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太空宇航知识篇(六)
10513100000007

第7章 天之骄子——宇航员(6)

初选报名者达530多人,女性约占9%,对象是有2年以上的研究和开展业务经验的专业人员,或有5年以上的业务经验的专家,要求至少要有大学研究院博士的学历和职历。选拔分3个步骤进行:第1步是对报名者进行个人档案文件审查,如科技能力、生活环境(社会关系)和一般身体生理特征的审查。再就是英语会话能力的测试(要求不仅在载人航天器内能与同机人对话,而且能以正确表达的语言与地面指挥控制中心的人对话)。经过初选有40名通过,进入第2步,即医学及生理心理学试验检查阶段。医学生理及个性检查在住院条件下进行,全体被检人员在相同条件下接受医学各科的详细检查,方式与其它国家相同。详细检查及询问个人既往疾病史、家族史和生活史,通过面试及笔试测检心理及个性条件和精神疾病,整个医学标准是按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Ⅲ级稍高一点进行。因为去美国作最后选拔时是按医学Ⅲ级标准,稍高一点可减少淘汰。这一步骤共通过了15名候选者。第3步是进行特殊因素耐力和进一步心理学筛选。日本的特殊环境因素耐力,也称“特殊医学检查”是在本国空间开发事业团所属的筑波航天中心进行的。这些检查项目包括运动负荷装置、自行车功率计和跑台的测试检查,下身负压装置的测试检查,测试直线加速度负荷的转椅检查。在这些特殊装置检查时都配有心电图、呼吸功能、体温变化、血压变化、眼振、皮肤电反射等数据测量。这一步骤的心理学筛选比前阶段更细致和全面,包括面试、口试及笔试方式,以测定个人的心理特性(内容与其它国家类同)。经过这一阶段通过8名候选者,送往美国定选。定选检查除严格按美国Ⅲ级医学标准筛选外,还进行重力加速度(在人用离心机上进行)和其它项特殊检查,最后选定3名为日本第一批乘美国航天飞机进入太空的载荷专家候选人,其中有1名妇女。这3人从1985年下半年开始在美国休斯顿约翰逊航天中心受训。

宇航员训练的目的

如果已选出了适合于航天的人员,尽管他的身体素质是超人的,文化与技术水平也是上等的,但还是不能马上进入太空,必须进一步通过训练,并在训练中再次选拔,最后才能实现进入太空的理想。

宇航员的训练目的有三:①通过训练提高被选人人员的体力、智力、生理功能和工程技术、科学知识水平;②使进入太空的人适应与耐受航天中遇到的特殊应激环境;③使航天人员在航天特殊环境中能圆满完成特定的飞行任务。

宇航员训练的性质一般分成两类,即一般训练和特殊训练。一般训练包括:①体格的提高性训练:②飞行技术训练;③科学知识特别是航天医学生理学知识的提高性学习与训练;④救生方法及基本知识学习、训练;⑤熟悉与操纵载人航天器的训练;⑥熟悉航天应激环境的训练等等。特殊训练是指按每次载人飞行的计划与目的任务所规定的项目进行的训练。宇航员的训练项目、内容及特点由下列三个因素来决定:①当次的载人飞行的计划和工作要求;②被选人的预备宇航员个人的特点及个性;③训练设备的利用和现存的情况,即可以利用的训练设备种类、性质及研制的水平等。

从类进入太空的发展上看,当前世界上能全面训练航天人员的国家只有美国和前苏联。虽然其它国家如法国、前西德、日本等国也在训练航天人员,但只是些基础训练,最后还要到美国和前苏联训练,才能乘载人航天器进入太空。只有本国研制出载人航天器时,才会直接训练宇航员,当然这也涉及到地面设备和训练器的研制水平。

前苏联与美国宇航员的训练概况

前苏联从1959年底开始对被选上的宇航员进行训练。19印阵中期前苏联训练基地——星城的建设已初具规模。前苏联已进行过4个型号系列的载人航天器研制和进入太空活动,所有的航天人员都在此城训练过。地球上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东方号中的加加林和第一个女宇航员捷列什科娃,上升号中第一名科学家宇航员,联盟号、联盟T型和进入礼炮号航天站的宇航员,还有国际宇航员,都在这个基地进行过训练。

前苏联对宇航员的训练程序和方法也是逐渐完善的。东方号飞行的宇航员主要是强调身体素质和基本知识水平,对航天作业的训练主要是对后来的几个型号飞行才逐渐加强起来。这是因为,通过几个型号的载人飞行,人们发现人不但能在航天环境中生存,而且还可以进行工作,可以操纵航天器,进行科学研究及观察活动、军事活动以及其它航天作业,所以在地面接受各种技术和业务性训练是事在必行的项目。前苏联根据多年的研究基础和进入太空的实际需要制定了具体和详细的训练计划及项目,这些项目主要分三个部分:一是基础性训练,它包括个人身体的体质训练和锻炼、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和飞行技术课目等;二是航天课目及特殊因素耐力的训练;三是航天特殊业务及航天作业的训练。前苏联训练宇航员的周期一般为1.5~3年。科学家宇航员训练时间比航天驾驶员要短。职业宇航员相当于又住进一所大专院校,按学习与训练成绩考核,最后准予毕业,进入太空。多次进入太空者,还要分别任务情况进行连续性体育锻炼和专项飞行任务特殊训练。

美国宇航员的系统训练工作始于1959年,训练针对发射载人航天器的具体情况进行。美国到目前为止已研制成5种载人航天器型号,计有:水星号飞船、双子星座飞船、阿波罗飞船及其登月舱、天空实验室和航天飞机。宇航员的训练按这些具体型号的需要实施。其地面模拟实验及训练设备随载人航天器各个型号的需要有增有减。最初两年,水星号飞船的宇航员以兰利航天研究中心和发射场为基地进行训练,19Q年在休斯顿建成约翰逊训练中心之后,就以这个基地为主进行各个型号飞行器的宇航员训练。到1988年为止,乘美国载人航天器发射到太空的人(包括非美国人)共213人次,其中:水星号飞船6人次(含2名亚轨道飞行);双子星座飞船20人次;阿波罗33人次,其中12人次登月球;美前苏联合飞行3人次;天空实验室9人次;航天飞机142人次。他们都在休斯顿约翰逊中心受过训练。在此基地接受训练的人还包括非职业性宇航员,即载荷专家和“平民太空旅游者”。

宇航员的基础性训练

前苏联自称基础性训练目的有三:一是增强宇航员对航天因素的机体耐力;二是使宇航员对载人飞行器座舱环境产生适应性;三是提高宇航员的航天知识和工作能力。

1.身体素质锻炼及训练:因为被选上的宇航员都有第一流的身体素质,在训练期间主要是要保持其基础条件,加强日常的锻炼和日程安排,所以在宇航员的训练期间,其日常时间安排既要科学又要紧凑。前苏联所制定的基础训练日常安排是这样的:每天早晨体操20~40分钟;每天体质锻炼时间不低于3~4小时,包括集体运动或竞赛等;每周有3~5次基础知识和航天知识课程,每次2小时。此外在某个宇航员值勤或正常休假时也有一定的体质锻炼的安排,以保持体力。

前苏联宇航员的体质训练的项目是多样化的,但着重于体操和体力活动。其中包括节律性活动(定时定动作的规律性运动)和非节律性运动,如行军、跑步及各类球赛、游泳、爬山、滑雪、跳伞等运动项目。在体质训练中也经常使用体育运动器械,如伏虎(按一个水平旋转)、翻筋斗器具(按两个不同方向的平面旋转)、弹性跳跃网、木马、秋千和单双杆等设备和室内全套身体锻炼设备等。

在训练方法上分别不同情况有集体活动和个人单个训练两种,个人训练主要是针对某个具体被训对象的特点、水平和差异情况进行的训练项目,使其具备全面合格的身体素质,共同完成训练计划。

2.基础理论及有关航天知识的学习和训练:前苏联宇航员在训练期间,要按计划进行航天技术及其它有关理论学习,这些课程包括航天所需要的有关宇宙、大气、天文、天象、气象、地球物理、空气动力学、飞行动力学、火箭及载人航天器设计原理、载人航天器系统和部件结构、导航及控制、通讯、遥测、遥控、数学及计算机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在学习方式上,除讲课外还进行参观和实习活动。航天驾驶员、飞行专家要参观或参加所要进行飞行的载人航天器型号的设计及各系统、部件的研制过程,科学家宇航员要参加有关专业的实验设计及地面实验过程。

其它基础理论知识,主要是医学、生理学、心理学、生物学和医务监护知识以及必要的医护操作技术知识。

3.飞行技术训练:虽然前苏联前几批宇航员的选拔都是从飞行员中选出的,但仍然要有飞行技术的基础训练项目。训练是在高性能喷气式飞机上进行的,目的是使受训者进一步熟悉飞行技术,适应空中环境,提高对加速度(超重)、失重(飞机抛物线飞行时可有短时间失重现象)、噪音、振动、角速度或角加速度(对人体前庭器官有影响和刺激,易眩晕)、狭小飞行环境和密闭性供氧人工大气环境等方面的耐力。同时也培养和训练驾驶员根据外方位物、仪表进行空中定位、动态操纵和控制飞行体的能力。

4.航天环境技巧动作训练:由于太空的失重环境,人的动作及起居住行都与地球上不同,而为适应这种环境就必须在地面上进行某些动作的训练。这种训练是在模拟失重条件下进行的,如饮水、进食方式,穿戴航天服装、头盔面罩的动作,书写、阅读、通讯及定向动作等。这是每个受训者的基础训练项目。

美国宇航员的基础训练跟前苏联宇航员的基础训练大同小异,也包括基础科学知识训练身体训练和一般飞刑,练。

双子星座飞船的宇航员训练大致分3个阶段进行的一般性训练,要进行6个月的科学知识学习,结合平时的身体素质锻炼。按照双子星座及阿波罗飞船的飞行计划,这批宇航员要比水星号飞船宇航员所学的科学知识广和深,如地质学、天文学、数学、飞行力学、基本的空气动力学、火箭发动机、电子计算机、惯性系统、导航技术、导航与控制、通讯技术、飞船控制系统及实验室模拟技术、上层大气及宇宙物理学、生理学、航天医学生物学、飞行生理学和环境系统以及气象学等等,总计学习时间不少于568小时。

凡是参加阿波罗计划受训的宇航员,都要安排6个月的科学技术知识的学习与训练,其学习课程比双子星座飞船宇航员学习的课程要少些,因为在选拔时就已注意到宇航员本身的知识水平。阿波罗计划飞行的宇航员所要熟悉与掌握的科学知识主要有地质学、天文学、数学计算机、航天医学、高空大气和宇宙生理学、飞行动力学、气象学、制导与导航、火箭发动机和通讯技术等。学习这些基础课程主要是保证宇航员能完成阿波罗飞船的特殊航天任务,大多数课题是直接结合讨论飞船各个系统的基本特征进行的。如阿波罗飞船的制导与导航等等。学习与训练计划安排每周平均有3个半天的时间,在这项基础训练的同时,也要进行航天特殊环境因素耐力训练和救生训练。为了使宇航员熟悉超重、失重、噪音、振动、高低温、加压服和座舱压力变化等情况,并对这些特殊环境因素有适应性和忍耐力,要进行一定时间的模拟环境的试验性训练,以增强其适应性与耐力。阿波罗宇航员的救生训练要比水星及双子星座飞船宇航员训练严一些。计划规定要他们在热带地区、沙漠环境和水上各进行5天的特殊生存与救生训练项目,训练的目的是要使宇航员确信他们即使发生意外着陆,也会有能力生存到救援者到来之前,即生存到被营救时刻。每种训练分三个部分,即生存概念课题,使宇航员相信无论到什么地方或怎样的恶劣环境都有生存的可能;第二是如何生存,即生存方式,例如训练设计者要求被训练的人员在沙漠、稠密的森林、海洋上进行生存训练,自己制造蒸溜水,学习追捕和宰杀野生动物,并对其进行烹调,使它成为食物;第三是进行特殊环境生活的实际亲身体验。在水上训练救生时一般和出舱训练合并进行,但训练时间要相对延长。

为了熟知阿波罗飞船的各个系统工程结构及原理,要求宇航员与工程设计人员及生产企业有关人员进行接触,并在实际飞船上进行实验工作,然后要求每个受训宇航员作出飞船各个系统的报告,以考核其熟知程度。

航天特殊环境因素耐力训练

这项训练也可称之为生物医学训练,其目的是要提高人体对航天过程中特殊环境因素的适应能力。这些因素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太空物理环境,如真空、失重和辐射、温度交变等;一类是与载人航天器飞行动力有关的因素,如噪音、火箭冲击力(超重)、角加速度和角速度因素(影响人体前庭功能);一类是载人航天器的狭小环境带来的特殊因素,如孤独和窄小的生活范围、人工气体、特殊食品和进食方式、生活时间节律的改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