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空中历险故事(感动青少年的惊险历险故事)
10573600000037

第37章 返航之后

7月21日凌晨1时10分,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把两箱月球样品装进登月艇,严严实实地关好舱门,接着给真空的舱内放进氧气,直到舱内气压从1/7气压升到1/3气压时才停止。温度则保持在摄氏16度。他们卸下背包,脱掉在月面工作时穿的宇宙服和手套、靴罩。他们必须先休息一段时间再启程返回。

21日上午11时零5分,休斯敦叫醒了已休息了7小时的两位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预定在当天下午1时54分离开月球。这次登月又一个关键的时刻快要到来了。从月球地面上发射升空,这件事谁都没有做过,那里既没有发射技术员和工作人员,也没有发射架。他们必须把登月艇的下半部分当作发射架,登月艇的头部是上升部,宇航员的座舱就在这儿。

鹰号的上升发动机猛烈喷射,迅速上升。登月艇在上升中有点前后颠簸,接着变得很平衡,休斯敦终于放下心来。接下去的工作,是阿波罗10号已经做过的。

4分钟后,鹰号飞离静海,回到月球轨道。阿姆斯特朗他们留在月球上的,除了本来准备安放的仪器及美国国旗,还有一大堆宇航员用过后为减轻重量而抛掉的东西:几架照相机、步行的靴子、设备匣子、一支铝竿、两只背包等,及登月艇的下半截。

阿姆斯特朗他们上升的时候,柯林斯已驾驶着指挥舱绕月飞到第25圈。当阿姆斯特朗他们在月球上做人类从未做过的伟大事业时,柯林斯几乎是个被遗忘的人物。可是,现代探险需要有严格的分工,要不是柯林斯驾驶着指挥舱绕月飞行,鹰号升到月球轨道后会无法回到地球。

哥伦比亚号和鹰号在月球轨道上顺利地实现的会合和对接。对接一结束,柯林斯立即卸下对接针和舱口,使连接口变成通道。接着,他升高指挥舱内的压力,并从指挥舱向鹰号舱内吹送氧气,以免鹰号内的月球细菌(假如有的话)进入指挥舱。

柯林斯轻飘飘地向鹰号走去,通过通道,他首先看到的是炯炯发光的四只眼睛。3个人的手在通道里激动地、紧紧地握在一起。接着,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把装有月球石的箱子递给柯林斯,柯林斯庄重地把箱子放进贮藏舱内。

现在,登月艇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宇航员们把它抛弃了,让它变成绕月飞行的一块废料。他们发动阿波罗11号的主发动机,把飞船推出月球轨道,作60小时飞向大平洋降落地点的飞行。

1969年7月24日美国东部时间12时50分,阿波罗11号在夏威夷西南1200公里的海面上溅落,等待打捞的航空母舰“大黄蜂”号就在附近海面上,尼克松总统站在甲板上迎接他们。

当密封的指挥舱从海里浮上来后,直升飞机上跳下潜水员。他们驾驶着橡皮艇,对指挥舱进行消毒。因为它首次从地球以外的天体飞回,说不定会从月球上带回什么细菌或病毒。

“大黄蜂”号驶近指挥舱。直升飞机上放下隔离服,舱口打开2~3分钟以便接受隔离服,然后又关闭。潜水员也是穿着黑色隔离服,只露出一双眼睛。在指挥舱周围,用软管喷上一层茶色液体,这是一种类似碘酒的消毒药。

宇航员们穿好黑色隔离服后,舱口又打开了,他们一人带一只红色救生袋走了出来。经过喷酒、抹擦消毒药后,一个一个爬上了直升飞机。从电视里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坐进如同鸟笼的吊篮被吊上去的情景。

载着宇航员的直升飞机在“大黄蜂”号甲板上降落。以往的几次太空飞行,宇航员就在这里走出直升飞机,高兴地说话和致意。可这次,宇航员们是从另外的天体归来。直升机停下后,马上用电梯把它放回甲板下的船舱里。船舱里有一间公共汽车大小的移动隔离室。直升机被运到隔离室边,架上扶梯,在通往隔离室的区间铺上地毯,消毒员在地毯周围进行消毒。直升飞机的门打开了,在欢迎人群的掌声中,三位宇航员挥手致意,走进隔离室,陪同的医生和两位技术员也一同走进隔离室,又把门关上。

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柯林斯在半个月内不能回家。尼克松总统走下船舱,站在隔离室前与他们说话。

隔离室很快经由夏威夷运回休斯敦的爱灵敦空军基地。三位宇航员的家属隔着玻璃看了一下自己的亲人后,拖车就把隔离室送到休斯敦宇航中心的月面资料研究所。另一架飞机已经把月球岩石运到这儿来了。宇航员们必须在这里伴着这些岩石过一段与外界隔绝的生活。

月面资料研究所为做到与世隔绝,造价昂贵。这儿除三名宇航员外,还有两名医生、14名为他们服务的工作人员。从月球上带回的岩石、胶卷、指挥舱都放在这里,检查是否带有微生物。检查方法是把岩石或宇宙尘埃涂到无菌的小白鼠、海胆、虾、牡蛎、苔藓、昆虫、鹌鹑等身上,进行组织培养,也就是在活物细胞里培植细细碾碎的月岩。结果,没有发现任何微生物,岩石中也未发现能证明过去有过生物的化石。同样,宇航员体内也无异常情况。

阿姆斯特朗等三名宇航员的幽闭生活到8月10日才结束。他们的饮食全被一一检查,大小便也要检查,与家属、记者及航天局的工作人员会面都是隔着一层玻璃,说话使用麦克风和扩音器。

8月11日,他们被认为无异常现象,可以回家,不过,一年后还要经常进行健康检查。

从阿斯特朗之后,人类的航天事业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