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持一句佛号回家
11187200000026

第26章 奇异出家 承继宗门(3)

从1993年到1996年间,离欲念佛会的会员从近100名发展到500多名会员,他们当中绝大多数每月只有200元左右收入,但是他们深信因果,敬重三宝,虔诚护持道场,自觉捐资。几年来,随喜功德的金额高达20多万元,捐献给乐至报国寺的功德款就达10多万元。

惠居士除日常简单生活开支外,全部的节余都用来捐献功德,也带动自己的家人学佛。1995年一年内,她个人就捐出7000多元。

70多岁的徐智文居士,平时省吃俭用,有时从菜摊扔掉的菜中捡回来洗干净了自己吃,把生活费节约下来。就这样,她在一年内也捐献了2000多元。

已经往生的汤隆清,在世时,除了粗茶淡饭的开支外,每月余下的退休金及儿女孝敬她的钱达600元之多,全部都捐了功德。好几次知道寺院急需用钱,她还先借钱来捐献,下月领工资后再还。

他们遵从昌臻法师的教诫,深信因果,培植福德。从1996年起,还在会内设立了“慈善功德基金”,会员们自觉随喜,每月从生活费中节约几元钱,先积累起来,用来救济贫困,救助失学儿童,救灾等利乐有情的事业。离欲念佛会一直办到1999年10月,会员已发展到了近2000人,在报国寺建设初期,作了很大贡献。后因人事变动等诸多因素,予以解散。

让古刹重辉

昌臻法师根据当初离欲上人的嘱托和自己对报国寺的构想,发愿要把它办成以弘法利生为中心、结合持戒修行的道场。

他还发心,要让念佛的老居士老有所养,有一个安静的往生之地,所以从1992年开始,他就在报国寺修建安养院,老安养院在1993年建好,可以容纳30多个老人入住。在修建寺庙的同时,他开始带领大家打佛七,没有地方就在老厨房打;为了有更好的念佛之地,又开始修离欲念佛堂,最初的离欲念佛堂于1995年修好,并开始在那里打佛七。

昌臻法师一直想有一个能让四众弟子学修的地方,渴望建一座多功能的教学楼。却由于资金短缺,而没能如愿。深圳刘居士听闻报国寺离欲上人的事迹,亲近了昌臻法师后,刘居士发心捐了首笔修建款20万,于是开始了教学楼的修建。

在昌臻法师接班两年多的时间内,他一边搞寺院建设,一边讲经说法带领大家修行,使报国寺的香火越来越隆盛。他感召了许多四众弟子纷纷解囊,在短期内,集资数十万元,不但完成了高大的钟鼓楼、宽敞的五观堂、幽雅的水榭凉亭的修建,后来又改建了离欲念佛堂,使之成了两楼一底,总面积近千平方米的大型念佛中心,供举行“念佛七”和法会使用。

1941年,离欲上人曾在成都北郊修建了一座离欲念佛堂,当时到那里礼佛、念佛的信众络绎不绝。报国寺离欲念佛堂的修建,是承继了离欲上人当年的宏愿而建成。

为了需要,居士们多次向师父提出,想建立一个能让学佛居士安心修行和往生的清静场所,师父经过和常住多次讨论通过后,为此向政府提出申请。得到政府部门同意后,开始征地,做一系列的具体安排,开始修离欲念佛苑。寺院派出隆哲师专门负责修建事务,由居士江渝负责设计,从1996年开始修建。苑内的一套房间有一间卧室,一间厨房,一间厕所。投资入住者有终身使用权,没有继承权。离欲念佛苑有集体食堂、医疗室、洗衣组等有偿公共服务机构,它是依托报国寺自发集资修建的佛教居士修行、念佛往生的场所。

后来还陆续修建了祖师殿、衣钵塔、 新山门、天王殿、地藏殿等,维修了大雄宝殿,新增大理石精刻《金刚经》碑及扁额、楹联多副,植种树木已超过万株。

当然在修建过程中的艰辛不言而喻,仅建和平塔就让人可见一斑。

修建和平塔

离欲上人有三个愿望,曾经交代过还是张妙首的昌臻法师,那就是:要在寺里建一座和平塔;建一个五百罗汉堂;修好从龙门乡到报国寺的公路。不想这三个愿望,成了上人的三个遗愿。

昌臻法师继任后,很重视和平塔的修建。据说,乐至报国寺地形是一边高一边低,按照阴阳平衡万事顺利的理论,为了保持平衡,应该将低的地方提高,所以,建一座佛塔是离欲上人多年的夙愿,其目的是有利佛法兴盛,国泰民安。离欲法师圆寂后,昌臻法师继承遗愿,很快处理完各种后事,开始筹备建塔事宜。

1995年农历八月二十二日,昌臻法师亲自破土。

自昌臻法师破土后,负责修建的相互间却因种种原因矛盾重重,使得工程没有丝毫进展,很长时间地基处还是几个坑。当时昌臻法师已在寺里讲经。一天,王义看到昌臻法师在和平塔那一带散步,一问,师父很愁和平塔的事。他将此事告诉了李多林居士,李居士感觉师父很艰难,于是第二天他到了报国寺找到昌臻法师说:“师父,和平塔的事,从现在起你不要管它了,你安心地讲你的经,我全权接过来,保证在六个月内你见和平塔。你只管来接就是了,你只认我就好。”

因为当时昌臻法师根本就不知道该怎样与那些施工方打交道,也不知道建塔的一些技术性问题,所以很为难。李多林接手后,立即召集几个工程师开会,了解情况,调和几个人之间的矛盾,解决与工人之间的问题等,并作了限期保质保量建好和平塔的要求。在解决技术性问题的同时,采取了土法上马,人挑手抬,往上推。

昌臻法师同时也关注着和平塔的建设。那时候天很冷,塔基浇了水泥,怕因为天气太冷,半天不干影响塔基的牢固,他半夜还起来在塔基窝里烧柴加温。

就这样经过艰苦的努力,1996年10月佛塔终于建成,取名为世界和平塔,其目的是祈愿世界和平。

报国寺的和平塔为九层六面,塔内供奉有释迦牟尼佛缅玉像五尊,弥勒佛包金像一尊,景德镇陶瓷佛像44尊。

和平塔建好后,昌臻法师又带领大家建好了从龙门到寺里的公路。当时那一段路,几乎就根本不叫路。一遇下雨天,走的人要拄着拐杖,穿的雨靴外还要绑上草鞋以免防滑倒,才能艰难地前行。修路,也成了上人心中的一个大愿。昌臻法师圆满了上人的第二愿,对于建五百罗汉堂之事,昌臻法师对此用特殊方法通明禀报了离欲上人,将其改建为教学楼,培养佛教僧才。

住持教学一肩挑

昌臻法师在担任报国寺住持的头几年里,应遍能大和尚邀请,在四川省佛学院任教务长并兼两门课。他每月上半月在报国寺忙庙上的事务,下半月去新都宝光寺处理佛学院的教务和上课,中间还得去四川尼众佛学院上两天课。70多岁的高龄,就这样不停地在乐至——成都——新都数百公里的大小公路上奔走,不论寒暑晴雨,都这样奔走,这样去挤公共汽车,或长途汽车。

其间的艰苦,他从来不向任何人提起。只有坐过当时长途班车的人才知道,从成都到乐至的交通状况是何等的恶劣:有时候早上从乐至报国寺出发,不论春夏秋冬在长途车上颠簸六七个小时是很正常的,遇到特殊情况甚至要在车上坐十个小时。法师只身带着大寮里早斋的馒头,在车上总是默默地念佛。夏天的馒头,在车上时间长了发酸了,他仍然就着自带的茶水吃馒头,始终坚持持午。

连遍能老法师都看不下去了,遍老给他讲:“管寺庙是很不容易的,我搞了几十年,深知道是很难的,我劝你不要再回乐至报国寺了,就在我这儿我们一起来为佛教培养僧才,这件事情才是最重要的。佛教要后继有人,才是最要紧的。”

法师说:“我知道我的长处不在管理寺院上,我喜欢教书和从事佛教教育,但是我既然遵循我师父的遗愿出家,接下了乐至报国寺,就不敢辜负师父的嘱托。其实我何尝不想留在佛学院教书呢,条件比乐至好,距成都又近,况且教书才是我的强项,管理寺院我的确不知道如何搞,但是我不能将报国寺放下不管。”

遍老非常赏识法师,说:“这个没有关系,我完全可以给你推荐人选去任乐至报国寺住持,你就安心在这儿办道吧!”可是法师宁肯半月往返于两个寺院之间。 就这样过了几个春夏秋冬,有些居士了解情况后,都感叹法师太辛苦了。

有一天,他正在宝光寺寮房的书桌前备课,外面有人来见。原来是居士陈小康,他是美国哈佛大学毕业,一直对昌臻法师非常崇敬,他带来一个人,对那人指着昌臻法师说:“就是这位法师,你以后半个月来接他一次。”师父一听连忙问:“咋回事?”小康笑嘻嘻地对法师讲:“师父,我为你请了一位出租汽车司机,他以后就来接你回乐至报国寺,半月后又到乐至报国寺接你到这里来……”

话还没有说完,法师非常感谢地说:“你的心我领了,但是我决不需要出租车,因为别人来一次总要放一个‘单边’回去,那损福报就太大了!我完全可以自己去乘车,这样很方便的,谢谢、谢谢了!”在法师的一再坚持下,小康也无可奈何,只有恭敬不如从命了。