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老子自然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10574900000064

第64章 老子作品欣赏(2)

尽量使心灵达到一种虚寂状态,牢牢地保持这种宁静。万物都在蓬勃生长,我由此观察到了循环往复的规律。万物纷繁茂盛,(最终)各自又会返回到它的出发点。归回本原叫“静”,静叫做“复命”,复命叫做“常”,认识了常叫做“明”。不了解“常”,轻举妄动就会出乱子。认识了“常”,才能无所不包;无所不包就能坦然公正;坦然公正才能天下归顺;天下归顺才能符合自然;符合自然,才能符合“道”;符合“道”,才能长久,到死都不会遭受危险。

(第十七章)生活本该自由自在

【原文】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誉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信不足,案有不信①。

犹呵,其贵言也②。成功遂事③,而百姓谓:“我自然”④。

【注释】

①信不足,案有不信:不足信,那么可以不信。案,于是,那么。

②犹呵,其贵言也:想想吧,这可是良言忠告。犹,思索。贵言,好话。

③成功遂事:成就了事业。事,指君王治国安邦大业。

④自然:自己如此。“然”,如此也。百姓皆谓我自如此。

【译文】

最好的政治,就是人民根本意识不到统治者的存在;其次的政治,人民亲近君王、赞扬君王;再次一等的,人民害怕统治者;更次一等的,人民轻侮统治者。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才对他不信任。

(最好的统治者)是悠闲自如的呵,他不轻易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功了,百姓都说:“我们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

(第十八章)批判历史

【原文】

故大道①废,安有仁义;智慧出②,安有大伪③;六亲④不和,安有孝慈;邦家昏乱,安有贞臣。

【注释】

①大道:大路。这里指人类社会自然而然的发展之路。

②智慧出:智慧用到了歪路上。出,出格。

③大伪:大骗局。这里指政治骗局。

④六亲:父、子、兄、弟、夫、妇。

【译文】

社会的公正被废弃了,才有所谓“仁义”存在;出现了聪明智慧,才会相应产生严重的虚伪;有家庭纠纷,才有所谓的孝慈;国家陷于错乱,才显出所谓忠臣。

(第十九章)拒绝异化

【原文】

绝圣弃智①,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言也,以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属②,见素抱朴③,少私而寡欲。

【注释】

①绝圣弃智:即绝弃圣智,指不崇拜圣人,不迷信圣明。绝:拒绝。

②以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属:以为文章)不完整,故给它归纳一个提要。属,归纳。

③见素抱朴:坚持素朴本色。见,表现。抱,保持。

【译文】

抛弃聪明和智慧,人民才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抛弃“仁”和“义”,人民才能回归孝慈;抛弃巧和利,盗贼自然消失。(圣智、仁义、巧利)这三样东西全是巧饰的东西,不足以治理天下。所以,要(正面指出)使人的认识有所归属;即外表单纯、内心质朴、减少私欲。

(第二十章)老子的生活态度

【原文】

绝学无忧①。唯与诃,其相去几何?美与恶,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

望呵,其未央②哉!

众人熙熙,若乡于大牢③而春登台。

我泊焉未兆,若婴儿未咳。

累呵,如无所归④。

众人皆有余,我独匮⑤。我愚人之心也,沌沌呵。

俗人昭昭,我独若昏呵。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呵。

忽呵,其若海⑥,恍呵,其若无所止⑦。

众人皆有以⑧,我独顽以俚⑨。

我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⑩。

【注释】

①绝学无忧:谓弃绝异化之学可无搅扰。“无忧”,即无扰。

②未央:没有尽头。

③乡于大牢:赶庙会。乡,参加。大牢,祭祀典礼。

④累呵,如无所归:岁月累过,到头来一盘算。累,指时间累过。如,到。无,指时光。归,归齐,盘算。

⑤我独匮:唯独我的越来越少。此喻哲学从繁到简的特点。

⑥忽呵,其若海:惴惴不安呀,像起伏的大海。忽,形容心绪不宁。

⑦恍呵,其若无所止:忧心忡忡啊,简直无法平静。恍,形容心情惆怅。

⑧有以:有用。

⑨顽以俚:好似一个顽皮不知事的小孩子。以,犹如。

⑩贵食母:就喜欢这样乳臭未干,稚气未脱。食母,吃奶。

【译文】

一个人不学习,其精神必然空虚。应诺与呵声,相差多少?美好与丑恶,又相差多少?人们普遍所害怕的,就不能不怕。

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啊,这种风气不知什么时候停止!

众人都无忧无虑,兴高采烈,好像参加盛大筵席,又好像春天登高远望(那样心旷神怡)。

我独自恬然淡泊而无动于衷:浑浑沌沌的样子呵,好像一个还不会笑的婴儿;

疲乏慵散地,好像无家可归。

众人都有多余的东西,唯独我却好像什么都不够。

我真是个愚人的心肠呵!一般人是那么清醒精明,只有我如此糊里糊涂。

一般人是那么严格苛刻,只有我如此淳厚质朴。

辽阔深广啊,(我的心胸)像无边无际的大海一样;

自由奔放呵,(我的心灵)像无止境随意吹荡的疾风。

众人都有一套本领、有所作为,唯独我却愚笨鄙陋。

我偏偏与众人不同,而重视用“道”来滋养自己。

(第二十一章)人与自然

【原文】

孔德之容①,惟道是从②。道之物,惟恍惟惚③。惚呵,恍呵,中有象呵;恍呵,惚呵,中有物呵;幽呵,冥呵,中有情呵,其情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顺众父④。吾何以知众父之然也,以此。

【注释】

①孔德之容:贯穿于德的核心内容。孔,贯通。容,内容。

②惟道是从:对自然的遵从。道,指大自然。

③惟恍惟惚:恍惚间的捕捉。意思是说:像反复过电影一样,悉心搜寻,终会恍然大悟。

④以顺众父:俨然一个自然化身的万物之父。顺,表示自然向然。

【译文】

最高的“德”的运作、状态,是随着“道”而变化的。

“道”作为一种存在物,是恍恍惚惚、若有若无的。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呵,恍惚之中却有形象;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呵,其中却有实物。它在深远模糊中却含有极细微的精气,这精气是非常真实的,并且是非常可靠的。从古到今,它的名字永远不能消失。依赖它,我们才能认识万物的本始。我凭什么知道万物的起始呢?就是根据看“道”认识的。

(第二十二章)放下包袱、轻装前进

【原文】

炊者①不立。自是者不彰,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②,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③?故有欲④者弗居。

【注释】

①炊者:自我膨胀而轻浮的人。炊,炊烟。勘校本作“企”,帛书甲本、乙本均作“炊”。以为从古本妥。

②其在道:假如在路途中。其,一种假设情况。道,路。

③物或恶之:对其是欣慰还是懊恼。物,选择。

④欲:勘校本作“裕”,帛书甲本、乙本均作“欲”。以为从古本妥。

【译文】

踮起脚想站得高一点,反而站不稳;急切地大跨步前行,反而走不快;自我显示的人,反而不能显闻;自以为是的人,反而不能彰显;自我夸耀的人,反而是无功劳之人;自高自大的人,反而不能持久。

从“道”的观点来衡量,(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可以说都是剩饭赘瘤,惹人厌恶,所以有“道”的人是不这样做的。

(第二十三章)事物的表相与里层

【原文】

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①。不自是故明,不自见故彰②,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长。

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全者几③语哉,诚全归之。

【注释】

①执一以为天下牧:把辩证统一规律看作是天下普遍的法则。一,指辩证统一规律。牧,法则。

②不自是故明,不自见故彰:勘校本作“不自是故彰,不自见故明”,帛书甲本、乙本均作“不自是故明,不自见故章)(彰)”。以为从古本妥。

③几:勘校本作“岂”,帛书甲本缺,乙本作“几”。以为从古本妥。

【译文】

委曲反而能保全,弯曲反而能伸直,低洼反而能充盈,破旧反而能生新,少取反而能多得,贪多反而会迷惑。

所以,“圣人”用“道”作为观察天下命运的工具。不自我显示,反而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而能显着。不自我夸耀,所以能有功劳;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长久。

正因为不跟人争,所以天下没有谁能争得赢他。古人所说的“委曲反能保全”等话,哪里能是假话呢?它实实在在是能够做到的。

(第二十四章)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原文】

希言自然①,飘风不终朝,暴雨不终日。孰为此?天地而弗能久,又况于人乎。故从事②而道者同于道③,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德者道亦得④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

【注释】

①希言自然:浩渺的大自然。希,浩渺。

②从事:做事情。

③道者同于道:正确、对路子则说明符合事实和规律。前一个“道”表示做事做得对,后一个“道”指事理、事实。

④得:勘校本作“德”,帛书甲本、乙本均作“德”。根据文义,以为写作“得”才能通顺。

【译文】

少施教令是合于自然的。所以,狂风刮不了一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是谁使它这样的?是天地。天地的(狂暴)都不能持久,何况人呢?所以,从事于“道”的,就与“道”相同;从事于“德”的,就与“德”相同;表现失“道”、失“德”的,行为就是暴戾恣肆。与“道”相同的人,“道”也喜欢帮助他;与“德”相同的人,“德”也喜欢帮助他;与失“道”、失“德”相同的人,就会承受失“道”失“德”的后果。统治者不值得信任,人民自然就不信任他。

(第二十五章)老子哲学的基本精神

【原文】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绣呵,缪呵①,独立而不垓②,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大曰筮,筮曰远③,远曰返④。道大,天大,地大,王⑤亦大。国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注释】

①绣呵,缪呵:穿梭啊,缭绕啊。勘校本作“寂呵,寥呵”,帛书甲本作“绣呵,缪呵”。以为从古本妥。

②独立而不垓:独立运行在不着边际的宇宙中。垓,边际。“垓”,勘校本作“改”,帛书甲本缺,乙本作“垓”。疑“改”为“垓”之误,故作“垓”。

③筮:筮卦,意为包罗万象。勘校本作“逝”,帛书甲本、乙本均作“筮”。以为从古本妥。

④返:循环往复,指斗转星移往复无限。

⑤王:王道,指天下公理。

【译文】

有一个混然一体的东西,它在天地产生以前就已经存在了。它无声呵又无形呵,独立长存永不衰竭,循环运行而生生不息,它可以算做天下万物的根源。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我们姑且称之为“道”,再勉强给它取个名字叫“大”。它广大无边而周流不息,周流不息而伸展辽远,伸展辽远而返回本原。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空间有四大,而人是四大之一。人以地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道”则纯任自然,以它自己的样子为法则。

(第二十六章)君王之道

【原文】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其辎重,唯有环官,燕处则昭若①。若何万乘之王②而以身轻于天下③?

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注释】

①是以君子……则昭若:此句讲的是一个故事,说上古时代贤君自带粮草辎重,有少数官员随从,他们昼行夜宿,靠巡视疆土,慰问居民来维系国家的安全。燕处,形容像迁移的燕子一样风餐露宿。此句中,勘校本作“虽有荣观,燕处则超若”,帛书甲本、乙本均作“唯有环官,燕处则昭若”。以为从古本妥。

②万乘之王:指大国的君主。“乘”是车数。“万乘”指拥有兵车万辆的大国。

③以身轻于天下:任天下而轻用自己的生命。

【译文】

厚重是轻率的基础,宁静是躁动的主宰。

因此君子整天行走不离开载重的车辆。虽然有华丽的生活,却不沉溺在里面。为什么身为大国的君主,却以轻率躁动的行为来治理天下呢?

轻率就失去了根基,躁动就必然丧失主宰。

(第二十七章)互补与互通

【原文】

善行者无辙迹,善言者无瑕谪,善数者不以筹策,善闭者无关钥而不可启也,善结者无纆约而不可解也。

是以圣人恒善救人①…而无弃人,物无弃材,是谓袭明。

故善人,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也。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乎大迷②,是谓妙要。

【注释】

①救人:发掘人才。救,挽救、抢救。

②大迷:绕不过弯的地方。

【译文】

善于行走的,不留痕迹;善于言谈的,没有错话;善于计算的,不用筹策;善于关闭的,不用栓梢却使人不能打开;善于捆缚的,不用绳索却使人不能解除。

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有本领做到人尽其才。所以,没有被遗弃的人。总是善于做到物尽其用,所以,没有被废弃的东西。这就叫做内藏着聪明智慧。

所以,善人可以做恶人的老师,恶人可以做善人的借鉴。(如果)不尊重他的老师,不爱惜他的借鉴,虽然自以为聪明绝顶,其实是大糊涂。这就叫做精要深奥的道理。

(第二十八章)道家的修养

【原文】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恒德不离,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恒德乃足,恒德乃足复归于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①。为天下式,恒德不贷②,恒德不贷复归于无极③。

【注释】

①天下式:天下人的阶梯。式,同轼,车扶手,好比阶梯或铺路石。

②不贷:不移。贷:出入。勘校本作“忒”,帛书甲本作“瞢”,乙本作“贷”。“瞢”通“贷”。以为从古本妥。

③无极:最高的精神境界。无,精神。极,顶点。

【译文】

深知什么是强雄,却安于柔雌的地位,甘做天下的溪涧。甘作天下的溪涧,永恒的“德”就不会离失,而回复到婴儿似的自然状态。深知什么是光彩,却安于暗昧的地位,甘作预测天下的工具。甘作预测天下的工具,永恒的“德”就不会有过错,而回复到最后的真理。深知什么是荣耀,却安于卑辱的地位,甘作天下的川谷。甘作天下的川谷,永恒的“德”才得以充足,而回复到真朴的状态。

(第二十九章)道家史观

【原文】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则为官长,夫大制无割①。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弗得也。夫天下神器②也,非可为者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赢,或培或堕。是以圣人去甚、去泰、去奢。

【注释】

①朴散……无割:此句在勘校本上从属于上一章),我以为归于本章)才合理。因为所讲的是人类社会形态从原始到统一王朝的简要过程,并指出以往各朝各代都是大一统,还从未分裂过。

②天下神器:社会形态是时势铸就、自然而然发展起来的,是神圣而不容许任何人随便亵渎的。神器,是说社会形态有着自然的属性。

【译文】

真朴的“道”分散形成万物,有“道”的“圣人”沿用真朴,则成为百官的首长。所以,完善的政治制度是天道使其这样,不能割裂的。(如果有人)想要治理天下并取得成功,我看他是不能达到目的的了。天下这个神圣的东西,不可以有所作为,也不可以用强力来掌握。如果想有所作为,就要搞糟;如果用强力来掌握,就会失去。所以一切事物(特别是人,秉性不一),有的走在前面(像领导人就是这样),有的跟在后面(受人指挥);有的气势火红,有的处境艰难;有的势力强大,有的软弱无力;有的乘坐在车上,有的坠于车下。因此“圣人”要去掉极端的、奢侈的、过分的东西。

(第三十章)不要战争

【原文】

以道①佐人主,不以兵强于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居,楚棘生之。善者果而已②矣,毋以取强焉。果而毋骄,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毋得已居,是谓果而不强。物壮而老,是谓之不道③,不道早已。

【注释】

①以道:按道理凭道义。道,道理、道义。

②果而已:真的到了该结束战争的时候了。果,果真,果然。已,结束,终止。

③不道:(人为地加速生命进程)违背了发展规律。道,事物的发展过程。

【译文】

用“道”去辅佐君主的人,不靠武力在天下逞强。使用武力这种事,是必然要遭受因果报应的。军队所到之处,(民生凋敝,田地荒芜),荆棘丛生。大战过后,必定是灾荒年。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只求达到救济危难的目的就是了,不敢用兵力来逞强于天下。达到目的而不自高自大,达到目的而不自我夸耀,达到目的而不自以为是,达到目的而要认为这是出于不得已,达到目的而不要逞强。(无论国家还是个人)凡是气势强盛之后就必然会趋于衰老,(因此逞强气盛)是不合乎“道”的。不合乎“道”,必然很快就会死亡。

(第三十一章)慈悲为怀

【原文】

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物或恶之①?故有欲者②弗居。君子居则贵左③,用兵则贵右,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铦袭④为上,勿美也。若美之,是乐杀人也。夫乐杀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是以吉事上左,丧事上右。是以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居之也。杀人众,以悲哀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注释】

①物或恶之:对武器是欢喜还是厌恶。物,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