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新世纪石嘴山
10727000000117

第117章

为切实改善农村特困户和残疾人住房条件,平罗县制定了《平罗县农村危房改造三年规划》,每年完成危房改造200户,每户补助改造资金2000元,3年共完成改造户600户,投入危房改造补助资金120万元。针对2006年暴雨灾害,实施了农村特困户和残疾人“安居工程”,将全县756户农村特困户和残疾户列入改造计划,每间补助资金5000元。第一批“安居工程”于今年2006年8月1日全面启动,10月底结束,共完成改造户354户,817间,兑现补助资金398.5万元;其中特困户300户,806间,残疾户54间,116间。县委、县人民政府将第二批“安居工程”列入2007年全县93项重点工作之一,工程于2007年4月1日开工,到9月底结束,计划完成改造户324户。通过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的实施,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改善了他们的居住环境,确保了困难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六)农村五保供养取得新突破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新《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结合新《条例》的实施,2006年又对全县五保对象进行了一次全面普查。通过普查,全县共有五保供养对象838人,其中集中供养五保人员217人,五保供养标准为每年1800元/人。税费改革后农村五保供养经费全部由县财政通过转移支付划拨到乡镇,由乡镇负责开展五保供养对象的供养工作,县民政局负责监督、管理。目前全县共有敬老院11所,中心敬老院2所,乡镇敬老院9所,共有管理服务人员38人。

随着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平罗县把五保供养和敬老院建设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列入县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2003年在中国福利彩票的资助下,积极争取自治区民政厅“星光计划”工程拨款,投资632万元将原平罗糖厂单身宿舍楼改建成平罗中心敬老院(老年服务中心)。该敬老院四层楼建筑结构,总建筑面积5600平方米。有客房65套,床位130张,目前入住老人70人,有管理、服务人员19人。平罗县第二敬老院是自治区民政厅和财政厅利用行政区划调整后闲置资产改扩建的60所敬老院之一,是在原陶乐县建设局和马太沟农村信用社闲置资产的基础上改扩建的。该工程总投资140万元,其中自治区民政厅和财政厅投资80万元,市民政局捐助10万元,县人民政府投入资金50万元。敬老院大楼建筑为三层,建筑面积1820平方米,有房间72间,宿舍房间50间,共有床位100张,可容纳五保老人100人,目前入住五保老人68人,有工作人员10人。

(七)全社会捐助和送温暖献爱心工作

一是多方筹措资金,为全县650户无电视机的城乡贫困户免费配送彩色电视机,解决困难群众无电视看的问题。二是积极开展社会捐赠工作。几年来共接收全县干部职工及社会各界为农业灾害、城乡困难群众配送电视机、贫困大学生救助捐款、“送温暖、献爱心”、印度洋海啸、见义勇为等捐款332万余元,并全部做到专款专用。同时接受区、市等上级民政捐赠救灾旧衣物80余万件,捐助新棉被780件,新棉衣裤520件,新棉褥子300条床上用品700套,毛毯380条、大型洗衣设备1套,所捐款物全部用于解决冬令期间平罗县灾民、城乡特困群众、残疾人、五保对象等困难群体生活和改善敬老院供养条件。三是在每年元旦、春节期间投入慰问金100余万元开展大型“扶贫济困送温暖”慰问活动,主要慰问驻平部队、城市下岗困难职工、部分城市低保户、农村特困户、五保户、卸任村干部、老党员、军烈属、敬老院等为他们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四是积极开展各类公益性活动。2005年将城乡特困家庭18岁以下残疾青少年75人列入明天计划”实施救助;2006年组织实施了“爱心2008——走进宁夏”大型公益活动,共救助32名病残儿童进行手术治疗。

(八)全社会关注和关心残疾人事业

据全区2006年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测算平罗县残疾人总数为1.93万人,占县总人口的6.83%,其中,听力残疾3778人,占19.61%;语言残疾378人,占1.96%;智力残疾1559人,占8.09%;肢体残疾6327人,占32.84%;视力残疾3163人,占16.42%;精神残疾1133人,占5.88%,其他多重残疾2928人,占15.2%。近两年来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区市残联的指导下,认真贯彻区市残疾人事业工作会议精神,以残疾人康复、就业为两翼,以营造扶残助残社会氛围和增强残疾人自强意识为动力,突出解决残疾人基本需求全面改善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完善服务措施,为残疾人创造更多的机会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推动了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006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县”,被中直机关青联授予“公益助残活动杰出贡献奖”,被自治区残联授予“信息工作先进集体,被石嘴山市残工委授予“一等奖”荣誉称号,被县委、县人民政府授予“学沭阳精神,加快平罗发展活动先进集体,残联党支部被县委授予“五个好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广泛开展慰问贫困残疾人、残疾人自强模范和残疾人党员等活动2005年以来共慰问贫困残疾人、残疾人党员581户次共发放慰问金、慰问品、生产和生活用具价值达25.8万元,使残疾人感受到了党和政府温暖,增强了残疾人自立、自强和参与社会活动的信心。特别是2006年6月26日,在中国共产党建党85周年来临之际,县委组织部和县残联共同组织了首次慰问残疾党员活动。县委书记张作理、政府县长俞爱山、人大主任李友芳、政协主席何子江带领四套班子领导组成13个慰问小组,走访慰问了全县贫困党员及60名残疾人党员,残疾党员每人发慰问金300元,共发放1.8万元,充分体现党组织对残疾人党员的关怀。

利用“安红梅女士爱心助残资助贫困大学生”座谈会等活动弘扬奉献爱心,扶残助学的高尚品德2006年县残联招商引资工作中结识了宁夏隆湖万乾实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安红梅。她得知平罗县还有贫困残疾人家庭的大学生因经济困难无法上学的情况后,十分同情,并愿再献爱心扶残助学。在县残联理事长代正礼的带领下,他们深入残疾人家中,了解贫困残疾人家庭大学生的具体情况,并实施了救助。2006年8月18日,由县残联筹办召开了“安红梅女士爱心助残资助贫困大学生座谈会”,县委副书记张绍军、人大副主任徐冶业、政府副县长刘世友、宁夏隆湖万乾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安红梅女士和平罗县当年高考已被录取的8名贫困残疾人家庭大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以及县残联的全体干部参加了座谈会。在座谈会上爱心企业家安红梅女士承诺将捐资16万元,为平罗县8名贫困残疾人家庭大学生,每人每年提供5000元的助学金,帮助他们完成4年的大学学业,圆了他们的大学梦。开展“你行我行大家同行,帮你建个家——

走进宁夏”活动,营造全社会共同助残氛围2006年9月2日,由中国支协、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发起主办的“你行我行大家同行——帮你建个家,走进宁夏”公益助残活动,在平罗县高庄乡惠威村举行揭牌仪式。国家残联副主席、中国肢残人协会主席张海迪、中国残联副理事长、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副主席程凯、中央国家机关青联主席刘涛、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副主席刘建华、自治区残联理事长王北媛、自治区残联副理事长马友谊、市委常委县委书记张作理、副市长程瑞娟、政府县长俞爱山、市残联理事长马勤、市残联副理事长赵黎明和县委、政府领导王金程、刘世友等以及来自全国各地近20名爱心捐资助残人士、高庄乡全体乡村干部和全体受助残疾人参加了揭牌仪式。政府县长俞爱山代表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和全县人民对前来参加揭牌仪式的各级领导和爱心捐资人士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真诚的感谢,并向他们介绍了平罗县社会经济发展和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工作情况;县残联理事长代正礼向各级领导介绍了惠威村10户残疾人家庭情况和实施危房改造工作的具体情况;肢体残疾人贺存虎代表受助的10户残疾人及家庭做了发言。在揭牌仪式上,由中央国家机关青联文艺界委员和残疾人歌手进行精彩的文艺演出,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副主席、活动组委会副主任刘建华和捐助代表李铮为受助户揭牌,并和他们合影留念。

开展“康复助残”活动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300余例;向肢残人捐赠轮椅280余辆,价值27.8万元;免费为贫困残疾人安装普及型假肢21具价值7.8万元;免费为贫困残疾人提供生活用品用具101件,价值4.1万元;为低视力患者配用助视器;康复活动的有力开展,促进了残疾人劳动就业、教育的普及和稳定。2006年9月18日,在城关二小隆重举办残疾人轮椅车捐赠仪式,香港同胞梁惠玲女士和市、县有关领导与受助者握手并赠了轮椅车,来自平罗县的90名肢体残疾人得到了他们盼望已久的轮椅车。此次捐赠的90辆轮椅车价值5万元港币。捐赠活动是香港基督教九龙成浸信会和平罗县残联承办的一次扶残助残活动。香港基督教九龙成浸信会项目办主任梁惠玲女士、市残联副理事长赵黎明、市宗教局副局长王金成、县人大党组副书记、秘书长魏宝山、县政协副主席石太保及有关领导、受助的全体残疾人和他们的亲属及城关二小的师生出席参加了捐赠仪式。

加强特殊教育,不断完善教育救助制度截至2006年,全县在各类特殊学校上学的有39名其中,在石嘴山特殊学校上学的有32名,在自治区康复中心语训班上学的有2名,在自治区特殊学校上学的有3名,在外省区特殊学校的有2名。203名残疾儿童入校学习,占81.5%,30名残疾家庭学生、残疾学生进入高等院校和中专职业学校学习。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实行了“两免一补”,救助随班就读的48名残疾儿童,每人每年补助200元。考入各类大中专院校的贫困残疾生每人资助1500至5000元,共资助学生78名、资金10.9万元。

稳步推进残疾人就业工作县人民政府制定了按比例就业的规范性文件,成立了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并通过采取劳动用工年检和税务部门代征、财政代扣等办法,对未达到安排残疾人就业比例的单位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185.56万元,进一步推动了全县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开展。目前集中在福利企业就业的有136名,按比例安排就业的有201名,个体就业的有108名,全县有劳动能力残疾人就业率达82%。就业服务项目不断拓展,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服务手段得到强化。根据残疾人特点积极为残疾人免费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等服务。盲人按摩业快速发展,盲人按摩人员9人,按摩点5个,分布在县城和大武口区,经营正常,效益良好。

不断优化残疾人的生产、生活环境高度重视并组织开展了残疾人危房改造工作,把实施农村残疾人危房改造工作作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抓,精心组织,狠抓落实。采取上级残联支持一点,政府补助一点,社会帮助一点,个人自筹一点的方式,切实组织干部、党员、亲友、邻里义务帮工、帮劳、捐资、捐物,协助办理建房手续,妥善解决建房中出现的人财物问题。采取逐户调查和一看、二问、三听、四拍照的方式,全面掌握农村残疾人的经济条件和住房条件等方面的真实状况,对房屋结构严重变形,基础下陷、濒临倒塌,对人居安全造成极大威胁的土坯房户确定为受助对象,规范危房改造的全过程。2005年至2006年,三级投资149.86万元,改造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户272户,建房732间,1.85万平方米;受益总人数为896人,受益残疾人数为315人。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认真制定并落实了优惠政策和措施,极大地改善了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产、生活的物质条件和精神环境。有9家福利企业受益,为108家个体工商户减免了工商管理费、税收共计12.96万元。落实了残疾人信访工作,开展残疾人法律援助服务活动,为25人减免了诉讼费、代理费等费用1.2万元。为35户城镇残疾人个体工商户办理了养老保险补贴,补贴金额3.62万元,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将符合条件的城乡贫困残疾人1252人,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实施最低生活补助;为特困残疾人家庭及重度残疾人提高了补助标准,进行特殊救助保障,五保供养9人,定期补助6人,有效保障了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救助制度。实行农村合作医疗救助。高度重视解决残疾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和看病难的问题,增强了残疾人抗大病风险能力。共支付农村合作医疗补助金3.42万元,残疾人受益3420人次,给予报销医疗费9.36万元。依托卫生部门积极为残疾人提供咨询、指导、培训等服务,积极开展妇幼保健服务,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发生,进行新生儿筛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