指令长海斯点燃一组起爆器,使航天飞机脱离母机。然后,由驾驶员驾驶它绕了一个大圈子。最后,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