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新世纪石嘴山
10727000000078

第78章

发现、培养残疾人体育人才100多人,推荐参加各级培训、集训、赛事活动,涌现出安凤珍、叶青等拔尖人才,在参加全国和国际赛事中多次获奖;发现、培养文艺方面人才30多人,除参加本市重大演出活动外,多次参加自治区演出活动并获奖。组织志愿者助残队伍,以共青团员为主,在全市机关学校建立起志愿者队伍,在团市委设立了石嘴山市爱心助残志愿者总队,在市党政机关、武警支队、财政局、工商局、劳社局、教育局、卫生局、地税局、公安局组建了有120名年轻干部参加的11个爱心助残志愿者服务队。志愿者队伍建立以来,为残疾人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先后慰问贫困残疾人180户。

2003年,“非典”疫情发生期间,市残联与团市委联合在全市农村开展以帮助残疾人开展一次卫生大扫除,对残疾人进行一次身体复查,为农村残疾人献一份爱心等为主要内容的抗击“非典”、“五个一”助残活动。为全市212个村委会的残疾人捐赠了价值4万余元的防治“非典”知识光盘、喷雾器、消毒液等物品。

通过自治区残工委对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执行情况的终期评估验收

对5年来全市残疾人工作认真进行自查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制定措施并加以整改。在精心准备的基础上接受了自治区残工委检查验收组对石嘴山市市级和县区“十五”计划中有关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文化体育和基层组织建设等各项指标的全面检查验收。检查验收组认为,石嘴山市残疾人事业发展步伐加快,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残疾人比较满意。经综合评估,石嘴山市名列全区5个地级市的第2名。

从2002年至2006年的5年中,全面实施“民心工程”,有力地促进了残疾人康复工作向社区个性化纵深推进;残疾人就业实现向政府赠送、企业安置和自主创业的多途径、多渠道突破;残疾人扶贫工作投入不断增加,效果明显;社会扶助残疾人教育事业的良好氛围逐渐形成;贫困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救助机制进一步完善;残联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残疾人宣传文化体育事业生机勃勃,硕果累累;残疾人政策法规建设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合法权益得到保障;残疾人自强不息典型不断涌现;全市残疾人事业每年都上一个新台阶,为全市和谐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实践表明,“民心工程”对广大残疾人来讲,是民生工程、富民工程、德政工程。

基本养老保险工作

截至2006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单位669户,其中私营企业167户,参保人数6.45万人,私营企业中个体工商户、非工薪收入、灵活就业、自谋就业1.8万人;离退休人员1.44万人,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实行社会化管理的退休人员1.12万人,社会化管理服务率100%;累计养老保险基金结余额为2.25亿元,基金结余额居全区各市县社保经办机构之首。

与市有关单位建立畅通的业务工作联系渠道,积极吸纳残疾人参保,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扩大覆盖面。市社保局主动和市民政局、市残联积极联系,请其协助社保部门扩大覆盖面。民政局在年度审核民政福利企业时,依法要求福利企业为残疾人职工缴纳养老保险费,保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否则不予年审。残联也要求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单位为残疾人职工入保,否则不予免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民政、残联的支持有力地促进了养老保险“扩面”工作。截至2006年末,在石嘴山市社保局参加养老保险的福利企业达30家,为300多名残疾职工办理养老保险。

——养老保险减轻了企业负担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企业要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而原来由企业包下来的保险制度已经难以为继。一些劳动密集型的老企业退休人员比例很大,赡养率高,养老负担过重,而一些技术密集型的新企业几乎没有负担。对这些由于历史的和产业的原因造成的企业养老负担畸轻畸重的矛盾,严重影响了企业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对于职工来说,所在的企业可能有兴有衰,甚至可能倒闭、破产,如果个人的基本社会保障完全依赖于企业,风险就难以避免和防范。

另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除了明确产权职责、调整产品结构、加快技术进步之外,还必须解决好人的问题。一是企业要减员增效,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就必须要有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这样人员就可以随时流动,职工就可以带着养老保险关系寻找适合自己地域、岗位的工作,而企业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扩大范围寻找自己所需要的员工目前,这一问题已经得到根本解决。二是对经营不善、资不抵债的企业要实行破产,而职工的安置、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等就是一个突出问题。企业职工参加养老保险后,这个问题将迎刃而解。只要企业不欠缴养老保险金,与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后,退休职工的养老问题就不用企业来承担,这些问题将由社保经办机构负责。不到退休年龄的下岗工人可以自己接续养老保险待达到退休年龄,可以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三是企业社会事务负担过重。承担了退休人员养老金的发放和管理服务等大量工作,难以集中精力抓生产、搞经营,实行养老保险制度后,这些工作全部由社保经办机构来办理。石嘴山市社保局承担了全市退休人员养老金的发放和管理服务等大量工作,解除了企业的社会事务负担,养老保险经办业务的开展,为社会的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社会保障。截至2005年年底,非公企业、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人数达到1.91万人使石嘴山市因企业破产、改制而导致的下岗职工继续接续了养老保险。

——保障了广大参保人员的基本生活

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之初,石嘴山市的养老保险体系仅仅覆盖到国有企业和部分集体企业,以随后逐步扩大到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部分机关事业单位。今后努力的方向是建立覆盖全市城镇劳动者的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同时,正在积极探索建立有别于城镇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这样可以有效地保障广大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水平,在全社会范围内分散劳动者或社会成员的风险,从而构筑起一个“社会安全网。

石嘴山市离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一般来说是比较稳定的,不会受到单位经济效益的影响。企业的亏损与否并不影响广大离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但在社会消费水平普遍提高的情况下,退休人员的实际生活水平就有可能出现相对下降。因此,完善的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可以使退休人员的收入水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提高,共同分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截至2006年年末,石嘴山市离退休人员1.13万人,月支付养老金742.65万元,月人均养老金达759.13元。仅2006年度调整养老金就使1.06万名离退休人员受益。2006年10月,石嘴山市社保局又为1.1万人发放取暖补贴978.5万元,人均发放861元使全市退休人员度过了一个温暖的冬天。

——强化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

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事关大局,涉及千家万户,党和国家、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这项工作。2004年9月,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的部署,石嘴山市开始启动这项工作。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设立了企业职工退休社会化管理服务办公室,按照积极稳妥、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积极稳步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全市已在市辖区23个街道办事处、乡镇建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在106个居委会建立了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配备专职人员138名,并在市辖区的16个街道办事处建立了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站。为广大企业退休人员提供较为完善的服务。

企业职工退休社区管理服务为广大企业退休人员服务的主要内容有:一是配合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工作,保障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多年来,石嘴山市社保局始终保持养老金的足额发放,做到不迟一天,不少一分,养老保险金的社会化发放达到100%。二是各街道办事处建立健全退休人员基本信息资料,掌握退休人员的居住流动情况,建立联系卡,为退休人员办理各种手续提供方便,为社保部门给退休人员提供服务奠定基础。三是不断加强退休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使他们老有所学;并且建立退休人员健康档案,有计划地开展健康教育、疾病预防控制和保健工作提供方便的医疗、护理和康复服务使企业退休人员健康地安度晚年。四是指导和帮助他们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发挥余热,开展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使企业退休人员老有所乐。2006年8月25日至27日,石嘴山市组织了全市首届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文艺汇演,分别在大武口区、惠农区、平罗县中心广场进行了为期3天的巡回演出,有近万名退休人员观看了演出。文艺汇演中的节目是社区退休人员自编自演的节目,展现了退休人员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展现了老年人勃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受到了区、市有关方面和广大退休人员的好评。

失业保险工作

石嘴山市失业保险工作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延续到现在。截至2006年年底,全市参加失业保险的单位569家,参保职工10.16万人,其中市辖区365家,参保职工8.78万人,平罗县204家,参保职工1.37万人;全市累计征缴失业保险费1.62亿元,其中市辖区征缴1.46亿元,平罗县征缴1.6亿元;全市累计向自治区上缴失业保险调剂金8719万元,其中市辖区上缴5719万元,平罗县上缴300万元;全市失业保险金滚存结余5685万元,其中市辖区结余5402万元,平罗县结余283万元;全市累计欠费1741.38万元,其中市辖区欠费1646.78万元,平罗县欠费94.6万元;全市累计为2.66万名失业职工发放失业保险金4577万元,其中市辖区累计发放2.46万名、4032万元,平罗县累计发放1905名、545万元;全市从失业保险基金当中调剂资金为3.8万多名(次)下岗职工发放基本生活费2162万元,其中市辖区为3.2万名(次)下岗职工发放生活费1762万元,平罗县为8000名(次)下岗职工发放生活费400万元;全市为3066名下岗职工代缴社会保险费241万元;2006年全市从失业保险基金中调剂资金564万元,对2051名下岗职工按政策进行安置补偿。

——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20世纪80年代中期,企业改革不断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在劳动管理方面,迫切要求改变制约企业发展的固定工制度。为此,国务院决定对国有企业新招工人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并允许企业辞退违纪职工。同时,一些企业因经营不善,缺乏竞争活力,不可避免地走向破产或濒临破产。为适应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劳动制度的重大改革,保障职工失业后的基本生活,国务院颁布了《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该《规定》于1986年10月1日起执行。以此为标志,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正式建立,这也是自治区和石嘴山市失业保险制度建立的起步阶段。

此后,自治区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发布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实施细则》。石嘴山市人民政府根据自治区这一实施细则,批准在原石嘴山市劳动服务处成立待业职工保险管理科,配备工作人员6名,负责日常事务。平罗县、惠农县、陶乐县、大武口区、石嘴山区、石炭井区各配备工作人员1名,成立了待业职工保险管理股。

1995年2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的《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颁布了《宁夏回族自治区职工失业保险办法》。2001年10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失业保险条例》公布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失业保险办法》。至此,石嘴山市的失业保险工作基本走向成熟,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运行机制,配合了国有企业的经济体制的改革,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失业保险制度发挥的作用

有利于推动全区、全市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

失业保险实现了“广覆盖”,较好地解决了职工失业后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促进了劳动力合理流动调整和改善劳动力结构,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保障了从国企改革减员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减轻了改制企业的压力,推动了石嘴山市经济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顺利出台和实施。石嘴山市是自治区的老工业基地,中央属、自治区属、市属国有企业比较集中,国企负担重。通过失业保险制度运用失业保险基金支持了全区、全市国有工业企业、商业流通企业的改制,使“关、停、并、转”国有企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得到了妥善的社会保障,推动了全区、全市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为实现国有企业3年改革和脱困目标创造了有利条件。

有效地对失业职工、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实行保障

通过实施失业保险制度,职工失业后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保障了失业职工的基本生活,帮助失业职工度过失业期间的难关。特别是近10年来,石嘴山市使用失业保险基金每年救助的失业职工都在4000人(次)以上,每年支付失业保险基金600万元以上。2000年原石嘴山矿务局三矿破产时有近600人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原石炭井矿务局三矿破产时有近千人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平罗县化肥厂2005年破产时有450人享受失业保险待遇。近10年,全市有2.66万名失业职工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累计享受失业保险金4577万元。随着经济的发展,失业保险金的享受金额也在逐步提高,由1986年享受的标准发放,调整到2006年享受最少3个月最多24个月、每月发放295元的标准。一般发放标准按当地最低工资的65%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