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0——3岁婴幼儿智力开发大宝典
10886700000008

第8章 0—3岁婴幼儿不同阶段身心特点及智育(3)

三是教宝宝踢球。宝宝已经能够扶着床栏、凳子、沙发等由蹲着到站稳,可在距宝宝的脚3厘米—5厘米处放个球,让他踢。在踢来踢去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大脑的平衡能力,促进了眼一足一脑的协调发展,也为尽快学会走路建立了良好的基础,还建立了“球形物体”能滚动的形象思维。

四是学蹦跳。家长可以喊着口令做双脚轻轻跳的示范动作。宝宝借助双手的支撑力量,模仿着用两脚踮动,这时家长要鼓励并喊着口令。反复几次后,只要家长一喊口令,宝宝就会随声踮动双脚。这对控制宝宝身体的平衡能力,培养勇敢、坚强的品格很重要。

总之,训练宝宝走的方法有很多,大人可以发自己的聪明才智,自己创设,这里不再过多的进行介绍。

3.训练宝宝手部的精细动作,促进宝宝的心智发展:在训练宝宝放下、投入的基础上,可把宝宝的玩具一件一件地放进“百宝箱”里,边做边说“放进去”。然后再一件件地拿出来,让他模仿。这时要指定他从一大堆玩具中挑出一个,这样不仅促进了宝宝手一眼一脑的协调发展,而且增强了认知能力。每日练习1次—2次。还可以拿一只带盖的塑料茶杯放在宝宝面前,向他示范打开盖、再合上盖的动作,然后让他练习只用大拇指与食指将杯盖掀起,再盖上。反复练习,对宝宝的精细动作的发展很有益。

4.要抓住时机对宝宝进行语言能力的训练:当爸爸回家时,妈妈说“爸爸回来了”,宝宝马上朝门的方向转头看爸爸。宝宝在爸爸怀中听说“妈妈”时,马上朝妈妈看,并且要妈妈抱。问9个月的宝宝“电灯在哪儿”,他会将头转向电灯方向,或用手指着电灯,这虽然不是语言,但对宝宝的发音器官是一个很好的锻炼,为模仿说话打下基础。跟宝宝玩图卡游戏,看图卡时,要注意告诉宝宝哪个是图,其对应的名称是什么。经过反复的看,待宝宝认识4—5张图片后,让他从一大堆图片中找出他熟悉的那几张。一旦找出来,家长就要大加赞赏和鼓励。在图卡中加入l—2张字卡,宝宝也能找出。当大人问宝宝“你几岁了”时,妈妈教他竖起食指表示自己1岁。几次之后,宝宝会竖起食指表示“l”,如“你要几块饼干”,他会竖起食指,表示要l块。妈妈只给他1块,让他巩固对“1”的认识。用图画故事书为宝宝讲故事时,把故事多重复几遍,这样当父母看书看报时,宝宝也会很象样地拿起故事书,咿咿呀呀地自己讲故事。父母把宝宝抱坐在膝盖上或让宝宝躺在小床上,用眼睛注视着宝宝,给宝宝听节奏明快的婴幼儿音乐或给他念押韵的儿歌,同时,也可以做一些动作,激发宝宝的快乐情绪。以这些方法都可以很好的激发婴幼儿的语言智能,大人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情恰当选择,合理创设来训练宝宝。

5.可以结合下面介绍的方法自己创设训练宝宝认知能力的培养方法:

一是味觉游戏。水果汁、菜汁等来给宝宝尝一尝,结果会发现宝宝喜欢尝甜的东西,然后拿一把小勺舀一点醋,放在宝宝的鼻子前让他闻闻,或是让宝宝尝尝,你会发现宝宝会转过头去躲开这种刺鼻的味或是由于太酸,宝宝会咧开嘴,在这时同时告诉宝宝“这是醋”。也可用苦辣味,进行此训练。这种游戏能刺激舌头上的味蕾,开发嗅觉、味觉与动作的联系。

二是玩玩具。要使宝宝对拿到手的东西能产生各种感觉,如布娃娃是软的,塑料球是硬的,橡皮玩具有弹性,玩具汽车的车身表面光滑、车底凹凸不平。一种感觉和另一种感觉不同,各种不同的感觉越多,宝宝对周围世界的兴趣越浓。

三是学认颜色。颜色是较抽象的概念,要给时间让宝宝慢慢理解,先认红色,如皮球,告诉宝宝这是红的,下次再问“红色”,他会毫不犹豫地指住皮球。再告诉他西红柿也是红的,婴幼儿会睁大眼睛表示怀疑,这时可再取2个—3个红色玩具放在一起,肯定地说“红色”。颜色要慢慢认,千万别着急。不要同时介绍两种颜色,否则更容易混淆。

四是学认形状:可以给宝宝不同形状的物品,如积木、沙包、毛绒玩具、小瓶子等,然后让宝宝触摸这些东西,并告诉他:“这是积木,是硬东西,这是毛绒玩具,是软的,软软的。”反复重复几遍,并不时让他用手去触摸,通过软硬不同的东西的刺激,宝宝的大脑会形成一个识别,会有一个短时的记忆。

6.社交能力的培养方法:激发婴幼儿的社交智能,培养宝宝他人的良好关系,并有助于宝宝心智的发展。如问“你几岁了”,他会竖起食指向你表示自己l岁。要鼓励宝宝表示意见,对宝宝每一个小小的成绩,都要随时给予表扬。另外,生活中大人多注意用动作和语言引导宝宝,比如大人说“再见”,一边说一边让宝宝摆手,大人也边说“再见”边向他摆手,使宝宝把摆手的动作与“再见”的意思联系起来,逐渐懂得这个词的意思。还有拍手表示“欢迎”,点头表示“谢谢”等,训练宝宝按照家长的话做出相应动作,加深他对语言的理解。当然,让宝宝学习用操作表示语言的前提是他能听懂大人的话。

需要注意的是,在此期,一定要关注宝宝的语病,因为宝宝在努力叙述时,常会出现各种“语病”。例如:“兔兔把我捉住了。”“杯子打翻了外婆。”等等,爸爸妈妈听到宝宝的放后,不要立刻打断宝宝“苦心经营”的说话,而是耐心听完后,把这些生动而富有趣味的话语用成人的方式说一遍,并非刻意地纠正宝宝的语病,而是让他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叙述方式,相互理解,才能沟通。

1—1.5岁

生理特征

婴幼儿的身长:男童1岁时,身长平均为76.1厘米,大于81.5厘米为过高,小于70.7厘米为过矮。1岁三个月时,身长平均为79.4厘米,大于85.1厘米为过高,小于73.7厘米为过矮。1岁6个月时,身长平均为82.4厘米,大于88.5厘米为过高,小于76.3厘米为过矮。

女童1岁时,身长平均为74.3厘米,大于80.0厘米为过高,小于68.6厘米为过矮。1岁三个月时,身长平均为77.8厘米,大于83.7厘米为过高,小于71.9厘米为过矮。1岁6个月时,身长平均为80.9厘米,大于87.1厘米为过高,小于74.8厘米为过矮。如果小儿身长为过高或过矮,则应到医疗保健部门作进一步检查以排除异常情况。

这段时期的婴幼儿,前囟门已逐渐闭合,有的小儿在1岁时前囟门就已经闭合,有的小儿前囟门要到1岁半才闭合,这都是正常的。

前囟门闭合的早晚,反映着颅脑的发育情况,也反映骨骼系统的发育情况。小儿前囟门闭合的正常时间一般为1岁—1岁半,如果闭合过早或过迟,都要引起重视,应到医疗保健部门去检查一下以确定是否属异常。如前囟门闭合过早则要考虑有无小头畸形等,如前囟门闭合过迟则要考虑有无小儿缺钙、甲状腺功能减退、脑积水等。

1岁以后应继续对婴幼儿进行爬行训练,大人可利用各种条件让婴幼儿练习爬,可以让婴幼儿爬上床,也可以让婴幼儿在床上爬。

大人可预先在床上放几种婴幼儿比较喜欢的玩具,鼓励婴幼儿爬到小床边,扶着床边站起来,再扶着床沿往床上爬,然后坐在床上玩玩具。也可以把床上的被子、枕头堆在大床当中当成一座小山,把婴幼儿放在大床的一头往前爬,爬过小山再往回爬。爬回原地后,可给婴幼儿一点小鼓励,如放进婴幼儿嘴里一块糖或其他小食品,也可以亲一下婴幼儿。除了让婴幼儿爬床外,也可让婴幼儿爬上大人坐的椅子,爬上沙发等,但一定要注意安全。

在1—1.5岁,婴幼儿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都在不断发展,并有以下特点:脑的重量增加。新生儿脑细胞已经形成,但其体积较小,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细胞的体积逐渐增大,神经纤维也逐渐增长和增粗,使脑的重量增加。

从出生时的350克左右到1周岁时的950克左右,脑重已达成人(1400克)的百分之七十。这说明婴幼儿时期是脑部生长最迅速的时期,这个时期婴幼儿脑的发育将为日后的智力活动和行为的发展奠定基础。

大脑细胞间建立联系。婴幼儿刚出生时,脑细胞之间缺乏联系,从出生至2岁之间,会生长出许多类似树枝状的突起的神经纤维,使脑细胞之间建立起密切的联系,这就为婴幼儿智力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

心智特征

嗅觉和触觉:这时宝宝进餐时不完全需要大人帮助,会自己用勺子吃饭,而不用手抓,但残羹掉满桌。很喜欢参加社交聚会,会倾听别人的谈话,同时自己也能说一两个有意义的词,比如不要等。在各种活动中试着对别人有所帮助。当听到“不”后能停止自己做的事。

听觉:会说许多大人能听懂的单音或词,能执行简单的命令,说出自己的名字、某些要求和一些实物。而且已初步具有了形成概念和进行分类的能力,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进行命名。如把汽车叫作“迪迪”,狗狗叫作“汪汪”等。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记忆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并有了初步的思维活动。对事物的认知已经向整体和多方面发展,尽管宝宝还不太会说话,但知道用手去抓数量多的糖果或大的苹果,能初步感受到物体的数量在多少上是有差别的。这年龄段还不能分类,只能将物体任意摆放。

性格:宝宝这时处于学话萌芽阶段,能用一些简单的词来表达自己的需要,理解力和语言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手眼配合能力提高,喜欢用笔和纸涂画.能听懂成人的日常语言,能说出几个有意义的词.会有意识地叫爸爸妈妈和周围熟悉的人,认识常见的实物.知道自己的名字,能用几个单字表达自己的意愿。

开始对家里人、宠物、洋娃娃表现出自己的爱,喜欢多人游戏,喜欢注视大人们的行动并模仿,如扫地、擦桌子等,在大人做家务时或穿脱衣服时能帮点小忙。遇到困难会指出,请求帮助。当遭到拒绝时会扔东西,发脾气!

运动:1岁1个月—1岁3个月的宝宝运动和感觉能力提高,会模仿作操,合着节拍活动手脚和身体。这时多数宝宝已学会了走路,活动能力大大增强,能独立走稳,能扶手上下楼梯,对感兴趣的东西都想接触一下,能用积木迭塔,迭套盒,能把棒状物插入小孔。1岁左右的宝宝开始有明显的回忆,但以无意记忆和形象记忆为主。1岁4个月—1岁6个月的步子走得很稳,能蹲下捡东西后接着站起来再走,很少摔跤。可抬脚踢球,扶栏上几步楼梯,开始学跑,会抛球,可将小物件放进小瓶中并从小瓶中取出。

智育途径

1.促进身心发展:1—1.5岁的宝宝不但站得很好,甚至走得也很稳,已经算是个行动独立自主的宝宝了,因此要多带宝宝四处走走看看,为他介绍这个世界神奇有趣的东西,让他可以真实地接触各式各样的环境。要给予宝宝大量、多元、快速的刺激。例如去公园玩沙子、看小花、和别的小朋友一起互动等。可以做一些动作或多说一些话让宝宝模仿,渐渐的,你会发现他已经开始懂得解决事情的技巧以及表现出越来越棒的语言能力。可以制作各式不同主题的卡片,每种至少有20张以上,例如分为动物类、植物类、交通工具类、表情类等,最好是用真实的图案,或是接近实物的插画。可以通过类似像放幻灯片的方式,拿出来给宝宝看,每次用一个主题,并同时以正确的名称来介绍。每次训练3—5分钟,一天2—3回。这样,宝宝可以得到大量的知识累积,会逐渐对已有认知产生快速的链接及组织分类。

2.感觉及运动结合:可以协助宝宝尝试荡秋千、玩跷跷板、跳跃、旋转、翻滚、吊单杠、骑三轮车、拍球等游戏或动作。可以利用舒服的刷子刷宝宝身体、玩泡泡澡等,通过这些活动给他以丰富的触觉刺激。可以让他玩球池、玩沙、黏土,进行多样化手指操作的训练。可以教他学各种动物走路,如跳、爬、侧走、四肢走路等。各种丰富的感官活动经验带给宝宝的不单是欢乐的童年生活,同时活化了宝宝的脑细胞,为健康的体魄打下基础。

3.捉迷藏:这个阶段的宝宝已经有物体存在的概念,而且,对于小小的未知会充满期待,捉迷藏一类的游戏可刺激宝宝的好奇心及探索的乐趣,同时能训练宝宝行走及提高宝宝表达意见的欲望。如妈妈可以告诉宝宝,“妈妈要去躲起来,你再来找我哦,你还要问妈妈在哪里哦。”躲好之后,妈妈可以出声引导宝宝来发现,只要宝宝开口叫妈妈,妈妈就立即出声响应;偶尔也可留下破绽,例如露出头或脚,宝宝都会觉得很有趣。也可以改藏起某个玩具,要求宝宝找寻,也很有意思。

1.5—2岁

生理特征

男童1岁6个月时,头围平均为47.4厘米,胸围平均为47.8厘米。1岁9个月时,头围平均为47.8厘米,胸围平均为48.4厘米。2岁时,头围平均为48.2厘米,胸围平均为49.4厘米,体重达到10.40—13.25千克,81.6—91.4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