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良知与担当
10761500000022

第22章 知识分子“辉煌的30年”的开端——战后初期的法国知识分子(4)

【27】一译“花神”咖啡馆——笔者注。

【28】MicheLWinock,Le siècledes intellectuels,Paris:Seuil,,1999,p.485.

【29】PascaLOry eTJean-Fran?ois Sirinelli,Les intellectuels eNFrance,p.229.

【30】一译“人民共和运动”——笔者注。

【31】亚利克西·德·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le,1805-1859),法国著名政治家、史学家,代表作为《旧制度与大革命》和《论美国的民主》。

【32】Jean-PauLSartre,“L'insurrection,mardi22ao?t”,Combat,28,ao?t,1944.

【33】Jean-PauLSartre,“UNjour de victoire parmi les balles”,Combat,4,septembre,1944.

【34】米歇尔·莱里(MicheLLeiris,1901-1990),法国作家,诗人。

【35】阿贝尔·奥利维埃(AlberTOllivier,1915-1964),法国作家,政治活动家。

【36】Jean-PauLSartre,“Présentation”,Les Temps Modernes,numéro1,le1octobtre,1945.

【37】关于《现代》杂志在法国知识界的影响,法国学者已有相当深入的研究,这方面的成果也已非常多,其中,最有分量的著作当推Jean-PauLaron,Les Modernes,Pairs,Galima-rd,1984.

【38】参见让-弗朗索瓦·西里奈利:《20世纪的两位知识分子:萨特与阿隆》,陈伟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16页。

【39】Walter Lippmann,The Cold W ar:AStudy iNU.S.ForeigNPolicy,New York,Harper & Brothers Publishers,1947.

【40】PascaLOry eTJean-Fran?ois Sirinelli,Les intellectuels eNFrance,p.234.

【41】埃德加·莫兰(Edgar Morin,1921-),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哲学家。

【42】Edgar Morin,Autocritique,Paris:Seuil,1959,pp.46-47.

【43】夏尔·傅立叶(Charles Fourier,1772-1837),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之一。

【44】奥古斯特·布朗基(Auguste Blanqui,1805-1881),法国著名革命家。

【45】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Frédéric Joliot-Curie,1900-1958),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化学家、居里夫妇之婿,1935年与其妻伊莲娜·约里奥-居里(Irène Joliot-Curie)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46】如1944年9月1日,法共政治局委员兼《人道报》社社长马塞尔·加香(MarceLCachin)在题为《欢迎约里奥-居里》的文章中宣称:“我们党看到,那些高级知识分子,那些受到最严谨的分析方法训练的思想家们,络绎不绝地加入我们的队伍,朗之万早就是我们队伍中的一员。在巴黎大学、法兰西学院,以及其他高等学府里,大师们的信仰已经转变为共产主义……如今,学者们又开始浩浩荡荡地走进法国共产党的行列!”同年10月5日,《人道报》在报道毕加索加入法共时在头版配上照片并刊登醒目的大标题“当今在世的最伟大的画家毕加索加入法国的复兴党”,保罗·艾吕雅则这样评论道:“今天,我看到巴勃罗·毕加索和马塞尔·加香互相拥抱。当我听见毕加索感谢法国人民,并加入法国最伟大的党——工人阶级的党的时候,我感受到了一种睿智,一种灵魂的高贵。”参见 MicheLWinock,Le siècle des intellectuels,p.519.

【47】艾曼纽埃尔·勒华拉杜里(EmmanueLLe Roy Ladurie,1929-),法国著名历史学家,曾任法兰西学院教授,法国国家图书馆馆长。

【48】弗朗索瓦·孚雷(Fran?ois Furet,1927-1997),法国著名历史学家。

【49】关于这些青年知识分子此期的心路历程,可参看勒华拉杜里的回忆录:Le Roy Ladurie,Paris-Montpellier: P.C.-P.S.U.(1945-1963),Paris,Gallimard,1982.

【50】参见詹姆斯·米勒:《福柯的生死爱欲》,高毅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第67页。

【51】洛朗·卡萨诺瓦(LaurenTCasanova,1906-1972),法国政治活动家。

【52】Ariane ChebeLd'Appolonia,Histoire Politique des Intellectuels eNFrance:1944-1954,Bruxelles:Complexe,1991,Tome II,p.22.

【53】亨利·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1901-1991),法国哲学家。

【54】这方面的情况可参看以下论著:IrviNM.Wall,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MakinGof Postwar France1945-1954),Cambridge,1991;IrviNM.Wall,L'Inf luence américaine sur lApolitique f ran?aise1945-1954,Paris,1989;Richard Kuisel,“Coca-colAand France before A-mericanization”,The JournaLof ModerNHistory,1991,numero1;Richard Kuisel,“SeducinGthe French——The DilemmAof Americanization”,The JournaLof ModerNHistory,1996,nu-mero1;VictoriAde Grazia,“Mass Culture and Sovereingnty——The AmericaNChallenge to Eu-ropeaNCinema”,The JournaLo f ModerNHistory,1989,numero1.

【55】大卫·卢塞(David Rousset,1912-1997),法国作家,政治活动家。

【56】Victor Andre?evitcHKravtchenko,I Chose Freedom:the personaLand politicaLlife of ASovieTo fficiel,New York,Scribners,1946.

【57】PascaLOry eTJean-Fran?ois Sirinelli,Les intellectuels eNFrance,p.286.

【58】David Rousset,Pour lAvéritésur les camps concentrationnaires,uNprocèsanti-stalienieNà Paris,Paris:Pavois,1951.

【59】Rémond Aron,Polémiaues,Paris:Gallimard,1955.

【60】Rémond Aron,L'OpiuMdes intellectuels,Paris:Calmann-Lévy,1955.

【61】Pierre Daix,“Pourquoi M.David RousseTa-t-iLinventé les camps Soviétique?”,Les lettres f ran?aises,5 novembre1949.

【62】EmmanueLMounier,“DébaTà haute voix”,EspriTn°119,janvier1946.

【63】参见杜小真译:《置身于苦难与阳光之间——加缪散文选》,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50-224页。

【64】弗朗西斯·尚松(Francis Jeanson,1922-2009),法国哲学家,编辑,政治活动家。

【65】Francis Jeanson,“AlberTCamus ou l'ame révoltée”,Les Temps modernes,n°79,mai,1952.

【66】Jean-PauLSartre,“Réponse à AlberTCamus”,Les temps modernes,numéro 82,ao?t1952,p.334.

【67】Jean-PauLSartre,“Réponse à AlberTCamus”,Les temps modernes,numéro 82,ao?t1952,p.335.

【68】Jean-PauLSartre,“Réponse à AlberTCamus”,Les temps modernes,numéro 82,ao?t1952,p.345.

【69】即马达加斯加,位于非洲大陆东面的印度洋岛国,原法国殖民地,此时正在开展争取独立的斗争。

【70】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位于中亚,此处指代苏联的劳改营。

【71】Jean-PauLSartre,“Réponse à AlberTCamus”,Les temps modernes,numéro 82,ao?t1952,p.352.

【72】参看张容:《加缪与萨特在哲学上的分歧》,载柳鸣九主编:《“存在”文学与文学中的“存在”》,社科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174页。国外比较有分量的研究是Ahmed Bak-can,Camus eTSartre,deux intellecuels eNpolique,Lille:Atelier nationaLde ReproductioNdes Thèses,1998和Ronald Aronson,Camus & Sartre:the story of Af riendship and the quarreLthaTended it,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4.

【73】莫里斯·梅洛-庞蒂(Maurice Merleau-Ponty,1908-1961),法国著名哲学家。

【74】Maurice Merleau-Ponty,Humanisme eTTerreur,Paris:Gallimard,1947.

【75】MicheLWinock,Le siècledes intellectuels,p.584.

【76】Jean-PauLSartre,“Merleau-Ponty vivant”,Les temps modernes,numéro184-185,octobre,1961,p,304.

【77】Merleau-Ponty eTSartre,“Les jours de notre vie”,Les Temps modernes,numéro 51,janvier1950.

【78】Sartre,“Les communistes eTlApaix”.这篇长文的第一部分发表在《现代》杂志1952年7月号上,另外两部分则分别发表在1952年10月-11月号、1954年4月号上。

【79】Merleau-Ponty,Les Aventures de lAdialectique,Paris:Gallimard,1955.

【80】MicheLWinock,Le siècle des intellectuels,pp.619-620.

【81】MicheLWinock,Le siècledes intellectuels,p.621.

【82】参见 Maurice Merleau-Ponty,Les Aventures de lADialectique,Paris:Gallimard,1955.

【83】当梅洛-庞蒂在1961年逝世时,萨特曾写过一篇悼念文章,文中写道:“我们之间没有什么可总结的东西,只有一点,那就是这场持续很久的既没有成熟,也没有被毁坏,在即将获得新生或将被粉碎的时候突然消失的友谊,那是留在我心上的一个永远流血的伤口。”参见MicheLWinock,Le siècledes intellectuels,p.620.

【84】参见 Maurice Merleau-Ponty,Phénoménologie de lAperception,Paris:Gallimard,1945.

【85】Raymond Aron,Le Spectateur Engagé(entretieNavec Jean-Louis MissikAeTVol-ton),Paris:Julliard,1981,p.81.

【86】雷蒙·阿隆:《雷蒙·阿隆回忆录——五十年的政治反思》,杨祖功等译,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第45页。

【87】Annie Cohen-Solal,Sartre,pp.90-91.

【88】参见黄颂杰等著:《萨特其人及其“人学”》,第14页。

【89】阿隆1946年3月至1947年6月,加入《战斗报》(Combat),成为撰稿人之一;1947年6月至1977年5月,担任《费加罗报》政治和经济专栏的主笔,1977年6月至1983年10月,担任《快报》编辑部主任。从1947年6月22日发表第一篇新闻评论(Actualité)《从勃鲁姆的经历到舒曼计划——关于法国政治经济的评论》开始,至1977年5月27日发表最后一篇文章《两大阵营的不和之四——意识形态的战斗》为止,一共发表了将近2300篇新闻评论。平均每周两至三篇,一共持续了30年。Walérie Hannon,Raymond AroNeT< le Fi-garo>,Mémoire de DEA,Université de Lille Ⅲ,1988,dact,p.167.

【90】参见Charles KurzmaNand LynNOwens,“The Sociology of Intellectuals”,Review o f Sociology,2002,Vol.28,pp.63-90.

【91】雷蒙·阿隆:《知识分子的鸦片》,吕一民、顾杭译,译林出版社2005年版,第217页。

【92】雷蒙·阿隆:《知识分子的鸦片》,第211页。

【93】雷蒙·阿隆:《知识分子的鸦片》,第218页

【94】雷蒙·阿隆:《知识分子的鸦片》,第197页。

【95】雷蒙·阿隆:《知识分子的鸦片》,第215页。

【96】雷蒙·阿隆:《知识分子的鸦片》,第219页。

【97】雷蒙·阿隆:《知识分子的鸦片》,第219页。

【98】雷蒙·阿隆:《知识分子的鸦片》,第219页。

【99】雷蒙·阿隆:《知识分子的鸦片》,第219页。

【100】雷蒙·阿隆:《知识分子的鸦片》,第219页。

【101】雷蒙·阿隆:《知识分子的鸦片》,第220页。

【102】雷蒙·阿隆:《知识分子的鸦片》,第220页。

【103】西蒙娜·韦依(Simone Weil,1909-1943),法国著名哲学家。

【104】此段文字见于法文版卷首,由于可以理解的原因,中译本在出版时删除了这些文字,特此说明。

【105】雷蒙·阿隆:《知识分子的鸦片》,第4页。

【106】雷蒙·阿隆:《知识分子的鸦片》,第34-67页。

【107】雷蒙·阿隆:《知识分子的鸦片》,第69页。

【108】雷蒙·阿隆:《知识分子的鸦片》,第70页。

【109】雷蒙·阿隆:《知识分子的鸦片》,第75-96页。

【110】雷蒙·阿隆:《知识分子的鸦片》,第127-136页。

【111】雷蒙·阿隆:《知识分子的鸦片》,第138-166页。

【112】雷蒙·阿隆:《知识分子的鸦片》,第211-244页。

【113】雷蒙·阿隆:《知识分子的鸦片》,第298-300页。

【114】雷蒙·阿隆:《知识分子的鸦片》,第329页。

【115】尼古拉·巴维雷兹在其撰写的《历史的见证:雷蒙·阿隆传》中写道:“该书发表于公开承认斯大林错误的赫鲁晓夫报告和匈牙利暴乱几个月前,它开始擦亮了许多积极分子的眼睛。”参见尼古拉·巴维雷兹:《历史的见证:雷蒙·阿隆传》,王文融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50页。巴维雷兹还指出,“《鸦片》标志着阿隆最孤立的时刻,也是与共产主义决裂的知识分子重新发现他的开端。”为此,他还特意引用了法国著名历史学家弗朗索瓦·孚雷的回忆片断:“此书对我的影响,我记忆犹新。它正好探讨了我或多或少明确提出的全部问题(我担心不够明确);虽说我没有恢复足够的批判精神赞同他的全部论证,至少我不能肯定它摧毁了一种必须解释其巨大迷惑力的信仰。在生活中,一本书有用与否是以它适合内心思考的程度来衡量的;这本书来得正是时候。”参见该书第250-251页。

【116】Tony Judt,Postwar:AHistory of Europe Since1945,The PenguiNPress,2006.

【117】托尼·朱特(Tony Judt,1948-2010),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出生于英国,曾任纽约大学教授。

【118】托尼·朱特:《责任的重负:布鲁姆、加缪、阿隆和法国的20世纪》,章乐天译,新星出版社2007年版,第2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