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常见病穴位自疗锦囊
10695000000010

第10章 皮肤针法

皮肤针法就是运用皮肤针刺激皮肤或浅表毛细血管治疗疾病的一种针法。由于针具与体表接触面大,针尖仅仅触及皮肤,又属浅刺,疼痛较轻,尤适用于妇女、儿童及年老体弱者,故又有“小儿针”之称。

(一)针具

皮肤针是一种多针浅刺的针具,其构造是一个如同莲蓬的针体上装嵌数支小针,并以小针的多少而冠以不同的名称——装5枚的称为“梅花针”,装7枚的称为“七星针”,将数支小针集束安装在一起的又称为“丛针”。市售的皮肤针有单头和双头两种,家庭保健宜用双头针具,小头可以用来点刺部位很小的穴位(例如眼区、耳区、鼻区和手足末端等),大头适用于背部、胸部、四肢等面积较大的部位。

(二)作用及适应证

皮肤针叩刺皮肤可以疏通体表经络之气,从而起到沟通和调节体表与脏腑组织的作用。对于一般针灸适应的疾病均可使用,尤其对于头痛、眩晕、失眠、近视、颈肩腰背痛、四肢关节痛、胸胁痛、哮喘、胃痛、痛经及部分皮肤病、皮肤瘙痒、脱发、斑秃、肌肤麻木等更为适宜。

(三)部位选择

在部位选择上,腰背部脊柱两侧的夹脊穴和旁开1.5寸的膀胱经是皮肤针疗法的常规刺激部位。大多数病症(尤其是内脏病)应首先叩刺常规部位,而后再叩刺病变部位,以及与病症密切相关的经脉和穴位,如胃痛叩刺胃脘部,哮喘叩刺前臂内侧面拇指侧肺经循行部位等。

(四)操作方法

叩刺时针具与施术部位需要消毒,拇指、示指、中指握住针柄,针头对准施术部位,利用手腕的上下活动及针的弹力垂直叩刺,使针尖接触皮肤后立即弹起。如此反复进行。勿时轻时重、时快时慢,以减少痛感。叩刺从上到下,由内向外。常规部位要纵行叩刺,局部宜做环形叩刺,腧穴则是在一个点上重复叩刺。

叩刺程度的强弱,可视病人的体质、病情及施术部位而定。凡年老体弱、妇女、儿童、慢性虚弱性疾病及头面部应慢打轻刺,使局部皮肤略有潮红或轻度充血为度。反之,对于身强力壮者、新病、急性实证及四肢、腰背部肌肉丰实之处快打重刺,使局部皮肤重度充血或有轻度出血。对于风湿疼痛、皮肤病有时还可以在叩刺血的基础上拔罐,借助罐具的吸力加强出血效果。每日或隔日1次。

·王教授提醒·

皮肤针叩刺有哪些注意事项?

1.针具应经常检查,针不能太尖,要求平齐无钩,以免造成施术部位的皮肤受损。

2.针具与施术部位要严格消毒,重叩出血后,应以消毒棉球清洁局部,防止感染。

3.叩刺时,针面要与皮肤保持垂直,用力要求均匀(垂直叩打力要匀),勿时轻时重、时快时慢,也不能像敲扬琴那样“拖”刺,以免产生痛感。

4.患有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及局部皮肤有溃疡或损伤如瘢痕、冻伤、烧烫伤者,不宜使用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