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空军飞行表演队采用“雷鸟”为本队的名称,并把“雷鸟”作为飞行表演队的标志,标示在飞机、服装、广告上。从“雷鸟”飞行表演队的标志上看,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展翅飞翔的鹰,用红、白、蓝三种颜色绘制。“雷鸟”标志的图案中间是一个五角星,星的中间是由4架飞机组成的飞行编队。整架飞机也采用红、白、蓝三种颜色喷涂,鲜艳分明,在空中很像是一只大鸟在飞翔。但美国飞行表演队为什么要选用“雷鸟”作队名和标志呢?“雷鸟”又是一只什么样的神鸟呢?
“雷鸟”来自12世纪以来从墨西哥到阿拉斯加的西部印第安人中的一个传说故事。传说中的雷鸟是一种巨鸟,其巨大的翅膀拍击时,能产生雷鸣;眼睛飞快地眨动,能产生闪电;雷鸟的爪子上带有非常尖锐的利箭。雷鸟产生的雷鸣电闪象征着雷鸟在与恶鹰搏斗,善良与邪恶之间爆发着雷暴大战。雷鸟又象征着战胜邪恶,保卫和平。在美洲西南部的印第安人艺术品中我们可以看到,雷鸟的形象和雄鹰差不多,通常由红、白、蓝三种颜色绘制。因此,在美国空军将雷鸟命名为其飞行表演队的同时,也把红、白、蓝三色喷涂在飞行表演队的飞机上。从飞机机身涂色看,飞机的机头部为红、白、蓝三种颜色组成,机身配色以白为主,机翼由蓝色、白色组成,尾翼为白色配红色边,每边的白色上有13颗蓝色的星。
同年7月19日,继首次空军内部表演后的第18天,“雷鸟”飞行表演队首次向公众亮相,成千上万名美国公众观看了它的特技飞行表演,大饱眼福,“雷鸟”名声大噪。“雷鸟”最初使用的表演机是F—84“雷电”式飞机。随着美国空军装备的不断更新换代,表演机型多次更换。G—84G型和F型一直用到1956年5月20日,共表演了222次。1956年6月换装第一代超音速战斗机F—100“超级佩刀式”,成为世界上第一支超音速飞行表演队。随着该机到装,表演队飞行员增加到10人,大本营从卢卡移至美国最大的空军基地之一的内华达州内利斯基地。F—100服役至1963年12月17日,长达7年,共表演190场次。1964年初,“雷鸟”新装备F—105“雷公”式战斗轰炸机,但仅表演了6场,即由于技术上有缺陷而不得已将F—100重新请回,又使用了2年,直到1969年12月30日。到目前为止,F—100是在“雷鸟”服役时间最长的飞机,在,“雷鸟”飞行员及广大观众中口碑甚佳。1977年,空军发现一架“雷鸟”使用过的55—3754号飞机居然还在国民警卫队114战斗机联队服役,于6月21日将其恢复原貌,请入空军博物馆供人瞻仰。
1969年,著名的两倍音速重型战斗机F—4“鬼怪式”战斗机进入“雷鸟”表演队。该型机作战性能很好,在越战中声名赫赫,但噪音较大,并不太适合于表演,所以在1973年11月10日退出。
取代“鬼怪式”的是T—38A高性能教练机。该机的一大特色是噪音小,能静悄悄地接近观众,制造出其不意的表演效果。1976年5月8日,在庆祝美国建国200周年庆典飞行中,T—38A完成了“雷鸟”第2000场正式飞行表演。
1982年,世界上最先进的F—16“战隼”式战斗机成为“雷鸟”的第6代表演机。该型机的低空飞行、低速飞行、加速、盘旋转弯等性能均超过了前任表演机及同时代其他国家的表演机,而且形体俊秀漂亮。它的加入,使“雷鸟”风采卓然,表演更加精彩动人。
“雷鸟”飞行表演队目前的标准编制是表演飞机15架,飞行员10名,地勤和保障人员120名。出访表演时可得到两架C—141大型运输机和KC—10加油机的保障。它隶属战术空军司令部(现改名为空中作战司令部)。
美国空军组建“雷鸟”的目的是显示美国飞行员的精湛技艺和美制飞机的优良性能,藉以炫耀美国空中力量的强大振军威,鼓士气,吸引有志青年投身飞行事业,并为推销美制飞机打开通道。出于这些考虑,“雷鸟”组建后频频登台演出,足迹遍及美国大陆,远及世界五大洲。
1954年1月,“雷鸟”组建不足一年,即出国到墨西哥、古巴等拉美近邻国家献艺,观者多达300万,轰动一时。此后,它又飞向欧洲、北美。1959年11月,它首次前往远东,先后在台湾、南朝鲜、日本、菲律宾、夏威夷等地巡回表演,300余万名亚洲居民目睹了它的风采。为纪念其表演生涯,“雷鸟”每在一地表演,都把该国国旗或地区标志绘在机身左侧、座舱以下的位置上。此类标志数量,F—84型机是12个,F—100C是26个,F—105是40个,T—38A为48个、F—16则超过50个。
“雷鸟”表演队创下的“世界纪录”非常多,有的记录相当有趣,如,1987年7月4扫,“雷鸟”在纽约表演,观众达到210YY,举世空前:而1969年它在阿拉斯加州为一个执行飞行任务的小分队进行专项表演,观众仅有刃人,也成为一项世界纪录。有人戏称,看戏的没有演戏的多(含保障人员)。
组建40多年来,“雷鸟”表演已逾2800场,观众数亿,在世界各表演队中独占鳌头。
“雷鸟”飞行表演队的飞行员是从全美空军挑选出来的飞,行尖子,标准年龄在28—38岁之间,平均飞行时间在2400小时以上,军衔从上尉至上校,堪称“精英中的精英”。能人选“雷鸟”,在空军中是一种极高的荣誉,只有极少数的人才能得到。有志向的年轻飞行员们无不把成为“雷鸟”成员当作自己的理想。
“雷鸟”采用流动式组队方式,成员每年更换一半,每名成员通常服务两年,期满后回原部队。
它的新队员全部从飞行部队中产生,选拔极其严格,标准高,程序严密。人选“雷鸟”,首要条件是自愿申请,绝不搞强制调派。由于特技飞行表演风险大,难度高,技巧性强,公关色彩浓,所以挑选的队员必须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出众的飞行技术,此外还须具有严格的纪律性;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协作品质,形体和社交能力也应达到较高的水准。选调工作的第一个环节是确定预选对象,由表演队规役飞行员对当年申请人队人员一一审核筛选,详尽考察其服役经历、工作表现、飞行履历、安全历史、飞行试验、申请人队动机以及所在各部队指挥官的评价,最后在全体飞行员会议上选出15人作为预选部队。
这15名预选对象应邀到队随正式队员参加一般性飞行活动,一来让他们熟悉了解表演队,二来让表演队对他们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考察,每个正式队员都有权力和责任对他们进行吹毛求疵般的挑选,甚奎连队列动作、仪表姿态、语言能力等都不放过。有的预选对象仅仅因为在公共场合有怯场表现,就被无情地“枪毙”掉,他的飞行技术再高也是枉然。
经过这么一段面对面的了解后,表演队再次召开全体正式队员会议,对15个人逐个作出鉴定,从中遴选出5—6名,写出推荐书,上报到一个高级军官委员会,最后由战术空军司令部参谋长拍板,予以录用。但他们最初还只是调入队内“试用”,参加正式训练,加入编队进行检查飞行。飞行科目包括编队起飞、担任僚机、空中编组及一些基本飞行动作,评审重点不是看他们编队飞行的准确性,而是看他们的基本驾驶技术,尤其是飞行感觉。完成“试用”阶段后,表演队对他们作出最后评价,提出使用意见,报上级审批。一名合格青年直到这时才能算是成为“雷鸟”的正式成员。
由于“雷鸟”表演队每年都要更新人员,所以训练任务出奇的艰巨。训练大体上是在每年的11月中旬到来年的3月中旬,共4个月时间,高潮在1~2月,地点在内利斯基地。训练分单机和编队两类,同步进行。单机主要演练各种独立特技动作,一般从中空开始、从简单特技开始,逐渐降低高度,增加难度,直到能准确完成全套表演动作为止。多机编队训练从较简单的双机开始,要求飞行员熟练掌握密集精确编队的基本驾驶技术,培养飞行员相互之间的高度信任和默契。科目除了基本的编队起飞、飞行等以外,还包括编队集体特技,由简人繁、循序渐进,逐步向高难度过渡。待单机和双机训练皆达到标准后,再进行多机编队合练,向最后的目标冲刺。
训练是非常紧张的,不分上午下午,有时甚至不分昼夜反复演练。为保持技术能力,表演队规定每个飞行员的间断飞行时间不得超过3~4天。每人每周必须飞5天,每天飞3~4架次,全年飞行时间400~500小时。表演队对训练质量严格把关。实施训练时,通常有一名飞行员驾机尾随观察,地面人员则架起录像机录像,从观众角度予以审评。每次飞行回来都要进行讲评。对每一名飞行员、每一个动作都横挑鼻子竖挑眼,如有明显失误,则毫不客气地予以严厉批评,温良恭俭让的客套在这里找不到市场。有的队员说,这里绝不是“脸皮薄”的人能呆得住的。
为使飞行员任满返回原部队后能立即担当例行战备执勤,“雷鸟”飞行表演队还要进行一般战斗部队的训练,以防作战技能的生疏。“雷鸟”成员的训练量因此要大大超过普通部队,其个人年飞行时间大体上是全空军个人年平均飞行时间的2倍。
人们可以毫不夸张地把“雷鸟”飞行表演队比作是一支尖子云集的精英团队。它成立40年来,队员已换了近20茬,共200人,其中9人后来晋升到将军职位,1人成为宇航员。
超一流的飞机、超一流的飞行员加超一流的训练,使“雷鸟”达到了超一流的表演水准。其表演分单、双、四、五、六、八和九机进行,项目多达70多个,列各国表演队之冠。花样百出,精彩纷呈。表演时间最初是15分钟,1955年增至19分钟,现在已达40分钟。
其空中队形,4机以上的就有23种之多,最著名的有4机菱形编队(又分一般菱形和超密集菱形,此队形堪称“雷鸟”的标志和骄傲),5机楔形,4机箭形,5机镖形,6机楔形,7机镖形,8机三角形,8机“房”形,9机镖形,9机菱形,等等。编组方式一般为:1号机——带队长机,2号机——左侧僚机,3号机——右侧僚机,4号机——补位机,5号机——第一单机,6号机——对头单机。
表演项目更是举不胜举,最为精彩的有:
4机菱形编队同步横滚——4机以菱形编队拉烟从参观台左侧平飞进入,高度30米;至参观台正前方时稍稍拉开间隔,然后同时围绕各自机身纵轴线向左滚转360°,完成后恢复密集编队,呼啸而过。
双机一正一倒编队通场——两机拉着白烟从右侧进入,长机在下正飞,僚机在其上倒飞,从侧面看去,下面的飞机好似上面飞机的倒影。
4机纵队斤斗变菱形编队——4机成一字纵队首尾相衔鱼贯而入,侧面看去像是一架长着4对机翼的超长飞机。编队加速向上拉起时,2、3号机飞向长机左、右后侧,4号机赶至长机正后侧,变成菱形编队,然后完成一个草花斤斗。
最小半径盘旋——这是一个显示F—16飞机良好机动性的动作。一单机拉着白烟顺跑道进入,至表演中心,做一个大坡度盘旋,半径仅400多米。随后在宽1000多米的空域内完成半个横8字飞行。作为展示飞机性能的表演项目还有“最大限度爬开”、“低速鸭式滚转”等。设置这些项目,带有浓厚的产品推销色彩。
5机向上开花一一叫机以标准菱形队进入、拉烟,另一单机拖后5秒钟不拉烟跟进。至表演点时,4机拉起垂直上飞,同时散开,长机拉起后向后翻转作“殷麦曼转弯”,再转回到拉起点,沿原来的航线向前平飞。与此同一时刻,2、3号僚机以90°分别向左、右作大斤斗,4号补位机向前作大斤斗,5号机冲人4机分离点,向上拉起垂直爬升,一边爬升个边以机身纵轴线为轴转圈,并拉出白烟,共转8圈。此时空中出现4个交叉并立的大烟圈,4个圈的中心又升起一朵螺旋状烟带;恰似一条吐蕊怒放的秋菊。
“雷鸟”表演队的特技飞行难度高、动作奇,惊险壮观。其编队各机间的间隔通常是7~9米,密集编队时则更小,有时相互交叉重叠,上下高度差仅为0.7米,从平面看去简直就是兰架飞机。其编队密集程度在世界上无人能比。作斤斗特技时,他们常常大速度俯冲到距地面仅30米才拉起,让观者惊心动魄。飞行员超人的胆量、卓越韵技术,通过相互间默契的配合和惊人的整齐划一动作体现得淋漓尽致。
1987年9月34日,早已闻名遐迩的“雷鸟”来到了中国,为中国人民献上了一台精彩的空中芭蕾。
24日这天,风轻云淡,秋高气爽。北京南苑机场上,万头攒动,人山人海。中国军民兴奋地等待着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