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认为:一份强势报纸的经济实力是无与伦比的,也是世界上最强势的经济力量之一,拥有一家名牌报刊,就好似拥有一座收费桥梁,任何过客都必须留下买路钱。根据这种观点,他决心向报业扩张。从1973年开始,他就着手购买《华盛顿邮报》的股份。之所以看中它,是因为华盛顿邮报公司是一家综合性媒体,包括报纸、电视广播、有线电视系统和杂志。当巴菲特开始购买《华盛顿邮报》公司股票时,它的女董事长——企业的控制者和最大股东——凯瑟琳·格雷厄姆未免心存顾忌。一个非家族成员拥有《华盛顿邮报》公司这么多股票,即使没有控制权,对她来说也是不安全的。为了让凯瑟琳·格雷厄姆确信他的购买纯粹是投资行为,巴菲特全权委托她的儿子代理自己行使股票权。这使凯瑟琳消除了疑虑而于1974年邀请巴菲特加入董事会,并且很快任命他为董事会财务委员会主席。在以后的日子里,巴菲特在《华盛顿邮报》公司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且教会了凯瑟琳如何运作一家成功的企业。
从1973年到1993年巴菲特对华盛顿邮报公司的投资数额由1000万美元上升到4.4亿美元。而华盛顿邮报公司给伯克希尔·哈斯威公司的回报则更高。统计资料表明,从1973年到1992年的20年不到的时间中,华盛顿邮报公司为它的业主赚了17.55亿美元,从这些盈余中拨给股东2.99亿美元,然后保留14.56亿美元,转投资于公司本身。其市值也从当年的8000万美元,上涨到27.1亿美元,市值上升了26.3亿美元。期间为股东保留的每1美元盈余,经转投资后其市值增值为168美元。
1980年,巴菲特50岁生日的时候,伯克希尔的股票卖到375美元每股,之后随着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股价也开始稳中有升。年底,伯克希尔自己的股价升到1310美元每股,巴菲特的身价也因此涨到6.2亿美元。就在这时,有些股东建议巴菲特分股,巴菲特知道,分股肯定能吸引许多新的投资人,并能促进经营,至少在短期内可以提高伯克希尔股票的价格,但这只是企业财富在股东之间的再分配,由于要支付增长了的经纪人的报酬,伯克希尔的股东只能亏钱。而与股东利益相抵触的事情,巴菲特是绝对不会去做的。
1983年,伯克希尔收购了坐落在奥马哈市的全国最大的家庭用品商店——内希拉斯家具店90%的股份,余下的10%留给那些继续管理家具店的原家具店的家族成员。这个家族的女家长布女士1937年以500美元的资本创建了这个家具店,从创办家具店的第一天起,布女士的营销策略就是“价格便宜,实话实说”。她成批购进,尽量减少开支,有钱就存起来。巴菲特收购她的家具店时,这家营业面积19000平方米的商店每年的销售额为1亿美元。已经高龄的布女士,仍然每周工作7天,她是替巴菲特管理家具店的最理想人选,巴菲特对她怀着深深的敬意,他更羡慕布女士的健康身体,他一想到生病(或死亡)会迫使他放弃工作就受不了,他还经常开玩笑说将来要显灵来管理公司。
从家具店获得的现金收入可以减轻一点伯克希尔纺织厂给巴菲特的压力。事实上在过去的5年里,已有250家纺织厂关门了,伯克希尔的纺织厂也损失了500多万美元。1985年巴菲特关闭了伯克希尔的纺织厂。
还是在60年代末的一次午宴上,巴菲特认识了大都会传媒公司的董事长穆菲,并经常联系,成了亲密的朋友。1985年,他们一起创造了电视网行业历史上最大宗的交易,也是传媒业最大的合并——大都会公司与美国广播公司的合并。巴菲特在这次合并中买下了大都会传媒公司发行的300万股普通股,为大都会兼并美国广播公司注入了5亿美元的资金,并因此而进入了合并后的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的董事会。以后,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被巴菲特列入“不卖”的公司之列。
截至1986年,伯克希尔的股票已突破每股3000美元。在20多年的时间里,巴菲特已把一个小纺织厂的碎渣变成了黄金,股票翻了167倍,而同时期的道·琼斯指数只翻了一倍。有人称巴菲特为“巫师”、“奥马哈神”。
70年代,可口可乐公司摇摇欲坠。80年代,换了新的管理者之后,渐有起色。1987年10月份股票市场发生了灾难性的大跌时,可口可乐股票的市价仍以19.3%的速度递增。公司每1美元留存收益产生了4.66美元的回报。而且,它的利润的3/4来自非本土,而未知的潜力仍是无穷的。巴菲特认准了可口可乐公司,1988年,他拿出了伯克希尔市场价值的1/4左右以10.23亿美元的总价买下了它。这个大胆的举措使可口可乐的股票在伯克希尔的投资组合中占了35%。其实华尔街的每一位分析家都注意到了可口可乐的“奇迹”,因为畏惧别的一些因素——并非公司价值的因素使他们裹足不前。而巴菲特却以市场前期最高价75%的价格买下它。其后的3年里,它的每股收入涨了64%,股价上涨3倍。1989年2月,他的这次投资公开之后,伯克希尔的股票也像注入了二氧化碳一样咕咕冒泡,卖到了4800美元一股,仅6个月之后它又上涨了66%,到了8000美元一股。
1992年中,巴菲特以74美元一股购下435万股美国高技术国防工业公司——通用动力公司的股票。美国通用动力公司在全美乃至全世界都是名声赫赫的企业,它是美国主要的军事工业基地之一,是美国核潜艇的领导设计者、建造者以及装甲车辆的制造者,其产品包括美国陆军的MIA1和MIA2战车。1990年,它是仅次于麦道公司的美国国防承包者。但是,冷战结束后,美国开始调整军事企业,导致公司股价暴跌。巴菲特认为,很少有这样的一家公司,以低于账面的市价交易,并产生出现金流量,且积极展开股权强制过户的方案。此外,最重要的是,这家企业的经营者能不遗余力想方设法地为股东谋利益。因此,他不顾别人的反对,购买了这家公司的股票。果然,不出他所料,到年底,通用动力公司的股价上升到113元。巴菲特在半年前拥有的32200万美元的股票已值49100万美元了。
1994年底,伯克希尔公司已发展成拥有230亿美元的工业王国,它早已不再是一家纺纱厂,它已变成巴菲特的庞大的投资金融集团。从1965—1994年,巴菲特的股票平均每年增值26.77%,高出道·琼斯指数近17个百分点。如果谁在1965年投资巴菲特的公司10000美元的话,到1994年,他就可得到1130万美元的回报,也就是说,谁若在30年前选择了巴菲特,谁就坐上了发财的火箭。
进入90年代,高科技的迅猛发展成为全世界注视的焦点,高科技公司股票的价格一路飙升。但是,巴菲特对于高科技的了解远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于是,他没有购买任何一股科技股。他的这种做法让许多股东们极其愤怒,甚至有股东扬言要拿鸡蛋砸他的头。但是,1998年,英特尔公司股价下降10多美元,导致股市发生剧烈震荡,道·琼斯指数下降100点,许多技术股受到牵连。高科技经济如同“泡沫”一样迅速破灭的事实,让所有的股东对巴菲特感恩戴德。
近几年开始,巴菲特逐渐对海外市场的投资开始感兴趣。他的海外目标对准了中国最大的国有石油和天然气公司——中石油。中石油主要控股锦州石化、吉林化工、三星石化等多家中国A股和H股公司。作为中国最大的油气生产商,目前中石油主要从事石油及天然气的勘探、开发、生产及销售,原油及石油产品的炼制、运输、储存及销售,其他相关石化产品的生产及销售,以及天然气的输送及销售。目前天然气与管道业务为集团重点发展的业务,并预期成为集团未来盈利增长的动力。近年来,中石油通过一系列收购,稳步拓展海外业务:2002年收购戴文能源公司于印尼的油气业务;2003年4月24日以6.4亿元增持印尼加邦区油田15%的股权。据统计资料显示,中石油2002年营业额为2444.24亿元,比上年升1.29%;净利润为469.1元,升3.17%。2003年第一季度,中石油原油产量同比略有下降,加工原油量按年增长9.27%,原油平均实现价格提高66.8%,可销售天然气产量按年提高12.84%,乙烯产量按年增长11.55%。事实证明,巴菲特又一次当了赢家。
可以这样说,沃伦·巴菲特是天才的投资家。他奉行最朴素的投资理念,从不染指自己不熟悉的东西。他遵循自己理解的熟悉的并坚信不疑的投资理论与方法,并坚持下去。在他投资生涯中,使自己置身于股票市场的情绪冲动之外,这也是他一步步走向辉煌的原因。由此可见,巴菲特其人不仅是投资界公认的投资艺术家,在管理界也是名列前茅的管理艺术家,在美国经济史上,荣获这两项殊荣的只有他一人。
2005年,美国《福布斯》杂志在纽约公布了2005全球富豪排名,巴菲特名列第二,仅次于他的好朋友比尔·盖茨。
财富经验
1.以真正价值为选择对象的标准,而不是以是不是热门股作为投资选择的标准。正如导师教导的那样,他从寻找股票的长期投资价值入手,着眼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而不在乎每日的市场行情。
2.不担心经济形势。巴菲特认为经济形势与短期股价一样,都是难以预测的。同时无论预测正确与否,倘若投资者的股票会在某一特定的经济环境里获益,那么在经济的波动中他就不可避免地要面临变动和投机。巴菲特只选择那些在任何经济形势中都可获利的企业。
3.把自己的选择限制在他自己的理解力能够达到的范围。巴菲特忠告投资者:“一定要在你自己的理解力允许的范围内投资。能力有多强并不重要,关键在于正确了解和评价自己的能力。”
4.股东利益至上。从股东的角度思考问题,了解股东们想知道什么,然后就告诉他们什么。
5.表现出色的部门和人员应该得到相应奖励,无需理会伯克希尔的股价是上涨还是下跌。公司经理人员的奖励应根据他们在自己的责任领域内是否成功地达到了目标。在伯克希尔,有些经理因提高了销售额而受到嘉奖,有些则是因为降低了成本或缩减了不必要的资本性支出而受到嘉奖。
名家点评
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比沃伦·巴菲特更精明。
——总裁飞机公司首席执行官瑞奇·萨恩徒利
沃伦的天赋在于他能够洞察先机。
——沃伦·巴菲特的好友比尔·盖茨
巴菲特的天才之处是他的性格:谨慎、严谨、理性。而这些普通的性格,对于那些搏击股票市场的人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在金融狂潮时期却很少见。就此而言,巴菲特的性格和职业把他推举到投资业和美国企业的公共导师的地位。
——《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传》的作者罗杰·洛文斯坦
他的头脑里充满了智慧,他还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最重要的是他是一个非常幽默的人。
——《华盛顿邮报》公司董事长凯瑟林·格雷厄姆
沃伦是我所见过的最聪明的人,他的谈话很清晰,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他又是一个非常具有欺骗性的人。很多人都以自己曾经受到巴菲特的影响而感到自豪,但是每个人都知道,在他的内心深处,永远有我们所无法看到的东西。
——《华盛顿邮报》公司的主席唐纳德·格雷厄姆
传世名言
1.没有什么比同中国打赌更愚蠢的事了,自从1949年以来,这种打赌就从未赢过。
2.股市预测专家存在的唯一价值,是使算命先生有面子而已。
3.你投资的企业,即使在傻瓜的管理下,也应该能正常运转。因为总有一天,这个傻瓜也会明白的。
4.误导他人的主管,最后也将误导自己。
5.如果你没有持有一种股票10年的准备,那么连十分钟都不要持有这种股票。
6.当我们投资购买股票的时候,应该把自己当做是企业分析家,而不是市场分析家、证券分析家或宏观经济分析家。
财富智慧
1.大部分人都是对大家都感兴趣的股票有兴趣,没有人对股票有兴趣时,才是你该感兴趣的时候。
2.世界上购买股票的最愚蠢的动机是:股价在上升。
3.不理会股票市场的涨跌。“在我们买了股票后,即使市场休市一两年,我们也不会有任何困扰。”在巴菲特看来,股市只是一个便于股东买卖股票的场所,它的存在使人更易于投资他所需要的企业,投资者看好并购入股票后,应该关注于企业运营,至于不合理的短期价格变化,是不需要不应该也无法关心的。
4.投资者成功与否,是与他是否真正了解这项投资的程度成正比的。
5.“找出杰出的公司”。这个原则的基础是这样一个常识:即一个经营有方,管理者可以信赖的公司,它的内在价值一定会显现在股价上。所以投资者的任务是做好自己的“家庭作业”,在无数的可能中找出那些真正优秀的公司和优秀的管理者。
延伸品读
巴菲特令人尊敬的地方有很多,他的谦逊、诚恳和幽默都令其成为最招人喜欢的富豪。
沃伦·巴菲特是当今世界和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股市投资者。他独特、深刻但又易于理解和操作的投资哲学、选股准则、估价技术以及投资策略已成为全球股票投资者的“圣经”。
沃伦·巴菲特通过他一生的投资证明了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人,他的净资产达到350亿美元,主要来自美国股市上的投资收益。巴菲特不光是个人成功,也是全球很多重要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的投资指导。
巴菲特是美国生活中的一个独特形象,他不仅是位伟大的资本家,而且是位伟大的解释美国资本主义的人:他教导了一代人该如何考虑业务;他证明了股票投资不只是碰运气的游戏,它也是一种合理的具体的事业;他在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都追求着最高的权益资本收益率。巴菲特投资方法的驱动力来自资本的合理配置,为了达到这一点,他在决策中把他的推理能力发挥到极致,并在投资实践中使之不断提高。通过推理巴菲特得出了公司的内在价值,进而通过比较市场价格和内在价值的差异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巴菲特方法”没有超越大部分投资者理解的范围,你不必在公司估价方面拥有MBA(工商管理硕士)的水平就能成功地运用它。在过去的40年中,巴菲特经历过两位数的银行利率、高通货膨胀和股市崩溃。这些风雨把他磨炼成了一个最伟大的投资家,也磨炼出他与众不同的个性:积极进取、不慕虚名、勤奋敬业、谨慎而且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