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猿的假说
古人类学家告诉我们:人类的远祖——森林古猿,生活在距今1200万~800万年前;人类的近祖——南猿,生活在距今390万~300万年前。那么两者中间那段几百万年的空白期,我们的祖先处于什么状态,又生活在哪里呢?1960年,英国人类学家利斯特?哈代等人提出了一种颇具影响力的假说:那段时期,我们的祖先是生活在大海中的海猿。科学家还认为,从海猿到人这一进化过程,大致可以这样设想:海水分隔了古猿群体,迫使其中一部分下海生活,进化为海猿;几百万年后,海水消退,海猿重返陆地,成为人类祖先。有些人甚至还进行了更大胆的设想:海猿群体分成了两支:一支上了陆地,进化成人类;另一支留在水中,进化成了高于陆地文明的海底人。
人与猿的差异
人与猿之间固然有许多相同之处,但同样也存在诸多显著差异。这些差异就成了一些研究的突破口。例如,猿猴厌恶水,而人类的婴儿几乎一出生就能游泳,而且游泳是孕妇妊娠期内唯一能进行的安全运动。猿猴不会流泪,而海豚和如儒艮(即美人鱼)等海洋哺乳动物都有眼泪。人类是唯一能以眼泪来表达某种感情的灵长类动物,这可能和人类早期在海洋中的经历有关。再从身体的结构上看,人的躯体绝大部分是光滑的,和海洋哺乳动物相同。人的脊柱可以弯曲,适合于水中运动,而猿猴的脊柱是不能向后弯的。人类喜欢吃鱼、贝和海藻等水生物,而猿猴则不。综合这些特性,哈代断言:人类是由海洋哺乳动物进化而来,上岸的成为人类,没上岸的则被叫做海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