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空中历险故事(感动青少年的惊险历险故事)
10573600000012

第12章 与月球零距离接触

现在,谁都想知道哪3位宇航员成为这次伟大探险的英雄。虽然52名受训者中大多数渴望成为登月第一批人,但幸运的是,航天局选定了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和科林斯,并任命阿姆斯特朗为指令长。这三个人的年龄都差不多,38或39岁,都是资历很深的飞机驾驶员,6、7年的宇航员,都乘“双子星座”号飞船做过太空试飞。另外,航天局还选定两名预备队员,以免3人中谁在航行前病倒了,就去替代他。

飞船长约25米,重45吨,指令舱在上部,服务舱在中间,登月舱在底部,装在“土星”号火箭上。这是个三极火箭,长约85米,重约2700吨,有200万个工作零件,一个火箭自动导航系统和11个功率强大的发动机。航员们坐在指令舱内,舱内有三把靠椅,控制飞船的各种仪器都在靠椅上方,以便他们躺下时也能操作飞船,是最安全的位置。大部分航程身着松软舒适的“飞行工作服”,只是在发射、会合、衔接、登月着陆和重返地球大气层时,或进行复杂和危险的工作时,才必须穿上太空服。

航程中的食物都是经干燥和凝固的,储在墙上的食橱里,吃的时候,把干粮放在塑料袋中,加水搅在一起。也许这些食物吃起来不可口,却能使宇航员身体健康。

服务舱为登月旅行提供一切必要的服务项目。登月舱分两节,上节为供两名宇航员用的航员舱,下节为着陆机械装置,从月球升空时,作发射台,然后丢弃在月球上。

登月航行的日期为1969年7月16日。那天早上9点半钟,3位宇航员躺在靠椅上待命起飞。从指挥中心传来了平板单调的声音:“10—9—8—7—6—5—4—3—2—1,升空!”

随着一声轰鸣,月球飞船开始上升,这声音比雷声还大,几乎震聋了人们的耳朵,连建筑物都跟着颤动起来。千百万个为了这一刻而等了一夜的人们高兴地喊到:“上去了,上去了,万事如意!一路平安!”

飞船在升空,喷射出黄烟和蒸气云。开始时他们感到很不舒服,两分钟后,舱内压力下降,他们感到轻松些了。随速度增加,火箭冲出地球大气层,把飞船带到绕地轨道。阿姆斯特朗用无线电话机向指挥中心汇报:“一切正常!”

这时,他们借助星星来确定奔月之路是否正确。这是一项非常复杂、要求精确的数学问题,稍有偏差,就可能永远到不了月球。由于月球是绕地球旋转的,所以飞船不能正对着月球飞行。他们离月球50万千米,需3天才能到达那里。因此,宇航员必须使飞船对准月球3天后将到达的位置飞行,不能有半点马虎。

宇航员们检查了所有仪器和电子系统,没发现任何漏洞。这时,指挥中心指示:“向月球前进!”最后一级火箭在绝对正确的时刻重新起动,飞船像箭一样从绕地轨道上“射”了出去,开始了奔向月球的3昼夜飞行。这段时间,宇航员们一直与指挥中心保持着联系。科林斯描述了从飞船上看到的景色:“地球看起来真是美极了,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很多国家,太美了!”一名指挥员回答说:“我们都有些嫉妒你们了。”他们之间也开些顽皮的玩笑,一次,科林斯喊道:“喂,指挥员,能不能把地球转一下,别让我们总看到水。”指挥员答道:“那可办不到,只能请你们受点委屈,看看水啦,哈哈哈……”奥尔德林还谈到了他在飞船上干的“家务活”:“我刚才很忙,整个早晨都在烧饭和打扫卫生,还没干完呢!”听上去他似乎不太快活。

第三天下午,7月19日,宇航员们又穿上太空服,准备进入绕月轨道。千百万守在电视机旁的人们,对宇航员们泰然自若的风度称赞不已。巨大的危险就在前头,可他们毫无惧色。“阿波罗”一进入月球背面,和指挥中心的联系立刻中断。因月球绕地球旋转时,永远都以同一半球(正面)对着地球,另一半球(背面)永远背着地球。在地球的“视线之外”是无法通讯联系的。

而“阿波罗”要在月球背面进入绕月轨道,这项艰巨的任务,指令中心爱莫能助,只能等待。高速航行的飞船必先减速才能进入月球轨道,因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引力的六分之一。为此,宇航员们要把飞船掉个头,并点燃服务舱中的一支火箭发动机,产生一个反向推力。若发动机点不起来,飞船就不能进入轨道,而会返回地球。若发动机烧的时间超过6分钟,速度降得太低,飞船就会坠毁在月球上。25分钟后,终于传来奥尔德林镇静的声音:“好,一切正常!”“阿波罗”安全进入绕月停泊轨道,指挥中心的人们才松了口气。飞船50万千米的航行,比预算时间仅晚3分钟。

宇航员们首次看到月面的近景,他们兴高采烈地向指挥中心描述:“那里的颜色是灰蒙蒙的一片;着陆点下面看起来很暗。”宇航员们打开电视摄像机,向全世界展示了月球的山脉和环形山的面貌。一小时后,指令中心停止了交谈,提醒他们该工作了。

科林斯留在指令舱中执行任务,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爬进登月舱,检查了着陆系统的所有装置、动力及通讯系统后,又回到指令舱。3人疲惫不堪,吃完饭就睡了,这是首次登月前的最后一次睡眠。

7月20日,人类首次登月的尝试开始了。两名宇航员向科林斯说句笑话:“喂,我们要走了,马上就会回来的,等着我们,别离开。”他说:“我决不离开,祝你们好运!”说着爬进登月舱。为联系方便,登月系统称为“鹰”,指令舱和服务舱合称为“哥伦比亚。”一切准备工作结束后,指挥中心命令“鹰”从飞船主体上解下来。

3分钟后,“鹰”的分离这项危险工作又要在背面进行,讯号再次中断,人们在焦急中等待。终于太空中传来阿姆斯特朗的声音:“老鹰长上了翅膀。”“鹰”上的人向科林斯喊道:“再见,后会有期。”

“鹰”分两阶段降落到月球上。当它在“哥伦比亚”前方约300米时,点燃一部发动机,把它抛到低一层轨道,这阶段没大危险,只要它在轨道上,就不会坠落到月球上。假使发生什么故障,“哥伦比亚”会下来把人救走。“鹰”下降到离月面16.5千米高度,这阶段结束。

最后抉择的时刻到了,是否脱离轨道继续下降?如果不能安全地降落,他们就永远回不来了。如果现在改变主意,放弃着陆还可以返回去。前面的危险是非常大的,但两位宇航员并未犹豫,他们勇敢地按一下按钮,点燃了下降发动机。为了科学探险,他们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发动机降低了“鹰”的速度,打破了它与月球重力的平衡,顷刻间,它脱离了轨道,沿着弯曲的路线开始下降,角度越来越陡。这阶段的下降过程用了12分钟,这是危险最大的12分钟,指挥中心的人们几乎屏住了呼吸。

“鹰”离月球越来越近,在计算机的引导下沿航道下降,但宇航员还无法看清月球,直降到着陆点的正上方才看清它。但他们大吃一惊:下面是个巨大的环形山,周围是大块的岩石,“鹰”就要在这危险的环形山中央着陆。阿姆斯特朗迅速用手冷静地控制着“鹰”,以高超的技术,引导“鹰”掠过岩石,避免了一次可怕的失事。这表明科学探险家必须具备应付危险的良好心理素质。

他俩找到一块离环形山约7千米的平整地方,决定在那里着陆。速度降到每秒1米,“鹰”必须平稳着陆,着陆角稍有差错,一条腿折断向一边倾斜,宇航员就不能离开月球,也没有人能来搭救他们。

幸运的是,故障没有发生。“鹰”下面的一个仪器接触到了月面,舱中的绿灯亮了,奥尔德林说:“着月了!”阿姆斯特朗关闭了发动机,激动地向指挥中心报告:“鹰着陆了!”千百万正在倾听和等待的人们如释重负,放下心来。奥尔德林夫人竟高兴得流下了眼泪。

阿姆斯特朗要查看待在月球上是否安全?“鹰”有无损伤?它的各系统和仪器能否正常工作?“鹰”站的角度是否正确?如果有故障,必须马上升空。检毕一切正常。指挥中心才允许他们停留在那,并祝贺说:“指挥中心的人们都在微笑!”月面上的人回答说:“这上面的两个人也在微笑。”科林斯在“哥伦比亚”上也说:“不错,可别忘了指令舱里的人!”孤独的他高度称赞朋友们:“你们那里的事,听起来太伟大了。这可是惊人之举,棒极了!”

确实棒极了。他们以高超的技术和勇气,避免了一次把“鹰”毁掉的事故,并成功地结束了这次探险,轰动了世界,人类登月梦想成真了。

宇航员们在月图上找到了他们的位置,感到头脑十分清醒,便申请早点在月球上漫步,指挥中心同意了他们的请求。他们赶紧吃些东西,然后穿上特制的衣服,这是用来防止他们可能受到的高温或放射性物质以及病菌的侵害。背上供氧设备和其他装置,在着陆6小时零15分时,他们打开了“鹰”的舱门,向外望去。

他们看到了一番奇异的景色,头上的天空是黑的,但月球却沐浴在明亮的阳光之中。月球是一片灰尘、岩石和环形山的荒凉世界。它寂静无声,没有任何生命。他俩是月球上仅有的生物。

阿姆斯特朗身着庞大的宇宙服挤出舱门,准备走下扶梯。他打开电视摄像机,千百万观众看到了这一激动人心的场面。走下扶梯是困难的,由于没有空气,他感到手和脚没有多大知觉,也感觉不到扶梯有台阶。奥尔德林站在打开的舱门口,观察并指点着。大约20分钟,阿姆斯特朗小心翼翼地才走到底。在最后的一个台阶上他停了一会,伸出左脚,在月球上印下人类的第一个脚印,说出了等待已久的话:“对一个人来说是一小步,而对人类来说却是一大步。”他检查了月面,发现它既结实又安全,抬起脚,靴子的脚印却只有几分之一厘米。不要忘记,他的体重只有地球上体重的1/6。

19分钟后,奥尔德林也走下来,他高兴得在月球和扶梯上跳上跳下,喊道:“啊,太美了!”他们在月球上行走的尝试是很有意思的。由于几乎是处于失重状态,失去平衡的感觉,因此,摇摇晃晃像醉了酒似的,模拟训练帮助了他们克服了这个困难,信心十足地浮游起来。他俩拣了些小石块,扔出去观察它会怎样,没想到石块竟像球一样跳到空中,两人大笑说:“真有意思。”

他俩在月球上架起一部电视摄像机,在“鹰”旁举行了一个小小仪式。他们揭示安装在登月舱腿上的钢质纪念板上的罩子,把它安放在月球上,上面写着:“公元1969年7月,人从行星地球来到这里,第一次踏上了月球。”旁边插上美国国旗。由于月球上没有风,旗子是用特质坚硬的材料做成的展开状。这时,美国总统尼克松和月球上的人通了电话。阿姆斯特朗感谢总统说:“我们能来这里,是我们的莫大荣幸。”

接下来,两人在月面上开展了实验工作。安放了3种科学仪器,采集了石块和土壤标本。这时,他们环顾四周,心想:“我们永远不会再到这里来了。”随后就爬进了“鹰”,关上舱门,准备返回。现在他们感到很疲劳,吃饭后,可静心睡上一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